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1-01-31 11:37:51 阅读答案 我要投稿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1

  (一)

  墨梅/王冕寒菊/郑思肖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4、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两点即可)(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5分)

  答:

  14、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③都化用了典故。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15、《墨梅》一诗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以冰清玉洁的梅花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寒菊》一诗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以凌寒傲霜的菊花象征自己坚毅不屈的爱国情怀。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2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不惹人注目,因为它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我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还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喜爱它的朴素 它的顽强 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 不求索取 只要给予 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 选字填空组词。

  托、拖 寄( ) ( )拉机 ( )布 ( )儿所

  漫、慢 缓( ) 散( )( )画 快( )

  功、攻 ( )课 进( ) ( )劳 ( )击

  带、戴 领( ) 爱( )( )花 ( )领

  2. 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中标出序号。

  败:①失败;②打败;③搞坏;④解除,消除 清热败火( ;)

  顶:①支撑;②顶撞;③相当,抵;④顶替,代替 真顶得上清凉饮料( ;)

  3. 用 ;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将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 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5. 概括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6. 本文的中心思想下面哪一种概括得最确切,用√标出来。(1)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朴实、顽强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我愿向野菊花学习的美好愿望。( )(2)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说明了野菊花有广泛的用途,望。( )(3)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有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喜爱野菊花的思想感情。( ;)

  野菊花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

  寄托 拖拉机 拖布 托儿所

  缓慢 散漫 漫画 快慢

  功课 进攻 功劳 攻击

  领带 爱戴 戴花 带领

  2、(1)4(2)3

  3、野菊花土生土长 无所需求 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

  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吗

  我觉得人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

  4、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地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需要有一

  点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要给予,给予

  5、介绍菊花以及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不屈的精神

  6、(1)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3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2分)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一、(4分)

  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 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2分)

  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4

  “人淡如菊”的华裔女建筑师

  她是一名华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她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xx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并在白宫接受了美国总统奥xx的亲自授勋。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她--就是林璎。

  林璎印象:出自名门却人淡如菊

  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似乎每当述说她的背景时,都要提起那个显赫的林氏家族,以及她从未谋面的姑母、民国第一才女、我国第一批接受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女建筑师--林徽因。的确,林璎继承了这个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

  如今,50岁的林璎依旧透着书斋学子的单纯。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警惕地向后挪开身子,拒绝来者要求。林璎的长相也确实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有几分相似,人淡如菊,浓浓的书卷气质。

  林璎的父亲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犟,才华横溢而心想事成。林璎的才情,正是和姑妈林徽因一脉相承。

  林璎虽出自名门,却并不肤浅和浮躁,这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人和设计作品都展现了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设计痕迹,没有浮夸的装饰,运用来自大自然的灵感去设计,不去破坏,而是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流溢着一种宁静、优雅而潜流的美,一种无声思考的美,一种充满力量的美。

  一夜成名: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

  林璎虽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满才华和曲折的人生却开始得惊天动地。1980年秋天,美国国家建筑家学会为越战纪念碑在全国范围内征集设计方案。还在耶鲁大学建筑系读大四的林璎,在大师云集的1421个设计方案中,以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限力量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一个评委会委员说:她的作品很简约,但是越看就越觉得它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是永恒的纪念碑。

  林璎的设计引起了广泛争议。退伍军人协会却表示不满,有人认为,这座纪念碑是对战死者的不敬,纪念碑本该拔地而起,而不是陷入地下;阵亡者的名字应该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排列,而不是按照他们战死的时间排列;甚至连林璎是一位华裔也成了问题,他们从政治上施加压力,要求评审委员会更改原设计。在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坚持不改,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

  林璎一夜成名。曾经饱受争议的越战纪念碑,如今已成为美国华盛顿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有人说,林璎设计的纪念碑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哭墙”。其实那不准确,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

  “记忆地图”:第五座纪念碑为环保而建

  如果越战纪念碑体现了无声的奉献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林璎说,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她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对东方建筑的兴趣就远胜于欧洲建筑。”

  从越战、民权到女权、印第安人,林璎为美国设计了4座具有标志意义的纪念碑。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是她自己的选题:环保。

  “什么在消逝,空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它被安置在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的地下展厅。游览者手拿一块有机玻璃正对地上的投影设备,那些已经灭绝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就会在眼前一一呈现:有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的象牙喙啄木鸟,有正在消融的北极上孤单的北极熊,有大西洋里变得越来越小的鳕鱼,还有已经灭绝的北美信鸽。

  “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把属于他自己的记忆或者是父辈们的记忆中的事物添加到这张“地图”中……将20xx年时人类可能面临的情境通过这种方式展现出来,绘制出一张属于未来的“地图”。

  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正如她所说,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不是“丢掉一些东西,又丢掉另一些东西”。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林璎的最新荣誉是获得20xx年度美国国家艺术奖章。虽然林璎的名字被人熟知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最新”意味着此前她也获得过荣誉和奖励。

  B.林璎继承了林氏家族得天独厚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受学习西方建筑科学教育的姑母林徽因的影响颇多。

