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解读“诗无达诂”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2、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2、理解并分析五首短诗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诗歌鉴赏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拓展升华”的过程进行;
2、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分析意象特征,在交流讨论中理解诗歌主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真、善、美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心人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诗歌主旨,写鉴赏性小短文。
教学设想:
布置同学预习五首短诗,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从同学课前预习作业情况看,多数同学对于这五首诗的主旨把握均较为准确,也存在多种解读,最大问题在于许多同学在阐述诗歌主旨的解读过程时,表述还欠严密,赏析时还不能做到有理有据。因而,在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情况时,须特别强调在陈述本组观点之后需阐明这些观点是如何得出的,可允许组员补充说明,共同完成任务。
第一课时:解读《风雨》的主旨
一、新课导入
诗无达诂,解读诗歌重在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去品读,以“美读”即多朗读从而体味诗之艺术美,只要个人的解读源自诗作文本的内涵,读者能够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个性化的解读也就是允许的。此外,在拥有一定的作家生平和写作背景材料时则可以“参读”方式解读诗作。
二、小组交流讨论、解读这五首短诗的主旨(十五分钟)
上一节课老师已布置同学预习,并让同学挑选一首诗写了一点鉴赏性评论,同学们的解读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点。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让同学们分享一下你们的智慧,以四人小组合作方式解读这五首短诗。
由于这是班上第一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而须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以提高讨论的高效率。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各自独立思考,交流学习心得、提出疑问,相互探讨、争辩、解疑。小组长须注意以下事项:一是担负起组织、协调责任。如果有同学阐述时间过长,组长须提醒其控制好时间;讨论中有争议且过于激烈时,组长需及时调控好气氛;在气氛过于沉闷时,组长应适时抛出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同学一起探究。二是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本组所有成员的意见及最终讨论结果做个记录,以便在班上汇报本组总体讨论情况,具体包括本组共持几种观点,分述论证其观点的理由,以及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及产生的困惑、疑问。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提倡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质疑,在思想交流过程中互促互助地解疑,锻炼交流、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增强合作。锻炼小组长组织协调、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解读《风雨》一诗
1、小组长汇报讨论情况;
2、明确本诗主旨:
一场暴风雨把整个世界变得天昏地暗。风雨中,诗人平日熟悉的景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诗人也因此产生了年轻舵手的“忧怀”,写下了《风雨》这首短诗。这首诗的含意不难理解: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诗中,“大地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坐标发生了动摇,对未来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与风雨如晦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了“房舍如舟”“年轻的舵手”等联想,形象地表达了年轻人面对难以预料的世事,产生的一种被动、困惑、无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觉。
3、陶冶情操,积累名句
人生多风雨,世事多风波。诗中所写大有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是生活发生重大变故的象征。在这重大变故面前,年轻人辨不清茫茫人海的方向,操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表现出忧惧不安,甚至惊慌失措的情形,实属正常。“年轻的舵手”还缺乏历练,处变不惊的安详气度、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都是“年轻的舵手”有待达到的人生境界。
课件板书展示有关履险如夷的从容自信的诗句,陶冶情操,积累名句。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游泳》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09-08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07-19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田忌赛马04-08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教案03-05
语文五年级教案10-01
小学语文教案11-2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30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0-24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10-1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