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20 08:59:09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必备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必备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班上的劳动委员李小青转学了,补选劳动委员时,王宁提出选自己,并说了选自己的原因,同学们热烈地鼓掌表示同意。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明白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

  教学目标:

  1、本课“委、补”等8个字,会写“足、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王宁选自己的原因。

  难点: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我”是谁?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多种方法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识字

  (1)、出示词语

  委员补选教室王宁

  愣住亲切集体掌声

  (2)、指名读,读正确就跟读一次,有错大家帮忙。

  (3)、开火车读,齐读。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流利,说说“我”是谁?

  4、齐答问题。指导写“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要再选劳动委员?找出是在哪一自然段。

  2、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3、出示句子:李小青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

  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是李小青。

  自由读句子,说说有什么发现?

  反馈交流,师小结。

  出示句子:刘爽是我的好朋友。

  给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表达,但是意思不变。

  齐读两组句子。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写字指导

  1、出示“室、样、校、切、教、响、班”,组词。

  2、观察田字格中位置,说说要注意哪些地方。(特别是“切”的左边部分不能写成“土”。

  3、范写难字。

  4、学生练写。

  5、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听写词语:教室、班会、一样、亲切、学校。

  2、同桌互查。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1、李小青转到其它学校了,现在班级里正在选举新的劳动委员,默读课文,看看现在班级里的气氛又是怎样的`?

  (1)、指导读: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2)、同学们这时候都会想些什么?

  2、当大家正在思考的时候,突然,引读——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3、补充说一说:我选我,当()。

  4、指导朗读。

  出示: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自由读,想想怎样把这句话读好,想象王宁当时的神态和语气。

  5、听了王宁的话,同学和老师反应是怎样的?为什么?指导读老师和同学的句子。

  6、大家都很奇怪,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自由读,划出句子。

  7、用上句式:我选我当(),因为()来说一说王宁选自己的原因。

  板书:像……那样爱劳动

  爱集体

  8、因为王宁决心要为班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为大家服务,所以教室里,引读——第五自然段。

  三、齐读四、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王宁的自信和决心得到大家的掌声,现在我们也要竞选班委成员,请大家写一写自己的发言稿,开头可以用上:我选我当(),因为()。

  2、学生展示,交流。

  五、写字指导

  1、观察田字格中的“员、青”。

  2、指名小老师说说自己怎么把这两个字写好。

  3、学生书写,师随机指导。

  六、板书:

  我选我

  像……那样爱劳动

  爱集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整体会沈从文的语言和文学风格。

  教学重难点:

  1.散文特点。

  2.理解三种不同场合民歌的方式和内容及在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二、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人,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之后复述文中描绘的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

  学生自评、互评。

  四、研习课文:

  1.指定学生甲诵读1~3段。

  指定学生乙诵读1~3段。

  评议优劣。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2.归纳第一段:引出歌会地方。

  3.讨论并归纳第二段的中心内容。

  分析:“这是种别开生面的场所……却互不见面”。

  “唱的多是情歌酬和……随口而出。”

  “在场的既多内行……解口渴去了”

  争论后归纳:写歌会的场所、方式、胜负的情况。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小结:

  了解文章描写的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表现了云南人民无限趣味的.生活,给读者崭新的视野。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并用其中的三个词语口头造句。

  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朴

  即物起兴引经据典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二、继续研习课文:

  (一)诵读三~五段。

  师生点评诵读情况。

  (二)讨论第三段内容。

  归纳:写女歌手的情况(性情、外貌、穿着、本领。)

  (三)讨论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云南的歌会》教案一》,

  第四段内容。

  1.本段属于什么描写?

  (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2.本段侧重写什么?

