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学会写开场白 2、学会写串联词
教学重点难点:围绕主题写开场白,根据节目写串联词
课前准备:学生:摘抄节目主持人的开场白和串联词。
教师:准备《江山如此多娇》的一些录像片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
1、明确学习重点。
2、感悟数字,设计开场白台词,并与同学合作表演。
3、欣赏由倪萍、亚宁等人在《江山如此多娇》中说的开场白。
讨论: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5、欣赏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
设计串联词。
6、交流串联词,欣赏主持人的串联词。
讨论交流串联词的要求。
明确:
(1)、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2)、能紧扣节目内容。(3)、不冗长。(4)、生动风趣
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讨论其中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7、思考“园丁颂”的节目。
8、设计开场白和串联词。
明确要求:
积极清新,重格调营造氛围,重情感新颖自然,重交流
9、纷纷上台主持节目。
10、总结:
二、教师活动:
1、导入:
俗话说,红花要有绿叶衬。一台精彩的文艺节目,如果没有节目主持人,就不会光彩夺目。忘不了倪萍的亲切,忘不了赵忠祥的.深沉,忘不了杨澜的聪颖,忘不了李咏的幽默……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当一次文艺节目主持人”。重点学习“如何设计开场白”和“如何设计串联词”。
2、引导学生看一组数字“1949——1999”,让学生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是国庆50周年大型联欢晚会。
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并现场表演该联欢会的开场白。
3、播放《江山如此多娇》,组织讨论:文艺节目的开场白有何要求?
提示:联欢会的情调应该是欢乐、愉悦的,因此,只需要考虑如何将气氛和情绪调动起来,而不必过分地考虑联欢会的节目内容。
4、明确开场白的要求:
内容要紧扣主题。
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
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
主持人仪态大方,声调抑扬顿挫,声音响亮而富有感染力。
5、播放景冈山表演的《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和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要求学生设计串联词。
6、组织交流。播放主持人的串联词。讨论并明确:串联词有何要求?
7、情境:金色的秋天,丹桂飘香。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即将迎来又一个教师节。假设我校将开一次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参加的文艺联欢会,主题为“园丁颂”。我们可以准备哪些节目?请报上节目名称。
8、老师帮助写好节目名称。
9、组织学生合作演练。
10.总结: 让学生齐读赵忠祥的名言。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组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包括《找春天》、《古诗两首》、《笋芽儿》、《小鹿的玫瑰花》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去年春天,我们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本单元教材也是围绕春天来编排的。但是,无论从导语还是从课文,我们都会发现这组教材与一年级下册第一组教材的不同之处。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感受春天,而且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比如,《找春天》之后,学习伙伴说:咱们建议老师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吧!《笋芽儿》之后,学习伙伴说:我从课文中找到了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还抄下来了。这些内容的安排,实际上都在为语文园地以中的学习活动作准备。口语交际要求介绍自己在春游活动中的发现,写一写要求学生在春游活动和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将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展示台要求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语句。
教学本组教材时,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注意内容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教材整合的整体功效。在教学相应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要引导学生多读,读有层次,读有感情。在反复的充满感情的朗读中,做到朗读与感悟相交融,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同时重视积累和实践。
教学本单元时,要突破传统的课堂的概念,实现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的结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春天的大课堂,唱一唱春天的歌,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文在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找春的脚印,去探索,去想象,去发现。和春天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非常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和学生一起欣赏阅读。本册书后面有六篇选读课文,其中第一篇《春的消息》可以在教学本单元时引导学生阅读。
春天的主题安排在第一单元。但从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学时是2月初,春天的迹象尚不明显。如果有需要,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把春天这一主题的课文往后移。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3、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发现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悟读文。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
2、 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出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板书:找春天)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二、自读
1、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3、 你找到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畅谈收获。
三、识字
1、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看实物猜字躲、符、鹊;画图认字嫩
做动作猜字羞、遮、掩、探、触
谜语、顺口溜猜字一头羊长得丑(羞);一朵花藏身后(朵)
