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教案

时间:2025-01-07 12:59:01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1

  一、教学目标(三维):

  (一)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二)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

  (三)感受浓浓的父子深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

  2.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受到感染,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1.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差使交卸狼藉簌簌典质颓唐琐屑

  蹒跚迂腐

  2.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四)整体感知,初步研读课文

  1.划分文章结构

  2.全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或者最感人的句子和场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四人一小组自由发言,说明被感动的理由,并互相描述,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例:

  (1)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

  (2)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

  (3)父亲信中的话。

  (4)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请学生将这几处标出,并齐读,体会父子深情。

  3.讨论: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这一道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说出中心内容即可,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目的在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

  4.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问: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1)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2)用低沉的语调齐读这两段文字。

  5.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小组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

  (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涵的深情。

  (五)结束语

  有人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有人说,父爱似天空般广阔;也有人说,父爱像郁金香一样凝重而含蓄。那么,我们该选择一个怎样的意象来界定文中的这位父亲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去走近这位父亲,感受这份亲情。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在课文后的“字词积累”中任选五个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见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这个背影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在默默操劳着、默默关心着我们的父亲。这是一个怎样让人心动的背影呀!请大家拭去眼际感动的泪花,用我们的双眼来捕捉这清晰的瞬间,用我们的心灵来感悟这博大的父爱吧!

  (二)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围绕“五句话”和“四次流泪”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提问:

  (1)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

  ②“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③“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

  ④“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自己放心。

  ⑤“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小结:父亲的话虽寥寥数语,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2)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买橘——感激

  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伤心泪(体贴父亲)

  以上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结。

  (3)根据以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父子情”吗?

  提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展示课件)

  2.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齐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父子深情。

  (三)总结全篇

  提示:

  1.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感情。

  2.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3.深入体会这种“父子深情”。

  (四)情感迁移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1.提示:20世纪80年代初,这幅画一经发表,就感动了很多人。欣赏这幅画,结合课文内容和你自己的体验,说说他的感人之处。

  2.小组讨论后,各组代表发言。

  (五)课外作业

  一个山里的孩子写道:“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你也试着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写一下养育你的亲人。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教案2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

  2.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重要语句。

  (二)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自己的故事与父亲的故事导入,父亲是一部大书,年轻的儿女们常读不懂,直到他们真正长大,站在理想与现实、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上重新打开它时,才能读懂父亲那颗真诚的心。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字词写法。

  交(jiāo)卸(xiè)奔(bēn)丧(sāng)狼(láng)藉(jí)簌(sù)簌(sù)典(diǎn)质(zhì)赋(fù)闲(xián)颓(tuí)唐(táng)琐(suǒ)屑(xiè)差(chāi)使(shi)亏(kuī)空(kong)

  勾(gōu)留(liú)拣(jiǎn)搀(chān)蹒(pán)跚(shān)

  2、看意思说出词语

  1.乱七八糟的样子()

  2.纷纷落下的样子()

  3.凄惨暗淡,不景气()

  4.失业在家()

  5.短时间停留()

  6.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7.衰颓败落()

  8.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9.感情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10.细小而繁多(的`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和感情)

  质疑探究

  1、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四次出现“背影”,作者重点刻画的是哪一次?

  重点赏读第六段。圈点勾画出对父亲进行描写的语句。分析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挚感情。

  注意父亲穿着、动作、语言以及背后的深厚感情。也可以不限制让学生品读,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

  a、父亲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忧伤

  b、走路的姿势蹒跚年龄大,腿脚不便

  c、爬月台时的动作探、攀、缩、倾行动不便,艰难

  四、再读首尾,领悟深情,既而把握主旨。

  再读首尾段,引导学生谈自己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课文所饱含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五、聆听《父亲》,感悟艰辛。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小学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的美术教案11-21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01-04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案08-09

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案06-09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11-14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10-21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11-07

小学五年级健康教育教案08-15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06-14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