  C.她的“月相”“成行的芦苇”“雪崩”等众多设计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

  D.“数不尽的美国人来到这里,携来的不仅仅是眼泪,带走的则必定有深沉的思索”,这句话的.含意是美国人开始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怀念战死的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E.美国人能够接受总统奥xx的非洲黑人血统,却不能接受,由一个“黄种外国人”设计越战纪念碑,一个亚洲人为一场亚洲战争而做的纪念碑。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B E解析:B“她从未谋面的姑母”因而“影响颇多”有误;E有因其华裔而产生的反对意见,但只是退伍军人协会表示不满,且最终接受了这一座纪念碑。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2.“人淡如菊”是一种怎样的性格特质?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体现了林璎的这种性格特质?(6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人淡如菊”是一种拒绝霸气的平和和执著。(2分)②平和:性情淡泊,单纯低调。面对媒体,她不愿过多上镜;当有人走近她索取邮件地址时,她拒绝来者要求。(2分)执著:个性倔强,坚持而有勇气。在越战纪念碑最后的决定会议上,林璎以其独有的倔犟和勇气赢得胜利。(或“什么在消逝·空屋”计划将至少持续十年,对环保事业的执著)(2分)(意思对即可)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两个观念、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

  3.“虽然她生长在一个几乎遗忘了中国传统的环境里,但她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东方式的审美对她的影响。”着眼全文,具体分析东方式审美带给林璎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从兴趣爱好上看:东方建筑对林璎的影响就远胜于欧洲建筑对她的影响。②从人物性格上看:为人单纯,有浓浓的书卷气。③从作品特点上看:展现勇气,沉着智慧,朴实无华,没有浮夸的装饰。很多作品都是无声却自然的诗。(不一定要指出角度,每点2分)

  【思路点拨】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第二,认真阅读文本,找到相关的答题区间;第三,整合形成答案,注意条理清晰。

  4.文章中提到林璎的“第5座纪念碑‘什么在消逝?空屋’”,但紧接着又说“‘什么在消逝?空

  屋’并不是一座建筑物”。你觉得这矛盾吗?为什么?(8分)

  答:。

  【知识点】考查考生探索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不矛盾。(1分)

  ①“什么在消逝?空屋”确实不是一座建筑物,而是一个呼吁保护濒危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大型声音及多媒体互动装置。(2分) ②但是,纪念碑的存在,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而“什么在消逝?空屋”是林璎用她的设计和艺术来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是为了告诉下一代什么是意义”,因此,它也是一座纪念碑,存在人心中的纪念碑。(3分)③它是林璎艺术生涯的又一丰碑,告诉人们生命的意义。(2分)

  【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尤其要注意两点:①是尽可能用原文的词语作归纳。②是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不完整。防止方法:①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②是注意按分值踩点得分,如分值为8分的题要点一般不能少于四个,4分题一般不能少于两个。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5

  ①我爱秋天,是因为有菊的缘故。秋天,有着嶙峋风骨的落叶乔木,把冷灰的天空撑得格外高远。视野开阔了,心情舒畅了,再加上芦白枫红,以及一簇簇、一丛丛艳艳菊黄,简单明净的色彩,让人眼睛不觉为之灿亮。

  ②篱下的小雏菊,早在秋风刚起的时候就已开了。那一篱丝瓜,在夏天时繁盛茂密的黄花阔叶,已经枯干败落,萎萎瑟瑟地披垂着,还没来得及除下来,小雏菊已经迫不及待地在枯枝败叶间探出头,浅笑盈盈地迎风招展了。

  ③暮春时节种下一畦黄菊,一畦白菊,整整齐齐地各成两路纵队排过去,都已绽蓄含苞,将来开放了,必然会有一番“沙场秋点兵”的豪壮气派。很多人种菊,都喜欢把它养成盆植,一定要把多余的枝梗蓓蕾摘去,一株只留三五朵,育成之后,高低有致,硕大饱满,必需竹枝铁线支撑,恰像被固定了姿态的模特儿,看着总有太多的不自然不舒坦,菊的孤傲之气拔俗之姿,也显得千篇一律了。

  ④其实,若不以一己的偏见来界说,菊花真是宜瘦宜肥。尤其难得的是花与叶都让人喜欢。一幅古意盎然的菊图,我最爱的便是那些疏密有致的枝叶。浓淡的墨色,写出了菊的高逸,流露出隐士一般超然隽冷的气质。

  ⑤菊的确是群芳中的隐士,只合开放在山野舍间。如果要围住一园高逸,最好是木栅短篱,在篱阴树影下,在竹篱茅舍旁,益显菊花的隐逸高洁。而不宜矗立起水泥柱,堆砌起洋灰墙,否则一园清趣,都要减色了。世人爱菊,虽不分今古,但是感觉古人要心痴些。骚人墨客艺菊赏菊,写菊咏菊,重阳的菊酒菊宴,以菊瓣酿酒和菜而食,是渴盼涤洗心胸,让卑浊的臭皮囊,多少也能有一些菊的冰姿吧?今人爱菊,把“不随百草出,能后百花荣”的菊花,看做秋天寂寂花市里的宠儿,送礼馈赠,人情往来,甚至庆生送死,竟也要菊花折节以就,渊明有知,岂能不悲?

