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白栽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懂得小鹿的玫瑰为什么没白栽。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
果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2、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
3、出示实物玫瑰花,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花?
4、对,是玫瑰花,看“玫瑰”两字是怎么写的,注意,读音是“méi guī”。
5、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4、小鹿的玫瑰花)。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文中的生字词。
2、画好了同桌之间相互认读。
3、(引出生字)现在我们就一起认读这些字词。
①“骨”是多音字,“花骨朵”中“骨”读“gū”(出示实物花骨朵)。
②创设情境:找出文中含“惋惜”一词的句子,在什么情况我们会“惋惜”呢?
③动作表示:“瘸、拐”,“一瘸一拐”是什么样的动作?
4、字词都认识了,我们把生字顺序打乱认读,看谁读得好。
5、给这些生字组词,越多越好。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朗读交流)
3、同学们讨论很激烈,谁说说文中写了件什么事?用课文中相关的句子回答。(指名回答)
4、师范课,同学们思考:小鹿的玫瑰花为什没白栽?(生边听边思考)
四、指导写字:1、分析识记
2、生临写
第二课时
一、情感读课文
1、春天到了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这些玫瑰给小鹿带来了什么呢?自由读1、2自然段。(三十二个花骨朵)
2、他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
3、就让我们齐读1、2自然段,和小鹿共同分享这份亮兴的心情吧。
生:齐读1、2自然段。
4、花骨朵一天天长大,而小鹿……
(师范读,生听)
5、小鹿躺在床上时心情怎样呢?你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读相关的语句,师板书:焦急
6、小鹿下床后,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他当时的心情怎样?在文中找出体现他心情的句子。
生读相关句子。板书书:失望
7、鹿弟弟怎么说的?大家带着惋惜的语气齐齐第4自然段。
8、读得真棒!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呢?读5—8自然段。
9、为什么没白栽?
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10、这时小鹿怎么说的?鹿弟弟又是怎么说的?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高兴)
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1、(出示句子)对此朗读,鹿弟弟这样说的原因。
①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②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
(①哥哥没有看到玫瑰花。②玫瑰花为别人带来了欢乐……)
12、小朋友们对课文理解非常深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不同的语气读出人物的心情。(指导朗读)
13、分角色朗读
14、你们的朗读使老师也想参加,我们一起合作好不好?
1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二、情感拓展
1、同学们能否像小鹿一样为身边的人送去欢乐和幸福呢?
(生谈打算)
2、假如说小鹿种的不是玫瑰而是迎春花或别的花,黄莺和微风还会这样说吗?如果不是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学生交流、讨论)
三、本课小结:
现在老师知道了小鹿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他的玫瑰没有白栽,是因为种的玫瑰为别人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同学们,让我们像小鹿一样,用双手为身边的人送去欢乐和幸福,那时你将会比别人更加快乐和幸福。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语文教案 篇2
1.找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一、画面引入。
播放早春的课件,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
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1.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2.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五、配乐朗读,读出感情。
播放轻音乐,创造想象的氛围。师生一起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
一、复习巩固。
1.同桌抽读生字卡。
2.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
3.背诵课文。
4.个别抽背。
三、指导写字。
1.认读生字。
2.扩词练习。
3.重点指导“溪、摇、躲、躲”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4.学生练习。
四、同桌合作学习,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五、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六、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可以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
2、查找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多种形式读,掌握字音。
重点字音:荣宿篱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教师范读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语文教案 篇3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风筝图,上面带有生字)大家瞧,这些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齐读生字)
4.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组交流。
五、品悟古诗
(一)学习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第1、2句。
3.你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
4.你能把你看到的景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第1、2句)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早春二月里,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仿佛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里,在春风中轻拂堤岸。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指名读)
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生汇报)
7.这么多美妙的感受,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两句诗的。(生齐读第1、2句)
(二)学习第3、4句。
出示: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你能读好它吗?
