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1-29 08:39:40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程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化常识。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的主题

  2、体会小说中人物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品味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目标

  感悟伟大的母爱,进一步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说中人物描写手法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品味精美传神的语言。

  2、感悟伟大的母爱,进一步体会人间至亲至爱犹如宽广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欣赏歌曲《母亲》 是啊,母亲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一个家。可有这么一个孩子,母亲给了他生命,却无法给他一个完整的家。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飞的.小小说《甜甜的泥土》。

  二 、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生字词)

  请看大屏幕,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 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泥土本应该是苦涩的,怎么会是甜的呢?

  明确:一夜之间气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

  3、 那奶糖又是从哪来的?

  明确:亲妈妈送的

  4、 理情节 :好,老师就将它概括为送奶糖。接下来请大家在“奶糖”前加上动词,概括余下情节。

  明确:分奶糖 埋奶糖 挖奶糖

  三 、精读课文

  1、经过大家的努力,一个动人的故事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其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个情节?(一起说看看大家是否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明确:送奶糖(同学们是颇有同感啊,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

  2、 你能具体说说哪些语句使你感动吗?请简要分析

  3、 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真切感受到小亮的生母对儿子那深沉而又伟大的爱了吧!(板书: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老师深信,在小亮收到那特别的生日礼物——奶糖,欢乐地与同学分享时,他也能品尝出那份浓得让人落泪的爱的!

  4、 放学回家时,小亮的口袋中还藏着他舍不得吃的糖。无奈的孩子将糖埋入泥土中。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不敢带回家 是因为他在家中的处境

  5、 哪些语句能看出小亮的生活现状的。(找文中句子)

  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

  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

  6、 小亮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得不到一丝丝的关爱。此时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明确: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小亮想让亲妈妈回来,回来好好爱他,疼他,让他能过上与同龄小朋友一样的生活。(板书儿子渴望母亲的爱)

  7、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结尾?理解“那泥土甜丝丝的”深层含义?

  奶糖是妈妈送的,这糖已不是一包普通的糖,而是一包蕴含着崇高母爱的糖。所以,“甜甜”既指糖是甜的,也指母爱是甜的,母爱也是伟大的。

  8、为什么作者要让象征爱的奶糖融入大地呢?

  (众生无言,师安排短时间讨论。)

  生:作者让象征爱的奶糖融入大地,是要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大地上到处都有爱。

  师:象征爱的奶糖融入了宽广的大地,我们的爱也将像大地一样变得宽广,到处都有,处处都在。也就是“无所不有、无处不在”。这就是小说的主旨。(板书:爱像大地一样宽广,无所不有、无处不在。)

  四、 传递爱心

  今天是王小亮的八岁生日,老师也想送王小亮一份礼物。虽然奶糖和冰雪一起融化了,但母爱将永驻心间:虽然家中的父母没有给你关爱,但你有与你共欢笑的同学和为你担忧的老师,人间的至爱亲情会给你温暖。如果你能以一颗坚强,宽容,理解,感恩的心去生活,相信你定会过上甜蜜和温馨的生活!定会拥有一个属于你的,完整的家!同时也送给与王小亮有相似遭遇的孩子们!

  五、 作业

  拿起你的笔,书写你的父母对你的爱。选择一个让你感动的事件,至少运用三种描写方法。选择事例时要注意,能表现艰难中的爱,困境中的爱的事最能打动人。

  板书:

语文教案 篇2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出示课件)

  2、“冬天”自述: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冬天。你们知道吗?我的本领.可大了,我能给大地带来很多很多的变化。大家都夸我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二、播放录像,整体感知“冬天”

  1、过渡:小朋友,下面,冬天就要开始给你们变魔术啦!你们看,它"呼地一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录像(老师可以相机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画面的内容:同学们,冬天的本领事可大着呢!你看,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小树像株洁白的珊湖:那些房子有的像一座座银砖搭起的城堡,有的像一朵朵蘑菇,还有的像个奶泊面包,可爱极了:雪越下越大,大山像一位披上白纱的仙女:过了一会儿,大地就像一块白白的软软的地毯。公园里的`湖面很快就变成了大玻璃。那些红色的、黄色的叶子,都冻在玻璃里了:不知怎么的,棉衣啊,手套啊,都从衣柜里跑出来,街上的人都变胖了。在这么冷的冬天里,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怕冷,他们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到公园里堆雪人打雪仗,好玩极了!