  ⑥虽然菊事不再匆匆一秋,俯仰即过,一年四季均有菊可赏,但是我总觉得在春色撩人的春天,或溽暑袭人的夏季,绝没有那种闲情逸趣来品赏菊花。

  ⑦我爱在秋日黄昏,氤氲的流霞辉映下欣觉雏菊。曾经读过一篇散文,说雏菊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姐妹,舒展圆裙,携手坐在草坪上说话儿:以后每见雏菊,就越看越像那个样儿。一群小姑娘簇拥在秋阳下的草地上,天真烂漫地娇笑着、嬉游着。风静时,感觉她们一本正经地端坐,说不出的淘气样儿,仿佛有强忍住的笑声,立刻就要爆炸开来。风起了,她们就手舞足蹈,嬉闹个没完。尤其走过乡下人家的矮篱外,看见白色或黄色的雏菊,成丛开放在疏篱边或斑驳的红砖土墙下,就仿佛在街角巷弄,措手不及地遇上一群淘气爱笑的稚童,久不扬波的心湖,不禁为之一喜一惊,余波荡漾无已!

  ⑧有一个秋日,专程去园艺中心赏菊。一簇炫目金黄从悬垂的花钵奔泻而下,百余朵金色的小菊缀成了花的瀑布,更像突然展开的孔雀彩屏,在秋阳映照下,熠耀生辉。如果把它像头纱一般,戴在幸福满盈的新娘头上,不知将会增添多少美丽多情的风姿?细看她的名字是“悬崖菊”,原来她是在悬崖上任性开放的菊花啊!艰困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她不同凡响的气质,也培养了她孤芳绝俗的风姿。大概是环境的恶劣不容她选择,她就开更多的花做为无言的抗辨吧?

  ⑧弘一大师也是爱菊的人,他在净峰潜修时,植菊盈畦。秋深将归去,面对着含蕊未吐的菊花,心有所感,便口占了一首志别诗:我到为种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他当然不会想到留下了此绝,竟会给我带来永恒的牵挂。秋天来时,我常会不期然地想起那一年的菊花究竟开了没有?山中菊花在故人离去,独自冷清的盛放时会是什么景色呢?是一片菊黄郁金,或是皓皑如雪?

  ⑩而我,在秋阳下手拈亭亭菊一枝,禅意岂可为君说?

  (取材于蔡碧航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篇描写秋天色彩简单明净,天空清朗高远,为下文写菊提供了背景。

  B.作者不喜欢盆栽之菊,觉得它姿态僵硬,缺少了菊花应有的孤芳绝俗的气质。

  C.文中对菊既有细腻生动的描绘,又有直接抒情,表达出作者对菊的喜爱之情。

  D.文章语言风格朴实无华,因此能够更好地传达出菊花隐逸高远的风骨精神。

  E.文章结尾与开篇相呼应,既强调了文章主题,又意蕴深长,使读者回味无穷。

  18.作者在第⑦段中把雏菊比作“小姑娘”。结合文字,具体分析这个比喻的妙处。(5分)

  19.结合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古人、今人爱菊的原因各是什么?作者对此如何评价?

  ②作者为什么喜爱菊花?

  参考答案

  17.BD

  18.要点一:雏菊具有娇小的外形,与小姑娘相似。

  要点二:雏菊有美丽盛开的花朵,像小姑娘的笑脸。

  要点三:雏菊随风摇摆的姿态像小姑娘玩耍时的身姿。

  要点四:雏菊充满活力,像小姑娘的天真、活泼、淘气。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语言顺畅得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9.①古人喜爱菊花超然高逸的气质。(1分)今人更多赋予菊花世俗生活气息,把它当作沟通人情的礼物。(1分)作者欣赏古人对菊的喜爱,不喜欢今人的做法。(1分)②作者喜爱菊花超然高逸的气质,(1分)旺盛的生命力,(1分)在逆境中不屈服的精神。(1分)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16分)

  马子才,顺天人。好菊,闻有佳种必购之,千里不惮。一日有金陵客寓其家,自言其中表亲有一二种,为北方所无。马欣动,即刻治装,从客至金陵。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裹藏如宝。

  归至中途,遇一陶姓少年,与之论艺菊之法,马大悦。问:“将何往?”答云:“姊厌金陵,欲卜居于河朔耳。”马欣然曰:“仆虽固贫,茅庐可以寄榻。不嫌荒陋,无烦他适。”陶趋车前向姊咨禀,车中人推帘语,乃二十许绝世美人也。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初,马所弃残枝劣种,陶悉掇拾而去。未几菊将开,闻其门嚣喧如市。怪之,过而窥焉,见市人买花者,车载肩负,道相属也。其花皆异种,目所未睹。心厌其贪,欲与绝;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将就稍让。陶出,握手曳入。见荒庭半亩皆菊畦,数椽之外无旷土。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陶入室,俄献佳肴,烹饪良精。因问:“贵姊胡以不字?”答云:“时未至。”问:“何时?”曰:“四十三月。”又诘:“何说?”但笑不言,尽欢始散。过宿又诣之,新插者已盈尺矣。大奇之,苦求其术,陶曰:“此固非可言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此?”又数日,门庭略寂,陶乃以蒲席包菊,捆载数车而去。逾岁,始载南中异卉而归,于都中设花肆,十日尽售,复归艺菊。问之去年买花者,留其根,次年尽变黑而劣,乃复购于陶。