3、同桌检查读句子,互相评价打等级。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3)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四、朗读
1、快速读文,思考: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到春天的?指名读范读感悟读。
(重点抓住脱掉等表示动作的词语感受孩子们急切激动的心情,读好带!的句子。)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换词和做动作理解害羞,并说说句子中哪些词写出了春天害羞的特点。
教师相机进行仿词训练: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五、写字
指导写脱、冻、溪、棉、探、摇六个字。
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2、学生互相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冻不要写成冻。
教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重点指导溪和摇。
3、学生练写,力求把字写规范、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小星星。
4、学生交流评价,互相打等级。
六、作业
1.让父母当评委,练习朗读课文。
2.向父母介绍今天学会了哪些字,有什么发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2.领会准确、生动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设想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写细致,感情丰富,语言生动、精炼,宜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得多,读得熟,可以领会得深切。为使学生加深对写景抒情的散文的理解,本单元教学可采用以讲读带自读的方法。课文《春》重点讲,使学生学会精读。在精读的过程中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后,再训练自读。精读是自读(往往是速读)的基础。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谈过精读和速读的关系。
他说:“课内精读文章最用细琢细磨的工夫来研讨的;而阅读的练习,不但求其理解明确,还须求其下手敏捷,老是这样细磨细琢,一篇文章研讨到三四个钟头,是不行的。参读相关文章就可在敏捷上磨练;能够花一两个钟头把一篇文章弄清楚固然好,更敏捷一点只花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尤其好。参读的文章既与精读文章相关,怎样剖析,怎样处理,已经在课内受到了训练,求其敏捷当然是可能的。”(《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这殿话对如何处理讲读课文和白读课文的关系,很有指导意义。
本篇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首尾的盼春、赞春与主体部分的绘春;春草报春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一提到春,就会令人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描绘春天的诗文。“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城无处不飞花”,都是传涌的名句。引用诗句激发学生想象,进入春的境界。进而告诉学生,课文《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著名的散文。朱自清先生(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他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土。他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多。他的著名散文,如《春》、《背影》、《菏塘月色》等,都是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深受师生喜爱。
2.朗读课文。
教师先范读(或放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并受到感染。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要求不漏字、加字,读顺畅。提示注怠以下加点字的音、形、.义。
“水涨(zhang)起来了的“涨”不能误读为(zhang)。“涨”是多音多义字,读zhang,指“水量增加”或“价格提高”。读zhang,指“体积增加”,如“豆子泡涨了”;还有“多出来”的意思,如“涨出十块钱” “捉迷藏(cang)”的“藏”.不能误读为(zang)。读cang,指“隐蔽、收存”,读zang,指“存放东西的地方”,如“宝藏”。
‘散(san)在草丛里”的“散”是“松开”的意思,不能误读为(san)。
“酝酿(yun niang)”不能误读为(wen rang)。
“巢(chao)”不能误读为(chao)。
“应和(he)”的“和”不能误读为(he)。
“黄晕(yun) 的“晕”不能误读为(yun)或(hun)
“蓑(suo)”不能误读为(Shuai )。
(以上字词可先让学生,再在黑板或投影上出示。)
3.引导学生了解全文。
即对文章总的内容,对整体有所了解。学生初读课文,一对全文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把内容作个整理,分别归纳一下,就会印象清晰些。让学生思考回答:这篇文章写了哪
几个方面?教师明确:文章开头盼望春天,接着描绘春天,最后赞颂春天。
板书:
盼着 绘春 赞春
对作者的思路了解清楚了,文章的结构也就能相应的明白了。课文第1段盼春,是引予,点题;第2段至第7段绘春,是文章的主体;第8段至第10段赞春,是结尾,也是点睛之笔。在把握文章整体之后,再细致理解局部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
4.简析文章开头。
开头写盼春只有一句话,简明得当。虽然面短,可迎接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却突出地表达出来了。“盼望着,盼望着”,词语叠用,意思增强。一个“来了”,一个“近了”,写出感知春天来临的喜悦心情。可让学生即时背出这个句子。
5.引导学生研读文章主体。
“绘春”是讲读的重点。第2段先写春大总的景象,描述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情态。“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于,欣欣然张开了眼”。让学生注“一切”这个词语和“刚睡醒”“张开了眼”这个拟人的写法。写山色,用“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写水“涨”了,再现了冰雪消化、春水涣涣的样子。写太阳,用“红”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作者抓住春山、春水、春日的`特点,勾画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具体描绘创设了广阔的背景。
下文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几幅图画。如有同学认为描绘春景图的只有四幅,最后是写人们在春天的活动,不算春景图,也是可以的。
让学生读“春草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先写春草。写春草从地里长出来用“钻”,又以“偷偷”修饰,启发学生理解词语用得确切。“钻”表明小草破土而出的劲头,“偷偷”写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长出来。这些描写显示了春草不可压抑的生命力。“嫩嫩的”说春草柔软纤嫩,“绿绿的”指春草青葱嫩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春草分布之广,绿满大地。从春草的情态、色泽、长势显示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再由春草的可爱,写儿童在草地上欢快活动的情景。启发学生抓住写动作的词语,坐、躺、滚、踢、跑、捉;体会整齐流畅的短语短句,“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口语化,活泼、自然。这样细笔描绘,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目所睹、亲身经历之感。