  三、揭题并质疑

  1、揭题:

  (出示课题)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一一冬天是个魔术师,全班一起读一读。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四、合作学习,初读课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和冬冬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感到太有趣太神奇了,于是他们就写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冬天是个魔术师》。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2、学生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画条横线作个记号:

  3、在2人小组内互相学习,把这些字记住:〈学完后检查一个组〉

  4、再读课文,读通每一句话。

  5、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一套字卡),遇到不认识的字请同组的同学教一教。

  6、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五、学习课文一、二节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过渡:同学们学得不错。但是,潘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在刚才的录像当中怎

  么没有小动物呢?他们都到哪里去呢?(指名回答)

  2、观看录像。

  3、指导朗读第一节。(出示第一节)

  4、指名读,评议。

  *你们觉得“冬天”这个魔术师变得快不快?它变得怎么快,你能不能用朗读来表现?(指名读,评议)

  5、读这句话时,还要注意什么?(轻声——啊)指名读,评议。

  6、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要冬眠?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过渡: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冬天这个魔术师要给我们变什么?

  2、(出示第二节课文)指名读,说一说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说)

  3、播放“雪景”录像,感受雪景的美。

  4、冬天真不愧是个魔术师,太神奇了!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吗?(出示第二节第二句)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圆的或半圆的纸片拼出新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并能评论别人的作品。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次制作交流。图中一个小学生正坐在桌前做拼图准备:把彩纸剪成大小不等的圆。

  这一部分提示了制作的要求是用圆形纸片拼图。图上有三个他已经拼成的图画:熊猫、小兔、猪头。这些图既说明圆形的使用方法可用整圆也可用圆的一部分,又启迪学生开动脑筋拼出的东西,如花朵、汽车、葡萄、人头像等等。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请家长指导或帮助把彩纸剪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扁圆形。

  (2)要求学生自带胶水、剪刀、尺子。

  2、以图激趣,指导说拼的方法。

  (1)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三幅图,说说拼的是什么,每个图形是怎样拼成的'。在学生回答时提示按顺序把话说清楚。如,拼小兔可以按拼的顺序说。先用大点儿的半圆做小兔的身体,再用稍小些的圆纸与身体接上做兔子头,头上再贴一片长长的圆边就是兔子的长耳朵,然后在身子的下半部贴两个小半圆当它的腿,最后在它的屁股上贴一个小圆做尾巴。整个兔子贴完后再用笔画眼睛。如果不这样说,也可以按“头——身——腿——尾”的顺序说。

  (2)启发想象:用圆形纸片还能拼成哪些图形?随着学生的介绍,教师最好当场在黑板上画一画。教师也可出示拼好的图画如小帆船、汽车、闹钟、花朵、小鱼等,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告诉学生可以在贴画上添画几笔。

  3、根据图下的题目提出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与要求。

  4、拼拼说说。

  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在桌上拼摆图画,拼出后说给同桌的同学听,并请他当“参谋”,调整合适后再贴在纸上。动作快的同学可多拼几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5、交流评比。

  (1)分小组交流,每个同学说说自己拼的是什么,怎样拼成的。再评出最好的一幅图向全班展示。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听的同学可以就不清楚的地方提问,介绍的同学作补充说明。

  (3)评评谁拼得好,谁说得好。

  6、课后延伸:

  课后当一次小“老师”,教爸爸、妈妈或邻居小朋友拼贴图画。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认识十五个生字,并初步渗透了解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鱼图片 《摇篮曲》磁带 字卡 小黑板 星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大家吗?

  (学生发言)

  老师很高兴看到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人,希望大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贴小鱼图片]

  他也有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鱼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大家想听一听小鱼的梦吗?打开课本72页。

  [教师范读]

  你愿意像老师一样读吗?

