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5-07-09 07:39: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7.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处、稍”。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重、难点:

  1.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感受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学习蚂蚁队长坚守原则的品质和领导才能。

  教学准备:

  蚂蚁搬食物的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视频:画面中描述的是一个小蚂蚁发现了一块奶酪,这块奶酪非常大,比蚂蚁大20倍,于是小蚂蚁召唤同伴过来一起搬奶酪,几十只蚂蚁都过来了,它们用自己的方式搬起奶酪,准备运回住所……

  2.视频播放完后,师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3.学生各抒己见。

  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蚂蚁搬奶酪的童话故事——《一块奶酪》。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队长带领小蚂蚁搬奶酪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说一说这一部分讲了什么。

  这一部分是事情的起因。讲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搬运粮食,并定下规矩,蚂蚁们很积极地投入到搬运中。

  2.蚂蚁队长集合的时候,定了什么规矩?

  (二)学习第4—12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回答: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外?

  2.当奶酪被拽掉一角后,蚂蚁队长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蚂蚁们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蚂蚁队长:

  ①心理变化历程: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②行为:盯着奶酪渣子——下令休息——让大家分散开——下令小蚂蚁走到草丛中——下令小蚂蚁们回来——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

  小蚂蚁:放下奶酪,却不走开——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奶酪渣子

  3.思考,蚂蚁队长为什么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

  4.你认为蚂蚁队长这样的处理方式好吗?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为什么大家干活劲头比刚才更足了?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

  提示:蚂蚁队长在诱惑面前,能够坚守原则,并灵活应变,有领导才能,想出方法,让大家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四、深入画面,分角色表演

  1.自由组合,7—8人为一组练习分角色表演。

  提示:练习的时候,注意认真研究文本,注意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过程,演好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神态表情。

  2.请两组同学汇报表演。

  3.点评。

  五、拓展延伸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呢?想一想,然后说一说吧。

  2.回家后把《一块奶酪》这个童话故事讲给父母听。

  3.课外搜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11一块奶酪

  心里七上八下——恼火——犹豫——决定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正确朗读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ppt图片:种子破土而出,枝繁叶茂的大树,手推车,椅子,说说想到了什么?

  2.从一粒小小的.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一棵树经历了怎样的历程?这其中能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

  (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在大树的变化过程中,大树的心情怎样?(板书:舒服)

  5.默读课文,把课文中含有“舒服”这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边交流边出示ppt句子,各种形式读,体会感悟大树变化中的快乐。

  6.课堂小结:这是一棵怎样的树?(板书:成长快乐,服务他人也快乐)

  四、对比学习,感悟体会。

  我们学过《去年的树》,这篇课文也写了一棵树的经历,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树》,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师引导体会。

  3.ppt出示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有感情地朗读两篇课文。

  六、课堂练习

  ppt出示练习题。

  七、板书

  9、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被泥土包裹

  钻出地面成长成长快乐

  长成一棵高大的树

  舒服

  砍倒做成手推车

  拆了做成椅子 服务他人也快乐

  成为美丽的木地板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诱、舔”等11个字。

  2.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当时的心理,并练习情感朗读。

  3.明白命令的发布者,本身要有很强的纪律性,能挡住诱惑,以身作则,才能使命令更好地施行。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文中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它当时的心理,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进行情感朗读。

  难点:发挥想象,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在二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匈牙利的民间故事《狐狸分奶酪》,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一块奶酪》(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圈出来,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

  2.检查预习,指导学生把字音读准。

  后鼻音:强;鼻音声母n:恼;多音字:shào稍息(口令);shāo稍微(略微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诱、强、稍、豫、跺、执

  熟字换偏旁:舔——添恼——脑

  4.出示词语巩固识字:嘀咕、诱人、淌口水、舔一下、毅力、坚强、纪律、拽着、犯罪、禁令、恼火、稍息、嗅嗅、犹豫、跺脚、合拢、聚集、执行

  理解词语

  嘀咕:小声说,私下里说。犹豫:拿不定主意。

  诱人:吸引人。嗅嗅:闻。执行:实施;实行。

  三、品读课文,体会心理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划上横线,体会蚂蚁队长当时的心理,并在旁边作批注,写出你对蚂蚁队长的看法、观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引导、总结)

  蚂蚁队长的语言描写:

  a.发布命令(语气坚定、干脆)

  “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了嘴,罚扫地三天。”

  “照样罚扫地三天。”(“照样”就是照着蚂蚁队长自己发布的命令来做,显示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重读“照样”,读出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决心。)

  b.出现诱惑(一点儿掉在地上的奶酪渣)

  “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读出犹豫的语气)。

  “休息一会儿!”(读出思考的语气)。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读出较强的命令的语气)。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立—定!原地休息!”(读出强烈的命令的语气)。

  c.战胜诱惑(语气坚定)

  “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读出战胜诱惑,下定决心的语气)。

  “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执行命令!”

  蚂蚁队长的动作描写:

  a.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重读“太大了”,显示出奶酪大,重读“只好”显示出蚂蚁队长会想办法,有组织能力。)

  b.蚂蚁队长叼着奶酪的一角往前拽着,也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拽”是拉、拖,牵引的意思。重读“拽”体显出蚂蚁队长在用力地运奶酪。)

  c.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渣子,味道真香!(从“低下头”、“嗅嗅”显示出奶酪很香,蚂蚁队长很想吃。)

  d.可是,他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跺脚(“犹豫”是拿不定主意的意思。“一跺脚”显示出蚂蚁队长战胜诱惑,下定决心,不吃奶酪渣。)

  4.蚂蚁队长为什么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奶酪渣,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四、演读故事,练习巩固

  1.师生合作,分角色表演。

  2.课堂练习:读文中蚂蚁队长的话,读出祈使句命令的语气。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要求:

  1.正确书写“搭、父、嘴”等13个生字,会认“父、啦、鹦、鹉、悄”五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师:你喜欢小鸟吗?说一说喜欢哪种鸟?(谈感受)

  2.师出示“搭船”一词,问:你搭过谁的车或船?去过哪里?(生讲)师:一次,一只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课《搭船的鸟》。

  二、检查预习。

  学生读文,纠正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自读自悟。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的形式汇报,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学生描红、摹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开火车认读生词。

  二、精读读感悟。

  出示阅读要求: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鸟?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欢这只鸟吗?可以用铅笔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把你喜欢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1.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所画的语句,互相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班级内汇报。

  三、重点句段指导。

  1.你知道这只鸟长什么样子吗?(生说后,出示鸟样子的句子)

  板书:嘴——红色

  羽毛——翠绿

  翅膀——蓝色

  得出:外形美丽(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的问句。

  3.“我”发现翠鸟后仔细观察它可爱的样子,找到描写翠鸟样的句子后反复读一读。(生读)

  4.“一下子”、“没一会儿”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怎么样?

  板书:一下子没一会儿

  得出:动作迅速、敏捷。

  5.读下面这段话,注意加点的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师指导朗读。

  6.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了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老师。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7.小翠鸟居然敢站在船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8.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四、拓展阅读。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桌,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的翠鸟的知识介绍给自己的伙伴。

【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案05-16

部编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08-08

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6-19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12

二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教案08-08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语文教案06-07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项链》教案03-01

部编版优秀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6-24

部编版《慈母情深》教案08-13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语文教案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