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

时间:2025-03-06 09:59:44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水教案汇编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实用】水教案汇编六篇

水教案 篇1

  最近,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欢乐的泼水节》,以下是我依据上课的思路写的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同学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参与泼水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读汉字:海、浪、洗、澡、汗、泪、汁、泳。

  (2)使幼儿知道以“ミ”为偏旁的汉字均与水有关,并组词。

  (3)培养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标有海浪、游泳、洗澡、流汗、流眼泪、橙汁等汉字的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套操作卡片。

  3、教学重点:认读与“ミ”有关的部份汉字。

  4、教学难点:用与“ミ”有关的汉字组词。

  教学过程:

  幼儿看幻灯片认读汉字 教师把标有汉字的幻灯片投影到荧幕上请幼儿观察画面旁边的`汉字。教师提问:这些字表示什么意思?与画面有什么关系?请幼儿认读每张画面旁边的字。请认识这几个汉字的幼儿到黑板前带领其他幼儿认读,并介绍自己结合图片认字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读汉字 ①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汉字,在认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认读两遍后,教师手指汉字,让幼儿集体认读。

  ②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这些汉字的结构特征,提问:

  A、这些汉字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汉字都有一个三点水的偏旁,每个字的构成都与水有关。)

  B、这些汉字的结构是怎样的?(教师帮助 幼儿分析字的结构,引导幼儿说出这些字是左右结构。)

  C、教师请幼儿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与水有关,讲出一些带“ミ”旁的字。

  围绕认读内容开展活动 老师告诉幼儿,中国的汉字很有趣,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意思。如果把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词,意思就变了。今天就请小朋友玩一个组字的游戏,看谁能把这些字和别的字连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先请个别幼儿组词,然后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拼板儿组词游戏“。

  归纳认读内容

  “认字竟赛“,采用小组抢答形式,帮助幼儿复习认读内容,老师举图片,幼儿要念出相应的汉字,老师念汉字,幼儿要举相应的图片。看哪一组的幼儿先摇小玲,就请这组的幼儿回答认读内容,答得快、准、多的小组为优胜组,教师发给他们每人一个奖牌。

水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韩信巧布背水阵》具体、生动地讲述了公元前204年10月,汉军大将韩信率军巧布背水阵,诱敌深入,奇兵迂回,前后夹击赵军并取得胜利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韩信是一个知己知彼、熟谙兵法、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用兵灵活、顶天立地的钢铁男儿。

  设计理念

  坚持“以读为主”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议”“讲”三步来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梗概,知道韩信取胜的原因,从中体会韩信对兵法的灵活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3.认识“擂、溃、窜”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细节,会讲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韩信及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揭示课题

  1焙信是中国古代的一员名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韩信?

  2彼还能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古今以少胜多的战役?

  3闭饨诳挝颐且学习的“韩信巧布背水阵”也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让我们赶快走进快乐读书屋,看看“韩信巧布背水阵”到底“巧”在哪里吧!(老师板书课题)

  [“授课的第一锤重音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此环节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战役引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本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伙伴互读,初步解决不懂的字、词、句。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

  (1)说说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结局怎样?(相机板书:韩信——布背水阵)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三、自读自悟,合作学习

  1.再次自读课文,标记出文中能体现“巧”字的地方。(板书:巧)

  (1)你认为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韩信对这场战争必胜的信念?画出来,读一读。

  (2)“等今天打败赵军后再好好地犒赏大家!”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要读出对部下的亲切关心,读出必胜的信心,读出英雄的豪气……)

  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表达效果好?还可以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1)赵军果然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2)赵军倾巢而出,打算活捉韩信、张耳。

  [抓重点句让学生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成败。

  围绕“临时拼凑起来、才几万人的汉军为什么会打败20万赵军”这个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可从成败两方面来交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对韩信有什么评价?

  在学生对韩信的赞扬声中允许存在不同的'“声音”,毕竟背水阵前无古人,亦很少有人能再效仿。但兵书上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死地而后存”的话,韩信正是灵活地运用了兵法,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巧布背水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胜利。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韩信,同时,保护学生的个性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读、议,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感的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习辨证地看待事物。]

  四、落实双基,指导复述

  1.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2.练讲故事。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自由复述课文。

  (2)同桌互相复述。

  (3)结合搜集到的资料,加上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由自由复述课文到要求创造性复述课文,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

  五、拓展延伸,推荐作业

  1.学生交流历史上还有哪些灵活用兵、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并简要说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

  2.推荐作业:课外阅读或查找资料,编写小故事《我知道的韩信》。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多方位地汲取语文的“营养”。]

  板书设计:

  韩信巧布背水阵

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物理特性,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识,感知大自然中水的循环规律。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索水的科学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水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卫生、合作,用图画、实验、表演、游戏等形式表现对水的认识和理解,以增强儿童学习的`趣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喜欢做水的实验,有探索水的浓厚兴趣和欲望。

  活动重点在引导和的过程中要关注过程,不能仅仅注重结果。

  活动准备教师:水姑娘面具(另一面是谜语)、冰块、录音机。教学图片。表演头饰。

  学生:烧杯、热水、玻璃片(六人小组一套);课前先期实验:把果汁放进冰箱做冰棍,从冰箱里拿出苹果,看到什么?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教师持谜语面具出现: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猜猜我是谁?

  双手抓不起;

  有刀切不开;

  煮饭和洗衣;

  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出后引出课题)学生说说猜出的理由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的方法。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水的特点。

  (二)、探索水的特点

  1、先请同学们说说水有哪些特点?

