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目标:
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
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
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
难点:
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课前学习:
学生了解作者,熟读课文,读准生字词,做好批注。
学习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检查预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探寻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导入:
同学介绍自己查资料了解的作者,老师小结:“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往事依依》中,于漪深情地追述了文学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她用她的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所写:“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
查一查:
1、准确读出下列加点字:
涟漪( )徜徉( ) 水浒( ) 水泊( )停泊( )浩淼( ) 歌咏( )重读( ) 阴晴雨晦( )镌刻( )
谆谆教导( ) 绚丽( )
读一读:
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依依”一词的意思有:(1)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2)形容留恋,不忍心分离。
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③概括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概括参考如下)
1、小时候观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如身临其境、乐在其中。懂得了生动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记忆。
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美不胜收。给我带来了生活乐趣,使我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3、老师讲课入情入理,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印象。激起我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使自己的心和时代更加贴近了。
想一想:
探寻写作思路:
①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② 结合所选四件事,你认为课文选材好在何处?
首先从全文来看:文章所选的四件事情都是作者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读书的不同的感受,要言不烦。能看出读书在作者的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的影响。其次从文章的第五自然段来说,虽然选择的都是初中国文老师讲课的情况,但是写出了其中的不同,一情溢于胸,头和身子左摇右晃。一个情满双眸,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里。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动一动:
CCTV-3有一个系列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今天就请各个协作组根据你对课文最感兴趣的一件往事,选择一个角度来制作本期节目。请各组先推选代表充当于漪、朱军,其他同学帮助代表们准备好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请协作组代表展示本组准备的访谈节目
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整个模拟过程中声音响亮,符合人物各自身份,以求在短时间内给人以丰富的内容,内容一定要归结到作者少年时代所读的文学作品对她后来人生的深远影响,即作者所说“使我一生受用不尽”;其他同学认真听,仔细看,可做适当记录,最后请同学加以认真点评。
练一练:
1、熟读成背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诗句。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200字以上文字加以描述。
语文教案 篇2
· 活动目的:
· 1、探索纸的声音,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纸来唱歌》。
· 2、尝试用不同的纸的名称创作简单的故事。
· 活动准备:
· 各种纸张
· 活动过程:
· 1、提问幼儿我们的纸可以用来干什么?
· 2、出示各种纸张,幼儿教案《幼教中班语文教案 《纸来唱歌》》。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有什么特点,能不能让它发出声音?
· 3、比较纸张的粗细、软硬、色彩,然后请幼儿想想这些不同的纸张发出的.声音是不是不一样?
· 4、让幼儿试验一下,这些纸怎么能发出声音?例如:抖动、撕裂,并比较不同纸张的声音。
· 5、请幼儿利用纸张发出的声音,自编一个简单的故事:
· 有一天,这些纸张全被邀请到皇宫里参加歌唱比赛,首先出场的是红彩纸小姐,她摇头晃脑的大声唱起来………
· 6、请幼儿当裁判,哪位“参赛纸”夺得了第一名。
· 总结:
· 请幼儿一起用自己的方法使纸张发声。
· 能创编简单的故事。,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出、读、书、骑、车、的、话”7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
6、会读、会认、会用词语:竹子、日出、骑车、读书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zh ch sh r四个声母,以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连起来说一句话。r的发音比较难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会正确读出它们的四声。
3、能够看图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z c s这三个字母叫什么?zi ci si呢?发音时要注意什么?(发音时,舌头是伸直的,舌尖抵住上齿背后。)
2、拼读音节:板画苹果树,在苹果上分别填上zá cì sǎ sī sū zé cù zǔ cā等音节,做摘果子游戏。
(二)明确教学目标。
今天继续学习四个声母和四个整体认读音节。发音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看谁最先学会。(教师手心向上,指尖稍稍翘起。)
(三)教学zh ch sh r四个声母,及其相对应的整体认读音节。
1、教学zh和zhi。
(1)看插图说话引出zh: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听话说话:妈妈坐在椅子上织毛衣。)
织毛衣的“织”读得轻又短就是声母zh。板书zh
(2)教师范读,讲解要领:舌尖平伸,抵在上齿背后,我们叫它“平舌音”。今天学的声母发音方法与它们不同,要把舌尖翘起来,我们叫它“翘舌音”。
(3)z—zh对比读,zh比平舌音的z多了什么?“h”在这儿不念h,也不能和前面的z分开,z和h在一起表示读时要把舌头轻轻翘起来。
(4)声母zh读得轻短些,整体认读音节zhi要读得响亮些、长些。zh—zhi对比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⒈关于城市别称的字词句练习。
⒉写好左边有撇的钢笔字。
⒊读读背背成语和名句。
⒋口语交际——说笑话。
⒌学写毛笔字——斜捺和平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第一部分
⑴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⑵自由读城市的名字及别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查字典。
⑶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⑷你了解哪个城市,能说一说吗?
⑸连线。
⒉第二部分
⑴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
⑵自由选择做题。
⑶小组学习:交流所写的答案,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⑷完成全部的.练习。
⑸指名说说填写的内容,纠正。
⒊第三部分
⑴小组学习:介绍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别称?
⑵小组汇报。
⑶练习:写写城市的名称和它们的别称。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读一读“小小建议”:右边的撇要注意和左边的笔画相互穿插。
⒊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每个字左右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⒋这三个字怎么写才好看呢?指名学生说。
⒌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写。
⒍请学生描红、仿影,提出明确的要求:笔笔入目,看准每个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⒎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评点;指出存在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东方之珠”,教师谈话导题;这课文描写了香港的繁华、热闹与美丽。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也是描述城市繁华的的。
(2)出示八条成语。
(3)学生自由读,想想你学会了哪个成语。
(4)谁愿意做小老师领读?
(5)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意思,教师给予适当讲解。
(6)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自由背诵,指名背诵。
(7)小组交流比赛。
3.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教师范读,介绍: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孟子的名言。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师生点评。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常尊敬他;尊敬我家的老人,也要推己及人,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要推己及人,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4)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诵。,同桌互相背诵。
(5)反馈:齐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学习“斜捺”和“平捺”的运用方法。
2.教师书写“斜捺”和“平捺”,指导运用方法。
3.学生练写。
4.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说笑话
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准备几个笑话。形式要短小,要健康,能蕴涵一些生活中的道理则好。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启发谈话:学生们都很喜欢听笑话。笑话以它有趣的情节和语言,深深地吸引我们每一位同学。课前,同学们都准备了几个笑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来说说笑话,看看哪位同学说得最有趣。
(2)小组练习要求;
①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这项活动,先在小组里讲,看谁在小组里讲得最好。
②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在班级里讲,看谁在班级里江得最有趣。
③讲笑话时自己不能笑,逗人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懂,否则不会起到逗人的效果。说笑话时如果能配以动作姿势,效果会更好。
3.练习。
(1)每人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视指导)
(2)每个小组派代表在班上讲。
(3)师生评议。
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捍卫忠贞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
瞩()脉()沧()贞()
给带着重号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
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板书设计:
2、山海关
城楼
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精选】11-03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7-21
语文秋天教案04-21
(经典)语文教案03-05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荷花》教案09-19
有关语文的教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