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和董传留别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和董传留别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董传留别阅读答案1
和董传留别①
苏轼
粗缯大布裏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②。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③新湿字如鸦。
【注】①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相聚,到长安后写此诗留赠董传。②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于是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③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中的“自”字揭示了读书与人的气质之间的必然联系,富有启迪意义,历来为人称颂。
B.颔联中“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他不愿再过和老儒烹瓠叶的无所事事的生活,想和其他举子一起温书应考。
C.董传是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诗中“粗缯大布”“囊空不办”等词语都表明了董传生活贫困的处境。
D.本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如“寻春马”“得意”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巧妙化用。
16.纪晓岚在点评这首诗时说:“句句老健。结二句乃期许之词,言外有炎凉之感,非有所不足于董传也。”请结合尾联具体词句,简要说说“期许”“炎凉之感”的具体含义。(6分)
答
15.B(“烹瓠叶”,不是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瓠叶味苦,象征简陋的饮食,是说董传生活艰苦。)
16. ①“期许之意”:鼓励、祝福友人董传在诏书上新写的'如鸦的黑字上一定有他的名,能够金榜高中,春风得意;②“炎凉之感”:诗人在尾联不再提友人才华,因为诗人深知他虽满腹经纶,但没有功名,世俗并不认可,日子注定清贫,也只有金榜题名“得意”之时才“堪夸世俗”,言语之间也就流露出世俗炎凉的无奈。
和董传留别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临别留赠而作。其时董传穷困潦倒。踏槐花:指参加科举考试。寻春马:暗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生活贫穷,“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
B.“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C.颔联写董传不喜欢陪伴着老儒过清苦的`“烹瓠叶”的日子,而想随从着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D.尾联表达了自己对董传的宽慰,他相信董传有朝一日必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为世人所夸耀。
15、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答案:D
解析:“相信”和“必能”语气过重。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是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
15、答案:“寻春马”运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2分)“择婿车”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择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2分)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虽然现在贫穷,但将来考中会好起来的。(2分)
【和董传留别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王冕传》阅读答案01-07
《苏武传》阅读答案11-25
《水浒传》阅读答案05-28
阅读题和答案12-10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答案12-17
《尹翁归传》阅读答案11-07
《外婆和鞋》阅读答案09-25
《妈妈和房客》阅读答案09-01
《鱼和水》阅读答案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