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那么一般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满井游记》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
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满井游记》)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土膏微润(2)波色乍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冻风时作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山峦为晴雪所洗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花朝节后,余寒犹厉此地空余黄鹤楼。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小题4】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象?抓住了这一季节的的特点?作者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
【小题1】(2分)(1)肥沃(2)初,始,刚刚。
【小题2】 (2分) A
【小题3】(3分)不能够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就只有我这个官了。
【小题4】初春景象。乍寒还暖、万物复苏的特点。情感:略。见八下课文206页。(每点1分,共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A项中的“之知”“之有”都是倒装句,意为“知之”“有之”,“之”为代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 堕”“ 潇然”“惟”,本句中的“夫”为发语词,无义,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第一段文字和文中的景物描写内容,即可知晓所写季节为初春。本文是所学课文,作者表达的情感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可以根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对官宦生活的厌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会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办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初至西湖记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chù)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①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②,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③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杂记》)
【注】①棹(zhào):动词,划(船)。②娥:美女。③东阿王:指曹植,曾作《洛神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波色乍明 乍:___________
(2)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浃:___________
(3)从武林门而西 西: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倩女之面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A、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
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的景物描写都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将景色描写得生动形象。【甲】文在描写水波时突出了其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在描写水波时突出其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谈谈你对【甲】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初、始;(2)湿透;(3)向西。
2、D
3、(1)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得如同擦拭过一般。
(2)这时(我)想用一个词来描绘(眼前的光景),竟然想不出来。
4、比喻;清澈明亮;轻柔
5、结构上回应首段,内容上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意思相近即可)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甲】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来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垂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袁宏道《满井游记》)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节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棹(zhào),橹,这里指划船。②东阿王,即三国时的曹植。洛神即曹植所写《洛神赋》中人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徒步则汗出浃背 (2)从武林门而西
2.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冷光乍出于匣也。
A.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B.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如倩女之碛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4.从全文看,【甲】第①段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第②段从哪些方面写满井春色?(3分)
5.【甲】【乙】两文,在描写景物时中都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举出一例加以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2分)(1)湿透(2)向西。(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C.从,在。(A.被 B.比 D 向)
3.(4分)(1)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写(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2分)欲扬先抑。美好的景物和欣喜的人们。(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5.(3分)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示例一:【甲】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示例二:【乙】中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写出了西湖的妩媚与迷人。(修辞1分,例句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4
满井游记(节选)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风力虽尚劲( )
(2)呷浪之鳞(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猛,强有力;(2)代指“鱼”
2、(我)才知道郊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3、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4、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5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债女之蔽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萤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进,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 解释下列旬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廿二日天稍和 ( )②泉而茗者 ( )
③柳条将舒未舒 ( )④呷浪之鳞 ( )
2. 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
①若脱笼之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娟然如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____________其特是:____________。(用自已的话概括)
5. 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
2.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截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
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3.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
4.水(春水)清澈
5.(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根吻合。体现“滞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6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17.(1)猛,强有力(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出不得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未百步辄返/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C、于时冰皮始解 /学而时习之 D、麦田浅鬣寸许 /遂许先帝之驱驰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8、第1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3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高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何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则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
参考答案:
6、B 7、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8、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色。
9、C (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不当。原文说“游人虽未盛……亦时时有。”)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7
初读理解。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上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子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将文中_______处填上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粗的字词。
(1)局促一室之内____________
(2)娟然如拭____________
(3)知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____________
(4)徒步则汗出浃背____________
(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____________
3.翻译。
(1)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柔梢披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中“余寒犹厉”的“余”和“犹”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2.(1)拘束(2)美好的样子(3)洗脸,梳掠(4)湿透(5)晒,吸。
3.(1)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
(2)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4.“余”与“犹”两相映衬,表现了寒流不肯罢去的样子。
5.水光山色,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8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描写波光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来之知也。
3.文中表现闲适满意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
4.游人虽未盛……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几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哪两个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样写鱼鸟,有什么好处?
