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班科学教案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体验过伞关游戏的乐趣。
2、认识伞的特征,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伞的多种功能。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跳、跑、爬、投掷等能力的发展。
准备:
1、实物:伞 16把、 图片(PPT)、
2、故事图片:小老鼠摘苹果
3、自制小纸伞人手一把、 沙包8个、 篮子4个
4、音乐:歌曲《小雨伞》、 下雨和打雷的声音
过程:
1、幼儿手拿小纸伞随着歌曲《小雨伞》唱唱跳跳进场。
2、听到下雨打雷的声音,幼儿找地方躲起来(坐垫子)。
师说:“下雨了怎么办?用什么来挡雨?”
幼儿说:“雨伞。”
3、老师出示伞,让幼儿观察。
师说:“伞是由伞柄、伞骨、伞面构成。伞柄是伞的`主心骨,支撑着整个伞。伞骨支撑伞面,伞面制作材料是布,可以遮雨。”
师说:“伞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地说:“遮雨、遮太阳……...”
(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4、老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小老鼠摘苹果》,幼儿倾听。
听完故事后,老师提问:
(1)小老鼠是怎样过河呢?
(2)小老鼠想到什么办法来摘苹果呢?
(3)小老鼠的伞有什么用呢?
5、老师小结:伞可以用来挡风雨、遮太阳、当小船、当拐杖、勾东西。(老师出示PPT,让幼儿观看)
6、游戏:《过伞关》
(1)幼儿观看教师创设的游戏情景,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将幼儿分成四队,请幼儿聆听游戏的玩法:
第一关:跑到第一伞关时,要双脚跳过伞。
第二关:跑到第二伞关时,要转动三圈伞。
第三关:跑到第三伞关时,在斜放在地上打开的大伞处,从伞面、伞柄和地面构成的洞中爬过。
第四关:跑到第四伞关时,将两个沙包投入倒放在地上的伞中。完成将伞中沙包捡起放回篮子里,然后返回跑,轮到下一个接着游戏。最快一组则赢。
7、老师小结,幼儿随着歌曲《小雨伞》结束活动。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竹签架起橡皮泥的方法,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在制作三脚架的过程中能发现并解决问题。
3.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学具:记录纸、笔、竹签、橡皮泥、玻璃球、一次性筷子、毛根(每人一份)。
2.教具:大记录纸一张、PPT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尝试
1.出示两种材料,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尝试用竹签把橡皮泥撑起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竹签,橡皮泥)我们要用这两样材料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想不想玩?
提问:看看谁能用竹签稳稳地把橡皮泥撑在桌上,想不想挑战一下?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在音乐声中操作)。
提问:你们都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了几根竹签把橡皮泥撑起来了?
请幼儿示范,教师边指导边总结方法:上面靠靠紧,下面往不同的方向分开。
这个小朋友他是用了四根竹签成功了(教师记录在白纸上),有没有和他一样用了四根竹签成功的小朋友?有没有用不同数量的竹签的?(请另一个幼儿示范怎么做的,教师边指导边总结方法:上面靠靠紧,下面往不同的方向分开。)这个小朋友用的是五根竹签,他也成功了(教师记录结果)……今天有的小朋友用的是四根竹签,有的小朋友用的是五根竹签……都将橡皮泥稳稳地撑了起来,你们真棒,给自己鼓鼓掌!