  明确:歌声不断。

  (1)山鸟呼朋唤侣(戴胜鸟、云雀)。

  (2)赶马女孩子唱山歌。

  环境:树林、山坡、花。

  侧重“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

  (四)讨论第五段。

  1.段落主要内容:

  写“金满斗会”。

  2.发起、处所、人数、曲名、唱法(声响)、时间、参加者(妇女饰扮,熟人身份)、作用和歌师傅。

  三、讨论问题:

  (一)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1.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2.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明确:两段人物描写不同点是个别与群体,一重精神,一重具体的衣服。第二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的修饰方法,把人物描写得惟妙惟肖。

  (二)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明确:用环境作背景,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

  四、拓展训练:

  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分小组进行交流,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择一两首唱一唱。

  学生可以收集民歌,互相交流,比较。

  例如:陕北民歌《信天游》福州民歌(真鸟仔,啄波波,三岁孩子会唱歌……一条竹子插下土,皇帝落难去放牛)……

  五、小结: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训练四。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优、掠、苏、凡、范,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和苏堤景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小节。

  4、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5、了解苏堤和白堤的来历,感受西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而且有美丽的传说,一景一物都富有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书写生字5个,积累词语10个。

  2、理解“镶嵌”、“轻拂”、“连绵起伏”、“掠过”等词的意思,积累描写白堤、苏堤景色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会搜集资料,运用资料,选择有关内容,进行介绍。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你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吗?对了,“苏杭”就是指苏州和杭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的美景吧!

  2、媒体出示西湖十景。

  这些景色美不美?确实,美丽的西湖就像一颗璀璨明珠,杭州因为有了它,而拥有了“人间天堂”这一美称。

  出示句子: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指名朗读。

  (2)什么叫“素有”,你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吗?

  (3)理解“镶嵌”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出西湖的美。

  3、西湖真美。你知道吗?西湖上还有两道名堤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这美景吧!

  出示课题:12、西湖名堤

  齐读课题。

  4、学习生字“堤”。强调读音,理解意思。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问题提得可真好,请你带着问题,自个儿读读课文。

  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好办法记住课文里的生字。

  2、反馈:西湖名堤指的是哪两条堤?

  学习“苏”。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三小节

  想一想,西湖上的苏堤和白堤为何被称之为名堤呢?

  出示填空:

  湖上有两道长堤,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唐朝诗人();另一道叫(),是为了纪念宋朝诗人(),春天,两堤上(),景色十分迷人,所以被称为名堤。

  同桌讨论交流。

  齐读该段。

  2、学习第四、五小节

  (1)那苏堤和白堤有什么不同的美景呢?请小朋友们轻声朗读第四、五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两堤风景的句子。

  (2)挑选自己喜欢的一条堤说一说:

  A.一到春天,堤上桃红柳绿,如同一条锦带。

  理解什么是桃红柳绿,并用桃红柳绿来说一句话。

  学习生字“锦”,注意是前鼻音。

  看图理解锦带的意思,朗读出白堤静态的色彩美。(挑战读,齐读)

  B.苏堤上也种满了桃树和柳树。春天的早晨,在苏

  堤上漫步,晨雾像一道轻纱笼罩着水面,堤上桃花绽开了笑脸,柳枝在春风中轻轻地摇摆,真是美妙极了!

  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感受苏堤动态的朦胧美。

  自己也试着朗读一下句子。

  学习生字“绽”:不能读成“定”。理解绽开的意思,即绽放。

  男女生比赛朗读。

  (3):如今正是初春时节,西湖苏堤、白堤上,一株杨柳一株桃花。在这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苏堤上时似在画中行。

  (4)齐读第四、五小节。

  3、学习第二小节。

  (1)游玩了苏、白二堤,西湖美景也不容错过。瞧,这纤纤细柳,亭亭玉立的荷花展翅高飞的鸟儿,多美!请你细细品读第二小节。

  要求:1、用“”划出你觉得景色美的句子。

  2、学习其中的生字

  3、说说喜欢的理由。

  按照“读句子——学生字——说理由——解答不理解的地方——再读句子”的顺序学习第二小节。

  五个生字:叠:下面不是“宜”。

  峦:纠正读音。上面不是“亦”。

  优:组词。提醒不要多加一撇。

  掠:理解什么是掠过。换部首扩词。

  硕:理解硕大。组词。

  疑惑:为什么会一山浓,一山淡?

  究竟是什么在阳光下一闪一闪?

