《秋》阅读答案

时间:2021-01-31 13:20:38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秋》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阅读答案1

  (1)记忆中最温柔的笑容莫过于妈妈的嫣然一笑,这就是童年时代的最高奖赏。仿佛我在普通话比赛中获奖,我在学校歌咏大会的领唱,每周成绩通知单上的“全优”,都是为了获得妈妈的展颜微笑。

  (2)妈妈的牙齿细密整齐,只是牙龈偏低,每逢她开怀大笑,就虚握拳头遮羞,像扶着麦克风,那姿势有些可笑,却又令我向往。因为,当时在我们的生活里,能让妈妈如此忘情的开心事总是鲜于遇见。

  (3)这是母亲的笑容,每个亲情笃至的儿女都能在自己母亲的脸上汲取这种光辉。

  (4)我在插队时的女伴长相可以说很一般:小眼睛、塌鼻梁,生气时两片嘴唇一堵,活像两扇厚墙门,那几颗雀斑简直要暴出来。但她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在那样单调的生活中,不仅自己笑声不断,同时让小集体洋溢欢乐的气氛。

  (5)我怀念她笑起来的样子:眼睛弯如新月,连乌黑的长眉都有感情,露出一口整齐的皓齿,要多甜有多甜!为这笑容,村村队队有多少小伙子夜间在桥头为她弹吉他。

  (6)这是青春无畏的笑容,不知何时,它们已在我们的脸上凋谢。但我们仍能从周围少男少女们的幸福中一再欣赏这些芬芳的花朵。

  (7)我的师傅是位极普通的女工。善良、勤劳、刚愎和自信混合一起的个性,使她所在的班组烽烟不息。我成为她的徒弟,不少人为我捏一把汗。但三年中,我和她相处得很亲密,甚至成了班组的避雷针。我喜欢她的笑容,常常逗她乐得前仰后合。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疲倦的大眼睛又有了温暖的光彩,拉成长沟的颊上有当年酒窝的影子。她一定非常美丽过,但乡下跑出来的灰姑娘和拣到她的士兵丈夫,似乎从来不曾意识到。

  (8)这种质朴的笑容让人想到野地的花,随时可见,又总被忽略。它既单纯又丰富,使你联想到劳动的艰巨与欢欣,想到生命的漫长与短暂,想到源与本,想到忘与记之间我们那些无法言喻的模糊冲动、情感的濡湿。

  (9)还有一种女政治家的笑容。女人,又是政治家。

  (10)笑容于她们像男政治家当年的中山装当今的西装一样,是必备的披挂。尽管笑容的各部门都有分寸的,因对上级、同事、下属的不同调整位置。但我们仍然期待它,哪怕配备一双眼睛寒气袭人。就像在悬崖峭壁的攀援中,暂时找到一个落脚点,心一松又一紧,于是再寻找,再接触下一个落脚点。

  (11)在当年居委会主任、工厂女人班组长那儿一再经受这种考验后,我领悟到:女政治家的笑容就是让你老那么附在悬崖上,掉不下来。

  (12)有人说:笑是一门艺术。

  (13)哦,这话真可怕!

  16.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她的沧桑的前额舒展开来”中“沧桑”一词的含义?。(3分)

  17.第四段写“女伴”长相很一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8.文章通过对笑的反复描写,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9.作者在文中依次写了“母亲”“女伴”“师傅”“女政治家”等四类人的笑,使文章呈现出平行并列的结构形式。请问这四个题材的顺序能否调换?请简述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6.(1)“沧桑”一词暗示了师傅面容的苍老,表现了岁月的无情。(2)间接表现师傅生活的艰难、工作的艰辛等。(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计3分)

  17.第四段写到“女伴”外貌的丑,一是为了突出她长相普通,二是为了反衬她甜美动人的笑,使文章洋溢着质朴而欢乐的生活气息。(点明“反衬”手法2分,写到作用2分,计4分)

  18.本文通过对笑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百态,赞美了真挚动人的亲情、友情、爱情,(2分)表达了在人际关系上主张真诚相待,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告诉读者笑容是情感个性的自然流露,而不应是装饰性的艺术。(2分)

  19.不能调换。(1分)作者选取了四类女性的笑,题材类型从家庭到社会,生活圈子由小到达,表现视野由窄到宽,对笑的态度由肯定到否定,褒贬分明,很好地揭示了主题。(3分)(如果学生从肯定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秋》阅读答案2