二、记录发现,再次尝试
1.幼儿猜想,最少用几根竹签能将橡皮泥撑起来。
那能不能用更少的竹签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呢?(能)你觉得最少能用几根竹签将橡皮泥撑起来呢?(幼儿猜想)
那你们想不想接受新的挑战?不要忘记,要想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是有秘诀的,什么秘诀啊?(上面要靠靠紧,下面要向不同的方向分分开)好,等会请小朋友去试一试用最少的竹签将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并把你的`探索结果记录下来,你最少用了几根竹签,在表格上记录下来,并把你的记录结果贴到黑板上。我们来比比谁用的最少。请你们再去试试吧!(幼儿探索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2.幼儿再次操作,尝试用最少的竹签撑起橡皮泥。实践证明一根、两根竹签不能撑起橡皮泥。
你们都成功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用了几根竹签?(幼儿介绍,教师指导,并将正确的结果记录下来)
3.观察记录表,比一比,谁用的竹签少。
我们来看看记录表,现在最少只要用几根竹签就能把橡皮泥撑起来?(3根),到底3根竹签是不是能把橡皮泥稳稳地撑起来,也请你去试试看。
4.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指导,探索用三根竹签撑起橡皮泥。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做到的。(个别指导)
你们都成功了吗?原来用三根竹签就能把橡皮泥支撑起来了呢!
那两根竹签能撑起橡皮泥吗?不能,因为两根不稳,那一根呢?一根也更撑不稳了。
三、联系生活,传递新知,介绍各种“三脚架”。
1.教师总结:我们发现用三根竹签就能又方便又稳固地将橡皮泥撑起来。人们根据这个发现做了许多有用的架子,这种架子叫三脚架。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三脚架”。
2.幼儿一起欣赏有关三脚架的PPT。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三脚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图片:“看,这个相机架就是一个三脚架,有了它,照相机就可以稳稳地架在上面,不再用手拿着了……”
小结:这种三脚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四、发现方法,生活应用
1.出示弹珠,制作三脚架。
现在我的手里有一颗很光滑的弹珠,三根一次性筷子、和一根毛根,谁能用筷子和毛根做一个三脚架,将弹珠稳稳地撑起来呢?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幼儿交流经验。
教师总结:原来制作三脚架的时候要相互并并拢,绑的位置也很重要。
五、经验迁移
1.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三脚架?有什么用?”
2.请幼儿回家再找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
今天回到家,请你也去找一找还有哪些有用的三脚架,明天和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教材简解:
《我和镜子一起玩》这一活动是根据主题“我们都是好朋友”延伸出来的科学活动。在本次活动前幼儿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认识了平面镜、凹凸透镜和放大镜,在我们的科学区角内也备有各种各样的镜子。本次活动收集了一些生活常用的镜子,做成幻灯片播放给幼儿观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各种镜子的用途,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并激发幼儿探索镜子的反光现象,体验科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目标预设:
1.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积极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
3.玩各类镜子游戏,体验发现的乐趣。
重点: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难点:玩找光斑的游戏,探究镜子的反光现象。
设计理念:
镜子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感官了解其特征和用途,进而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身实践,了解“光斑”现象产生的原因,激发对科学现象探究的热情。
设计思路:
我主要是借助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镜子的用途,并创设一种自然生动的游戏环境,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解决认知的难点。
活动准备:
1.科发室场地布置《海底世界》
2.幼儿人手一枚平面镜,各中凹凸透镜,放大镜,三棱镜和万花筒若干。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平面镜。
1. 游戏:神奇的口袋。
师:神奇的口袋东西多,我请谁来摸一摸?
提问: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它可能是什么?
2.自由探索。
师: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摸起来怎么样?看看镜子里面有什么?
小结:镜子是用玻璃做的,反面涂了层金属漆就能照出人和物了,摸起来很平滑、凉凉的,它是平面镜。
二、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1.回忆已有生活经验。
师:你在哪儿见到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观看PPT,了解各类镜子的用途。
师:谁来说说汽车上的后视镜有什么用?
商场里的镜子呢?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
(依次点出凹透镜、凸透镜、望远镜和放大镜等图片。)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镜子帮了大忙呢,平面镜可以让我们整理仪容,后视镜让交通更方便,放大镜让爷爷奶奶看东西更加清楚,镜子真是我们身边的好朋友。
三、玩镜子游戏,探索镜子的反光现象。
1.在阳光下玩找光斑的游戏。
师:你在阳光下玩过镜子吗?
