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05-10 08:41:4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大班教案汇总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大班教案汇总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能将故事的结局续编完整并且生动有趣符合逻辑。

  2.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且逐渐提高语言水平。

  3.从续编故事中获得自信,喜欢进行故事续编。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图片支架、记录纸、统计表格、笔、奖励物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理解故事前半部分

  1.介绍人物,猜想情节

  师:今天老师想给小朋友介绍一个朋友,他是一只猴子,名字就做威利。看,他在干什么?(举重图)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表情)

  师讲述:他开始举重,几个星期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渐渐地,威利变得强壮...更强壮...非常强壮!

  提问:他为什么想让自己变得强壮?

  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2.讲述故事前半部分,挖掘多种内涵

  师:故事得从头讲起,想听么?(讲述举重图之前的内容)

  提问:你喜欢威利么?为什么?(善良,温和,从好的一面进行引导)

  发生了什么事情后,威利想要变得强大?(被欺负,从负面引导)

  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回忆故事,体验行动的毅力)

  二、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后半部分

  1.引导幼儿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根据幼儿叙述的结尾,教师简单记录在不同纸上

  2.分组讨论(按记录分组,规定人数,将记录纸放在不同的桌子上)

  师:这里有*个不同的故事,我们分成*组,每组*人,请你挑选一个,把故事讲完整,我们的故事从“威利变得很强壮...”开始,行动吧!

  幼儿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3.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谁想来试一试?根据孩子的讲述,教师进行归纳梳理(用小标记,呈现孩子讲述要求的支架)

  谁还想来试试看?

  三、自主评价,提升续编故事讲述经验

  1.组织幼儿有意倾听,根据要求对讲述幼儿进行评价。

  2.“故事大王擂台赛”:每组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余孩子当评委,依据讲述的支架要求给出相应的分数,符合一个要求得一分,总分最多者所在组获得冠军,其次亚军、季军,进行适当奖励。

大班教案 篇2

  磁铁不是人发明的,是天然的磁铁矿。也可以由人工制造。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镍、钴等金属的特性。

  游戏目标:

  1.认识磁铁,感知磁铁具有能吸起铁制品的特性。

  2.能将猜想和验证结果记录在操作单上。

  3.体验探究的乐趣幼儿的探究欲。

  游戏准备:

  1.材料准备:磁铁、布、钥匙、塑料片、回形针、铁夹子、纸。

  2.环境准备:在益智区投放“磁铁找朋友”操作单。

  3.经验准备:知道磁铁能吸起铁制品。

  操作要点:

  1. 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操作单上,认为磁铁能吸起来的物品打钩,不能吸起来的打叉。

  2. 自主选择材料,探索磁铁能吸哪些材料。

  3. 将验证结果记录在操作单上。

  游戏活动:

  游戏背景(包括教师参与):

  我们班的'幼儿一直都对黑板为什么会吸东西很感兴趣,也经常问我老师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被黑板吸住,磁铁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就为他们在区域投放了磁铁和各种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去探索和感知磁铁具有能吸起铁制品的特性。

  吴佩萱和高浩然在益智区玩起了磁铁。

  教师:“你们先猜一猜这些材料能不能被磁铁吸起来,把猜想填在记录表上,在能吸的东西下面画打钩。不能吸的东西下面画打叉。”

  教师:“那你们快试试回形针到底能不能被吸起来。”

  教师:“嗯,回形针是铁制品,也能被吸起来,你把验证结果记录在操作单上把。

  教师:“你们在试试其它的材料,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幼儿游戏表现:

  高浩然:“我觉得钥匙、铁夹子能被磁铁吸起来,布、塑料片、回形针、纸不能被吸起来。”

  吴佩萱:“不对,回形针也能被磁铁吸起来!”