  《秋的气味》阅读及答案解析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近居民和路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小题1:本文先写物,再写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北平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小题2:北京城很大,可写的地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呢?(4分)

  小题3:从文章来看,老五是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小题4:“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4分)

  小题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北京秋的气味吗?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2分)人 祥和 亲切

  小题2:(4分)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4分)公平、亲切、随和、诚朴 (一词各一分)

  小题4:(4分)拟人。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修辞1分,“形象生动”1分,描写的内容2分)

  小题5:(4分)言之成理即可。扣住“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展开。语言详细生动有条理。否则酌情扣分。

  小题1:试题分析:选文2-4段主要写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5-7段主要写回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的优秀品质;无论是卖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画面,还是写回教馆子里的矮而胖的老五待人公平和亲切的情形、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选文第六段: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都表现北平秋天祥和、亲切的特点。

  小题2:试题分析:文章第二段开头说“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这“气味”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选文第四段中说“安儿胡同口儿上”的“ 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选文结尾 说“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材料是要服务文章中心的,本文的文题是《秋的气味》,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

  小题3:试题分析:从选文第六段“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和第七段“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这两处的语言叙述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的品质。

  小题4:试题分析:从 “红着半个脸”和“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两处可以明显地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我们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如“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小题5:试题分析:做题时首先表态:不是;然后再根据选文内容分析理由。从选文内容可以分析出:文题《秋的气味》中的“气味”不仅指““西单牌楼”处 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不仅是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更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的氛围之味。这篇文章是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的精神状态。不仅“老五”待人公平、亲切、随和、诚朴;北京市民之间也是和平共处:“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 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阅读答案3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题:

  1、本文通过对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的情怀。

  2、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2)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3、“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加点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参考答案:

  1、秋天美好景物热爱秋天、赞美秋天

  2、(1)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悄悄地、不知不觉来到的情状。

  (2)形象地写出雁儿南飞时的思乡之情。

  3、不能。从内容上看,“霜花”落下就不动了,故形成的过程用“走进”表示;“秋向深处走去”是指秋意一天天浓起来,用“走去”可准确地写出发展变化的情态。

  4、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天的余韵;(秋略);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秋》阅读答案4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7分)

  余①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②。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③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潨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著鞭,先往桃花之水。孤④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情以送远,诗宁阙乎!

  【注】①作者当时年已五十有余,正在江南一带漫游。 ②十年:指作者25岁出蜀,至安陆,“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 ③耑:作者的堂侄。 ④孤:同“辜”。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 ) (2) 耑乃稚子( )

  (3) 恨丹液未就( ) (4) 孤负夙愿( )

  18.下列文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人 B.私心 C.蹉跎 D.后来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情以送远,诗宁阙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由作者对庐山大江的描写,可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请说明理由。(3分)

  2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作者深蕴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7.(4分)(1)贬官,降职 (2)是,本来是 (3)完成,准备好 (4)过去的,早有的

  18.(2分)C

  19.(6分)(1)我见到你感到安慰,诉说着别后之悲慨和当时之旧事,最后停止哭泣,露出笑容。(3分)(“慰”1分,“破涕”1分,意思连贯1分)(2)表达上述感情来送你远行,怎么能缺少诗歌呢!(3分) (“远”1分,“阙”1分,意思连贯1分)

  20.(3分)豪放飘逸(1分) 由作者以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想象写庐山大江,尤其是瀑布,加上注释的提示,可推知作者就是李白(2分)

  21.(2分)在追昔抚今、话旧送别之际,作者有不胜孤负夙愿之悲,向往山水之情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在安陆(地名)贪图喝酒,蹉跎地过了十年。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仅又破涕为笑。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人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为抒发送你远行的心情,怎么能缺少诗呢?

《秋》阅读答案5

  ①我还是小学生时,读到过这样的句子:“稻子笑弯了腰,高粱笑红了脸。”那是小时候我对秋天的印象。在小小心灵里,秋天是喜滋滋的,有点暖烘烘的甜味,连空气里都流动着作物成熟的气息。后来我才知道“春耕秋收”,这是我们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习惯。因了成熟与收获的期许,我们觉得秋天是一个有内涵的季节。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礼赞,更是对生命完满的向往,一个生命在春天的萌发和夏天的绽放后一定要在秋天结出果实,才不会失于轻飘,才不会虚于此行。

