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5 08:57:52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大全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大全8篇)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i u ü (第 1 课时)

  课 时教 学目 标

  1、认识i u ü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能正确认读四个声调。

  3、学会在四线格里书写i u ü。

  课时教学重 难 点重点: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 u ü。难点:正确认读带调 i u ü

  教学媒体准 备卡片 教学投影片

  时间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

  一 看图激趣 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2、谈话导入:这农家小院真美。你看,小朋友住的房子多漂亮啊!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在河边给鲤鱼喂食呢!院子的周围种着树,乌鸦飞来树上做窝。小朋友的妈妈多勤劳呀!她在做什么呢

  二、学习单韵母i

  1、教师示范发音,请学生仔细观察。

  2、请学生齐读,指明个别读,检查发音情况。

  3、让学生试着自己给I戴上四顶帽子在读一读。

  4、打乱i的四个声调,指明几个学生认读。

  5、请学生用i的四个声调组词。

  三、学习单韵母u ü

  1、指导学习韵母u和ü的读音。(方法同I)提示:注意区分i和ü的'读音 扁扁嘴巴iii 圆圆嘴巴üüü

  2、请学生认清韵母i u ü的形。四人小组看图讨论如何记住i u ü

  3、指导书写i u ü。

  (1)请学生同桌讨论i u ü这三个单韵母在拼音格中所占的位置。

  (2)教师在拼音格中板演i u ü,请学生边看笔画笔顺边书空。

  四、复习巩固

  1、出示a o e i u ü的卡片,请学生认读。

  2、指明认读a o e i u ü的四个声调:ǎ ǘ è ó à ǖ ā ò ǘ ǐ í ē看图说话。看教师口型,学习发音方法。自由读i的四个声调。认读i的四个声调。听教师发音,注意区别i和ü的读音。念一念顺口溜来区别两个韵母的发音。想方法记住i u ü。讨论i u ü的书写位置。看教师示范,书空笔顺。认读a o e i u ü及其四个声调。

  教后录

  1、i、u的发音较准确,ü的发音有的学生不够稳,嘴型容易变化。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发音方法的指导,这样发音才能更加准确。

  2、四个声调中的第二声和第四声学生出错率较高,应加强指导和训练。

  3、中优美的情境图能让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生动而又有趣,也使学习更贴近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在课文插图上多花a一点心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画读懂故事,说出这个故事的内容。

  2、帮助小明想个办法,并能把想到的办法说清楚。然后评一评谁的办法好,谁说得好。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故事,想出办法。

  2、清楚地表述自己想出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话题。

  该怎么读?(疑问的语气)那么该用什么标点符号呢?(“?”)再读一读。

  二、自己看图,思考问题。

  1、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互相补充。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内容。

  3、你学得小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老爷爷为什么不让小明取牛奶?(过意不去,定要答谢。)

  4、自己动脑筋,帮小明想个办法。

  5、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办法。

  三、交流评价。

  1、收钱送奶。

  2、不收钱,不取奶。

  3、辩论。

  4、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5、评一评,谁的办法好?为什么?

  四、表演故事。

  分组排演,可以有不同的结局。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文化主题是“感悟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次阅读链接以“妙语连珠”为题,围绕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熟语”分别编排了“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三个板块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这三种熟语都是固定词语,是汉语中的精华,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对话和写作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熟语,可以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意蕴丰厚。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什么时候播种什么作物,老百姓有他们自己的节令安排,听一听:“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芒种芒种,不可强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老师祝福大家学习进步,“芝麻开花——节节高。”讽刺有些人愚笨“十窍开了九窍。”形容某些人的文章繁琐冗长,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听了刚才这些话语,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些语言,简洁生动,形象风趣。)

  今天,我们就走进“阅读链接”:妙语连珠

  二、解题

  1、谁知道“妙语连珠”的意思?(连珠:像珠子那样连在一起,多而丰富。)

  2、课文中的“妙语”指哪些内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三、学生通读全文,完成上面的'思考题。

  四、学习文本。

  (一)学习第一板块。

  1、默读“谚语”部分,了解什么是谚语,谚语有什么特点?教材中编排的几句谚语,对你有什么启示?

  2、交流。

  3、展示自己积累的谚语,丰富拓展自己对谚语的了解。

  (二)学习第二板块。

  1、你知道哪些歇后语?做积累。

  2、总结歇后语有怎样的特点

  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像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后一部分。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外甥点灯笼——照旧(舅)。”

  3、同桌练习说相声,加深对歇后语的认识。

  (三)学习第三板块。

  1、这节课我们不上课,大家一起侃大山,你可别跟我绕弯子、耍滑头,让我抓住你的小辫子,我可不会放过你。如果我不好好当老师,你们也可以把我炒鱿鱼。

  刚才这些话中“侃大山”“绕弯子”“耍滑头”“小辫子”“炒鱿鱼”等都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义精练准确的习惯用语,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口语色彩浓。

  2、交流:下面这些词语,你都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五、联系生活,注重积累,完成积累。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②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③猜字谜,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④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⑤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①教师准备数本不同版本的《三字经》。