  陶由此日富。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至秋载花去,春尽不归。而马妻病卒。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黄英微笑,意似允许,惟专候陶归而已。年余陶竟不至。黄英课仆种菊,一如陶。忽有客自东粤来,寄陶生函信,发之,则嘱姊归马。考其寄书之日,即马妻死之日;回忆国中之饮,适四十三月也,大奇之,以书示英,请问“致聘何所”。英辞不受采。又以故居陋,欲使就南第居,若赘焉。马不可,择日行亲迎礼。

  后陶归,与人饮,卧地,化为菊。久之,叶益憔悴。马大惧,始告黄英。英闻骇曰:“杀吾弟矣!”奔视之,痛绝。马亦悔恨欲绝。姊弟本菊精也。

  异史氏曰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见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

  (节选自《聊斋志异-黄英》,编者有改动)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嫌荒陋,无烦他适。 适:到……去

  B.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 厌:满足

  C.遂款其扉,将就稍让。 让:责备

  D.意属黄英,微使人风示之。 微:暗地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且君不以谋生,焉用此? ②欲使就南第居,若赘焉。

  B.①客多方为之营求,得两芽 ②渐而旧日花畦,尽为廊舍

  C.①门庭略寂,陶乃以蒲席包菊 ②大奇之,以书示英

  D.①而又恨其私秘佳种,遂款其扉 ②留其根,次年尽变黑而劣

  7.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证明陶姓弟弟为“菊精”的一项是( )(3分)

  ①顾弟言:“屋不厌卑,而院宜得广。”马代诺之,遂与俱归。

  ②而细认之,尽皆向所拔弃也。

  ③问之去年买花者,留其根,次年尽变黑而劣,乃复购于陶。

  ④考其寄书之日,即马妻死之日;回忆国中之饮,适四十三月也。

  ⑤后陶归,与人饮,卧地,化为菊。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8.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马子才爱菊,不远千里到金陵去买菊花,视若珍宝,因此也成就了一段美妙的姻缘。

  B. 陶姓少年以残枝劣种却种出了广受欢迎的菊花,日子逐渐丰实,马子才却始终不得其窍。

  C. 陶姓少年因醉酒幻化为菊,又因时间太久而枯萎,不能再回人间,马子才和其姊悲痛万分。

  D.蒲松龄认为陶氏少年的死为世人所遗憾,但是将菊种植于左右,如见其人,也未必不是件快事。

  9.用“/”给本文末段部分断句。(4分)

  异史氏曰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见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

  参考答案:

  5.B 【解析】“嫌弃”意。

  6.C 【解析】两个“以”均释为“拿、把”,介词。(A中两个“焉”分别释为疑问代词“为什么”和句末语气词“了”; B中两个“为”分别释为“替、给”和“是”; D中两个“而”分别释为表递进的“进而”和表并列的“和”)

  7.C 【解析】(①是其姐姐与马子才的言行,不能有效证明。③句是指一般情况,也不能有效证明。其他都能有效证明。)

  8.A【解析】(不是千里到金陵,文中不是这样表述的;其次,到“金陵买菊”和“成就姻缘”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只是一种巧合而已。)

  9. 异史氏曰/青山白云人/遂以醉死/世尽惜之/而未必不自以为快也/植此种于庭中/如见良友/如见丽人/不可不物色之也。(每错两处扣1分)

  翻译:马子才,是顺天人。爱好菊花,他只要听说有好的菊花品种就一定要买回,即使远隔千里也不怕。一天,有个金陵客人借住在他家里,客人自我介绍说,他的表亲有一两种菊花,是北方所没有的。马子才听说后动了心,立刻准备行装,跟随客人到了金陵。金陵客人千方百计为他寻求,得到了两株菊芽苗,马子才像对宝贝一样,把菊芽包藏起来。

  在回家的路上,马子才遇到一个陶姓的年轻人。马子才和陶姓少年谈论种菊的方法,非常高兴。问道:“你们要到哪里去?”年轻人回答说:“我姐姐厌烦金陵,想到河北去选择住地。”马子才高兴地说:“我虽然贫穷,但茅屋还可以让你们住下来。如果不嫌荒凉简陋,就不烦劳你们到别处去了。”姓陶的便到车前告诉姐姐,征求她的意见。车里的人推开帘子答话,原来是一位二十多岁的绝代美人。她望着弟弟说:“房子不怕小,而院落应该宽一点。”马子才替年轻人答应了,于是就一同回家。

  起初,马子才所丢弃的残枝劣种,姓陶的全都把它们捡去。不久,菊花将开,姓陶的门前人声喧哗,像闹市一般。马子才觉得奇怪,跑去偷看。只见买花的人,用车装,用肩挑,路上络绎不绝。那些菊花都是奇异的品种,是马子才从未见过的。马子才很厌恶姓陶的贪心,想与他断绝来往,但又恨他私藏好品种,就敲开他的门,想就势指责他。姓陶的出来,握着马子才的手,把他拉进去。只见半亩荒芜的庭院都成了菊垄,房子之外已没有空地。马子才仔细一看,全都是以前自己拔起丢掉的。姓陶的进屋,一会儿拿出了美味佳肴,烹调得非常好。马子才乘势问道:“你姐姐为什么不出嫁?”陶回答道:“时间还没到。”马又问:“什么时候?”陶答道:“四十三个月之后。”马又盘问:“此话怎讲?”姓陶的笑而不说话,酒喝得尽兴后才散。马子才过了一夜又到陶那里,看见新插的菊花枝已长有一尺高了。马子才对此感到非常奇怪,苦苦地向陶请教种花的技巧。陶说:“这本来就不是言语可以传授的。况且你又不靠种花谋生,哪里用得着这种方法。”又过了几天,姓陶的门前稍稍安静些,他就用蒲席包着菊花,捆扎着装了几车离家而去。过了一年,姓陶的才用车装载着南方的奇异花卉回来,在城里开设花店,十天功夫花就全部卖完,他又回家种菊花。上一年买花的人留下花根,第二年都变坏了,就又向他购买。

