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7-21 08:38:3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大班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大班教案模板5篇

大班教案 篇1

  一、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探索学习兴趣,有初步的立体概念。

  2、认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二、 活动准备:

  1、教具:球一个、圆柱体一个,可拆圆柱一个,图示一份,判断图一份,卡片若干。

  2、学具:圆柱体、球体若干,可拆的圆柱体人手一份,圆柱体积塑、旺仔牛奶罐、作业纸、笔、橡皮泥、记录表等各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比一比:较圆柱体与球体,探索圆柱体的特性。

  A、直接引入,出示球体、圆柱体引导滚一滚,叠一叠。

  “请小朋友将球体和它的朋友放在地上滚一滚,叠一叠,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B、结合图示,引导幼儿说出圆柱体与球的差异。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结合幼儿的回答,依次出示图示)

  C、教师小结圆柱体的特性。

  “刚才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都发现球体和球体不能叠在一起,但它的朋友可叠在一起,

  可球体能到处滚动,而它的朋友只能侧面地来回滚动”。

  2、动一动: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A、幼儿动手拆圆柱体,感知圆柱体的特点。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一个穿衣服的.球体朋友,等会儿请小朋友将它的衣服拆开,看看它的上面、下面和侧面是什么形状,大小一样吗?

  B、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了解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小朋友都发现了球体的朋友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两个圆一样大,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中间一样粗,我们就把这种形体叫做圆柱体。

  C、结合图示正确判断圆柱体。

  “我们一起来找找图上哪些是圆柱体”。

  3、玩一玩,通过游戏巩固对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A、游戏《对与错》,正确判断圆柱体。(生活中圆柱体图片)

  “老师和小朋友玩个好玩的游戏——《对与错》,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是圆柱体,小朋友为

  它拍拍手,并大声说出对、对、对,如果老师取出的图片上物体不是圆柱体,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做手交叉的动作,并大声说出错、错、错”。

  B、游戏《找一找》,找找活动室里圆柱体的相似物。

  “刚才小朋友都很棒,一下子能判断出哪些是圆柱体,哪些不是圆柱体,现在请小朋友用

  眼睛瞄一瞄,看看我们活动室哪些东西也是圆柱体”。(幼儿寻找并表述)“除了这些东西,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呢?”

  4、做一做,通过制作感受圆柱体的特点。

  A、《穿一穿》,选择合适的卡纸包装圆柱体。

  B、《涂一涂》,为作业纸中的圆柱体涂色。

  C、《搭一搭》,垒高不同大小圆柱体积塑,并做记录。

  D、《变一变》,把橡皮泥变成圆柱体,并进行排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象声词表达倾听到的声音,并用问答句的形式创编诗歌。

  2、初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能随着作品的展开表现出好奇、平和等相应的情绪。

  3、感受春的气息,体会画面之静态美、声效之动态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活动准备:

  1、教学ppt;小草地。

  2、幼儿已学歌曲《春雨沙沙》。

  活动过程:

  一、遇见春天:导入故事,引发兴趣。

  —— 现在是什么季节?

  —— 你从哪儿发现了春天?

  二、倾听春雨:欣赏故事,感知春雨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春天的夜晚,静悄悄的,夜空里一颗星星都没有,窗外,黑漆漆的。小鼹鼠早早地躺在了床上,这会儿,它正呼呼大睡呢。(依次出示幻灯片并提问)

  —— 这是什么声音?

  —— 这会是谁发出的声音?

  —— 让我们来问问XX吧!(幼儿感受XXXXXX,是你吗的句式)

  小鼹鼠忙了大半夜,也没找到是谁在发出声音。他走回了房间,躺到床上准备接着睡觉了。

  三、对话春雨:谜题揭晓,引出一问一答的句式。

  —— 难道会是春雨?让我们来来问问春雨吧!

  叮咚叮咚,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门上的'声音!

  哐当哐当,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窗户上的声音!

  呼啦呼啦,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树叶上的声音!

  哗啦哗啦,春雨,那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溪水里的声音!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是你吗?——是的,那是我落在小草里的声音!

  —— 原来小鼹鼠听到的那么多声音,都是春雨下在不同的地方发出的声音呢!

  四、寻找春雨:找找、看看、运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大胆表述。

  —— 春雨还会下在哪里呢?我们也来找一找、听一听、问一问。

  五、歌唱春雨:多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 这会儿啊,我们的春雨想邀请你们和她一起来唱一首歌!(歌唱春雨沙沙)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用轻快的声音进行演唱,掌握附点节奏的唱法。

  2.借助图示理解并唱准歌词,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地感受数量递增和递减的关系。

  3.尝试运用多种说、唱方法表现歌曲,体验轻松、愉快的演唱氛围。

  活动准备:

  8只鸭子图片,独木桥图片,标贴若干,图谱,8只鸭子胸贴,泡沫垫。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1.依次出示8只鸭子

  师:小朋友们看,它是谁?它要和它的小伙伴一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看看一共有几只鸭子?(8只)你们想听听这个“小鸭旅行记”的故事吗?