  吴佩萱:“老师,你看,回形针能被吸起来。”

  于是,高浩然和吴佩萱继续进行试验。

  幼儿发展分析:

  “磁铁找朋友”的的游戏源于生活,教师选取了幼儿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它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容易理解,并且用有吸引力的事物作为学习对象,增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置身情境中去感受、去学习,既获得了许多磁铁的知识,也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丰富的操作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让幼儿尝试了先猜测,再验证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大班的幼儿大部分都学会了记录,但是还是有个别能力较弱孩子不知道如何记录,教师应该多引导孩子们学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试验结果。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宇航员的成长经历,懂得认真学习和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2、对宇航员有敬佩的心理,有当宇航员的愿望。

  活动准备:有关杨利伟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兴趣。

  你们知道宇航员吗?那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是谁呢?

  二、介绍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1、他是如何当上宇航员的?我们来听听杨利伟的成长故事。

  2、讲述故事“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提问:(1)杨利伟小的时候是怎样学习的?

  (2)杨利伟小的时候是怎样锻炼身体的?

  3、再次倾听故事。

  提问:(1)怎样才能当上一名宇航员呢?(飞行技术好、身体棒、记忆力好等等)

  (2)考上宇航员后,杨利伟又是怎样学习的?

  (3)为了防止自己会得“空间运动病”,杨利伟又是怎样训练的?

  (4)登上火箭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杨利伟感到害怕吗?为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是训练和工作。)

  三、讨论:如何才能当上宇航员?

  我们也想当宇航员,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好好学习、多锻炼身体、遇到困难不害怕能解决)

  小结:只有向杨利伟那样从小好好学习,坚持锻炼身体,在学习中不怕困难,长大后才能成为一名勇敢的宇航员。

  附故事: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20xx年,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遨游在神秘的太空,这次“首飞”壮举,是中华民族一次划时代的伟大飞行!

  担任这次飞行的航天员杨利伟是从十四位优秀的航天员中选拔出来的。杨利伟小的时侯,学习非常认真,特别喜欢看书,有一次考试拿了三个100分,中学时参加全县数学竞赛还拿了奖。

  小时侯的杨利伟还很喜欢运动,什么打篮球、打乒乓球、溜冰、跑步,他都很喜欢。每天早上他都背着书包跑步来到学校,在学校的跳绳、跑步比赛中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后来,杨利伟考上了飞行学校,当上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员,他飞过强击机、歼击机,飞行时间达到1200小时(大约整整50个日日夜夜),飞行技能出类拔萃。飞行技术非常棒!有一次,在飞到湖面上空的时候,听到“砰”的一声爆响,飞机一抖,一台发动机突然停车。飞机侧滑着往下掉,无线电信号也被高高的山隔断,只能靠空中的其他飞机为他导航。他沉着冷静,靠一台发动机将飞机慢慢拉起,艰难地爬高了500多米,飞回机场,将飞机降落在跑道上。当他从机舱内下来时,浑身衣服已全部湿透,战友们拥上前来祝贺他成功着陆。后来发现,发动机的一个叶片已经折断了。

  由于他的飞行技术好、身体棒、记忆力好,所以被选中参加航天员的训练,他对自己说:“我的身体素质和飞行技术都很好,但是缺乏大量载人航天的知识。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他牢牢记在心里,做好了发奋学习的思想准备,学习基础理论的书,有厚厚600页。书里有很多要背的东西。最初三年,他每天晚上看书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在第一次考试中名列第一,他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学下来。”

  然而,杨利伟仍有很大的`困难要克服,那就是在进入太空后的“空间运动病”和返回时的“过载”。对于这两项挑战,他都早就做好了主动适应的准备。所谓“空间运动病”,通俗的说法就是进入太空后会晕。他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自我锻炼。转椅训练是最难受的,但他每次都坚持做最长的时间,做最大的动作,以增加这方面的训练强度。练到后来,教员说他这个课目可以免试。“过载”,他经过长期刻苦训练,也有了这方面的体能储备。他说,“我对载荷是有把握的。”

  太空飞行是一件很有危险的事情。他没有害怕,他说:“载人航天是多么伟大的事业啊,我不怕面对这种危险。我能代表祖国去“首飞”,我非常光荣!”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小朋友们,相信你们经过努力,也会成为一名宇航员的!