板书:
让学生分组轮流读课文,当堂齐声背诵。
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三(书面作业 ),练习四(准备口头发言)。
2.背诵前三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春花争春、春风唱春、春雨润春等细腻描写的表现力量,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 。
(1)指定学生回答练习三、四两题。
(2)指定学生背诵前三段,要求声音宏亮、背得流畅。有语气、有感情。
2.引导学生继续研读文章主体。
(1)让学生读“春花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用一句话说明本段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以培养概括段意的能力。教师明确:突出了春花万紫千红、争妍斗艳的特点。
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本段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层次分明地展开描述。教师明确:本段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多,竞相开放;花色艳,万紫千红;花味甜,联想到果实累累。井然有序。下面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花儿的香甜;与野花“遍地是”,表明数量多,“杂样儿”,表明种类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绘了阳光下野花
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景状。全段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图景。仔细体会。还可以理解到这一段写得很有立体感,先写树上繁花似锦,次写花间蜂蝶喧闹,再写地上野花烂漫;写眼前的花儿争春,又写想象中的果实满枝;写花的色彩,又写花的香甜,这种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动静结仑的描写,使人仿佛置身于绚丽的春景之中。上面是从抓春花的特点和先后顺序上理解,再引导学生从描述方法和语句上体会。拟人和比喻的写法,学生比较容易领会,可让学生自己分祈,老师给以比较、深化。
如用拟入写法,写枕树、杏树、梨树;不简单地说讫朵开得茂盛,而以“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描述,寓树以人的情态、动作,“赶趟儿”,表明争先恐后地,要赶上这一趟儿,赶春天,赶春光,百花争春,这就把是写活了。用比喻,如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不汉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从语言上看,选词精当,凝练有力。如“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不仅有声音,而且有热烈的气氛,绘声绘态,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虚词用得也好,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里连用了“仿佛”“已经”“满”三个副词,如果不用这几个副词,写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符合实际,没有丰富想象意味了。
板书:
让学生齐读、默读、背诵第四段。
(2)让学生读“春风图”,引导学生进行分祈。学了“春草图”‘春花图”,学生对景物描写有所体会,再读‘“春风图”,会有理解、感受。提问: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春风的?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发言,指出读这段要思考;风无形无色,怎样来描述呢?大家读了以后可体会到,作者是借助其池事物来表现春风的。首先,借助感觉写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模着你,”使人亲切地感到春风的柔和温暖。其次,借助嗅觉写春风的芳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使人直接感到春风的香甜、醉人。再次,借助听觉写春风的和悦,鸟儿‘精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这样,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回看前文,作者写春花等着景,除了视觉以外,也写到了触觉、嗅觉、听觉。
这里,启发学生了解:外界事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味道、性质等,都靠五官去感觉,于是产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本文对香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有多方面感觉,获得深切感受分不开的。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起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梁能力。板书:
让学生按座位分行轮流熟读,默诵第5段。
(3)教师读“春雨图”(或放录音),朗读示范可常做。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由风写到雨,风是春大豹风,雨当然是春天的雨。那么,”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和春雨笼算下什么样的景物呢?启发学生理解:写春雨“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简明点出春雨连绵,这是一个特点。“可别恼”,三个字说得好,春雨虽然绵绵不断,可它看喜人的。文章用一个“看”字领起,引出各种雨景。首先写雨的形态,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表明细而密;“像花针”,表明细而亮;“像细丝”,表明细而长。“斜织着”,一个“斜”字,照应上文写的春风,春风春雨相伴。一个“织”字,又和细丝的比喻联系趄来。“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又用比喻描述细雨蒙蒙的景状。这些都把春雨细密而轻盈的又一待点生动地描绘出来了。这不由使人想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接着写雨中的树,雨中的草,雨中的人。雨中的自然景物,只写了树叶儿和小草儿,树叶在雨中洗过以后,尘土没有了,“绿得发亮”;小草儿“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意境全出来了。文章由自然景物转到写人家。傍晚,“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是静景。当时,家家一灯如豆,隔着蒙蒙细雨望去,灯光四周就呈黄晕的光芒,“黄晕”和“绿”、“青”相连接,写出色彩。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雨中行人“撑起雨伞慢慢走着”,地里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各具特色,形象勾画得简练,又有江南地方特点,这是动态。房屋“在雨里挣默着”,表达了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
板书:
学生齐读、背诵。
布置作业
按课本练习五的提示练习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老少迎春描写的表现力量;比喻排比赞春的热烈感情。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 。
全班学生齐背1-6段,再指名学生背,互评。
2.引导学生继续研读,学习第7段。
