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1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本词通过三个层次,委婉细腻地抒写对“春”的情感。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层次,
然后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的`情感。(3分)
(2)请简要分析“杜宇”、“黄昏”、“潇潇雨”这三个意象在抒情上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
10.(1)系春,随春,送春/惜春
[3分。“系春、随春、送春”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分;“惜春”1分。]
(2)杜宇的鸣叫,是春残(春归)的标志,从而触发了词人对春之难留的愁苦情怀。 “黄昏”与“潇潇雨”,则通过环境的渲染,进一步强化了词人“送春”的惜别之情。
[4分。对“杜宇”的分析,2分;对“潇潇雨”的分析,2分。]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2
(1)层次:系春,随春,送春;情感:惜春
(2)杜宇的鸣叫,是春残(春归)的标志,从而触发了词人对春之难留的愁苦情怀。 “黄昏”与“潇潇雨”,则通过环境的渲染,进一步强化了词人“送春”的惜别之情。
3.(5分)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2分)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回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3分)
4.(6分)①借物抒情(或“侧面烘托”、“想象”),(1分)前两句作者不直接写自己为春归而愁,却想象说即使无情的杜宇也因人的愁苦而发出愁啼之声,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之深。(2分)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1分)最后一句作者描写黄昏时分天空飘洒的潇潇暮雨来表达春归之后内心的孤寂与凄冷,含蓄蕴藉,韵味悠远。(2分)
《蝶恋花 送春》翻译:
楼外的垂杨千丝万缕,似乎想借此系住已然远去的春日。在那和风而舞的杨柳,仿佛想要随春而去,找到春天的归宿。
春残之时,花落草长,鲜绿覆满山川。只听到远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无情,也在悲鸣春去的人间之苦啊。进酒赠春,春却依旧漠然而去,只是到了黄昏时候,落下一片漫天的大雨。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阅读宋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
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
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
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5分)
参考答案
1.B
2.这首诗写了作者送春时的愁绪:垂杨系春,柳絮看春归处;杜宇为春归去而哀鸣;小雨为春天送行(或借小雨表达留恋之意)2分。作者以春景留春光,景中含情。1分借万景留春而留不住的情形,表达自己对春光易逝的伤感之情,借景抒情。2分
评分说明:分析春景2分,揭示春景留春光1分,揭示”借物伤感表达人伤感2分”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4
蝶恋花 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蝶恋花 送春》注释:
①犹自:仍然。
②“绿满”句:在漫山遍野茂密的丛林中听见了杜鹃的叫声。
③“莫也”句:(鸟儿)莫非也因为人间的愁苦而忧愁吗?苦:又作“意”。
④潇潇雨:暴雨、急雨。潇潇是雨声。
(1)本词通过三个层次,委婉细腻地抒写对“春”的情感。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层次,然后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的情感。
(2)请简要分析“杜宇”、“黄昏”、“潇潇雨”这三个意象在抒情上所起的`作用。
3.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4.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5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答案](1)卷,席卷。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腾空越野的壮阔场景,(1分)又表现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1分)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1分,意对即可)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或: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正面描写了(或:从个体形象角度描写了)太守出猎时的雄姿与豪兴;(1分)而“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的壮观景象,则从侧面(或:从群体形象角度)烘托出深得士民拥戴的太守出猎时踌躇满志的狂放之态。(1分)
(3)同:都有对年华老去的'感叹。(2分)异:前者在流露出嗟老心绪的同时,雄心不已,期望重获朝廷重用,为国靖边,建功立业;而后者衰老无成之感更强,失意、无奈之情更浓。(2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卷”是一个动词,施动者是“千骑”,受动者是“平冈”,先分析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再分析使用这个动词的生动性。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题干已概括上阕内容是太守出猎场面,因此答题时应从场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
(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分别分析这句词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各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寻找角度进行比较。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赵淑萍《秋天的梨花》阅读答案02-26
玉楼春阅读答案10-27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05-29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阅读答案09-13
海发光阅读答案 海发光的阅读答案04-02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阅读答案11-11
超重阅读答案12-01
乡愁阅读答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