  (生自己读,带笔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生发言回忆识字方法)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共同识字。

  (生同桌结合认读生字)

  调皮的词语娃娃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战胜他们吗?

  [出小黑板:池塘——落下来——珍珠被——催眠曲——摇篮——推——摆摆尾巴——咂咂嘴]

  看看谁能得到“智慧星”

  [指名读]

  词语娃娃走了,字宝宝没了邻居,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自读绿色通道生字,同桌互相检查读)

  做游戏:开火车。

  三、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培养想象力。

  字宝宝玩累了,我们把他送回家,试一试在课文中你能读准他们的音吗?

  (生手指字,自己读)

  (生示范读,评价)

  (分男女读)

  在刚才读书时,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把你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带感情朗读。)

  [师指导朗读]

  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带着感情一起朗读课文

  (生齐读)

  读得棒,老师好象看见一群可爱的小鱼在池塘妈妈的怀里做着甜甜的梦,你们愿意让老师走进你们的梦中,和你们分享快乐吗?

  [放《摇篮曲》,师伴乐朗诵]

  (生闭眼想象)

  告诉大家,你这条可爱的小鱼梦见了什么?

  (生发言,说出自己刚才所想到的。)

  [生说一个,师贴一颗小星星]

  多么美丽的梦啊!小鱼的梦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祝愿小鱼梦想成真!

  四、 拓展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背《小鱼的梦》,让爸妈猜猜小鱼会梦见什么?如果说的好,帮他们做一件家务活。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说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教师在课前组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9个,读音难点主要有“澈、湛”(翘舌音)、“湛、栋”(前者为前鼻音,后者为后鼻音)。注意不要将“湛”读成“shèn”,将“裸”读成“guǒ”。可以安排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利用多种方法加强识字的巩固。比如,可以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包+口——咆”、“牛+利——犁”、“木+东——栋”。要求会写的生字如:“森、葱、犁、喘、黎”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应该协调。“葱”的中间是“匆”不是“勿”;“裸”的左半部分是“衣补”不是“示补”;“黎”的上部右边的不能写成多一撇的“勿”;同样是“木”这个部件,在“森、栋、柴”中就有很大的不同;提醒学生注意,很多独体字作偏旁时具体形状要发生改变,如“葱”中的“心”、“砍”中的“石”等。

  3、本篇课文语言浅显、朴实,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初读课文的要求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拼音和同学之间的合作,扫清文字的障碍,将书读正确、流利;二是在读书过程中思考,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阅读基础上,针对上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美丽的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很清楚:最开始那是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接着人们开始砍树盖房、造犁,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后来,树木大量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最后,大雨之后,河水暴涨,小村庄为水卷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学生在归纳出小村庄的变迁过程之后,可以根据这个变迁过程逐步领会其变迁的原因: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说“过度地”砍伐树木,要结合小村庄的变迁过程来了解:这个“过度”,是逐渐地显示出来的,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点,“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只“裸露”几片土地,是不会造成“村毁人亡”的后果的;正是由于人们最开始时并未认识到过度砍伐树木的危害,于是接着又“一年年、一代代”砍伐,“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砍伐的树木不断增多,造成砍伐的“过度”。但是,人们仍未认识到这一点,直到树木变得异常稀少,村庄为洪水卷走为止。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特别的警示作用。这一点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领会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这里的两个“谁”值得特别注意,“谁”不作为疑问代词,是“任指”,表示没有例外,两个“谁”字连用,表明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约束和限制,去山上砍树非常随便,因此,森林被破坏也就顺理成章了,森林遭到过度的砍伐也就有了一个前提——没有人管。“拎”字,从字面上与“拿、带”一致,但为什么不可以换成后两者呢?这个“拎”字表达了人们的一种非常随意的心态,它把人们那种把砍树没当作一回事的心态淋漓尽致地勾画了出来。表达这种随意心态的还有“一棵一棵”,这“一棵一棵”表示的不确定数目,既然是不确定,就突出了人们没有将砍树当作一回事。