  他因此一天天富起来。过去的花垄渐渐全成了房舍。到秋天他用车装载菊花离去,第二年春末还没有回来。此时,马子才的妻了病故,马子才对黄英有意,暗地里使人透风给她。黄英微微一笑,好像同意,只是等弟弟回来罢了。一年多后,姓陶的终究没有回来。黄英督促仆人种菊,和弟弟种的不相上下。忽然有一天,一个从东粤来的人,带来黄英弟弟的信。拆开一看,是嘱咐姐姐嫁给马子才。考查寄信的日子,正是马子才妻子去世那天。回忆在菊园喝酒情景,到现在正好四十三个月,马子才非常奇怪。他把信拿给黄英看,并说要送聘礼。黄英推辞不接受彩礼。因为马家旧居简陋,黄英想让马子才住进南边的宅第里,马子才不答应,选择好日期给黄英下迎聘礼?

  后来,陶生回来了。和人饮酒,醉得卧在地上,变成了菊花。过了很久,菊叶渐渐枯萎,马子才十分害怕,这才告诉黄英,黄英一听,吓得大叫:“你害死我弟弟啦!”跑去一看,悲痛万分,马子才也悔恨得要死。原来,姐姐和弟弟都是菊花精啊。

  蒲松龄说,像青山像白云一样美好的人,却因为喝酒而醉死,世人都对他表示惋惜遗憾,但是这未必不会自认为快乐啊,把这种菊花种在自家的庭院中,就好像见到了好朋友,见到了漂亮的女子一样,不能不让我们去尽力物色这种菊花啊。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7

  金相公家在谢老师家北面,西厢靠北的两间,门前铺着一尺见方的青砖,地势比乔爹家的高出一尺。二房厅为明代大官的府第,为防范倭寇进犯,他们在家里养有兵丁。西厢是兵丁们的营房,这方正的青砖之地,是他们的练兵场。如今它成了二房厅人出入的通道,我去朋友阿红家,也走这里居多。

  金相公是箍桶世家,祖上专门打造富贵人家的各种桶、盘。因为手艺好,用料讲究,他家的圆头木器一般人难以企及——光一个铜圈,厚至三分,描龙刻凤,金灿灿,亮晶晶,被人誉为金圈。加上他本来姓金,东河沿人有时叫他金相公,有时又叫他金圈。

  当然,这是说从前,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当我经过他家门口,他所切削钻刨的,不过是些平常的脚盆、圆盘,或者水桶、舀勺。都是白木,箍的是铁圈,有时是竹圈。然而,金相公还留着一套铜圈,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主顾,他常常叹息。

  金相公还有一个好大的不如意,就是没有儿子。已经去世的老伴儿,只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对于他手艺的传承,是个很大的不利。当然,女儿也罢了,可以招个进舍女婿。偏偏大女儿特别出挑,找了个吃国家粮食的——我家河对面粮站的工人。如此,他就剩下一个念头,女儿生个儿子,来继承他的手艺。

  女儿终于称了金相公的心,果然生了个儿子。金相公笑得合不拢嘴,每天把钻啊刨啊使得顺溜,还几次把那套铜圈拿出来,套在外孙的坐车、摇篮上,逗外孙玩儿。我这才看到,这传说中的铜圈,其实只是几个黑不溜秋的圆环。要说它的好处,就是声音,叮叮当当,确实好听。

  然而,好景不长,不到两年,金相公的眉头又皱拢了,因为外孙不会说话,连咿咿呀呀的声音也不发一声。女儿女婿着急,抱孩子去了无数医院。被上海的医生确诊后,他们搬离二房厅,去了粮站宿舍。金相公也只闷头干活儿,再不说话。人们说,金相公家一下哑巴了两个。

  金相公的小女儿,只比我大两岁。没娘的孩子可怜,她平时就不声不响,至多和路过的我点个头。如今连姊姊也搬走,父女两个烧饭洗衣的家务都落到了她身上。不久,商店里的塑料脸盆、水桶这样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多,金相公只能给人修个旧。他赚的钱连嘴巴也顾不住,小女儿辍学,父女两人开始绩麻了。

  绩麻这事占地方,需要大场院。好在青砖道地儿很大,尽可以摊放、收晒。此外,他家北边还有一堵砖墙,是二房厅第二进的围墙,很多砖头已经损毁,裸露出一个个豁口。金相公用毛竹扎了个四方的棚架,靠在墙上,棚架上悬挂着一卷卷粗麻。这麻泛着黄绿,在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清香。