为什么墙上会有光斑?怎样可以让墙上的光斑动起来?
小结:阳光照射在镜子上,通过折射就会在墙上产生光斑,我们只要改变镜子对着阳光的角度就能让墙上的光斑移动起来。
2.游戏《海底寻宝》。
师:现在请小朋友玩找宝藏的游戏,试一试,你怎样把光斑移动到海底世界里的宝藏上?找一找,海底世界里有哪些宝藏?
四、活动延伸。
师: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回去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好伙伴。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楼梯,知道楼梯的作用。
2、学会用砖简单的搭建出楼梯的模型。
活动准备:
乐高零件、楼梯照片
活动过程:
1、猜一猜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刚才我接到“小兔”的邀请函,她说今天是她的生日,请我们到她家做客,想去吗?可是,他家住在5楼,我们要经过楼梯才能到达,谁能告诉老师:我们平时是怎样上下楼梯的?上下楼梯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是安全的呢?p:看来你们都遵守秩序哦!
2、观察图片,总结上下楼梯的正确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要仔细看哦,看看哪幅图里的小朋友行为是对的,哪幅图里的小朋友是不对的?
(1)播放第一组图(不安全上下楼梯的图片)
(教师逐一播放图片),提问: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行为安全吗?为什么你认为他们的行为不安全?
(2)播放第二组图片,(安全上下楼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观察后说一说,这样对不对?
(3)教师小结:
一层楼,两层楼,上下楼梯靠右走,你也靠右走,我也靠右走,不要急,不要挤,不会头碰头。
3、讨论交流,展示图片
(1)师:平时我们要到高的地方去我们会爬楼梯,但是小朋友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楼梯?它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p:你们都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哦!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关于楼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楼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直直的楼梯,也有会拐弯的楼梯)
4、提出问题
师:想一想如果有一天没有楼梯了,那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p:你们的想法可真是多啊!
楼梯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
5、自由搭建
师:今天老师想要考考我们小朋友,请你们自己动手搭一个你们自己想像中的楼梯
6、交流分享
搭建完成之后,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楼梯有什么特殊的不一样的功能。P:你们真的是一群很有想法的小小建筑师们啊!
7、拷贝不走样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楼梯,先来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吧!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一个是直直的`,还有一个是拐弯的)
观察好了之后,老师就要求我们这群能干的小设计师们开始动动你们的小手来搭一个和老师一样的楼梯吧!
8、创意大比拼
P:你们的小手真灵巧一会会就能够搭出和老师的一样楼梯了。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在自己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搭建,看看谁做得漂亮有创意。然后两个小朋友一组,进行楼梯的拼接,看看哪一组的楼梯组合拼接得高我们选出最佳设计师。当然,还会选出我们今天的最佳设计师(小能手、建筑师、创意王、发明家、小天才、点子王、智慧星)
9、教师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自己和小伙伴的努力下都完成了自己的楼梯,而且楼梯的样子各种各样,非常棒!让我们一起来大家把所有的楼梯都在一起,看看又是什么样的形状?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
10、播放三毛从军记的视频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目标:
引导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发现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准备:
小容器、蜡烛、颜料等若干份,图书《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萤火虫”画丛)。
过程:
活动(一)冻冰花
1.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或幼儿园附近寻找结冰的地方。师生一起在一块平坦的土地上泼一些水,建造一个小小滑冰场。
让幼儿在自己建的小冰场上滑冰、拉冰车,充分地感知冰的特性(凉、滑、硬、脆),享受冰上游戏的快乐。
2.请幼儿用一个小容器盛上水,在水中放些颜料或彩纸屑。将盛满水的小容器放到室外。