  “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出现”和“裸露”,表明小村庄周围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了,这是向着环境恶化开始的第一步,如果人们没有注意的话,环境的破坏将无法避免。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这句里有两个“不断”,它们表明了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最后的省略号意味深长,它虽然省掉了文字的说明,但是比文字的说明更有韵味——对森林的破坏仍在继续。这里的两个“不断”和一个省略号,动态地、含蓄地表明了“过度”砍伐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里连用了三个“变成”,构成了排比句,它非常强烈地体现了人们对森林的破坏。“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个句子表面上描述了人们“利用”树木的一种方式——用树木作柴烧,但却深刻地表达出了对人们的错误行为的一种遗憾和谴责,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这是多么低效的一种利用方式,又是多么轻易的一种破坏方式呀!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这句话,也是一种对当时情况的实实在在的说明,但是其中的一个“还”字,却表达出了一种较为勉强的味道(试着去掉“还”字,意味大不相同),实际上是对人们行为的否定。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咆哮”本来指野兽的吼声,这里用来形容河流的波涛声,它生动地反映了在失去树林的保护之后,洪水是多么的肆虐,突出了人们乱砍滥伐树木的严重后果。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里的“一切”,指的是人们通过砍伐树木所获得的所有的物品。“什么”,这里不是用来提问,而是用以“任指”随便的一个什么东西、物品。一个可以概括任意一件事物的词语“什么”的运用,突出乱砍滥伐树木所引发的惨重后果,同时也衬托出灾害的无情,人类如果不珍惜热爱自然,自然会对人类进行残酷的惩罚。这句话含义深刻,发生在小村庄身上的故事也非常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最后学习伙伴吐了一个泡泡“我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等。

  文中三处提到了“锋利的斧头”,它是有用意的。“锋利的斧头”代表着人们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那些无知的人们的一种象征。“锋利的”,更突出地表明了破坏的残酷、无情。

  上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教材当中通过学习伙伴的泡泡作了相应的提示,试图通过举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一个学习伙伴说“我知道‘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这里的“大雨没喘气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大雨连续不断、几天没停。

  在领会了上述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那些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比如,“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读到“谁家、拎起、一棵一棵”时,语气要略微舒缓、加重。

  4、课后安排交流阅读感受的题目,通过这个题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以及是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作了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关于小村庄发生的变化比较容易交流,但发生变化的原因则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教师还可以在这两个问题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请学生提出如何保住小村庄的建议。

  体会、积累语言的题目,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在例句的基础之上,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自主抄写、体会、积累。在“找出意思深刻的句子”,学生抄写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出每一个句子深刻意思。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爱护森林、增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除了意思深刻的句子之外,还可以积累运用得得体、恰当、优美的词语或者片段。

  这篇课文是有关人类居住环境的生态维护与建设的文章,学生在学完之后,可以紧密联系本组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学生了解自己周边的环境状况,比如,动植物有无增减,这种增减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变化的原因;周围有无新的建筑和工厂,它们对环境有何影响;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状况,它们对动植物、大气和水等的污染;政府和个人对上述污染或者环境破坏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等。

  5、本文课后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意在提醒学生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之后,对材料、成果进行整理,为后面的交流和展示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是如何开展活动的,然后请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具体的材料不同,整理的方式和呈现的方式也不一样。可以先将反映同一情况的材料归为一组,比如动物、植物、空气、水、光、噪音、工厂污染等等;然后就反映同一种情况的材料按其所属性质分类,比如可以分成文字、图片、声像、图表等等;最后考虑同一种情况中的不同材料如何搭配,以便将其整合起来,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的说明,比如,给图片配上相应的文字说明。上述工作做完后,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探究它们所反映的问题,可以参考如下的角度:第一,调查时间、地点、人数、调查方式和所受污染的种类、程度;第二,借助手头整理之后的材料,对所受的污染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第三,根据整理之后的材料,为有关部门或者个人提供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现代多媒体手段,对自己的或小组的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以便交流和展示。材料整理的形式不必强求一致,要鼓励学生采用富有创意的、多样的形式,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其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意识。