  终于,金相公时来运转了,这便是东河沿人最难忘的大旱年。那年夏天,九九八十一天没有下雨,我家门前的漕斗底翻天了。人们在河底掘了土井,早晚打水。万安桥那边三江交汇,河底很宽,搭了戏台,时常唱戏。看戏的人黑压压的,挤满了河底。也有人站在河岸上,观望着这难得一见的奇观。

  这时,金相公家的门槛被人踏断了,大家争相订购水桶——土井里的水,只能用来清洗,而吃喝的,须到小镇前面的山洞里去挑。没有劳力的人家,让人代挑,便宜的八毛一担,最贵的时候一元两角。当时,只要有劳力的人家,都前呼后应地去挑水了。

  金相公自然高兴了,他日日夜夜箍水桶,恨不得一天有四十八个小时,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订单实在太多,他把箍桶分成了几道程序,依次做圆的底盘、弧形的把手、桶身木板。如此标准化作业的好处是,转手快,出货多。简单的工序,比如用砂纸打磨之类,让女儿帮着做。

  我父亲从绍兴挑来一副水桶的木板,特意让金相公去加工。金相公本来不接外加工的,但看在我父亲路远迢迢挑来的份上,收了下来。一直没完工,父亲上门催促,我跟了去看,才第一次进入金相公的家。古旧的厢房板壁里面,那套金圈一个个排着队,黄铜的颜色一点儿也没有了。

  金相公做桶极其仔细,几块木板比画来比画去,已经看不出拼接的缝隙,他却还在耐着性子比对。父亲接过我家的新水桶,连声夸奖金相公好手艺。金相公抬起头来说:“大旱天的水桶比不得平时,你们要挑着它爬山过岭,怎么可以含糊呢?”这副水桶灵巧结实,我家用了几十年。

  这年十月,东河沿人终于迎来了第一场透雨。金相公忙乎了一个夏天,人瘦了好几圈。他的背本来就驼,此时几乎弯成了九十度。那天,他和大家一起站在河岸上,看小河里的水涨起来,船高起来,清风从河面吹来,他脸上的皱纹,慢慢地舒展开了。

  就在这年年底,我在他家门前的方砖院子里,看到了一个白皙瘦长的少年。也没人告诉我这少年是谁,但从他窄窄的脸和特别长的眼睫毛,我一眼就认定,他就是金相公的哑巴外孙。他在玩一个铜圈,使劲儿甩出去,让它不断转动。如果停下,他就再甩一次。

  奇怪的是,这个时候的铜圈,不再是褐色,而是金黄的了。它在暮色里一闪一闪,偌大的二房厅院落,回响着叮叮咚咚的声音。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作者在首段交代了金相公的生活场景,透漏出一种幽深的历史感,有力地烘托了金相公的人物形象。

  B.文章以“我”的视角讲述金相公的故事,真实自然,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风俗画。

  C.小说语言精美华面,绸致地刻画了人物丰富的心理,表现出时代的风貌与人物的生存状态。

  D.小说写人写事,目的是表现生活本色,在平静从容的叙述中表现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

  8.小说的结尾富有艺术性,请结合作品加以赏析。(6分)

  9.请简要分析小说塑造金相公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6分)

  答案:

  7.(C语言风格应是质朴平实,并且无“细致地刻画人物丰富的心理” )

  8. ①与上文写金相公的外孙生病搬走相呼应,使得小说结构严谨。

  ②此结尾具有象征意义。金黄的铜圈闪闪发光,声音悦耳,暗示传统的手工艺会后继有人,焕发新的生机。

  ③留白式的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每条2分,答出三条得满分。)

  9. ①民间手工艺人面临生存窘况。金相公的箍桶手艺受到工业技术与商品发展的冲击,反映出当前很多手工艺人的生活现状。

  ②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令人担忧。金相公为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而担忧、无奈。

  ③对传统手工艺的赞美。金相公手艺好、用料讲究,这都体现了传统手艺的精髓之处。

  ④对传统手工艺的继承与发展充满希望。文章认为人们生活依然需要传统手工艺,结尾处对金相公外孙的叙述暗示了传统手工艺传承发展的希望。

  ⑤对美好人性的赞美。金相公勤劳能干,为旱情缓解而高兴,表现出厚道纯朴的人性之美。这符合当下倡扬正能量的主旋律。

  (答出其中任一条得2分,答对三条可得满分。)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8

  焦菊隐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的第一个戏是老舍的剧本《龙须沟》。那时候,剧院刚刚成立,演员队伍可以说是一支杂牌军。他们各自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不同,各有自己的演剧习惯,因此,如何统一其创作方法,是焦菊隐遇到的第一大困难。

  为此,焦菊隐决定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从体验生活、培养心象、进入角色、化为形象的途径,建立起他们和谐、一致的新的演剧观念。焦菊隐一面花大力气修改老舍的剧本,一面动员演员们进入龙须沟去体验生活。他告诫演员,体验生活,不是去学习某些人的局部动作,而是作为劳动人民中的一个,去体验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体验生活要避免两种错误:一是置身生活之外,作为旁观者、同情者、调查者去体验生活;二是直接向生活里去寻找艺术创作上的典型。

  在排戏时,焦菊隐有意识地要消灭演员演戏的感觉,要求他们从人物出发,进入规定情境,实现舞台上的一片生活。朱旭说:焦先生在剧院有个外号,叫面人焦,因为他爱捏咕演员,直到你的演戏到了位为止。据欧阳山尊回忆:排《龙须沟》,焦先生让人在排练场摆了很多砖头,让演员踮起脚尖走路,体会遍地泥泞的感觉。