  ②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③学生搜集字谜。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①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去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②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③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④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⑤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习作

  ①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②交流拓展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大概”、“威胁”、“一不留神”造句。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5.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课文第1、2两段。

  一、 揭示课题。

  简介吴运锋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

  三、初读课文,分段。

  1.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抽答,说出各段的起讫点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2.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感情朗读第一段,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五、1.抽读第二段,生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2.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提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 (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3.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 (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六、课时。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重点教学三、四两大段,理解其中的比喻句,准备复述第—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教学过程

  一、1.指名感情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小黑板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查字典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 (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 (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动身挑煤,板书)

  二、1.抽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感情朗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抽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抽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抽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

  三、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课后题3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

  四、课时。完成课堂作业本第2、3、4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最后两小节。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分辨课文的详略。简要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

  教学过程

  —、听写本课的生字和部分难写的词语。

  二、课文最后两小节,提问: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什么? (第二天挑煤)板书。

  三、提问课后题1。先明确主要内容。再了解课文的详略,齐读本单元的学习提示,画出重点部分,了解分辨详略的方法,再明确课文描写叙述有详有略的原因(突出中心,不重复拖沓)

  四、生再熟读相应段落,指名按提纲复述第一天挑煤的经过。教给抓重点复述的方法。

  五、归纳本课的中心。(课文以第—次挑煤为重点。写了作者童年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受剥削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和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形成完整的板书。

  六、课堂。完成余下的课后和作业本作业。

  附课文板书:

  动身挑煤

  挑煤赶路 详写 受人欺侮

  第—天挑煤 跌倒山腰 自强自立

  空筐回家 刻苦磨炼

  第二天挑煤 略写

  资料:

  关于课后习题

  第1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我”第一次挑煤所受的欺侮和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情况。其中第一天挑煤(如挑煤赶路、跌倒山腰等处)写得详细;第二天挑煤写得简略。因为第一天挑煤作者的印象最深刻,受的欺侮吃的苦最多,最能表现旧社会穷孩子的苦难生活,为突出中心服务,所以写得十分详细,而第二天挑煤情况跟第一天大致相同,所以写的简略,使人看了不感到重复繁杂。

  第2题:

  第(1)句写出了看到一家人挨饿,“我”心里的焦急程度。

  第(3)句写“我”在熟睡中受人欺侮,摔得重,摔得历害,反映了资本家及他们的走狗根本不顾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第(4)句写出了山上小路滑,“我”人小煤重,挑担艰难。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烘”等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丑小鸭的坚强和决不放弃的精神,并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

  教学重难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安徒生。你知道他吗?他是安徒生 。出示句子: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爷爷为我们写了很多大家喜爱的童话故事。《丑小鸭》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的童话朋友。

  2、引入课题,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丑小鸭图片)看看它是谁?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它的名字:丑小鸭。指导写好“鸭”字。重点提醒:鸭。左边写个“甲”,要小一点;右边的鸟要写的瘦长一点,并且要紧紧挨着左边的“甲”。

  3、读课题。让我们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4、丑小鸭的故事十分感人。要了解他的故事,让我们打开书本126页去读读课文。

  二、感知课文,了解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请认真读准每一个生字词语,用心读好每一句话。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次。

  2、检查字词

  (1)出示难读的生字

  欺负 篱笆 讨厌 暖烘烘 剩下 冻僵 芦苇 卧在 孤单

  重点指导读好轻声和后鼻音:烘 剩 僵

  自由读——指名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难读的词语难不倒你们,你们真了不起。那我把这些词要送回到课文里,请你再读读课文,读完了想想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三、感受丑小鸭的“丑”和天鹅的美

  (一)认识小鸭的“丑”

  同学们,读了课文,你知道“丑小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

  1、快速读一读课文,在文中用“~~~~~”划出最关键句子。

  2、出示句子:(丑小鸭)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有什么发现?

  3、发现积累

  问:读了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引号)这里的丑小鸭为什么要用引号?(丑小鸭这个称呼是别人叫他的,这里是引用了别人的称呼,所以用引号)。

  发现一:(怎样的) 积累AAB词语:厚厚的 薄薄的 甜甜的 酸酸的 长长的 ……

  发现二:(什么怎么样。)

  毛(灰灰的)

  嘴巴( 大大的 )

  身子( 瘦瘦的 )

  你能照着样子来说一说吗? (如: 小草绿绿的。书本厚厚的。西瓜甜甜的。……)

  4、师小结:啊,原来,丑小鸭的名字是这样来的呀。它长大后会变成什么?——它长大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天鹅。板书:天鹅。指导书写:鹅的左边是“我”,要写得小。让我们来看看它长大后的样子。

  (二)欣赏天鹅的“美”

  1、出示天鹅图,欣赏。

  过渡:多美的天鹅呀!课文哪个地方写它变成了一只洁白美丽的天鹅。赶快去读一读并用横线划出来。

  2、出示句子: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3、朗读指导。 指名读,问:天鹅美吗?美在哪里?