  四、参考资料

  犁耕翻土壤的农机具。中国春秋时代就有用牛为动力的畜力犁,由犁辕和装在其前下方的铧式犁体等构成。现代机引犁由工作部件、犁架、调节机构、牵引或悬挂装置等组成。按工作部件分铧式犁、圆盘犁、驱动型耕作机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并积累新词,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2. 通过品读,感悟文中人物美好的心灵和爱的神奇力量。

  3. 借助旁批,让学生一步步地感受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魅力。

  一、谈话导入,进入新课

  同学们,当到了繁星满天的夜晚,遥望北方的星空,你看到的最亮最亮的是哪几颗星?(生:北斗七星,出示幻灯片1)对,关于这明亮的北斗七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传说《七颗钻石》(板书)。

  简单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生字读正确。

  2. 多种形式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教师利用生字词语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3. 朗读课文,直到读得正确流利。思考:文章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1. 小组合作研讨课文(要求:四人小组分工负责完成幻灯片上的.内容)。

  出示幻灯片2。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故事内容。

  (2)边读课文边填表。人物的行动 水罐的神奇变化 作者通过故事歌颂了什么

  (3)课文的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读了课文后你有哪些感想呢?

  (让同学们分小组尽情讨论后,组织全班讨论,教师及时给予点拨,注意学生中出现不同答案可以争论,不追求答案的同一性,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体验,并言之有理,教师都可以肯定。)

  2.师生共同探讨:

  (1)学生齐读第2段,问:

  哪几个词反映出旱情特别严重?能再详细描绘一下当时的旱情吗?

  (所有和两个都说明旱情严重,水已成为生存之水、生命之水。)

  (2)小姑娘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这时她做了一个梦,会是怎样的一个梦?请描述一下梦中的情景。

  (要求:语言生动一些,此梦可以是美梦,也可以是噩梦。)

  (3) 素不相识的人出现是偶然的吗?他可能是谁?

  (此题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答案不唯一,只要想象合理有新意即可。)

  四、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孩子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你们身边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都像小姑娘一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吧!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l、指导同学有感情地学唱歌曲《小青蛙找家》并创设情景让同学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2、启发同学模仿节奏创编歌谣和歌词进行扮演活动,充沛发挥同学的发明力和想象力。

  3、同学通过演唱和扮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保护动物,维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并进行游戏和创编活动。

  教学难点:

  1,采用不同的表示方式进行歌词编创活动。

  一、同学听着《小青蛙》进入教室

  二,导言:

  同学们,昨天有一只小蜻蜓给我带来了一封信,我打开一看呀,原来是一个谜语,可是老师猜了好半天,就是猜不出来,你们能帮我猜一下吗?(多媒体出示谜语)

  妈妈有腿没有尾,

  儿子有尾没有腿,

  儿子长成妈妈样,

  断掉尾巴长出腿。 (打一动物)

  回答后,总结:妈妈有腿没有尾”那是青蛙,而有尾没有腿的儿子又是谁吗?(小蝌蚪)。对,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在水中游来游去,挺逗人喜爱的`他们和青蛙妈妈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边,慢慢的,小蝌蚪长成了青蛙。有一天,小青蛙在池塘里玩捉迷藏,慢慢的,天黑了,他迷了路,急的哭了起来,这时,乌龟爷爷游了过来,告诉小青蛙说:只要沿着池塘里的荷叶就可以找到家了……(课件展示FLASH)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帮小青蛙找家,好吗?

  2 向同学出示节奏,同学先练习走走和跑跑,再边拍边读“呱”。

  跳 跳 瓜 瓜 跳跳 跳 呱呱 呱 (引导:把小青蛙想找到家的急切心情唱出来)

  3 创编动作

  有谁可以把小青蛙蹦来蹦去找***动作模仿出来?最好的奖励青蛙头饰

  三、学唱歌曲

  1 小青蛙们找到了自身的家,高兴的唱了起来,听!它们在唱什么呢?(录音机范唱)(开光盘课件,小青蛙找家)