第二天早晨,让幼儿看看自己的小容器中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取出自己冻的冰,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水为什么会冻成冰。
活动(二)小实验
1.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2.当冰化成水后,再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水还能变成什么?怎样才能让水发生变化?鼓励幼儿继续进行实验,用各种办法将水加热,观察水变成蒸气的过程。
以上实验结束后,教师可继续向幼儿提出问题:水蒸气还会变成什么呢?让幼儿自己去观察、思考。
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冬季进行。如果在其它季节进行,可以重点放在“小实验”上。或利用冰箱来制冰。
平时可指导幼儿阅读图书《小水滴旅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丰富关于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知识。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排序并非掌握三种基本的排序规律( ab、abb、aabb)。
2、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规律排序
活动准备:
1、成品手链三条 国王,城堡背景图
2、各种不同颜色 、大小、形状图形。
3、ab,aab、aabb操作卡 各一份、与幼儿人数相符制作材料
4、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以参加国王舞会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从前有一个非常神气的国王,要举行一个甚大的舞会,想邀请所以的仙子们来参加,可是国王有个要求,要求来参加舞会的仙子必需带上自己制作的漂亮手链。仙子们听到可高兴了,开始制作起手链。
二、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不同的排序规律ab、abb、aabb。
1、引导幼儿认识ab排序
教师:红仙子做了两条不同的手链,不知要带哪条想请小朋友帮忙看那一看,选一选。(出示红仙子、和两条手链比较)
a、提问:你觉得哪条更漂亮?为什么?(形状、颜色和排列顺序)并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
b、小结:我们把这种有规律的循环叫“排序”。
c、教师:小朋友都认为这种有规律排序的手链更漂亮,红仙子手链是怎样有规律排序的?
d、小结:我们把玫红正方形和绿色圆形、玫红正方形和绿色圆形这样有规律的循环叫ab排序。
2、引导幼儿认识aab排序
教师:红仙做了一条ab款的手链,看!黄仙子也做了一条。
提问:
a、黄仙子的手链是怎样排序的?你能发现它排序的规律吗?(出示手链,引导幼儿观察)
b、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卡片(2朵红花一跟吸管,2 朵红花一吸管)。
c、小结:我们把2朵红花一跟吸管,2 朵红花一吸管规律的循环叫aab排序。
3、引导幼儿认识aabb排序
教师:黄仙子做了一条aab款的手链,大家都说兰仙子的手链是最漂亮的。你能发现它的'秘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兰仙子的手链是怎样排序的?他排序的规律密码是什么?(出示手链,引导幼儿观察)
b、据幼儿表述一次出示2三角形2吸管。
c小结:把这种二隔二有规律的循环排列叫aabb的排序。小朋友真棒兰仙子手链aabb的规律密码都被你发现。
三、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序练习闯关。
导语:仙子们做好了漂亮的手链高兴的去参加舞会,这时她们却发现城门上有道关卡。咦!这是怎么回事儿?这时国王又提了一个新要求,要求他们必需闯三关破密码以后才能真正到城堡参加舞会。”。
1、导语:小仙子又遇到麻烦了,我们一起来帮他们闯关。看看这三关国王分别给出了什么?
2、请个别幼儿操作并说说自己的排序方法。(给予鼓励)
四、幼儿按照排序的方式制作手链,启发幼儿创造能力
导语:小朋友们真棒帮助小仙子闯三关,解密码,小仙子们终于可以参加舞会了。老师也想参加国王的舞会吗?但是参加舞会需要手链,怎么办?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1、讲解规则并提出要求:老师这有一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要求小朋友按照规律做一条漂亮手链,并把手链的规律密码记心里待会老师会提问哦。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想清楚用什么规律排列以后再动手制作)、
3、师幼共同验证制作结果:谁能把做好的手链拿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说说自己是按什么密码制作
五、评价总结
教师: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做这么多漂亮有规律的手链,现在让我们戴上它去参加国王的舞会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9-01
中班《滚动》科学教案12-21
中班科学教案10-26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12-18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0-13
中班生活科学教案10-17
中班科学教案12-2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23
中班科学教案03-10
中班科学教案【热】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