  焦菊隐一向强调演员要谦虚地吸收观众的意见,但在1953年演出《龙须沟》时,当他意识到于是之、叶子为了迎合某些批评者的意见,提高说话声调,损害了角色的心理和性格逻辑的时候,他异常愤怒,说那是16世纪的表演,他甚至引用莎士比亚的话加以讽刺,说像是上帝不在家时由他仆人创造的一个人。在经历了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艺术磨练之后,《龙须沟》走向了艺术的成功。

  提起焦菊隐与老舍的再度合作,还有一段剧坛佳话呢。原来,在排演《龙须沟》时,焦菊隐就亲自动手删改了老舍的剧本,舒乙回忆说:这让老舍不高兴了。后来老舍写的《方珍珠》就拿给了中国青年剧院去演。但是,他们最终发现,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合作才是最合适的。《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

  其实,焦菊隐对老舍是很尊重的,他逢人便说:老舍先生的剧本是一座金山,越往里挖金子越多。从二度创作出发,焦菊隐仍旧帮助老舍整理剧本。在第一场的开场,焦菊隐增加了20多个茶客,着意渲染大茶馆在繁盛期纷繁、撩乱、熙熙攘攘的场面。第一幕里出现了个吃洋教的小恶霸马五爷,本来不过短短的几句台词,一个明显的过场人物,但焦菊隐却让这个形象在舞台上变得丰富起来:马五爷傲慢地坐在雅座里,他只一句话就让两个泼皮服了软,他目中无人地走过一排茶桌,听见教堂钟声,他立即收住脚步,煞有介事地在胸前画起十字。就是这么几个焦菊隐加进去的舞台动作,一下子把吃洋教的人的威风尽显无遗。第二幕刘麻子给大兵牵线做媒,本来上场后没什么行动,但焦菊隐却为他设计了慌慌张张连喝数碗剩茶根儿的举动,既表现了刘麻子的落魄潦倒,也表现了市面上的兵荒马乱。第一幕结尾时,太监娶老婆的丑剧已经演完,这时两位下棋的茶客,突然来了一句将!你完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大幕就此关闭,这同样表现了焦菊隐对艺术韵味的追求。

  《茶馆》排练场空前活跃,老舍经常光顾,他与大家一起朗诵、讨论剧本,给演员做示范动作。在剧组里,演员晕进角色之中,每个人都充分调动想象,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艺术创作才能。郑榕回忆说:有一天排开场戏,焦先生让大家尽情发挥,后台的音响效果也配合着轰鸣起来,焦先生听着,看着,然后发出命令,让这一桌的声音再大一点,让那一桌的声音再弱一点。他像个交响乐的指挥大师一样,让舞台上形成了多个声部,各个声部此起彼伏,在他的调理下,非常富有层次。撒纸钱一场,焦先生把前三排观众席给划出来,让我们直接对着观众倾诉。慢慢地我们终于找准了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从1958年首演至今,《茶馆》已经演出了500多场了,不仅在法、美等国被誉为东方舞台艺术的奇葩,而且创造了一台戏剧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宋宝珍《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13.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错,焦菊隐在整合演员杂牌军时,吸收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经验,并提出体验生活要避免的两种错误。

  B.于是之、叶子为迎合某些批评者意见,擅自提高说话声调,与当今好多演员哗众取宠的表演别无二致,因而遭到焦菊隐的讽刺与严厉痛斥。

  C.老舍将《方珍珠》拿给中国青年剧院去演,本想表示对焦菊隐删改自己剧本的不满,但终因排演效果不佳,只好再度与焦菊隐合作。

  D.焦菊隐在排戏时,经常因地制宜,帮助演员晕进角色,如排《龙须沟》在排练场摆砖头,排《茶馆》撒纸钱划出前三排观众席。

  E.本文通过记述焦菊隐排演老舍两部戏的曲折过程,表现了他在话剧导演方面的天赋与成就,展示了他执著敦厚、诲人不倦的大师风范。

  14.《龙须沟》最终走上艺术的成功,从导演角度讲,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4分)

  15. 焦菊隐和老舍,一位是大师级的导演,一位是大师级的剧作家,两人个性都很强,甚至为排演闹过别扭,但《茶馆》让两个人又走到了一起,并最终创造了不朽经典。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13.(5分)AD(C项终因排演效果不佳原文无据,且只好一说也不尽准确,老舍选择焦菊隐并非出于无奈,而是追求更好。但前说无误;B项说于是之、叶子的做法与当今好多演员哗众取宠的表演别无二致有误,且二人的做法于当今演员如何,与焦菊隐的批评无关;E项敦厚不准确,焦菊隐好多时候严厉苛刻,甚至脾气暴躁)

  14.(4分)①借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剧方法,使剧组建立起和谐、一致的演剧观念;②合理修改了老舍的剧本,有效指导演员实地体验生活,并最终引导他们进入角色;③悉心指导演员,精益求精,追求完美;④坚持创作原则,尊重艺术规律,对演员要求严厉。