2.自由读这两句古诗。
3.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4.村子里的孩子也和大家一样喜欢这美妙的春天吗?他们在干什么?(分组交流)
5.你们能配合画面,说说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分组交流,尝试练说)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6.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生汇报)
7.你们的想法都很有意思,你们能将自己的想法融进诗里读出来吗?(指名读)
8.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中去呢?这样吧,让我们朗读古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吧。(生齐读第3、4句)
六、背诵古诗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首古诗你们一定能背下来。
2.集体配乐吟诵。
3.生自由背。
七、指导书写
指导写好生字“诗”“童”“村”,重点写好生字“童”。
1.看“电脑小博士”的笔顺顺序,学生认真观察笔顺顺序、笔画写法。
2.指名反馈。
“童”字是上下结构,共有12画,可组词为“儿童、童年”。
3.观察田字格中的“童”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再通过课件演示,提醒学生“立”的最后一横最长。)
4.教师范写3个生字。
5.学生描红并临写3个生字。
6.师生评议。
八、梳理板书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
1、复习学过的23个声母、6个单韵母以及10个整体认读音节。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比较及看图拼拼读读,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提高拼音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11种基本笔画以及9个汉字,学习熟字组成的新词。
3、培养按时上学,认真学习,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和爱护同学的良好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1——4题。
教学过程 :
一、 学习第1题。
1、用多种方法读声母表。如领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告诉学生:声母表上zh、ch、sh、r的声母排在z、c、s的前面,这和我们教学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因为我们先学平舌音,再学翘舌音方便些。
2、打乱次序,卡片认读声母和单韵母。
3、卡片认读整体认读音节。
4、按顺序背声母表。
5、打乱声母、单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的顺序做“送信”游戏。
二、学习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比比、读读。
2、指名读,并说出顺口溜。如:“b b b,拉出天线听广播。”
3、同桌互读。
4、卡片认读。
三、学习第3题。
1、自己说、同桌互相说笔画名称。
2、“开火车”,卡片认读笔画并书空。
3、让学生回忆什么字中有这一基本笔画,如:“米”中有撇、捺。
四、学习第4题。
1、卡片认读学过的汉字及词语:竹子、玉米、瓜果……
2、自己读熟字组成的新词。
“五一”就是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大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米。
3、指导在作业 本上书写。告诉学生这些都是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习第5——7题。
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5题。
1、用卡片认读音节,特别注意读准三拼音音节。
2、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连线,其余小朋友在作业 本上独立做。
3、共同订正。
二、学习第6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拼拼读读。
2、指名说图上有什么动物,要求把音节读正确,特别注意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大的词。如:shé(蛇)、shī zi(狮子)、hú li(狐狸)。
三、学习第7题。
1、指导学生逐幅看图。弄懂并说说图意。
2、小红花找朋友。
教师组织学生逐条评议,要求认真而诚实。图意如下:
图1:按时上学不迟到。
图2:上课专心听讲。
图3:爱护同学。
图4:认真完成作业 。
图5:爱护书和笔。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六) 板书设计
26* 蜜蜂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精练性、音乐性的特点。
2、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3、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4、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音乐美,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了解这首诗的主要手法,理解其作用。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我们来探讨一下,到底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检查预习:
a) 检查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b) 检查朗读情况。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 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这文章是记人的,记述了我国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克服自身不足,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事,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材设计理念:
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基础,语文教学的`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语文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能把握略读课文的大意。
3、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可他后来却成为了世界著名的京剧大师,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播放京剧,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
1、小朋友,知道刚才我们听的是什么戏吗?
2、简介“京剧”(服饰、脸谱、丑角、旦角),谈到京剧肯定要说到这样一个人——梅兰芳(出示课文插图),你对他了解吗?
3、检查课前资料和预习情况,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设立一个《梅兰芳资料展》。
4、揭题:《梅兰芳学艺》
二、开放时空,自主学习
1、你喜欢文中的哪一节,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小组读、找朋友读、当小老师读,老师加强朗读指导,及时鼓励,找出生字,划分自然段,板书生字新词,指准字音。
三、创设情景,体验感悟
1、听课文录音第一段,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范读第三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讨论: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梅兰芳后来却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师傅是不是说错了?(分小组讨论)
4、提出思考题:梅兰芳是怎样苦练眼神的?
5、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段,标出有关语句。
6、课件演示梅兰芳苦练眼神的情景,欣赏梅兰芳表演的京剧,要特别注意他的眼神。
7、师生体验“紧盯”、“注视”,感悟“勤学苦练”,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体验的感受:紧盯、注视后感觉怎样?
四、讨论交流,自省自悟
1、再次自由感情朗读,加深体会,回归课文。
2、学了这个故事我们受到什么启示?