  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4、小结过渡:看着湖面上自己漂亮的影子。丑小鸭十分高兴,但是丑小鸭没有忘记在变成美丽的天鹅之前,他所遇到的种种磨难。课文3-6小节就为我们讲述了它的遭遇。让我们去读读他的不幸遭遇。自由读——边读边注意,这里面可躲着今天我们要认识的.很多生字朋友,请注意生字读音。指名分段读。

  四、生字指导书写。

  (1)生字指导。

  欺负、篱笆(读轻声)。 篱笆 , 提醒都是竹字头 。

  芦苇(图片)芦苇是一种植物,它是长在水中的草。所以这两个字都是草字头

  读“僵”。能给“僵”再组词吗?(新疆 缰绳 )

  幸亏

  (2)书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安徒生爷爷认识了丑小鸭。瞧,丑小鸭和他的兄弟姐妹都来了,他们带着词语卡片想考考你们,看谁和词语交上了朋友?点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生词。“讥笑、讨厌、蛋壳、欺负、翅膀、僵硬”等。

  2、同学们真棒,和词语交上朋友了,接着我们再次走进丑小鸭的故事,齐读课题。师范读。问:你知道了什么?(丑小鸭的成长过程很艰辛等。)

  二、研读课文,读中感悟

  过渡:丑小鸭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不幸,让我们拿起书,细细去品读课文的3-6小节。自由读文。

  (一)学习课文第3——4小节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2、(课件出示以下句子)

  (1)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

  齐读句子,想想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丑小鸭的可怜?

  他们是这样不礼貌的对待丑小鸭。这时候,丑小鸭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怎么想?

  过渡:没有了亲人朋友的关爱,丑小鸭只好离开家,来到树林里。然而,树林也不是他的避难所。他又遇到了什么不幸?

  (2)“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它,猎狗追赶它。”

  想象小鸟可能讥笑他什么?

  你们能把丑小鸭的可怜样读出来吗?让大家感受。生练读,全班读。

  师引读:“它只好.......”问:离家出走的日子好过吗?

  过渡:秋天来了,丑小鸭来到湖边怎样过日子呢?

  (二)学习课文第5、6小节:

  1、指名读,你听懂了什么?

  (1)课件示:丑小鸭仰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从天上飞过,又惊奇,又羡慕。

  (2)指导理解体会“惊奇”、“羡慕”。(丑小鸭惊奇的是发现世界上竟有这么美丽的鸟;它羡慕的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天鹅那么漂亮,也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

  (3)如果你就是丑小鸭,你这时候会说什么呢?说给同桌听(天鹅真美啊!要是我也能变成白天鹅那该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么多好朋友该多好啊!)

  (4)正因为天鹅有的丑小鸭没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这就叫“羡慕”。

  (5)想一想,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羡慕别人呢?

  (6)请同学们怀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段。(自由读,男女赛读)

  2、过渡:天气一天天变冷,冬天来了。(课件示)丑小鸭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救了它。

  (1)师引读。

  (2)理解“幸亏”。从这个词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品味美好心灵。

  过渡:丑小鸭历经许多生活的苦难,但是他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在他心中总是有着美好的向往。苦尽甘来,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1、师生对读。师: ?

  生: !

  2、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他会想些什么?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4、读完这篇课文,你从丑小鸭的故事中感悟到什么?

  四、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要有一颗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

  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六、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

语文教案 篇8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①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导入。玩耍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读题)

  ④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⑤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什么名堂?

  初读感知

  ①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a.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b.读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

  ②学生自主读书。

  ③检查自学。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b.出示新词,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的。

  c.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领悟玩法

  ①多遍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课堂练习,当堂展评

  ①练习写“堂、镜、闲、待、阅”这五个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③当堂展评。

  课后活动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③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重难点: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①听写生字词。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继续读书,了解玩出的名堂

  ①教师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我们继续学习、研究。

  ②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

  b.指名学生多人次朗读,以使学生尽可能地摄取更多信息,生发感想。

  ③交流讨论。

  抓住以下要点: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④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⑤朗读体会感情。请同学们朗读“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体会感情。

  a.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朗读时应该表达怎样的感情。

  b.感情朗读,评点交流。

  ⑥表达感悟。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欣赏玩出的名堂

  ①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吧。

  ②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句子,可多遍地读,另外还可参阅资料袋里的有关内容。

  b.指名学生多人朗读。

  ③交流讨论:a.“小人国”指的是什么?b.他究竟玩出了怎样的大名堂?

  ④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⑤再次品读: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交流玩中收获

  ①教师引述。同学们平常都爱玩,在玩中也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下面交流一下我们玩中的收获好吗?

  ②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一名同学到台前介绍。

  练习生字

  ①出示生字卡片或显示电脑课件中的生字:腿、随、调、简、拜、访、具。

  ②学生说说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正确、漂亮。

  ③学生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拓展活动

  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下,准备在“玩法大比拼”的故事会上讲一讲。

  板书: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

  列文虎克 制作显微镜 轰动世界

  最早发现微生物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荷花》教案11-26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桥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