  2.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

  师:1只鸭子上了桥,2只鸭子上了桥,3只鸭子上了桥,怎么了?(教师做颤抖害怕状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到紧张、害怕,并语言说出“害怕”一词)4只鸭子上了桥,怎么了?(教师做颤抖害怕状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到紧张、害怕,并语言说出“害怕”一词)5只、6只、7只、8只,8只鸭子上了桥,小小木桥摇呀摇,小小木桥摇呀摇。

  二、学说第一段歌词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还能把这个故事说成一段RaP,那么什么叫RaP呢?请你来听一听!(教师示范演说rap并注意语速和节奏)

  师:你听见我说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并及时给予幼儿提示)

  师:你能看着这个图谱一起来和我说一说吗?(教师运用稍微夸张的动作和表情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在学说时要注意把握幼儿的节奏)第几只鸭子发生了变化?(教师说到有变化的那只鸭子时,适合用较为重一点的语调突出其中的不同)

  师:你会说了吗?这次老师的声音稍微小一点,你们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好吗?(教师将幼儿放在主导地位,在不熟悉的地方可以给予稍大声的带动)

  三、学说第二段歌词

  1.故事导入

  师:刚刚鸭子上桥了,那么他们怎么下桥了呢?请你来听一听!(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说歌词)

  8只鸭子下了桥,7只鸭子下了桥,6只鸭子下桥后怎么了?(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开心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说出“嘎嘎”)5只鸭子下桥后也怎么了?(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幼儿感受开心的情绪,并引导幼儿说出“嘎嘎”)4只、3只、2只、1只,8只鸭子下了桥,小小木桥不再摇,小小木桥不再摇。

  2.幼儿看图谱说RAP

  师:你能根据鸭子下桥的故事,编出鸭子下桥的RAP吗?想来试试吗?(个别幼儿试一试,教师注意引导难点部分)

  师:你们是从第几只鸭子开始说的?对,第8只鸭子,第7只鸭子……

  师:你们说的这段RAP真好听,我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教师要注意对倒数和节奏的引导)

  四、学唱歌曲

  1.跟着音乐说RAP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跟着这里的旋律,将我们这两段rap加到这里去,好吗?

  2.学唱歌曲

  师:有了这段好听的.旋律,如果再加上我们好听的歌声的话,你会觉得特别美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把它唱出来,好吗?(幼儿在这个环节尝试完整演唱,教师应多鼓励幼儿并注意节奏节倒数环节演唱的准确性)

  3.学习说、唱结合

  (1)师:小朋友们唱的真好,但是你们想来挑战一下更难的吗?今天老师带来了2种图标,分别表示说和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出示“嘴唇”“音符”的图标,先尝试上半段说,下半段唱)

  (2)师:你还会将说唱的部分怎么安排?谁和谁唱?(男生、女生唱,并由幼儿选择说唱部分)

  (3)师:还可以怎么安排?这次可以谁和谁唱?(师生互动)

  五、音乐游戏

  师:今天,你们想扮演这8只鸭子过河吗?(教师分发鸭子胸牌)

  师:这次,我要请你把这些鸭子图片收起来,你们来自由的组合成人数相等的2队,快来试一试吧!

  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除了这样说唱的方法,还可以有其他的说唱方式吗?回去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大班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讲了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许多孩子对石子投入瓶中能让水位升高很感兴趣,并提出,要是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还会想出其他办法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

  4、统计纸

  活动过程:

  一、课件引题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1、提出探索要求:一组中两个小朋友当选材员去选择不同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大家观察瓶里的水位有没有升高,实验成功与失败的水瓶分别摆放在各自的陈列台上,一名记录员要将实验结果与原先的猜测是否一致做上标记,还要有一名小朋友做实验汇报。

  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幼儿先要自行分配角色,出现几名幼儿争当同一角色时,让他们用猜拳形式来解决。

  2、幼儿小组合作进行探索,教师以噪音控制员的身份巡回指导。

  3、每组选一名幼儿将记录结果进行讲述

  4、评选最佳合作小组: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本着幼儿是主体的原则,力图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索环境,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幼儿主动积极参与,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提供给幼儿充分活动空间和材料,为幼儿提供足够的选用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个幼儿都承担不同的探索职责,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其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在这种活动环境中来促进幼儿积极思维、主动交流分享对方的经验,对于探索中产生的各种预测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教师应真诚地接纳和认可,要力求每个幼儿在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有成功的体验。幼儿与教师的平等关系,幼儿与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伙伴关系,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增强自主性,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要求: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尝试把有些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学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流程:复习二等分操作活动分享交流活动

  材料与环境创设:幼儿人手一份:围兜、毛巾、台布;每组一份:盐金枣、华华丹、饮料、花生、青豆、糖、瓜子肉、一次性杯子、汤匙、果冻盒、刀等。

  活动指导:

  一、(结合实际)复习二等分

  1.《两只笨狗熊》里的两只小熊为什么最后都只吃到一丁点儿干面包,狐狸是怎么分的.?

  幼儿讨论:两只笨狗熊应该怎么分?

  2.通过分析比较,得出:

  (1)把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是二等分。

  (2)迁移: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幼儿讨论、争议)

  二、操作活动(幼儿探索尝试把实物二等分)

  1.这里有一碗米要把它分到二只杯子里该怎么分?(幼儿讨论)

  2.探索实践:在你们桌上有好多吃的东西,有青豆,有糖,有可乐……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二份。

  三、交流分享活动

  1.交流:你分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分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

  2.分享:请你把二等分后的食物自己吃一半,还有一半留给好朋友。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教案02-04

大班教案[经典]01-23

大班教案(经典)02-12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教案12-04

大班教案【经典】02-02

[精选]大班教案02-16

大班教案[精选]05-19

大班的教案05-29

(精选)大班教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