教师提示:课文从第2段到第6段都是写春景,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春草图”表达了对春的生机的赞扬,“春花图”流露出对春光艳丽的喜悦,“春风图”、
“春雨图”融入了作者为春天孕育万物而感到的欢乐。启发学生思考:文章肘绪7段着重写什么呢?教师明确:由景到人,写人的春意,画一幅人们迎春的图画。文章由“风筝”引起,
写了迎春人数之多,“家家户户”,从小孩到老人;范围之广,“城里乡下;写了人的情态,“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和前面写春天的果树“赶趟儿”争相开花相照应。“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充满了活力。写了人的思想,“一年之计在于春”,表现出人们正趁大好春光为创建美好生活奋发进取的精神。这幅“迎春图”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板书:
迎春图(人迎春)——城乡老小,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让学生齐读、默诵第7段。
3.引导学生分祈文章结尾
让学生反复朗诵课文最后三句话,有感情地背出来。
课文结尾只三句话,写成排比句,用了三个比喻,生动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眷天的赞颂之情。引导学生领会这三个比晌形象、新颖,含意深刻,领会到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表明春天是“新生”的,富有生命力;比做“花枝招展的小拈娘”,麦明春天是“娇美”的,无限美好;比做“健壮的青年”,突出春天有无穷的力量,给人以希望和信心。“新”“美”“力”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三个比喻用排比句表达,显得整齐有力。三句分行排列,又光后有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发展过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赞美春带给人们以活力,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一来一去,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意境深远。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⒈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⒊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生机与情趣,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获得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的知识。
教学重点:
⒈认识3个字,学写8个字。
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003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一粒种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⒈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明课文自然段。
⒉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⒊默读课文,课文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
不明白的吗?
⒋学生反馈,质疑,解疑。
⒌再读课文。
思考:一粒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成长的,他看见了什么?
听见了什么?
⒍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反馈。
⒎抽读要求认识的字。
挺蚯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⒈学生自由读课文。
⒉指名读,教师指导。
⒊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拓展。
种子看到了一个光明的世界,你能说说这个光明的世界
是什么样子的吗?
⒈分组说。
⒉分组反馈。
第二课时004
一、复习。
⒈认读生字卡,说词。开火车
⒉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丰富我们的词语库。
暖和热闹连忙……
三、自由组合表演。
四、学习会写字。
⒈出示会写字,读一读,说词,看谁说的多。
暖渴舒服轻边叫钻
⒉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⒊同桌互相说一说。
⒋有哪些字需要老师和大家的帮助。
⒌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⒍作业展示。大家评议。
作业:
⒈写字。
⒉和家人一起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5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旁。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
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
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
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
理解“洒遍”一词。
B、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
A、教师范读。
B、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
C、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 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 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
● 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 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
并思考: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
● 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
● 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 齐读句子。
●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
● 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A、学生朗读、评议。
B、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
2、评选朗读能手。
3、背诵全文。
A、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
B、想像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如果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现阳光的美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平时我们只能从书报或电视上看到一些世界著名城市的特色风光,极少出外旅游,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外国旅游,好吗?
2.好!现在我们已下了飞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请同学们用你的摄像机——眼睛把威尼斯的风光摄下来,待会告诉老师你们都拍摄了什么景物?
3.(CAI课件)播放图片、音乐。
4.游览了威尼斯,你们有什么感受?(美极了!)