6.你是如何理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句话的含义的?
附答案
1.①若脱宠之鹄;②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③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C。注意原文中语言点:将舒未舒意为将要舒展开还尚未完全舒展开;披风意为在风中散开。
3.悠然自得
4.修辞方法:排比(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借代(呷浪之鳞,鳞代指鱼);从人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两方面写出了春的'信息。
5.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是本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回应首段。表达了他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与赞美,并对城居者困做京城而不知大好春光的惋惜之情。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9
(甲)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绕白,外与天际,回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土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阴历二月十二日)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拘束)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二十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冰面)始解,波色乍①明,鳞(如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美好的样子)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②面,而髻鬟之始掠③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⑤者,罍⑥而歌者,红装而蹇⑦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pǜ)沙之鸟,呷⑧浪之鳞(指鱼),悠然自得,毛羽鳞鬣⑨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注释:①乍:开始。②靧:huì,洗脸。③掠:梳掠。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⑤茗:茶,这里指喝茶。⑥罍:léi, 酒杯,这里指拿着酒杯。⑦蹇:jiǎn,驴,这里指骑着驴。⑧呷:吸而饮。⑨鳞鬣:鱼鳞鱼鳍。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
(1)外与天际( )
(2)始指异之( )
(3)未百步辄返( )
(4)麦田浅鬣寸许( )
2、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到则披草而坐 柔梢披风
B、山峦为晴雪所洗 故为之文以志
C、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游于是乎始
D、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3、选出与“不知日之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B、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C、凡曝沙之鸟
D、始指异之
4、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柳宗元写西山,主要是用群山衬托西山,将西山人格化,借此表现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乙文的作者通过描写满井早春的美丽景色,抒发自己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1)接
(2)认为奇异;以……为异
(3)就
(4)左右;上下
2、B
3、A
4、(1)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是如此的特别,不和小土丘是一类。
(2)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思对即可)
5、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热爱自然、亲近自然。(意对即可)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0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廿(niàn)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hùi)面而髻鬟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liè)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 冻风时作( )⑵高柳夹堤( )⑶泉而茗者(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作则飞沙走砾。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 若脱笼之鹄。 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红装而蹇者。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D.未不能以游堕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居促一室之内”写出内心的懊丧和郁闷,下文的“若脱笼之鹄”与此照应,形象贴切地写出作者从局促困居的情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之情。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摄影师,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满井的风物,有全景,有特写,近景远景相结合,而且着力描写景物的动态,为我们描摹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风光图。
C.作者用词巧妙,许多语句具有表里相关的双重意蕴,如 “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写天气的暖和,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 而此地适于余近”的“近”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来源:学,科,网Z,X,X,K]
D.文章卒章显志,“未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独特的个性与性情,“潇然”表达他对自己能够纵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满足之感,“惟”字则表明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
14.文章第二段从三个层面描写满井的春景,请简要概括。
答: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译文: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文:
(二)(15分)
11.(1)作:起,刮起。(2)夹:在两旁。(3)茗:煮茶,喝茶。(3分,每个1分)
12.A(2分。A项 “则”:连词,“就”。B项“之”: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表转折。D项“以”: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
13.D(2分。“他对自己官小职闲的嫌弃”错误,应该是:他庆幸自己的官职是个闲职,不怕耽误公事,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表达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
14.第一层面写山水树木等自然风光之美,第二层面写情态各异的游人之乐,第三层面写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3分,每要点1分,意近即可。)
15.(1)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2分)(2)(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3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冬天余下的寒气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刮起就飞沙走石。拘束在一室之中,想出去不可得。每次冒风疾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回。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偕同几个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风力虽然还很强,但走路就汗流浃背。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毛羽鳞鬣当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潇洒地徜徉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而此地正好离我近,我将从现在开始出游,怎能没有记录?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1
(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分)
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答案:
17.(1)猛,强有力
(2)代鱼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没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条麦田)、游人、鱼鸟。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厌恶官场生活的人生态度。(写出“寄情山水”即可)满井游记 阅读答案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13分)
【甲】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乙】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①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月,达四聪,故共、鲧、欢兜②不能蔽也。秦二世偏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有苗:古代少数民族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②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
10.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B.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D.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1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娟然如拭 娟然:
(2)上曰:“善。” 善:
12.请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1分)
是 故 人 君 兼 听 广 纳 则 贵 臣 不 得 拥 蔽 而 下 情 得 以 上 通 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
译文: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译文:
1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向后主提出了“开张圣听,察纳雅言”等治国方略,魏征在【乙】文中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答:
[参考答案]
10.2分,D
11.2分(每题1分)
(1)美好的样子 (2)好(答成“很好”也对)
12.1分(有错不得分)
是故人君兼听广纳,由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13.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作为一个君主,自私做才能明辨是非,自私做会昏庸糊涂?
