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文教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字。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大意。
3、有科学幻想意识。
【学习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同学从阿德的梦中,体会少年儿童对未来世界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
2、课件(课文插图)、录音机、磁带。
3、彩笔、白报纸。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愿意听吗?(愿意)
2、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放课文录音)快快竖起你的神耳朵,仔细听,认真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二、默读全文,感知梦境
要求:
1、第一遍默读速度稍慢,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读几遍,并找出不同的.词语作上记号。
2、第二遍默读,速度要加快。考虑:
⑴ 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是一场“梦”?
⑵ 阿德梦见了什么?
⑶ 小组交流读文体会。
三、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情,哪些与实际说的不一样。
2、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生答,师板书)
3、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四、课文排序,积累词语
1、课件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同学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方法一起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五、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激趣升华
1、朗读全文,说说从阿德的梦境中,自身想到了什么?
2、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3、闭眼做个“白日梦”然后用彩笔画出自身心中的“梦”。
三、实践活动
1、兴办“俺心中的未来世界”专栏。
2、课外阅读科学幻想故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4、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学生搜集关于春天的词语、文章、童话故事或图片等资料,并画一幅春天的画、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
㈠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春天来到了。你们看,花园里的花多美呀!瞧,花园里来了几个字宝宝,你认识他们吗?
㈡ 我会认
1、出示生字卡片:
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底--低
丁--灯 鸟--鸣
我们来和这些好朋友打个招呼吧!(学生自由读字)
2、小组交流: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些字,你有什么新发现?
3、集体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总结识字方法。
4、出示小黑板:
平--评(评论) 油--邮(邮局)
方--访(访问) 桥--轿(轿车)
齐--挤(挤满) 线--钱(花钱)
按照刚才发现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来认识这些生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得又快又好。
5、小组学习:互相认读生字、记忆生字。
6、抽读生字卡片,说说怎么记这个生字。
㈢ 展示台
1、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每天都能认识新的汉字朋友呢!
2、小组内互相传看作业本,识记同学的名字。
3、你想认识谁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请教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句子,激发写句子的兴趣。
2、熟读背诵《花园果园》。
教学过程:
㈠ 我会读。(复习导入)
1、过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们来读几个描写春天的词语。
2、学生分小组自由读词语,要求把字音读准。
3、抽读词语卡片(正音)。
4、扩展练习: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
㈡ 我会写
1、过渡:我们已经会写很多字了。我们知道字可以组成词,词可以组成句子。现在我们来写两个句子吧!
2、看看谁最先知道我们要写什么句子(学生读拼音)。
3、教师范写“春”字。(提醒学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写)
4、比一比,哪个同学写的句子最漂亮?(学生书写)
5、小组互相评议,推荐写的好的同学在展示台展示。
㈢ 读读背背
1、过渡:春天,花园里的花开了,果树上的花也开了,到了秋天,还会结果子呢!
2、学生自由朗读《花园果园》。
3、小组互相读短文(正音)。
4、小组互相交流短文写的是什么。
5、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把短文背会。
6、给能背的小朋友配乐、配画面背诵。
(四) 出示挂图,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 春暖花开春 风拂面
柳绿花红 百花盛开 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五)创设情境,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1:“说春天”
A、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大家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六)总结
1、播放磁带—春姑娘的`话:“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多美丽的图画、好听的歌曲、还有那么动人的故事,谢谢!”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大家齐唱。
语文教案 篇3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板书古诗两字)同学们,看到古诗一词,你想到了什么?
生:可能想起学过的古诗,就让其背诵;或想起学诗的方法,引导学生补充,教师板书;或问本节学哪首诗,板书课题--长歌行。
师:是呀,古诗语言凝练,有许多千古流传的名句,告诉我们深刻的人生哲理。(如果前面没有提到,这里引出我们今天又要学习古诗了,还记得学古诗的方法吗?说自己学诗的方法,师适时板书学诗要点)
二、学习
师:请同学们各自放声读 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读的不好的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他们读得怎样?
(指名几个学生读,大家评价)
师:诗中还出现了一个我觉得不好写,不好记的生字。谁来提示大家哪里容易出错?你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读通)
师:能把诗句读通了,达到了最基本的要求。要想把诗读得更好,还得理解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或根据注释,或查字典,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你有哪些字句的意思不明白?
生:说不懂的字句。
师:请你和同桌议议这些字句的意思。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读懂)
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请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交流。
生: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诗人由看到的景象,想到一去不复的时间。我们能通过读读出这种感受吗?老师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可以吗?
(指名有感情读诗)(悟情)
同学们,你发现了这首诗和我们学过的其它古诗的区别了吗?对,这是汉代的乐府民歌,是可以和曲而唱的,这些乐府民歌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千古流传。你们想听听吗?
