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买水》教案

时间:2025-02-27 10:20: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庄周买水》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周买水》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周买水》教案

《庄周买水》教案1

  教学目标:

  品味庄周买水的形象化说理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杂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象化说理。鲁迅先生曾说:杂文是匕首,是投枪,但杂文也可以给人以愉快和休息。正因如此,杂文才被喻为“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体。

  在不同作家笔下,杂文的形象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我们将要学到的杂文大家鲁迅先生的杂文名篇《拿来主义》就巧妙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而我们已经学过的《剔光头发微》则更侧重于运用丰富的联想,作者在道古论今中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那么,《庄周买水》这篇杂文的形象性又有何独到之处呢?让我们来共同品味一下。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幻灯片2)

  二、回顾结构和主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文章的结构。(展示幻灯片3)

  庄周买水的过程揭示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即买空卖空、倒买倒卖以及背后的以权谋私现象。不难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是对这种不良社会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为表达这一重大的主题,刘征先生没有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运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手法,你能品出一二吗?

  请同学回答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品味总结

  1、巧妙的构思

  ⑴化用典故,借题发挥

  为揭示主题,作者别出心裁,运用了故事新编的形式(旧瓶装新酒)。他化用了《庄子》中的若干典故,并生发出新意,古今交融,针砭时弊。

  曾经“梦为蝴蝶、视金钱如粪土、视权贵如腐鼠”的逍遥自在、洒脱不羁的庄周如今却迫于潮流,去挖塘养鱼,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呀!(强烈的反差)在买水过程中,庄周连连碰壁,被象皮球一样在衙门口踢来踢去,此时的庄周早已不再有“非梧桐不栖,非醴泉不饮”的清高,而是辛苦跋涉(走十天十夜),苦苦哀求,充分展示着小民的悲哀与无奈。

  化用典故,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正所谓“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垒”,让我们在刘征先生的新编庄周故事中领悟其对社会时弊的讽刺与批判。

  ⑵另外,文章情节设置上也是一波三折,耐人寻味。作者为庄周设置了艰辛的买水过程,正如结构所示。且在此期间。鬼神禽兽依次登场,让我们发笑的同时,又不有辛酸苦涩。

  此种新奇的构思也给了众多考生以启迪,比如20xx年一考生即以《赤兔之死》来构建自己的诚信答卷,并得到了认可,希望我们也能从中受到启迪。

  2、幽默讽刺的语言

  杂文是用文字构建的漫画,其深刻的寓意往往给予幽默讽刺的语言之中。因此有人说,没有了幽默和讽刺杂文就如同白开水,没滋没味,或者如隔靴搔痒,不痛不痒。本文中的语言是怎么体现的呢?请同学们品味。

  请同学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无论是叙述性的语言还是人物的个性化语言,都体现了幽默讽刺的`特点。

  3、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

  细节的刻画使作品形象更加生动传神,同时又能使批判入木三分,所以,无论是鉴赏还是创作,都不能忽略了细节刻画。

  请同学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进行分析。

  例如:通告上的字体;办事员的西装笔挺;女秘书的洋腔洋调和吴主任经久不息的笑容及圆滑应对等细节描写不仅勾勒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且是作品更具现实感和讽刺性。

  不仅杂文语言如此,这些技巧同样可以适用到我们的的作文实践中。请同学读例文《无题》(吴飞小说)

  四、总结:

  杂文正是凭借着其形象化说理为多姿多彩的文学苑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学习杂文,要学会品味其形象性的妙处,品味其形象化的语言背后的深刻含义。

  五、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29岁那年,颜渊到鲁国皇家大学攻读儒学博士学位。博导是该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孔丘。

  孔丘的教学风格很严厉。他每天安排颜渊读大量的书,而且下指标,每个月要拿出一篇论文。

  颜渊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向来惟师命是从。每天读书到深夜,每个月都能拿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孔丘很满意,对颜渊说他会很认真批阅,并激励颜渊要忘掉过去的成绩,每一天都应当从零开始。颜渊深然其言。

  一天,颜渊在阅览室浏览是,无意发现了自己一篇论文习作竟发表在一本世界学术权威杂志上,不过署名是孔丘。他翻了一下午,又发现了自己另外几篇论文习作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署名都是孔丘。

  颜渊有点气闷,却又不敢质问孔丘。孔丘在学术界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和他作对只能自毁前程。

  颜渊陷入深深的郁闷中,原先的忧郁症更严重了。不到一年,“发尽白”。

  这样郁郁过了三年,颜渊终于沉疴不起,倒在了书桌前,年仅32岁。

  得此消息,孔丘大恸:“噫!天丧予!天丧予!”为表示纪念,孔丘从此封笔,不再进行学术研究。

  (一)文章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现象?

  (二)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进行说理?请尝试说明。

《庄周买水》教案2

  引入: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在屏幕上打出课题)

  正课: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结构,在屏幕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图表做成环形,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1、庄周买水;2、海神若/一元一吨;3、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4、吴主任/五十元一吨;5、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2。)结构拉清楚后很容易理解后面的问题。

  接下来老师问: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我给出的答案是第10、12自然段,也就是吴主任说的两段话,不知道这样牵强否?或者该把问题变一变,更容易得到这个答案?)

