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28 08:36:13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热)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了解名人读书的方法和经验,了解网上阅读的重要性。

  2.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读书观。

  3.通过学习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水平。

  学情分析

  现在,课业的负担使许多中学生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很少有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即使读课外书,绝大部分也是与课程有关的辅导书。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中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把大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上。有不少学生即使看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内容也多是娱乐、网络、武侠、游戏等。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几幅图片,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根据图片回答)这些名人、名胜古迹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它们却像见到了老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它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因此, 我们不仅要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请同学们齐读前言。

  二、看名人读书

  环节一:读书名言

  ①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读书名言,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汇报自己搜集的情况。

  ②老师这有一组名言,邀同学们一起来感受领悟(找生读)

  书是一扇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依照上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名人 读书经验

  读书也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名人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 的名人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一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一些读书经验送给大家,希望与你们共勉。(齐读)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

  大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史学家顾炎武的“ 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苏轼说:“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英国弗奥斯本说:“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

  希望这些读书经验对你的读书会有所帮助。

  环节三:名人读书故事

  这么多的经验不是他们在一朝一夕中总结出来的,他们是在孜孜不倦地读书中得来的,他们身后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你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其他成员谈感想。

  推荐四名学生在全班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其他同学说感受。

  三、谈我 们读 书

  这些名人在获取知识的时候,经历了这样多的磨难,但是他们靠着勤奋执着,最终成为人们敬仰的人,同学们对他们渴求知识的精神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同学们自己的读书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1 .出示读书调查问卷,分组完成调查报告,小组长汇报调查结果。

  2.师:看来,我们课外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家是否认为课外阅读妨碍了学习而不去读呢?下面我们针对“课外阅读是否有 必要”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小组交流一下看法。

  小组推荐代表发言。

  3.辩论:网上阅读利弊

  师:21世纪的今天,有了一种更方便的阅读方式——网上阅读,那网上阅读是否真的很好呢 ?请各小组之间拿出一个意见,一会儿我们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

  师:网上阅读有利又有弊。的确如此,即便是人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何况是网络那虚拟的空间呢?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只要我们好好把握自己,严于律己,网上阅读将带给你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四、 读书计划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我们阅读的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方式更加的多元化,而且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呢?所以,从今天开始,让我们重新规划我们的读书计划,开始我们的读书之旅吧!这也是老师给你留的一 份 课下作业:制定一份读书计划。

  结束语:

  愿同学们以名人为楷模,以班上爱看书的同学为榜样,多读书,读好书,你的生活将因 此而更精彩!你 的心灵将因此而更加丰盈!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板题、交流资料、听范读

  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后改名陶行知。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

  二、了解演讲知识,引入课文

  1、谈演讲的特点

  (1) 真实性(贴近生活,讲真话)

  (2) 鼓动性(激烈感情,感召力)

  (3) 礼仪性(称呼、交流、有祝语)

  2、文中陶校长怎样注意这三点的,自读(1)通读正音(2)划标题

  三、检查初读理思路

  1、出示生字词正音。

  2、按四部分抽个别读,点评后四人小组分别读,并解疑。

  3、交流分段知大意

  (1)陶校长的演讲主要讲了什么?

  (2)是分哪儿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的?

  (3)填充概括段意

  (4)开门见山提出了( )

  (5)分别要求学生从( )、()、()、()四方面问问自己有没有( ),( )了多少,并讲了这样问的( )。

  (6)总结全文,希望学生养成( )的好习惯,争取在( )取得( )。

  4、引读全文

  5、质疑留疑

  四、学字词

  1、讨论书写要点。

  2、归类写字:左右结构:演、锻、稳

  3、比较组词

  陶 ( )炼( )彼( )

  葡 ( )练( )履( )

  4、完成习字册。

  5、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一、复习课文大意,相机板书

  健康、学问、工作、道德

  二、教学第一问

  1、作者为什么要先问身体有没有进步?(默读圈画中的词句)

  2、交流导读卡片:健康第一健康是生命之本 健康堡垒

  3、再读体会关联词的作用(填空比较,谈重要性)

  因为……有了……才有……,否则……将

  4、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抓住两个“离不开”,导读)

  5、三读本段(引读)理清层次:先问什么?再问为什么这样问?最后提出什么希望?