配乐唱。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或是从中获得的道理;或是别的惜时名言诗句。
(根据情况出示今日歌和明日歌,选择你喜欢的背诵)(延伸)
师:同学们的收获不少,今天,我们一起学了这首诗,明白了道理,你想把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师总结:是呀,燕子去了,会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却是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希望我们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呀。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能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 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联系课文中的具体内容了解古文中“之、其”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内容或对象。
3、 通过阅读,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4、 能向家人或伙伴流利地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1、能借助注释读懂古文的意思;并能正确熟读全文,做到停顿正确。
2、通过读文,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为他人着想的孩子。
三、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古文中“之、其”的意思在本文不同语境中指代内容或对象是不同的。
2、能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讲述这个故事。
四、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
2、 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读通古文,浏览注释,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孙叔敖
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名字。
书空“敖”的左边部分(注意“竖”和“撇”是两笔)
师:有谁了解他呢?
组织交流
师补充:孙叔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楚国的令尹,令尹是掌握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官。
师:今天我读的这篇古文是讲述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2、齐读课题,了解文章内容
板书课题:*30 孙叔敖杀两头蛇
师:从课题中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组织交流
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还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预设一:孙叔敖为什么要杀两头蛇?
预设二:孙叔敖是怎么杀两头蛇的?
(二)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正确古文:
1、指导朗读古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大声地朗读这篇古文?
指名朗读古文;教师进行指导
2、重点指导古文中的停顿:
出示:
孙叔熬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熬/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尝试朗读;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三)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
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古文意思
师:刚才我们已经读通了古文,现在请你默读古文,借助注释理解古文的意思,自己在重要的加点字处做好学习记号,也可圈出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予以指导帮助
2、交流学习过程
四人一组交流学习情况(重点字的理解;不懂地方的解答)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课文中几处“之、其”的不同意思
师:文言文中经常出现“之”字,故事中出现的几次“之”的意思一样吗?
1)“之”在文言文中常用的解释有如下几个:①往,到;②直到;③人称代词;④指示代词:这;⑤的`。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读懂“之”的不同意思。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中的“之”意思是“的”;“杀而埋之”、“向者吾见之”中的“之”意思是“它”,指代那条两头蛇。)
2)师:“其”在文言文中经常指代不同的对象,你能知道文章的“其”分别指的是谁吗?
(“其母问其故”中两个“其”所指的对象是不同,一个“其”的意思是“他的”,指孙叔敖;第二个“其”是指“孙叔敖在哭”这件事。)
师:古文中一些指示代词在文中具体所指的内容一定要联系前后文来确定,读古文的时候可要特别注意。
4、解疑课题疑问
师:在刚开始学习时,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现在你能解答了吗?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组织交流(用古文中的原句回答)
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吗?
组织交流
(四)感受孙叔敖是一个善良,能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并流利讲述故事:
1、感受孙叔敖的为人
齐读古文,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组织交流
2、讲述故事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孙叔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为他人着想。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吗?
同桌尝试;组织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一、读一读
1、读一读第一行词,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都有一个树字)
2、读一读第二行词,这些词和句子有什么特点?(都有幸福这个词。)
3、我们学的许多字都可以组成词,几个词一起可以组成句子。
二、照样子说一说
1、读书上的句子。
2、出示句子:老师爱我,同学爱我,我也爱-------。
(1)说出横线上应填的内容。
(2)老师和同学怎么爱我,我又是怎么爱老师和同学的?
3、仿照前两组句子,说说后两组句子可以填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挥,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三、连一连,仿造例子说一说
1、读词语
2、树林是谁的家?(小鸟)把它们连起来,读一读。
3、照样子,完成后面的练习。
4、全班交流。(答案可以多选。比如学校可以是我们的家,也可以是小学生的家。)
四、用家口头组词,看谁组得多。
1、出示家,指名读。
2、你能用家组什么词?组得越多越好。
3、出示蜗牛图,把学生组的词尽可能写在蜗牛上。
五、画一张全家像,并与下面的词语连线。
1、认识词语:爸爸、妈妈、我、爷爷、奶奶、哥哥、妹妹等。
2、连线。
3、小组互相说,家里都有谁?每个人长什么样?
4、展示。
六、同学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
1、丁丁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谁愿意介绍一下自己的家?
2、出示小黑板。(题目)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到前面说给大家听。
七、听老师读一读《给小鸟安家》
1、谈话导入。
2、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丁丁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会对丁丁说什么?丁丁为什么要给小鸟安家?
3、指导朗读,采取各种形式读。
4、小结:你们喜欢丁丁吗?喜欢他什么?你想为小鸟做点什么?
八、读一读下列词语,说一说爸爸、**的职业。
1、老师带读词语。
2、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
3、认识自己的爸爸**的职业。
4、我们的爸爸妈妈是普通的劳动者,要为他们感到骄傲。
九、金钥匙部分。
1、指导看图:丁丁的家里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2、丁丁有话想和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听。(老师范读)
3、回家把丁丁说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请他们和你一起读书,好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经典)10-15
语文教案(精选)10-15
语文教案(精选)10-14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桥的教案01-13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下册教案01-3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教案(精选)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