  ②长大以后,我开始看到秋天的美,这样的美逐渐清晰起来。

  ③其实,漫长的少年时代,我也隐约感觉到了秋天的美丽,我时常在暮色四起的田野里游荡,收割后的田野空空荡荡的,夕阳像薄纱一样。那时,能闻见一种稻禾的气味,混着空气里衰草的香。那样的气息总是让心变得空落起来,变得忧伤起来,像一个山谷,里面储满了寂静。我知道这是秋天的况味,许多年后,这样的味道被我封存在记忆里了,看到“秋天”这个词语,或者一阵阵微凉的风开始在大地上跑动,它们就氤氲开来,缭绕在心里。现在,听过春天华丽的喧响,看过夏天盛大的热情,我能深切体会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是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像一个艺术家,有宽广的内心,却在眉眼间藏着那么些让人琢磨不透的忧郁。

  ④如果你有时间凝视一棵树,你会看到我说的静美,它在秋天里呈现出一种历经风雨和青涩后的祥和,它的叶慢慢变黄,那些叶很从容地落下来,没有一丝慌乱的感觉。同样,这样的祥和经了秋天的传达,呈现在许多事物上面。天空突然高远,夕阳变得彤红,像枝头丰盈的柿子,仿佛随时都流出香甜的汁来。岸边的苇丛,此刻有了花白的芦花,在秋风里摇曳,它们也是不急不躁的,一茎芦苇,就是一个悄然独立的思想者。河水不再暴涨了,一条河度过夏天就恢复了冷静,它有了一种舒缓的节奏,有了处变不惊的阅历,像柴可夫斯基琴键下流淌出来的音乐,像马友友的大提琴独奏曲。

  ⑤这是时间上的秋天,她以一个季节的形式出现,从九月的眸光里开始。

  ⑥秋天有更多内涵。有时她在一张古琴的弦上荡漾,像夕阳下的水波那样,有着一圈又一圈丝绸般的涟漪;有时,她又以几朵白菊的形象落到一盏茶里,那是一个白瓷杯,在一张原木的茶几上独自入定。这么说秋天并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现在我更倾向于认为“秋天”是一个关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真正的秋天,在时间的远方,在古老的典籍里,在脆薄的纸页间。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开始,从庾信写下“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开始,从马致远写下那首著名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开始,秋天就有了另外一种形式。她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

  ⑦现在,在我看来秋天已是一种气象了,像一条流到开阔处的大河,像一座到了深秋的寒山,白云生处有人家。秋天也是一个放下成见的人,不再愤怒不再计较不再轻易害怕未知的人生。在秋天里,我愿意将心安放下来,将那些生命里的烦扰理清。我要只留下爱和深思,秋天到来的时候,我愿意是一棵落尽繁花的树。(选自徐海蛟的作品)

  1.第二段和第五段在文章的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2分)

  2.解释“我们古老中国的秋天,其实住在诗行里,住在文字里,住在游子绵长的乡愁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3.品味第四段中划线的句子,简析其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4分)

  4.联系全文,指出作者所说的“秋天的内涵”具体指哪些内容。(4分)

  5.文章结尾最后两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第二段领起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第五段总括第三和第四两个自然段。(各1分,共2分只答“领起下文”“总括上文”不给分)

  2.秋天”是中国古代文人伤感的季节,他们把秋天写进诗文里,抒发自己的悲凉情怀;秋天萧然寂寥的季节特征很容易引发古代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各2分,共4分)

  3.这是一个新奇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夕阳在高远的天空下的独特景象,表现出一种静穆祥和之美。(修辞2分,表达效果2分,共4分)

  4.具体指:(1)春华秋实既是对季节的赞美,更是对生命完美的向往;(2)秋天呈现出一种收敛的、沉静的、不事张扬的静美;(3)秋天是一个关于文化和心灵的词汇;(4)秋天是一种开阔、浑厚、成熟的“气象”。(各1分,共4分)

  5.表现出作者追求一种淡然宁静的、超然物外的、洗尽铅华的心态,愿意做一个胸怀宽广、荣辱偕忘、宽厚仁爱之人。(共4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秋》阅读答案6

  访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

  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分)

  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分)

  (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2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4分)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1分)。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

  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1分)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赏析: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

  颈联“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运用了比喻;尾联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

《秋》阅读答案7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的好?(4分)

  (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4分)

  答案:

  (1) ①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境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晴空”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

  ②用比拟,以“明镜”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

  ③以动写静,“夹”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

  ④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明镜”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使“明镜”更为清澈晶莹。(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

  ⑵ ①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2分)

  ②诗人有怀想、追慕谢公的绵绵情思;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朓的命运如出一辙,临秋登谢朓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闷;秋风袭袭,正是诗人心中凄风苦雨的写照。