大班教案 篇4

  主角:爸爸宝宝,场地建议:家里

  对话爸爸:桌子和凳子是幼儿园和生活中常见的,但是爸爸和孩子一起挑战它们还是第一次吧!我们以匍匐、跨、平衡等方面技能贯穿整个挑战,让孩子在玩中想、玩中学、玩中乐,满足孩子好玩、好动、好奇的想法。爸爸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大班:好玩的桌子

  目标

  A:通过钻爬、跨、侧翻等基本动作玩桌子,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B:能与爸爸合作探索桌子和凳子的多种玩法,学会分工与合作。

  准备:桌子2张,小方凳3把;

  利用桌子活动身体的各个环节:压肩、压脚等。

  任务A锻炼身体

  1.和爸爸一起探索多种桌子锻炼的方法。

  2.桌子玩法——钻爬、走平衡、翻越(支撑翻越)、分腿坐前进、跳下等。

  3.放倒桌子、侧放桌子:四肢俯卧在桌子的脚上、从桌子面上跳、跨过去。

  4.两人合作:两人合作抬桌子。

  任务B 钻山洞 过小河

  1.爸爸和宝宝两人共同把3把小方凳放在中间,每把小方凳中间留点空隙。

  2.把2张桌子分别放在小方凳两边。

  3.孩子和爸爸S形钻爬通过第一张桌子,两人一前一后身体保持平衡跨过3把小方凳,再S进通过最后一张桌子,比一比谁快。

  任务C:过高山 过草地

  1.3把小方凳竖排放,小方凳之间留点空隙。小方凳的'一边连放2张桌子。

  2.孩子爬行通过3把小方凳,手脚不能落地。通过小方凳后,爬上桌子的一侧翻到另一张桌上。

  3.孩子骑马过草地(分腿坐前行) ,和爸爸一起回家了(结束活动)。

  4.最后一个任务需要宝宝自己独立勇敢的完成,爸爸旁边保护。

  3.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4.贴士

  在任务1中,孩子和爸爸也可以换种方式通过桌子,如匍匐前进通过桌子。

  5.问题

  宝宝,挑战的时候你够勇敢吗?

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在大班上学期幼儿已经接触过问答歌这类形式的儿歌,我发现孩子也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这首儿歌。整体看这首儿歌并不算难,主要就两个角色展开的:糕点师傅和厨师叔叔。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两个人物,但是我们平时并没有更多的关注到他们,(在我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幼儿对这两个人物还是分不太清楚的,他们从糕点师傅和炊事员的着装上并不能正确区分),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使幼儿更多地去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儿歌另一个吸引孩子的地方是问答的方式。这是平时接触不是很多的一种形式,教师问,幼儿答,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让幼儿记住儿歌的重点部分,并且采用角色互动的方式,加深对儿歌的印象。

  大班下学期语言领域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前提下,初步整理已有感知经验,能完整、连贯、有重点地讲述活动内容。加深对所谈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对周围生活的关注,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感。

  2、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在游戏中进行扩展词汇的练习,尝试运用句型。这是理论上的要求。在这节课上,幼儿可以充分将这两点目标表现出来,运用角色间的问答形式将儿歌的重点突出来。

  重点:

  1、学习儿歌,感知儿歌问答的特点,体味儿歌的韵味。

  2、观察儿歌,发现儿歌中的'秘密:儿歌的上一句和下一句都有同一个字。

  难点:

  根据儿歌的结构,替换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尝试仿编儿歌。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感知儿歌问答的特点及儿歌朗朗上口的韵味。

  2、根据儿歌的结构,替换不同职业的劳动者,尝试仿编儿歌。

  3、乐意参与对答游戏儿歌的活动。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想法。

  活动准备:

  角色图片;字卡

  活动过程:

  一、感知儿歌第一段

  1、(出示糕点师傅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着装)赵老师告诉你们哦,他不是厨师,他是糕点师傅。他是谁呀?糕点师傅忙不忙啊?糕点师傅忙又忙,忙什么忙?教师直接引出:卖东西忙。卖什么卖?(面包和蛋糕都是糕点)卖糕点。点什么点?出示图片:奶油水果甜糕点。

  2、教师:小朋友回答得真好,赵老师问,小朋友答,这样一问一答的方法叫问答歌,叫什么?刚刚我们说糕点师傅的事情就是一首好听的问答歌,叫《什么人呀忙又忙》,叫什么?再来听一听赵老师是怎么问的,糕点师傅有时怎么回答的。

  3、教师:这样一问一答有趣吗?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小朋友做糕点师傅,我来问问你们。然后互换。

  4、真好听!除了一问一答来念,我们还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念,一起来试试。

  5、出示字卡儿歌,这首儿歌里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教师有一是地指字。发现什么了?儿歌的上面一句和下面一句有同样一个字。因为儿歌的上面一句和下面一句有同样一个字,所以儿歌听上去又好听又有趣。

  6、我们再来夸夸糕点师傅。

  二、半引导半创编

  1、教师:糕点师傅累了,我们让他休息一下,他请来了好朋友看看是谁?和厨师叔叔打个招呼。厨师叔叔也是忙又忙的,我们也可以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带入儿歌。教师配以炒菜的动作引导幼儿说出炒菜忙。接下来怎么问?想一想儿歌中的小秘密。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朋友一问一答以后又编出了一首夸厨师叔叔的新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3、幼儿分组问答

  三、幼儿创编

  1、今天还来了三位客人,(出示图片)他们是谁?请小朋友选你喜欢的人,像刚刚夸糕点师傅和厨师叔叔那样,编一首好听的儿歌也来夸夸他们,不要忘记儿歌里的秘密,找你旁边的好朋友,一个问,一个答,开始吧!

  2、幼儿创编,教师指导。

  3、活动评价

  请3对幼儿以问答的形式将创编的儿歌说给小朋友听。

  四、结束语

  教师: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为我们服务的人,课后请你们也去夸夸别人吧,好吗?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范例,知道加法应用题讲一件事,说两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能看图片,初步学会仿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老师说:“小朋友,我问你,3可以分成1和?”

  生答:“3可以分成1和2”

  老师接着问:“1+2=?”

  生答:“1+2=3”

  老师问:“4可以分成2和?”

  生答:“4可以分成2和2”

  老师问:“2+2=?”

  生答:“2+2=4”

  二、谈话引入:

  1.老师碰到一个中班的小朋友,他有一道难题解决不了,想请咱们班的小朋友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出示例题:草地上有2只小猫,又来了1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小朋友帮中班的小同学解决了难题,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2.师问:刚才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几个数字?还问了什么问题?

  生答:讲了小鸡这件事,告诉我们2和1两个数字,问题是:一共有几只鸡?

  师问:那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呢?(2+1=3)那么2代表什么?1代表什么?3又代表什么?

  (出示课件)

  3.师:刚才的活动中,有一件事情,两个数字,一个问题,这个活动叫编应用题。也就是说,应用题的.结构包括:说一件事情,有2个数字,还要提一个问题。(出示纸卡)

  三、看图编应用题:

  1.师:再来看一组图片,请你们观察图上的内容,并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2只小鸟,请小朋友们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

  幼儿说出后,把应用题再读一遍,加深印象。

  2.再出示一组图片,老师和幼儿一起编应用题。

  河里有2条小鱼,又游来2条小鱼,一共有几条小鱼?

  幼儿重复读应用题,加深对其结构的认识。

  四、分组练习:

  每组发一张图片,请各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编题念给大家听,老师给予指导,然后请全体幼儿读应用题。

  五、游戏:击鼓传花。

  六、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下课后我们把它们都编出来,好吗?(结束)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05-19

大班教案(经典)02-12

大班教案[经典]01-23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12-04

[精选]大班教案02-16

【经典】大班教案02-04

大班教案11-10

大班教案【经典】11-24

(精选)大班教案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