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集锦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按节拍协调的做蹦跳步,并能根据音乐变化表现游戏情节。
2、创编向同伴表达“相亲相爱”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熟悉游戏歌曲内容。
2、袋鼠妈妈和宝宝活动的课件
3、扮演袋鼠妈妈用的大口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跟妈妈一起跳进活动室。
二、通过看课件了解袋鼠的特征,并练习跟音乐有节拍的双脚并拢跳。
1、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拍一拍练习跳。
师:袋鼠怎样走路?谁能来学学?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设置情景,幼儿扮演乖乖,老师扮演妈妈。请乖乖跳到妈妈这里来,跳过来的.,妈妈抱抱乖乖亲亲乖乖,并和妈妈做一个拥抱的动作。
三、老师鼓励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现相亲相爱的姿态、动作和表情,并随音乐进行表演。
1、师引导幼儿两人自由结伴做相亲相爱的动作
提问:什么是相亲相爱?请幼儿说说自己对相亲相爱的理解。
2、一部分幼儿扮演袋鼠妈妈,一部分幼儿扮乖乖,乖乖跳到妈妈这里要和妈妈做一个相亲相爱的动作。
四、完整随音乐进行游戏。
1、师和幼儿2人示范表演一遍(手拉手)
2、全体幼儿拉手一起表演游戏。
3、幼儿2人手拉手进行游戏。
五、巩固游戏情节,增添游戏趣味。
老师和一名幼儿在一个大口袋里扮演袋鼠妈妈和乖乖,玩游戏。
六、活动延伸:
幼儿2人一组继续用口袋玩游戏。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切菜的方法。
2.尝试用四二拍的节奏表示"切菜"的过程。
3.发挥想象,尝试根据节奏改编歌词。
4.感受劳动节奏的韵律美。
活动准备:
1.准备双响板、碰铃、小鼓、沙球等打击乐器。
2.歌曲《扮家家》的音乐磁带,录音机。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切菜表演。
1.看切菜的动作,菜被切了以后变成什么形状。
2.听厨师说什么?听厨师的声音、节奏有什么变化?
3.请幼儿模仿厨师切菜。
二、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熟悉。
1.辨认音乐节奏:播放乐曲,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想想要切什么菜,要用什么样的节奏来切。
2.模仿"切菜"的.节奏:鼓励幼儿选用打击乐器,根据音乐模拟"切菜"节奏。
3.节奏表演:引导幼儿尝试将自己想要切的菜编入歌曲中间的说唱部分,并用不同的切菜动作进行节奏表演。
4.配乐表演:出示相关教育挂图,选择几种幼儿共同喜欢的菜,引导幼儿根据节奏共同进行配乐表演。
活动延伸:
将节奏谱投放到音乐区,鼓励幼儿继续进行表演。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2、幼儿在实践的基础上,试编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3、体会颜料作画的快乐,对调色产生兴趣。
活动分析:
1、重点:通过操作实践,理解诗歌内容。
2、难点: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分组准备红、黄、蓝三种颜料,每人准备棉签一支、调色盘一个。毛笔若干。
2、图片教具:颜色宝宝(红、黄、蓝),记录卡,实物图片(橘子、叶子、茄子、轮子各一个),橙、绿、紫、黑色圆点各一(做成标志牌)。
3、白纸、抹布若干。
4、家长利用资源:寻找橙、绿、紫、黑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橘子、绿叶、茄子、轮子)
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歌表演引出三原色宝宝。“小朋友,看看谁来了?用我们的礼节欢迎它。”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出来了,出来了,红(黄、蓝)色宝宝,红(黄、蓝)色宝宝,你好吗?你好吗?
3、老师只有这三种颜色,怎么画出橙色橘子、绿色叶子、紫色茄子、黑色轮子呢?
二、调色操作理解内容
1、老师介绍工具,及使用方法(初次接触颜料、使用毛笔、调色盘,有必要教会孩子如何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是幼儿活动成功的保证。)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调色操作,并作简单记录。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魔术师要小心啊,两种颜料不要蘸得太多,要放在自己的调色盘里,千万别把魔术变到外面,那会让别人发现你的小秘密的。最后,小朋友用棉签棒将变出来的颜色涂在没有颜色的宝宝上,懂了吗?颜色宝宝在欢迎你们哪,快去玩吧!(把用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变成什么颜色都记录在纸上,可以帮助小朋友进一步感受颜色的变化,能便于幼儿的语言讲述。)
(2)、幼儿操作记录
(3)、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三、试编儿歌,学习儿歌
1、试编儿歌内容。
师:“我们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一下子变出了这么多好看的颜色。你变出了什么颜色?是哪两种颜色宝宝手拉手变出来的?(请小朋友把相应的操作卡展示在版面上)老师这里的什么东西是用这种颜色画的?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事先准备的各种颜色东西出示在黑板上。师生共同编出——“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2、探讨黑色的变化
师:轮子的黑色是用什么颜色变出来的呢?
3、尝试完整朗诵儿歌
四、诗歌仿编
师:“孩子们真能干,不仅变出了好看的颜色,还编出了好听的诗歌。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还能画什么?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绿色还能画什么?红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紫色还能画什么?红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黑色还能画什么?