  让学生读一遍这两段,然后提出其中几句:1、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哪里有水呢?2、不错,这么一转悠……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吃点亏。问:如果你是买主,在经历了那么一圈却得到提货单,又听到吴主任这样说,会不会生气?(我的'答案是:会生气)

  问:那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我的答案是:是若大人的支持,他们官官相护或者强者欺辱弱者。[复杂啊,本来我想直接引出官官相护或者强者玩弄欺辱弱者的观点,结果绕了这么大的圈子且言不达意,没经验好烦~])因为最终的得益者是若大人他们几个卖水的,至于买水的人吃亏不吃亏可就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了。

  问:这篇文章表达了以上的意思,在课文中还有多处描写,请找出来加以讨论。(我的答案:有三人对庄周态度的对比,有第二、六、七字自然段的话。分析都指向这篇文章的主题。然后阐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这里旨在分析文章语言]

  问:文章结尾更深刻犀利,套用了典故。(讲典故)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改写结尾,再把他们的结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显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总结: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旨。

《庄周买水》教案3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本文的寓意。

  2、理解文中活用的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3、学习寓言式杂文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典故和人物形象所赋予的时代内容。

  2、理解文章所包含的寓意。

  3、理解文尾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4、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语言特点。

  三、介绍作者及背景:

  l刘征,现代作家,又是写故事新编的好手。有作品集《刘征文集》和《刘征十年集》。本文写于1988年8月,当时,经济在部分价格开放、部分价格仍由行政机关控制的“双轨制”下运行。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依靠行政权利取得低价买进或高价卖出的特权的人们,便能大发横财。本文讽刺的,正是这种现象。后来,由于商品市场逐渐放开,也由于“双轨价格”差价有所缩小,通过审批权,干预赚取差价牟利 的基础被削弱,倒卖“批文”的做法才有所收敛。

  文章开篇就说“潮流不可阻挡”。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潮流显然是指当时席卷中国大地的下海经商的大潮。各个领域包括文化领域都受到大潮的冲击,许多官员下海,许多文人也下了海。本文大中取小,虚构了庄周弃文从商的寓言故事。

  四、庄周经商养鱼买水 故事情节

  五、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引有关庄子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着解读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故事。

  六、思考、讨论:这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它的寓意是什么?

  七、艺术特色

  八、作业

《庄周买水》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语(包括成语),了解相关典故。

  2.理解文章的寓意,学习寓言式杂文善于寓时代内容于古典文学形象的写法。

  3.理解作品的讽刺意义,增强抵制社会上某些不正当行为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应用题:一百吨水,甲卖一元/吨,乙卖五十元/吨。因搞活动,乙的水打九折出一售。问:买谁的更划算?

  经过解答发现,买甲的更划算,但买水人偏偏买了乙的水,这是为什么?还要从庄周买水说起。

  二、课文分析:

  1.学生读课文,并找出文章的结构,在黑板上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把图表做成环形,有助学生理解庄周从海神若处出发,最后却回到海神若处的尴尬与无奈。(几个环节分别注明:①庄周买水;②海神若/一元一吨;③河伯女秘书/十元一吨;④吴主任/五十元一吨;⑤提货票。最后的箭头指向②)

  2.学生讨论:

  (1)庄周为什么要“弃文从商”?

  (2)为什么庄周无法直接从海神若那里提水呢?请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3)从办事员到长发披肩的女秘书,再到吴主任,他们对庄周的态度有无变化,为什么?

  (4)吴主任为什么敢那么大胆的说出其中的.利害关系?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

  (5)文章结尾深刻犀利,并套用了典故,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3.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特点

  (1)具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2)语言描写具有形象性*,既写出了人物的语言,还写出了人物的神态,具有很好的艺术张力。

  4.分析讨论本文艺术特点

  (1)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

  (2)曲中见奇,尺水兴波

  (3)人物形象生动

  5.总结:概括本文的主旨

  三、习作练习:

  让学生自一由发挥,改写结尾,再把他们的结尾同本文相比,再次凸显文章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主旨。

《庄周买水》教案5

  教学目标:

  1、 把握本文的文体特点,理解文章寓意。

  2、 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文中出现的典故。

  3、 进一步体会杂文的特点,并能适当运用这一文体。

  教学重点:

  1、 深入挖掘课文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寓意。

  2、 理解文章用典的妙处。

  教学难点:

  文中典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略)

  二、检查预习情况:学生朗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

  三、学生简述课文内容,进一步把握文章内容。

  四、在此基础上理解文章寓意:

  1、教师提问:

  众所周知,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离我们非常遥远,然而作者却把他引入了自己的文章中,那么我们根据杂文的特点,思考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究竟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学生讨论)

  2、学生讨论得出本文寓意:

  本文通过庄周买水的生动描写,一方面讽刺了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同时也深入表现了老百姓的艰难、忧虑以及他们对甘霖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五、知识拓展:

  1、 由寓意的讨论可以引出学生对本文结尾深化主题的理解:

  文章结尾一段深化了主题,使文章主题不止于讽刺不正之风这个大家习见的较浅的层次,而掘进到广大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甘霖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2、 了解本文出现的其他典故:

  除了结尾部分出现的《庄子·秋水》中的“秋水时至”篇,文中还出现了《庄子·外物》中的“涸辙之鲋”,《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化蝶”,以及《庄子·秋水》中的“濠梁之鱼”等典故。

  六、杂文迁移: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几则学生自创杂文短篇,然后引导学生重点谈一谈其中两则的寓意,其他只作阅读鉴赏之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杂文鞭挞丑恶、针砭时弊的特点,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创作整篇杂文。

  七、布置作业:(略)

【《庄周买水》教案】相关文章:

《买文具》教案07-07

水教案07-30

水的教案08-04

《水》教案07-19

中班教案买水果08-02

好玩的水教案10-05

《水的溶解》教案11-16

《水的游戏》教案11-07

水是宝教案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