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

时间:2024-09-22 07:39:3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

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1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西师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通过两个例题,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接着让学生观察它们商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再通过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商会出现的情况来进行分类比较,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1、是学生经历观察和比较循环小数特点的过程,提高他们分析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理解循环小数的含义,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3、认识有限小数和无线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重难点:

  怎样判断循环小数,分清楚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用欢迎教师的掌声引入“依次不断重复”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循环”(板书循环)请学生说说你发现生活当中有哪些循环的例子呢?(春夏秋冬)(展示课件)

  分析:【以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一年四季,循环往复的现象入手,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例子中逐步理解“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生活资源信手拈来,数学与生活间的桥梁悄然搭建,对新知的铺垫悄然无息。】

  2、过渡语:数学中也有这样的循环现象,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数学中的“循环小数”(引出课题),那什么是循环小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3、自学:请学生自学例1,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展示ppt)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让学生轻松完成教师的问题。

  教师:那这样的数,我写也写不完,除也除不尽,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表示它呢?学生:用省略号

  老师:但是语文中的省略号是6点,我们数学为了给你们减负,我们就只打3个点就行了,那像这样的小数“在小数部分,有数字是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就是循环小数”

  4、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样的算式除到什么时候你就可以看出来规律了?教师总结:商出现相同数字或者出现有相同的余数也可以不除了。

  分析:【先让学生通过做题发现问题,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学生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重,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经验,产生情感的体验。】

  那用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快速的计算以下算式,(女孩做第一个,男孩做第二个)说一说你发现了商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举例说一说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呢?循环小数的特点,试着说说看什么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的定义:在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就叫做循环小数(齐读定义)来看看下面的循环小数,你知道哪个数字是它不断重复出现的`吗?

  教师说出循环节的定义:在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数字就叫做循环节。有了环节我们就可以在写循环小数的时候更简洁、方便了。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那你知道两个数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数的商,商会有哪些结果呢?(教师直接出示ppt答案)

  像这样小数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这样小数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线小数。

  那今天所学的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还是有限小数呢?那无限小数一定是我们的循环小数吗?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我们导学案上的达标检测。

  课堂小结:今天你收获到了什么?

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2

  一、教案背景: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节:《循环小数》,在教材的第27-28页例8和例9。

  三、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2、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循环小数”正是一个能很好体现这一理念的题材。基于上述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循环

  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师:你们最喜欢星期几?为什么?

  生:星期六、星期天。

  师:为什么?

  生:星期六、星期天不用上课。

  师: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教师板书:依次。)一个星期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重复出现”,(板书:重复出现)之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至星期日…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完整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学生举例后教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书:循环)

  2、认识生活中的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1、认识循环小数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出示32÷6和2.7÷11,两个除法算式请同学们分组计算。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除不尽。

  师:除了除不尽外你们还发现什么没有?

  生:商不断的重复出现。

  师:为什么商会重复不断的出现呢?

  生:因为它们的余数会重复出现,所以商也会重复出现。

  师:32÷6的商怎么表示?

  生:商用5.333……表示。

  师:5.333……会一直重复出现什么?里面会有多少个3呢?

  师:“……”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商是从第几位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从第一位开始)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出2.7÷11商。

  师:0.24545……会一直重复出现什么?里面会有多少个45呢)那么这样的商怎么来表示呢?

  2、小练习

  能说出省略号表示的意思吗?

  2÷9=0.222……

  5÷12=0.4166……

  9÷55=0.16363……

  3、概括

  师:像这些小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谁能说一说,循环小数都有哪些特征?(注意引导学生概括意义时候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对照课本上的概念,你们概括的还有哪些地方不全面?概括出循环小数的意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4、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第28页。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

  ②什么是循环节?

  ③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

  ④怎样读循环小数?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8.252525

  0.2020202…… 21.327327…… 1.548845458…… 12.4916916…… 9.03 3.1415926…… 0.9999……

  师:说说你是如何判断的?为什么?

  师:根据上面小数的特点,你能将这些小数进行分类吗?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师:像3.1415926…… 1.548845458……小数与循环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尽管无限,但不满足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称他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又统称为无限小数。像9.03 8.252525小数位数是有限的,我们称他是有限小数。

  2、对于循环小数,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取它的近似值。像2.7÷11=0.24545……

  (1)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近似值()

  (2)商保留三位小数,近似值是()。

  (3)商保留四位小数,近似值是()。

  3、比一比

  (1)0.37676……与0.376376……哪个更大?

  (2)0.37676……与0.376376……小数位数第10位各是几?第30位呢?第100位呢?

  5、动脑筋:

  循环小数0.48536536……的小数部分第6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六、教学反思: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架起知识迁移的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新课开始,我用两道“找规律,再填空”的练习题,以及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从而说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写法架起桥梁。

  (2)关注学生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个体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究与发展的过程。在新课中,我首先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计算大枣和核桃的单价,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中的问题,通过让学生笔算、计算器验证,不断地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做数学的价值。

  (3)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第一题是基本题,是通过从数字乐园中,找循环小数。第二题综合题,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取循环小数的近

  似值,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最后一道是发展题,一方面让学生研究循环小数的规律,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循环小数教案公开课】相关文章:

《循环小数》教案精品02-11

公开课教案01-02

公开课教案06-17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04-06

体育公开课教案11-22

小班公开课教案03-09

《关雎》公开课教案07-12

大班公开课教案01-12

公开课幼儿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