五、活动延伸
师:红黄蓝宝宝真神奇,他们互相合作变出了美丽的颜色,老师也把这三种颜色奖励给你们,请大家一起动手,变出好看的颜色,画出美丽的图画好不好?”集体调色作画。
附:儿歌
颜色宝宝
红黄宝宝手拉手,变出橙色画橘子;
黄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红蓝宝宝手拉手,变出紫色画茄子;
红黄蓝色手拉手,变出黑色画轮子。
中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幼儿知道耳朵很重要,帮助他们树立保护耳朵的观念
2、让幼儿通过辨别行为对错,了解保护耳朵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声音的录音,如下雨声、切菜声、火车鸣笛声等。
2、每名幼儿一套彩笔。
活动过程
1、教师出谜语导入:“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用手摸得着,用眼看不见。”(耳朵)
2、玩游戏“声音聚会”。教师播放各种声音的录音、请幼儿猜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3、教师:“你们的耳朵真能干。那么,你们有哪些保护耳朵的'办法呢?”幼儿自由发言。
4、使用幼儿用书第10页,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他们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教师小结:
1、“长时间听大音量的音乐,我们的耳朵就会变得不那么灵敏。”
2、“很大的声音容易损伤人耳朵里面的耳膜,可能导致以后听不见声音。”
3、“往耳朵塞东西很可能取不出来,非常危险。”
4、“耳朵是娇嫩的器官,挖耳朵的工具不容易控制,稍不留意就会让耳朵受伤。”
5、“冬天天气寒冷,我们可以用围巾或者专门的护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被冻伤。”
6、“耳朵进水是个麻烦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洗澡、洗头和游泳的时候都要小心,如果耳朵进水,可以偏着头用手掌使劲压住耳朵再松开,这样把耳朵里的水引出来。”
教师总结:“从图画中我们也学到了不少保护耳朵的好办法,比如听到大的声音要及时捂住耳朵,听音乐不开大音量,不往耳朵里塞东西,更不随便挖耳朵,洗澡游泳时小心耳朵进水,冬天保持耳朵温暖等等。”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8的物体数量,认识数字8,理解它的实际意义。
2、能够用8的物体数量进行活动操作,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3、能清楚地表述自己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8的兴趣。
活动准备:
制作PPT,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播放PPT,复习7的数量。
师:春天到了,公园里的风景可美丽了,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公园里玩!(播放PPT)
提问:
(1)看,蝴蝶闻到花香飞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朵花?(7)(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幼儿手口一致点数)
(2)这时蝴蝶闻到花香飞过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蝴蝶飞过来了?(7)
小结:公园里有7朵花,有7只蝴蝶,它们的数量都是7,我们可以用数字7表示。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感知8的数量,理解数字8的实际意义。
提问:
(1)公园里本来有几朵花,我们来看看?(提问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朵花,可是又开了一朵花,现在公园里有几朵花?(幼儿回答)(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公园里总共有8朵花。
(2)公园里本来有几只蝴蝶,我们来看看?(提问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只蝴蝶,又飞来了一只蝴蝶,现在一个有几只蝴蝶?(幼儿回答)(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现在总共有8只蝴蝶。
(3)我们小朋友在跟着吴老师到别的地方看看公园里还有什么好看的风景,看这边有好多蘑菇哦,我们一起来数数这里有几朵蘑菇?(7)再添上一朵蘑菇,现在是几朵蘑菇?
小结:7只蝴蝶添上一只蝴蝶就是8只蝴蝶,7朵花添上一朵花就是8朵花,7朵蘑菇添上一朵蘑菇就是8朵蘑菇,7添上1就是8,这些都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出示数字),所以8可以表示数量为8的任何东西。
三、认识数字8。
引导幼儿认读数字“8”,观察想象8像什么?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8像什么呀?(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8还像一个雪人。(播放PPT)
四、以“小动物去公园玩”的形式,让幼儿操作,巩固对8的认识。
1、提出操作方法
师:公园里的风景吸引来了好多小动物们,可是我们的小熊管理员(出示手偶)说今天公园有一个规定,小动物们必须结伴8个才可以进去公园玩,可是小动物们的同伴都不够8个,现在小动物们要请小朋友们来帮一个忙,帮小动物们找好8个同伴,摆在盘子上,它们才可以进去公园玩。(出示操作材料)
2、幼儿分组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摆的是否都是数量7小动物?
4、教师验证幼儿操作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帮那种小动物找伙伴?”(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表述)
5、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8,它表示的东西可多了,可以表示8只小松鼠、8只小狗、8只燕子、8只蜜蜂,还可以表示更多的东西,如8个兔子、8个盘子、8个小朋友等。我们再去找找数量为8的东西,下次再告诉老师,好吗?
教学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PPT,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春天来了”情景,幼儿通过“去公园玩,看到公园里的景色”提出问题情景,并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设置环节,通过问题情景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问题。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数字8,知道8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感知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中班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
(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习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10-18
【经典】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精选)08-19
中班教案[经典]08-19
(经典)中班教案11-18
中班教案(经典)11-06
中班教案(经典)12-22
[经典]中班教案05-13
中班教案11-04
(精选)中班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