  (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6分)观点一:侧重彰显个性前提下的合作。①追求独立精神,坚守自由个性是艺术创作的前提;②和而不同,合作不能冲淡个性,影响个性的发挥;③在合作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体现个性。

  观点二:侧重合作基础上保有个性。①对创作个性、艺术真谛的不懈追求是合作的前提;②好的合作是强强联手,优势互补;③合作就要尊重对方,宽容真诚,全身心地投入。

  (以上要点须结合文本作答。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意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所谈启示正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9

  矢车菊开花了

  蓝蓝的矢车菊,一簇簇、一丛丛,开满了山野。风儿吹来,多像奔腾不息的海浪啊。

  就在蓝蓝的矢车菊和蓝蓝的天空分界处,矗立着一幢高高的、红红的小房子。这是善良的灰兔先生的家。

  灰兔先生的卧室在三楼,面临着青山绿水和无边无涯的矢车菊。可是他没有心思欣赏美景了。灰兔先生最近患了感冒。为了不把病菌传染给别人,在没有痊愈以前,他不想出门,不想会见任何客人。

  大家知道了灰兔先生生病的消息。

  这消息是谁传播的呢?是萤火虫姐姐。

  她在夜晚,打了小灯笼从灰兔先生的窗前飞过时,听见了灰兔先生寂寞的叹息声。这是轻轻的,然而是深深的叹息——从叹息声中,她听出灰兔先生在思念伙伴们。

  伙伴们也在思念着他。

  大伙没法去探望灰兔先生,他把门锁上了。于是,伙伴们决定请长颈鹿和小猴做代表——向病中的灰兔先生致意。

  长颈鹿站在矢车菊的花丛中,踮起脚,把脖子扯得长长的——比你们所见到的所有的长颈鹿的脖子都长。小猴顺着长颈鹿的脖子往上爬啊爬啊……

  长颈鹿痒得想笑。可是,不能笑。对于一个生病的伙伴来说,傻头傻脑的笑是很不礼貌的。

  长颈鹿难受得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可是,不能哭。对于一个生病的伙伴来说,流泪是不妥当的。

  长颈鹿都忍住了。

  当小猴爬到长颈鹿头顶上时,他向灰兔做了个有趣的鬼脸,这是一个友好的鬼脸,这是个表示问候的鬼脸,这是一个一看就知道——充满着关怀和良好祝愿的鬼脸……

  躺在床上的灰兔先生,从窗户的玻璃上看见了三位伙伴的脸:一位是那样的严肃,一位是那样的滑稽,而另一位又是那样的活泼。

  灰兔先生的叹息就变成了笑声。据说,他的病也就好了……

  1.从文章中找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并填空。

  答:蓝蓝的矢车菊,一簇簇、一丛丛,开满了山野。风儿吹来,多像奔腾不息的海浪啊。

  这句话是把(矢车菊,)比喻成(奔腾不息的海浪)。

  说明:该题是考察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情况,比喻句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而小学最常见的就是明喻了,明喻通常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本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喻体是作者通过想像写出来的。其中在“蓝蓝的矢车菊,一簇簇、一丛丛,开满了山野。风儿吹来,多像奔腾不息的海浪啊。”一句中就是把矢车菊比喻成奔腾不息的海湾,所以矢车菊是本体,而奔腾不息的海湾就是喻体。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10

  看菊展

  早听说洛阳植物园的菊展是全市菊花品种最多、培育最好的地方。星期天,我和小辉急不可待地去观看。

  那天,天气真美,暖洋洋的,赏菊花的人还真不少,我们顾不得游览其它地方,便跟着人群向展菊花的大厅走去。走进大厅,只见中间有两座宝塔形的花台,共有三层:花台上有花瓣如同小手伸出的“千手观音”;有的瓣儿上短下长,弯弯的像“海底捞月”;有像螃蟹那样张牙舞爪的“蟹菊”;还有小球似的“紫绣球”……最惹人喜爱的还是“羞答答”,片片细长的花瓣一齐垂下,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小姑娘那样低着头。真是千姿百态,朵朵奇妙,使人目不暇接。

  “快来看,多好的菊花啊”,小辉欣喜地喊道,我赶紧奔了过去,只见一大束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一直泻到地上,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像一道瀑布——一道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它无拘无束,仿佛孩子们洗过的长发,随随便便披散下来。那些缀满花朵的修长的枝条,纷乱地穿插垂落,带着一种山林气息儿,在花的世界里,唯有“凤尾”才有这种奇特的境界。

  我们俩还看了许多菊花,真是各具特色,婀娜多姿……

  在回家的路上 我不由得想到 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 奇妙无穷 但是如果没有工人叔叔的辛勤培育 没有他们的智慧和汗水 能有这样美妙的奇景吗

  1.用“‖”将短文分为三段,并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2.短文写了哪些菊花?详写的是哪一种?

  3.给最后一段加标点。

  参考答案:

  1.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4自然段);第三段(第5自然段)

  第二段:写菊展厅里展出的菊花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2.千手观音、海底捞月、蟹菊、紫绣球、羞答答、凤尾。 详写凤尾

  3.,,,。,,?

【菊的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2.施舍阅读及答案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阅读练习及答案

4.《植物聊天》阅读及答案

5.草房子的阅读题及答案

6.旷野与城市阅读及答案

7.《阅读答案》阅读答案

8.《耐磨的人生》阅读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