5.你们都见到了什么?看谁的摄像机最好,摄入的景物最多。(石桥,古建筑,河道,小艇……)
6.这些啊,大作家马克吐温也都见到过,而且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写下了一篇文章,什么文章啊?(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出要求。
1、过渡:可是,为什么作者在这众多的事物中,只选择“小艇”来写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他的文章,边读边思考。(学生读)
课件出示)思考题:
(1)读准课本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具体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的'?
(4)小艇和威尼斯城市关系密切,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了解小艇的样子和特点:
2、学生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三、检查自学,相机点拨。
1、同学互相提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挺:壬;寂:不要多一小竖。
2、过渡:好,作者为什么选择小艇来写呢?(因为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3、说到交通工具,我记得文中有句话说“小艇等于大街上的汽车”。你说这“大街”指的是什么?(河道)“汽车”呢?(小艇)
4、课前,我们预习过,刚才又读了一遍,你记不记得文中有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男女老少各类人”都离不开小艇?(记得)都有写了谁?(商人、妇女、老人、小孩)
5、是啊!可见它确实是那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从这里,我们知道了小艇的这一特点,(小艇作用大)正因为小艇有这个突出特点,所以作者选择小艇写。
6、你认为还有其它的原因吗?(结合同学的发言。由老师板书:样子奇特、船夫技术高超)
四、总结: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从整体上认识了小艇和它的特点。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抓住小艇的特点进行精彩描绘的。
语文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能懂得写通知的意义,掌握写通知的固定格式,学会写通知.
2.通过习作,能认识到"通知"跟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养成能注意留心校内校外的有关通知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通知的书写格式,练写课后的两则通知.
教学难点,能组织好正文中的内容,用确切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在什么情况下要写通知.
2.掌握通知的书写格式.
(二)教学过程
1.揭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种应用文(出示课题)."通知"与我们上学期学的收条,领条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2.自学课文,想想:
(1)什么时候需要写通知
(2)通知的格式是怎样的.学生自学抓住要点.
3.反馈自学,讨论通知的格式.
4.口头解说书中的第一个通知,并试写.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通知的书写格式,学会写通知.
2.完成两则通知的写作.
(二)教学过程
复习.
(1)说说我们什么情况下要写通知.
(2)指名说说通知的格式.
2.讲评第一则通知.
3.试写第二则通知.
(1)自由读第2题.
(2)口头练说,集体讨论.(这一题的内容组织有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困难,自由练说可采取小组讨论形式)
(3)试写.例:
通知
2月26日(星期四)下午3时,在本中队教室召开中队委员会议,讨论中队工作计划.请中队委员参加.
四(1)中队委员会
2月23日
4.课堂作文.
学生在作文本上誊写两则通知.
(2)教师根据班级,学校实际提供内容,让学生练习巩固写通知.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
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
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
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
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
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发展
1.学生观察,感受汉字的构图与形体美,了解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发展变化。
2.除了范字“宫”外,教师可以辅助介绍其他的有趣的汉字的演变:如“马”“休”等。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自读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2.汇报交流:每个词语中前两个词互为反义词。
3.借助词典释难词。
4.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由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三、名诗名句
1.自由读一读课本上的名诗名句,你读懂了什么?(它们都与雪有关)
2.交流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认识诗中的比喻夸张等手法。
3.背一背这些诗句。
4.积累更多的与雪有关的.诗句。
四、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五、阅读欣赏:《麻雀》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文章通过一个动物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普通而超越的情感——对爱的崇敬。
4.学生再读谈自己对文中麻雀的看法,并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5.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6.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7.拓展阅读:《最美的名字——秦沫沫》《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与子》《血色母爱》
第二课时
一、提前布置
1.学生准备:通过各种媒体搜集广告。
2.教师准备:布置教室环境,营造广告氛围。
二、读广告
1.谈话导入。
2.自由练习读广告。
明确读广告要注意的几点:
(1)这则广告推销的是什么产品,这种产品的品牌是什么。
(2)跟同类产品比较,这种产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点。
(3)这种产品销售的地点或联系电话。
(4)分辨广告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3.小组内读广告。
4.推选代表在班级读广告。
(允许同学提问或评价)
5.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一、明确习作要求
1.从你搜集的广告中任选一个,按照读广告应注意的要点写出来。
2.鼓励有创意的写法。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学困难学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备课教案10-04
语文树教案11-13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