  三、教学第二问、第三问、第四问

  1、默读圈画方法同上

  2、交流讨论,学生为主

  (1)问什么?

  (2)为什么要这样问?(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3)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学问有进步?

  3、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四、以读比感悟,深化倾吐

  1、各组派一代表读(同内容的挑战读,点评有层次)

  2、男女生各派代表读,并谈谈陶校长为什么要作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3、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认真负责地做好(),要学做()。这样就可以()。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4、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

  5、倾吐练习

  A、《陶校长的演讲》读后感

  B、《我也要每天四问》

  C、陶校长,您听我说……

  五、作业:填空(课后4)

  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课题:

  美在学习中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出学习中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乐学好学意识。

  2、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3、进一步弄清语文学习的范围和方法,体现语文“课内外衔接”教学改革宗旨。

  4、渗透美育教育。

  三、活动准备:

  1、分组完成学校校门设计,手工作品制作等工作,评出优秀作品,准备参赛。

  2、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投影仪,影碟机,电视机等电教器材。

  四、活动形式:

  分组进行擂台赛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语:教师提出方法、要求,设奖等情况。

  〈二〉组织比赛:

  1、每组必答:

  ⑴在“美”和“丑”之间,你怎么选择?(满分1分)

  ⑵用一句话评价大家的选择。(满分2分)

  ⑶说出带“美”字的词语(各组不重复)。(满分2分)

  ⑷投影显示问题:(逐行显示)

  下列词语或句子,各指什么美?(每题2分)

  a、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c、对不起,请原谅!()

  d、拾金不昧()

  2、抢答题:

  ⑴欣赏歌曲《什么是美》,然后抢答:

  歌曲中指到了生活中的哪几种美?最后一句歌词是(满分2分)

  ⑵听录音带

  教师播放课文《春》的朗读磁带(片断),谈谈你的感受。

  ⑶看投影,作简要评说

  教师放一组学生作品投影片。

  ⑷看投影,快速记忆

  (说明:②——④题思考2分钟,回答1分钟,每题满分2分)

  ⑸“大宝,明天见!”,“大宝啊!天天见。”这是一则广告中的'句子,请简要分析意思。(满分2分)

  3、才艺展示题:

  (说明:①凡参与者,不管回答是否出众,奖该组全体同学一分。②出题后,可思考1分钟。回答2分钟。)

  ⑴投影:水、作文本、自行车

  请讲一则故事,分别用上片中三个词,注意不准简造句。

  ⑵展示你所设计的学校校门示意图,并加以解说。

  ⑶入新闻录相,汇报你所写的新闻述评,

  〈三〉算总分,发奖

  〈四〉教师小结。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内容:

  1)语文第二册20课《小白兔和小灰兔》81页,全文共5个自然段,7个生字,7个认读字,课后3道练习题。

  2)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写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里去玩,小灰兔收下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了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籽,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还送给老山羊一担。对比之下,可以得出:“只有自己劳动,才有吃不完的菜。”

  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填空并理解句子的意思,能感悟出只有自己劳动,才能丰衣足食。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小白兔说的话:“只有自己劳动,才有吃不完的菜。”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填空的演示文稿,菜籽, 4幅插图。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吗?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板书课题 20小白兔和小灰兔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要求。

  (根据本班情况而定,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①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丢字。

  ②边读边圈出生字,画出词语,再读一读。

  (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字,在语言环境中学字)

  ③同桌互相帮助,把课文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及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生字、生字组词,认读字组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什么事?

  (可默读、轻声读、同桌读,自愿自主的选择自己的读书方式,抓课文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有的学生对比说:

  20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籽 要白菜

  种白菜 吃白菜

  收白菜 吃完了

  送白菜 要白菜

  讲道理 很奇怪

  有的学生纵向说:小白兔——讲道理,小灰兔---很奇怪

  (这样说的学生人数较少,水平较高,但不要求全会这样说,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所以要按顺序学习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语句。

  一)学习第二段

  1.小白兔和小灰兔到老山羊家里去玩,发生了什么事?(先说一说)

  板书:送白菜、要白菜、要菜籽

  (菜籽是什么样的看一看)

  2.谁愿意读一读第2自然段,其它同学看图片

  二)学习第三段,小白兔要了菜籽,回到家里干了什么?