  ③诗人登高所眺,人烟苍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黄,秋色冷凉,沉重抑郁,凄怆荒寒;诗人追远怀人,思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②③两点,点到即可2分

《秋》阅读答案8

  灞上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

  ①灞(bà)上:又作 “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

  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2、诗歌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联系第三、四联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3分)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2分)(共5分)

  2、(6分)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寄居他乡的凄凉孤独的心情。(2分)第三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2分)第四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2分)

  二

  1.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寒灯独夜人”中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寒”字,(“独”),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更进一层表现出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诗眼一般为情感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答题的步骤:先点出字,解释意思,然后代入句中描述,最后分析其表现力(写景、抒情)。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画卷的景象则由寥廓的天际渐渐地转到地面,转到诗中的主人。只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个旅客正独对孤灯,默默地出神。“落叶他乡树”这句,很值得玩味。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自己羁留异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不难想象:一灯如豆,伴着一个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气包围中,灯光更显得黯淡无力,而诗人孤独凄苦的心情也随之更进了一层。“寒”与“独”起着相互映衬的作用: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2.尾联和前三联是什么关系?全诗表达了什么情感?(6分)

  【答案】1.本诗前三联通过景物描写间接抒情,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发蓄势;尾联直抒 胸臆,是前三联哀景的因果揭示,也是情绪上的陡转,由悲凄沉郁到昂扬愤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意思对即可)2.感情:客居的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诗前三联通过景物描写间接抒情,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为尾联作者悲愤情感不能自己的爆发蓄势;最后两句直接说出诗人的感慨:“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赏析:

  《灞上秋居》是唐代诗人马戴的代表作。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求取官职希望渺茫的无奈。

  这首诗写景,都是眼前所见,不假浮词雕饰;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此,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秋》阅读答案9

  秋颂

  ①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

  ②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韵像秋。

  ③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

  ④当叶子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分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世俗繁华的孤傲。

  ⑤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侵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醉红所摄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⑥曾有一位画家画过一幅霜染枫林的《秋院》。高高的枫树,静静掩住一园幽寂,树后重门深掩,看不尽的寂寥,好像我曾生活其中,品尝过秋的清寂。而我仍想悄悄步入画里,问讯那深掩的重门,看其中有多少灰尘,封存着多少生活的足迹。

  ⑦最耐人寻味的是秋日天宇的闲云。那么澹澹然、悠悠然,悄悄远离尘间,对俗世悲欢扰攘,不再有动于衷。

  ⑧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是最纯净的风。那么爽利地轻轻掠过园林,对萧萧落叶不必有所眷恋——季节就是季节,代谢就是代谢,生死就是生死,悲欢就是悲欢。无需参与,不必流连。

  ⑨秋水和风一样的明澈。“点秋江,白鹭沙鸥”,就画出了这分明澈。没有什么可忧心、可紧张、可执着,“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秋就是如此的一尘不染。

  ⑩“ 闲云野鹤”是秋的题目,只有秋日明净的天宇间,那一抹白云,当得起一个“闲”字。野鹤的 美,淡如秋水,远如秋山,无法捉摸的那么一分潇洒,当得起一个“逸”字。“ 闲”与“逸”,正是秋的本色。

  (11)也有某些人,具有秋的美。也必须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美来自内在,他拥有一切,却并不想拥有任何。那是由极深的认知与感悟所形成的一种透彻与洒脱。

  (12)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

  18、文章是具体抓住“秋”的哪几方面来进行描述的?

  19、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第11段中“拥有一切”与“不想拥有任何东西”两句自相矛盾么?为什么?

  21、作者描绘的秋天给你的人生态度带来怎样的启迪?

  《秋颂》参考答案:

  18、 秋林(秋叶) 秋云 秋风 秋水

  19、总分总;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0、 这里并不矛盾,其实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就好像秋一样没有想过要追求和炫耀什么,但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拥有了许多别人不可能相媲美的梅。其实这里暗喻 人也是一样有舍才有得,过分苛刻地追求名利到头来不见得你会多么的富有,但是从容淡定,宠辱不惊可能会拥有一切,而这一切绝不是金钱可以获取的!其实表达 出作者对人生一种淡泊、洒脱的精神!