(2)好像美丽的少女洗衣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
14.4分(意思对即可)魏征提出的.建议是:人君要兼听广纳。(2分)
启示:生活中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2分)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3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共12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廿二日天稍和()
②泉而茗者()
③柳条将舒未舒()
④呷浪之鳞()
15.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句子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2分)
①若脱笼之鹄
②娟然如拭
16.将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译文:
17.文中“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形容的'景物是,其特点是(2分)(用自己的话概括)。
18.选文最后一段作者说自己“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间”。“潇”意为“潇洒无牵挂”,你觉得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能体现作者的“潇然”呢?试作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4.①暖和②喝茶③舒展④鱼(每小题0.5分,共2分)
15.①“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毛羽鳞鬣之间”;“郊田之外”;“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
②“晶晶然如镜”;“悠然自得”;“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1分,任答一例即可)
16.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必(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罢了(“始”、“未始”、“城居者”、“知”翻译正确2分,整体表达流畅1分,共3分)。
17.水(春水)(1分)冻水初解的清澈(1分)(共2分)
18.找到相应内容(1分),分析如何体现(2分)。(共3分)
示例:“若脱笼之鹄”可以体现“潇然”,因为这一句表现了作者目睹美景后心情愉快,举止如鸟儿脱笼一般无拘无束与“潇然”一词很吻合。
体现“潇然”的内容有:游人活动、动物悠然、“惟此官”、“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4
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徙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生动地表达了一个“城居者”一冬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写景层次分明,比喻贴切。阅读本文,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冻风时作__________
②未百步辄返________
③娟然如拭__________
④面________________
⑤茗者______________
⑥罍而歌者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②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③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3.请你把本文写景的.语句和抒情语句在原文上标出。
4.找出本文的比喻句。
参考答案:
1.①起②就③擦④洗脸⑤煮茶⑥端着酒杯
2.①高高的柳树夹住堤的两岸,肥沃的土地微微有些湿润。
②用泉水烧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丽的衣服骑着驴子的。
③这才知道郊野以外何尝没有春天。
4.写景的:“高柳夹堤,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清澈见底”,“柳条……柔梢披风”等。
抒情的:“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凡曝沙之鸟……皆有喜气”。
5.比喻句:“晶晶然如镜之新开”,“娟然如拭”,“如倩女之 面,若脱笼之鹄”等。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15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17-20题。(9分)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
(3)而此地适与余近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20、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17.(1)客居 (2)起,兴起(3)刚好,恰巧
18.A 20.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2分)
19.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1分) 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1分)
20.答案要点:甲文 (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 (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答对其中1点即可给2分)
【《满井游记》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满井游记》教案08-20
满井游记的经典教案10-23
《满井游记》的教案11-10
《满井游记》的优秀教案12-16
《满井游记》教案设计11-25
海发光阅读答案 海发光的阅读答案04-02
《雨中》阅读答案12-12
长城阅读答案12-05
经典阅读题及答案12-16
《穷人》阅读及答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