3、四字成语,延伸,理解积累:“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奋起直追”。
4、提出希望:梅兰芳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希望小朋友将来能成为“书法大师、建筑大师……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用多种方式收集伟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例,下节课来交流。
语文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
2.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3.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体会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重点难点】
1.重点:识记文言常用词,体会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
2.难点:长辈不辞劳累、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深义。
【课文提示】
1.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勉学》节选自家教典范《颜氏家训》。
2.勉学:努力学习;勉:尽力、努力。《勉学》着重说明学习目的、态度、方法。
【正音正字】
古之学者为己( wèi ) 但能说之也 ( yuè ) 春玩其华 ( huā )
然人有坎壈 ( lǎn ) 如秉烛夜行 ( bǐng ) 譬诸逝水 ( pì )
【词语积累】
①但能说之也。 (同“悦”,取悦 ) ②春玩其华。 (同“花” )
③秋登其实。 (摘取,收获 ) ④精神专利。 (专一,敏锐 )
⑤然人有坎壈。 (困顿,不得志 ) ⑥所以设教。 (用来……的 )
⑦光阴可惜。 (值得珍惜 ) ⑧古之学者为己。 (读书人 )
⑨幼而学者。 (学:学习;者:句间停顿 )
【初学课文】
1.熟读课文,理解各段内容。
2.归纳三段的大意。
( ①阐述学习与修身的关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②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的时机是“固须早教”。
③说明学习内容不能繁复、面面俱到,指出学习的方法是“粗通注义”,最后自然引出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 )
【课文简析】
第一段,对古人今人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用春华秋实作比喻,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修身利行。
第二段,以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亲身经历,分析少年学习与老年学习的利弊,指出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第三段,“仲尼居”为例,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最后自然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以济功业”还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之,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学说。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
【串讲课文】
原文: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为自己是弥补不足的地方;现在求学的人为别人只是为取悦他人。
原文: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为别人是实践学问以便有利社会;现在求学的人为自己是努力修身以便谋取官禄。
原文: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翻译:学习好像种植树木,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评论文章就是赏玩春天的花朵;努力修身是摘取秋天的果实。
原文: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翻译: 人处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敏锐,长大成年以后,思维散漫,因此必须早日教育,不要丧失时机。
原文: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翻译: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复习一下,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背诵的经书,搁置一个月,就荒废了。
原文: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翻译:而人总有困厄的时候,壮年时失去了求学机会,仍然应当趁晚学习,不能自暴自弃。……
原文: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翻译:从小学习的人,如同太阳初升的光芒,老了学习的人,如同拿着蜡烛走夜路,还比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好。
原文: 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翻译: 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读懂经文,粗通注文的意思,对自己的言行有帮助,也足够为人在社会上立身。
翻译:何必“仲尼居”要用两页纸疏通意义,说它是起居的处所或者讲课的地方,根据在哪里呢?凭这些取胜,难道有什么好处呢?
原文: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翻译:光阴值得珍惜,好像流水。应当广泛浏览重要的东西,成就自己的功业;如果(博览与精专)结合起来,我就没有指责的了。
【朗读课文】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根据自己的情况,完成六个“思维训练”题。
第三课时
【朗读课文】
【思维训练】
1.“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 用比喻手法生动阐述了深刻的道理。作者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说明学习是靠寒来暑往,潜移默化的,生动地指出学习目的是修身利行。 )
2.第2段,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 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因为后面是用自己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 )
3.作者认为“固须早教,勿失机也”,理由是什么?(用文中词语回答)
(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 )
4.作者讲自己七岁背诵《灵光殿赋》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学习要趁早,即使老了也不可放弃的道理,这样既真实可信又有说服力。 )
5.“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举例论证,从反面阐明“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的道理。 )
6.“博览机要,以济功业”。从全文看,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济功业”与开头学者“修身利行”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
7.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 一个人的学问与品德是有密切关系的,应该认真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修养。 )
8.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长辈呕心沥血教诲子女的故事。请你概括写出一二。
( 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
诸葛亮《诫子书》的开篇,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
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拓展学习】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完成问题。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1.这段话要说明什么观点?
( 为了说明“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
2.这段话列举了哪些例子?
( 正面例子:孔子的话;魏武、袁遗、曾子、荀卿、公孙弘、朱云、皇甫谧等晚而不弃的事实。反面例子:“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
3.这个语段是从《勉学》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2段的哪里?
( 应放在第2段省略号位置上。因为这里的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的,正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因此要放在这里。 )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备课教案 11-12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