  ①自己读一读第3自然段。

  ②读给你的同桌听。

  ③出示文稿,你会填空吗?

  ④把填上的字词读一读。(体会种菜的顺序)

  ⑤读一读这段话,想想小白兔是怎样种菜的?

  我们和小白兔一起种白菜好吗?

  (创设情况,使学生入情入境的感悟劳动的辛苦为下文自己种,做铺垫)

  师生共同表演,你们感觉怎么样?看看小白兔呢?(看图)

  ⑥比一比谁先背下来,(背诵积累)

  三)学习第四段

  小白兔辛勤的劳动,小灰兔呢?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一带而过略学)(看图)

  四)学习第五段

  小灰兔不劳动,没有吃的,怎么办呢?(出示文稿)

  ①轻声读一读这段话。注意闪动的字,想一想指谁?

  他 你 我

  小灰兔 小白兔 小白兔

  ②再读一读小白兔说的话,你会填空吗?

  (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书)

  ③试着把这句话背下来。

  ④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会怎么想?如果你是小灰兔会怎么做呢?(小组讨论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角色排练

  (引导学生选小灰兔、老山羊、为下节课的表演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讲故事并续编故事

  2.分角色表演(难点)

  3.学习写字(重点)

  教学准备:6幅图画,头饰(山羊、灰、白兔)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回顾大意

  (谈到哪段,贴哪幅图)

  二、谁愿意把课文读一读(指名读)

  观察画面,续编故事:

  ①先认真观察这4幅图,自己试着讲一讲,再讲给同桌听

  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怎么样了呢?(补贴2图)种菜、送菜

  观察这2幅图,把故事续编出来,可以同桌、前后桌4人一同讨论完成

  ③找2个小组讲一讲。

  三、分角色表演

  ①4人小组不变,分配角色,练习表演

  ②找一个组试演,台下同学补充,指导

  ③再展示表演

  (体现学生是主体,不仅是演员,也是编导)

  ④学生兴趣很大,把本小组的表演改进,再演一演。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①用生字卡片读一读,把字音读正确

  ②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如:兔:别丢了一点。

  您:上下宽窄大致相同,上“你”下“心”

  完:元应占2/3

  灰:灰与火有什么关系

  饿:左窄右宽,注意“我”的占格

  ③总结识字方法:

  按组成记忆(奇),按结构记忆(完)

  与字形字义结合记忆(灰),与字形字音结合记忆(完)

  与形近字结合记忆(饿、鹅),与词结合记忆(奇怪)

  ④写字强调把字写规范、写字姿式要正确

  五、布置作业

  1.把所编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爸爸妈妈一起演一演

  (课内延伸,课内外沟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2、能熟练地复述故事。

  3、能结合最后一自然段,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能在学习中正确地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正确地运用。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胸有成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让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理解成语的意思并掌握其用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讲成语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定听说过许多的成语故事,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吗?

  2、师小结并导入:

  小朋友们刚才讲的成语故事很有趣,今天,老师要与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个新成语,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38页。

  二、初读成语故事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来?

  3、班上交流,并让学生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三、再读成语故事,理解它的内涵。

  1、让学生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句话来理解?

  2、小组内交流自己学习的结果,如果不理解的,就在小组内合作学习,或向老师请教。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⑴ 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因为文与可经常去观察竹子,看它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的变化,总之,文与可对竹子非常熟悉。

  ⑵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段话中,猫把那幅当成真的了,并把它抓着玩。

  ⑶ 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可结合文中的哪段话来理解?

  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最后一段,并让学生说说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说出“胸有成竹”的意思。

  (指画画时,胸中有现成的、完整的竹子,比喻处理事情心里先有主意,有成算。)

  四、拓展运用

  1、过渡:

  刚才同学们理解了“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运用它,下面我们就看看同学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胸有成竹”的意思:

  ⑴ 师举例:

  小明平常学习很努力,再加上他在期末前认真地复习了,所以,在期末考试时,小明是胸有成竹。

  ⑵ 学生举例,进一步体会”胸有成竹”的意思。

  五、作业

  1、让学生用这个成语说1~2句话。

  2、课后将自己喜欢的成语积累下来,写在积累本上。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桥的教案01-13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10-15

(经典)语文教案09-26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教案(精选)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