  21、如:做人当如秋天,与世无争,宁静致远。

《秋》阅读答案10

  秋斋即事

  许棐

  桂香吹过中秋了,菊傍重阳未肯开。

  几日铜瓶无可浸,赚他饥蝶入窗来。

  【注】了:结束。铜瓶:这里指花瓶。

  1.诗的前两句写景,是如何表现时令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绪?(8分)

  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并指出它们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7分)

  参考答案

  1、诗人把花落花开和季节联系起来,以花开来标志季节和节日:八月的桂香仿佛带走了中秋节,而九月的菊花却还没有为临近的重阳节开放。 表现了诗人寂寥的心绪。(意思对即可)

  2、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几天来花瓶空空,还骗得蝴蝶扑到屋里来。自嘲、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此诗作者许棐fěi(?~1249)字忱夫,海盐人(今属浙江)。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

  大意:桂花的香气已经吹过了(桂花通常每年9~10月开花),而中秋也度过了,但在濒临九九重阳的时节,菊花确不肯开放。这些天来铜制花瓶尽管没有鲜花可插也还是浸满了清水,要骗取那饥饿的'蝴蝶飞入窗内。

《秋》阅读答案11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地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删改)

  【注】 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趣: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视:看待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作者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吹散了。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挚的感情。

  13、把上面文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3分)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3分)

  答案:

  10 C 11 B 12 D

  13、(6分)翻译(1)(秋芙)每天夜里一定要强挽我与她一起下棋,有时候一直下到天亮。(“强”“或”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于是在大松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止”“更”各1分,句意1分)

《秋》阅读答案12

  小时候,爸爸教我一字一句朗读唐诗,还说,你长大了就能懂得读诗的妙处。我问爸爸什么叫妙处,爸爸笑而不答。不过,读诗的时候,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还有草丛中的牛蛙沙着嗓子呱呱地叫,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一个秋天,因为《子夜吴歌·秋歌》是我会背诵的第一首唐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我问爸爸捣衣是什么意思,爸爸说,隔壁林家阿婆不是蹲在河边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这样衣服可以洗得干净些,这就是捣衣。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读了下来,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空气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哦,这首诗我懂得。我家屋后有山,山上有树,每逢深秋雨后,看月光在树间穿行,听山泉在石间流淌。这诗句中的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了。

  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这两句我也懂得,只是我并不喜欢菊花的长相,它们的花瓣为什么这样整齐而呆板呢?纸剪出来似的。谢了的花梗子又黏又滑,还有一种难闻的怪味。读到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秋风送远了帆影,跟好朋友分别,心里是多么难舍啊!

  张籍有一首《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两相对照,不都把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心情写活了吗?渐渐地,我读诗读出了兴趣,也会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和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关心起诗人的身世际遇了,我因此增长了不少知识。

  诗中的秋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纱窗外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跳舞,风吹竹叶沙沙伴唱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4分)

  答:拟人、比喻。

  (改卷说明:每种修辞2分。如果出现错字,含错字的那种修辞无分。)

  2、品读把爸爸的吟哦声衬托得很古典,回答两个问题。(4分)

  ①如果要将吟哦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觉得可以换成哪个词?

  答:吟诵。

  (改卷说明:此题2分,吟咏、诵吟、咏吟均可;诵读、朗诵也可算对。此题出现错别字无分)

  ②请你理解什么叫很古典?

  答:很古典指的是爸爸读唐诗很有古人的典雅味道。

  (改卷说明:此题2分,大意对即可;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0.5分。)

  3、请根据文中的叙述解释捣衣的意思。(2分)

  答:在大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使衣服干净。

  (改卷说明:此题2分,大意对即可;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0.5分。)

  4、如果将文中就是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了中的水墨画换成油画,你觉得恰当么?说说你的理由。(3分)

  答:不恰当。第一,油画色彩浓重,与清淡不协调;第二,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更符合中国古诗的韵味。

  (改卷说明:答是否恰当1分,说理由2分。此题不能答恰当;理由能说出答案中的一种就可算对;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0.5分。)

  5、我最终也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读诗的妙处,请你说说有哪些妙处?(4分)

  答:读懂诗的内容,悟出诗的意境,读出兴趣,比较同一类题材的不同写法,比较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关心诗人的身世际遇。

  (改卷说明:每答对一点得1分,满分4分;每出现一个错别字扣0.5分。)

  6、请你写一个含有秋字的成语。(2分)

  答:略(改卷说明:见错无分。)

《秋》阅读答案13

  【原文】:

  千秋岁引

  秋景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④担阁:耽搁。

  砧(zhēn):捣衣石。

  画角:古代军中乐器。

  “楚台风”:三句:楚台风:楚襄王兰台上的风。出自宋玉《风赋》。庾楼月:庾亮南楼上的月,出自《世说新语》。三句比喻清风明月依旧。

  “当初”二句:漫:徒然,白白地。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秦楼:代指女子居住处。二句是说自己当初白白地提了那么多有关国家政治方面的意见结果耽误了本可以尽情享受的美好时光。

  梦阑:梦醒。

  【翻译】:

  传入旅舍的捣衣声,应和着孤城城头的画角,一片秋声在广阔的天地间回荡。归去的燕子向东从海上飞走,南来的大雁自空中落下,栖息在沙滩上。这儿有楚王携宋玉游兰台时感受到的惬意的凉风,有庾亮与殷浩辈在南楼吟咏戏谑时的大好月色,清风明月的景象,还都与当年一样。

  真是无可奈何啊!我被那微不足道的名利所羁缚,又被那难以割舍的感情所耽搁,可惜那些风流韵事都被丢到一边了。当初徒然许下功成身退时,要去求仙访道,潇潇度日的诺言。到如今,反误了我与佳人的秦楼约会。当睡梦觉来时、酒醉清醒后,我细细地思量着这一切。

  【赏析】:

  《千秋岁引?秋景》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晚年所填的一首词。全词两阕,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突出了金陵秋色,以燕来雁去,风满月楼,古城寥廓,思绪万千,引出下阕。下阕总共表达了两层意思,即以身在官场为引子,抒发个人情怀。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因为它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

  “孤城画角”四字便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然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

  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

  “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庚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庚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唱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来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秦楼”本指妇女的居处,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故《蓼园词选》中说此词“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想。”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情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岂不是更深地噬人心胸吗?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世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人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册;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除正人哉?”(《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词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阅读训练】:

  一、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3)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4)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二、

  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写出了秋的什么特色?请结合词的上片谈谈。

  2.全词隐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想法和情感呢?哪一句词最能显示呢?

  【参考答案】

  (1)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宦游思乡的悲凉;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③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

  (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④直抒胸臆。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

  (3)上片借“角声”“燕”“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的秋光图。

  (4)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砧上的捣衣之声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角声”“燕”“雁”都寓有久别归家之意。②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③借对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的描写,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其深层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④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欲在景中寄托情感而不得。

  二、

  1.这首词借写秋景以抒愁情。上片写秋天寥廓,秋声悲切,秋鸟分开,秋风寒冷,秋月凄凉,一派悲秋景象。

  2.作者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耽搁,而虚度了多少欢娱安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和愁怨的表露。最能显示的句子是:“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秋》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 “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瞑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③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

  【注】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③薰莸(xūn yóu)两种草的名称,一香一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旧称女子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甫:刚刚

  C.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视:看待,对待

  D.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趣:通“促”,催促

  8、C(视:比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焉用亡郑以陪邻

  B.且为钉片于梁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遂携琴刺船而去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9、D(A以 介词拿,连词而 B为 动词,介词表被动 C而 表修饰,表转折 D之 主谓之间取独)

《秋》阅读答案15

  报秋 宗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改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住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是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原故,不容虫豸近身。

  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余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小题1: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2分)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2分)答: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第三自然段写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使用了6个“便”字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4: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了5个“领取”,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2分) A.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他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B.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C.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要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参考答案:

  小题1:(1)没几天便是立秋(2)收获季节却两手空空

  小题1: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小题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小题1: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小题1:AC

  小题1:试题分析:在作者看来,春天似乎刚过,可什么都没做,已到了夏天,可是夏衣都没打点好,已见玉簪花开,特让人感到吃惊,因为时间过的太快了。回过头来,秋本是收获的季节,可作者却两手空空,所以,内心不免有些怅然。

  小题1:试题分析:太阳花的又名叫“死不了”,说明其生命力的旺盛,可是我种了几次,都没能成功,可见我虽喜欢花,但不会侍弄花。玉簪花却不同,我随便种了几颗,变蓬蓬勃勃的生长了,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写太阳花完全是为了衬托玉簪花生命力的强盛。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段中连用6个“便”字,把春、夏、秋三个季节链接起来,让读者强烈的感受到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之快的感叹。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结尾,连用5个“领取”,一方面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文章的主题起到强化作用,希望人们能够用心的领取生活、感受生活。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主要采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借助于玉簪花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希望人们能够体会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秋》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秋霁阅读答案

2.秋祭阅读答案

3.《听秋》阅读答案

4.《偷秋》阅读答案

5.《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6.《走月亮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7.《边城》阅读答案

8.《平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