  2、水姑娘来到了各个小组里,你能发现水姑娘的什么秘密?你们准备怎样去发现?

  3、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方法。

  4、探秘时需要注意什么?(要讲卫生)

  5、探秘后要注意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

  6、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7、交流探密结果,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对学生的探密结果(记录表)可以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如:

  水的秘密

  水是没有颜色的

  水是没有味道的

  水是可以倒来倒去的

  (三)、变变变游戏

  1、(教师戴面具扮演)上场:“我是水姑娘,现在你们看得见我,(教师在黑板上用板刷擦湿一块)但我会变,待会儿让你们看不见我!(黑板干后)谁知道我是怎样变的?”

  2、“你在哪里也见过这种现象”。(学生列举水变水蒸汽的现象)

  3、水姑娘:“你知道我跑哪儿去了吗?”(小组讨论后交流)

  4、水姑娘:“我并不总是流来流去的,我也会变得硬起来的!瞧,我又变了!(出示冰块)你知道这时我叫什么名字吗?”

  5、“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我。”学生列举水变冰的现象。

  6、“为什么我会这样呢?”(小组讨论交流)

  7、我还会是这个样子,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吗?

  8、(出示雪和霜的图片)学生汇报

  (四)、有趣的水实验

  1、我们来做一做小实验,你就更明白水的秘密了。准备好烧杯、热水、玻璃片。

  2、往烧杯中倒上热水,你看到了什么?说说为什么?用手放在烧杯口,有什么感觉?

  3、拿起玻璃片,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然后把玻璃盖在烧杯上。

  4、拿起玻璃片,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为什么吗?你在什么时候也见过?

  5、讨论后交流。

  6、交流课前自己做的实验

  (五)、小水滴的旅行

  1、水姑娘:“你知道天上为什么要下雨吗?听了故事后你就会明白了。

  2、听录音:小水滴的旅行

  3、学生模拟表演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水、水蒸汽冰、冷气、太阳等角色。)

  4、把“小水滴的旅行”根据故事内容画成连环画。

  (六)、教师。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2、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便地去尝一尝、摸一摸可要注意安全呀!

  (七)、拓展延伸。

  水姑娘又一次上场:“如果你还想更多地了解我,可以去翻翻《少儿百科全书》等一系列课外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水与人类的关系及水污染的严重性。

  3、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活动准备:

  温开水一杯牛奶一杯白酒一杯(杯子为透明的)。

  自制幻灯片五张(水可以发电、灌溉农田、灭火、企业乱排乱放污染水、公园里人们随手往河里扔垃圾共五张幻灯片)

  将幼儿分组坐,每组一盒干净的水,脏手绢和幼儿人数相同,肥皂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稳定幼儿情绪,请小朋友听倒水的声音,“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二、基本部分:

  1、了解认识水,让幼儿知道水是流动的,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液体,出示牛奶和水,让小朋友观察颜色。

  师“这是一杯牛奶,小朋友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的呀?老师这儿还有一杯水,小朋友看看水和牛奶的颜色一样吗?小朋友透过水和杯子还能看到老师的'手指呢。这说明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温开水、一杯百醋、一杯白酒)(杯子是透明的)

  师:“小朋友看,这有三杯透明的液体,其中只有一个杯子里装的是水,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办法将水找出来“(启发幼儿闻或尝)

  师:“请小朋友试试能将水拿起来吗?

  (通过此尝试,让幼儿感受水是流动的)(每组都有准备好的一盆水)

  师:“通过我们以上做的小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是无色无味会流动的液体。

  2、讨论水和人类的关系

  师:“小朋友知道水都有什么用呢?(请幼儿自由发言后,看幻灯片)

  (此过程让幼儿懂得水可以灌溉农田,还可以发电、灭火,水的作用可大了,结合幻灯片向幼儿讲述水的作用,再通过幻灯片让幼儿了解有是怎么被污染的如:公园里的小河上一些人乱往河里仍垃圾,一些企业乱排、乱放导致了水污染。)

  3、教育幼儿保护水,节约用水。

  师:“小朋友知道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吗?(不乱扔垃圾,还要注意节约用水,每次洗过手后,要将水龙头关上,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师:“我们桌上的水已经被小朋友玩脏了不能喝了(幼儿体验水是流动时玩脏了)

  但是这些水要是白白的倒掉多浪费呀,小朋友想想这些水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可以用来洗脏手绢或给花浇水等等)

水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玩水的快乐。

  2、激发幼儿的合作和创造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感知水的特征。

  活动准备

  塑料水盆若干;大、中、小透明杯子(大杯盛清水、中杯盛牛奶、小杯盛醋);玩水材料:空矿泉水瓶、毛巾、塑料袋、小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今天,我和水妈妈一起带着水宝宝来到了这里,可是看样子水妈妈好像不太高兴,我们一起问问她好吗?“水妈妈,您为什么不高兴呀?”录音:“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我很伤心。”我们一起把水宝宝找出来好不好?

  2、每个小朋友跟前都有三个杯子,水宝宝就藏在其中的一个杯子里,你可以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办法把水宝宝找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4、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谁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5、教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

  6、请小朋友告诉水宝宝以后不要再调皮了,并把水宝宝送到水妈妈的身边。

  7、现在老师要送给水宝宝一个小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睁开眼看看是什么?(小花)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水是透明的。

【水教案】相关文章:

《水》教案07-19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30

好玩的水教案06-21

水小学教案01-07

水世界教案07-25

水教案模板11-14

水优秀教案10-08

好玩的水教案10-05

水大班教案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