  2 展示歌词,学习按节奏读歌词。

  3 学唱歌曲。

  4 全体同学演唱

  5 歌曲处置。启发同学说说演唱时你想到了什么?编创动作,引导同学理解歌曲意境.逐句唱

  带入感情,完整演唱:小朋友们都学得很好。让我们拍着手和小青蛙再唱一遍吧!(电子琴伴奏)

  唱得真好,现在你们都是小青蛙了,咱们一起来扮演,想怎么唱就怎么唱。(带入小青蛙的动作,跟着课件再唱)

  四、 音乐游戏《小青蛙找家》。

  真好听!刚才老师发现有几只小青蛙已经做好准备了。来!戴头饰的小青蛙待会儿请你们一起出来扮演,好吗? (扮演)

  他们做的太棒了,让我们大家也忍不住想随着他们一起来找家了.小青蛙们,你们愿意带着我们一起来找家吗?(律动)

  五, 编创歌曲

  小青蛙们,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听到你们美妙的歌声,也来了。他们说,也想有一首自身的歌,想请你们帮助编一首这样的歌,可以吗?

  瞧! 有一只小鸟已经飞到了老师的身边,(出示小鸟的图片)所以我给他编了一首《小黄莺找家》。听!(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

  其他的小动物们早已来到了你们身边。请你们轻轻地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组长举起小动物头像)

  师:你身边的小动物可爱吗?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们最团结、最聪明,给它们编出的歌曲最好听。]

  (同学分组编创,教师巡回指导)

  师:时间到了,同学们都编好了吗?

  (请各小组以各种形式扮演、汇报)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的怎样,请把你认为演的最好的小组悄悄记在心里,等到下课以后,再把你手中的小花送给他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花最多.

  六, 小结

  今天,我们不只帮小青蛙找到了家,还协助森林里其他的小动物都编出了好听的歌。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让它们在大自然的家中快乐地生活。现在就让咱们唱着动听的歌,带着小动物们一起来观赏我们美丽的学校吧!(在小青蛙找家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的离开教室)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不但出色地讲述了故事,而且从此之后,她鼓起生活的勇气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易懂,但内中所蕴含的情感却是非常深沉的。它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爱,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爱,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爱献给别人。平时就要主动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小英的神态与动作。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情感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九课《掌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本课:掌声、文静、愿意、姿势等新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情感走向,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对英子言行的描写体会英子的心理特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师):

  今于能来到你们学校跟你们上课,老师既紧张又兴奋,希望我们今天能合作愉快。今天我会为大家一系列的惊喜,希望我们的同学在这节课是愉快地学到知识。首先我给大家带来一个人人都喜欢的字:爱(课件出示)这是一个什么字?谁能用这个爱字组词或者说一句话呢?(请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2、板书课题:

  掌声

  齐声朗读课题,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让学生质疑)你觉得掌声能跟爱能扯上关系吗?

  设计理念:一开始就用一个爱字,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知道这篇课文所讲的情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再让学生质疑,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到底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那我们读课文要怎样才能读得好呢?有什么要求呢?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二个惊喜,就请我们的鸭先生给我们来个介绍吧:

  1、要把课文读得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要把课文读得流利,不重复地读句子。

  3、读课文要有感情。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刚进行阅读教学,而读书则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借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之口向学生提出读书的要求,效果要比由老师来提出效果要来得好。

  三、学习生字词语

  师:这篇课文有很多的生字词语想认识我们呢?让我们一起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好吗?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这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第三个惊喜。

  课件出示生字词,让学生多种形式去读。(开火车,分小组,个人等等。)

  设计理念:学习生字生词本来是一项较枯燥的`五环节,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过渡语言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老师要学生学为学生的我要学。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通过朗读课文每个人对英子都有了了解,她应该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觉得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说话要有理有据,刚才别人说话的时候,有的同学就好像不同意,那英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文字投影: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总是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师:有声有色的朗读有利于表达感情,而默读更有利于思考,边读边想: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默读。

  教师巡视,提示:抓住关键词句,说话要有理有据,哪个同学还没有回答过问题给我一个手势,我会让你先说。

  教师板书:

  文静、忧郁

  师:通过朗读大家知道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小姑娘,那这一段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文字投影: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教她跳舞。

  让学生自由说,体会英子从心理到性格的变化。

  设计理念:朗读是阅读教学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使学生真的能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了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令填鸭式的教学改变为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老师相机板书:

  活泼、开朗、乐观

  一组反义词用在了一个人身上,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是什么令到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要留到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留下思考的内容给学生,令学生产生疑问,带着疑问走出课堂,下一节课将会产生很多。

  这一节课同学的表现令老师非常高兴,真的很高兴能为你们上这一节课,你们在这一节课不但能积极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能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你们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这样上课,那么你们将会成为学习上最优秀的学生,以后就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材。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认读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只有自己勤奋学习,不懈地努力才能出绩。”

  3.进行朗读训练,学会用不同的语气读句子。

  4.用“……是因为……”这个句式练习说话。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熟读词语。

  2.学习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

  1.定向。(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词语,读通课文。

  (2)谁干什么?

  (3)给文章分段。

  2.自学课文,要求划出生字、新词。

  3.字、词、句的训练。

  (1)出示生字卡片:

  坦tan 凳deng 虽sui 糟zao 伟wei

  拼读生字。

  (2)读词语,强调“糟糕、小板凳、虽然”的渎音

  (3)读通较长的句子:(他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看见)

  (他从小喜欢钻研问题,做那些需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4)给自然段标号。

  4.读讲1—2段。

  (1)读第一段,用“因为……所以”进行说话训练,因为爱因斯坦从小……,所以长大后他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2)读第二段,填空练习。(爱因斯坦很喜欢钻研问题。)

  (3)思维训练。研究“开始”这个词,师:从哪一件事开始,从几岁开始对科学发生了兴趣?

  (4)读1、2两段。

  5.作业。

  熟读课文,认读词语,完成“读一读,练一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研究3、4段,学习爱因斯坦不怕困难的品质。

  2.朗读训练。

  3.会用反问句说话,并能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教学过程:

  1.段的训练:哪两段是讲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

  2.读讲第三段。

  (1)读第三段,进行填空练习。(3、4)第三只小板凳( )

  (2)练习对话,朗读训练。师:我们学学老师的`样子来读第三段中的两个句子。

  (3)句子训练。

  出示反问句:你们谁见过这么糟糕的小板凳?

  师:你们见过吗?

  生:我们没见过。

  师:那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谁也没见过这么糟糕的板凳。)

  (4)小结。

  同样一个意思我们可以用两种不同的语气说。

  (5)读读演演。

  爱因斯坦的话——小声说:“有的”。

  3、读讲第四段。

  (1)读爱因斯坦的话,完成填空练习。

  第一次做的和第二次做的比第三次做的( )

  (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说清楚其它小朋友都做了什么?提高要求,前面可总的说一下,后面可以评价一下“小朋友们做了许多手工作品,有的小朋友做泥鸭子,有的……,他们都做得很好。”

  (3)思维训练。

  师:爱因斯坦做特别难做的小板凳,傻吗?划下答案,读第一段。

  (4)用“因为……所以”训练说话,将爱因斯坦为什么做小板凳的理由说清楚。

  (5)情感交流,用“……是因为……”练习说话,师:如果爱因斯坦在我们班里,你喜欢他吗?

  (6)继续用“……是因为……”说话,根据课文内容练习。

  师:他们班里的同学、老师喜欢他吗?

  (7)词语训练。

  研究“从此”一词。师:从哪件事之后,老师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8)再用“因为……所以”说话。

  (9)读第四段。

  4.小结。

  师:“学爱因斯坦做小板凳”对吗?我们向他学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作业:

  有表情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要求读准,会写、记住。

  注意:“需、糟、糕、态”的书写。

  二、听写

  三、朗读课文。

  1、给句子换一种说法: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 )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说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园地教案12-25

语文桥的教案09-07

语文《掌声》教案12-08

语文备课教案10-04

语文下册教案10-08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教案(经典)10-15

(精选)语文教案11-24

[精选]语文教案11-24

语文秋天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