  (2)齐读第二小节,尝试背诵。

  小朋友读得太美了,老师也陶醉在这美景中,那你能看着画面试背听吗?同桌试着背背。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像

  除了苏堤和白堤同,你还认识那些西湖景点,听说过哪些传说呢?请你当个小导游,把它介绍好吗?(可以用上你自己搜索的资料)

  五、课文

  读了课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不禁想起这样一首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我们再一次地走进这令人心旷神怡的人间天堂吧!

  (学生齐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12西湖名堤

  苏堤白堤

  (苏东坡)(白居易)

  教学反思:

  《西湖名堤》是一写景的`课文。文章第二节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文字特别细腻优美,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教学时,我主要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读,指导学生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在读中去感悟词语、句子的意思。第一步是学生边看西湖画面边听老师范读,目的是了解内容。第二步是要求全体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描写西湖景物的词语,目的是读通课文,理清章结构------由远及近描写西湖景色。第三步是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初步学会带着欣赏的角度去朗读并融入自己的感情。第四步是在齐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目的是将优美的语言文字内化。这一节所花时间较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略显稚气的朗读也称得上有声有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了解文章新奇的构想。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读熟课文,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有朋友,你们有哪些朋友呢?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的可能是人类的朋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大自然中也有我们的朋友。有一位作家,他就把山泉、溪流、树林当成自己的朋友。人与人之间容易交流,那么跟山泉、溪流、树林怎么交流呢?下面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这些朋友。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作者到底拜访了那些朋友?)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师请两名学生与自己一起范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有什么不同?并且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用笔在文中做标记)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和教师配乐朗读,学生从语速、感情把握等方面进行评价。

  学生讨论问题明确:作者要访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

  的确,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走访了“山中的众朋友”,向朋友倾诉心声,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般的世界,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以说是“以情观山者情满青山”了!

  研读赏析、

  师(过渡)下面我们就在初步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再来大声的朗读课文,走进大自然。然后思考问题:作者分别从山中的朋友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学生朗读品味,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古桥——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浑浊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诗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使天空返老还童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无回报地从古唱到今悬崖—一爷爷一一给人清净、无杂念的心境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从不说是非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小花——采一朵插头上——悄悄做一会儿女性(寻找一份荚)阵雨——侠客吼叫,醉酒的诗人朗诵——感动又吓人老柏树——慈祥——恩泽、遮雨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归鹤——伴我披月回家

  教师小结

  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曾经说过:“游山,为寻真;玩水,以旷怀。”作者进山访友,不仅欣赏了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从大自然中感悟出许多道理。他在问候这些景物的同时,实际上也在抚慰、洗涤着自己的心灵。

  品味语言

  师(过渡)同学们,作者怀着饱满的情感,借助新奇的想象,用独具特色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童话般的世界,大家喜欢这种写法吗?那就让我们带着感情朗读一下你最喜欢的'段落。(引导学生选择3、5段)

  1、学生齐读第3段,多媒体出示将这段文字变成第三人称,学生再自读一遍,比较哪一种更好?

  学生比较后交流明确:用第二人称使文章语气更亲切,就象与朋友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语言更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5段,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加以分析。

  学生分析交流。拟人化的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奇特的想象也使文章趣味横生。

  体验反思

  师(过渡)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回到了家中,大自然给我们“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向同学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

  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

  想象训练

  多媒体出示一组崂山的优美图片。

  师(过渡)看,大自然多美啊!因此,我希望我们同学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找点空闲,找点时间”,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们的朋友。现在假如你是某一景物,面对来来去去不同身份、特点的游人,面对游人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神态,以及他们在你身边的不同表现,你想跟游人说说你的心里话吗?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后发言。

  教师总结

  同学们的心声也是老师的心声,我们只有把大自然的一切都当作我们的朋友来看待,我们才能真正地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作业

  请同学们把刚才的想象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学习重点:能有感情地讲述课文中的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盛老师给她的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就是——(学生读题)《》,你们能来讲讲这个故事吗?

  二、学习讲述《》

  (一)课件出示: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练讲故事,要求: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1学生,根据要求讲述故事,教师计时。再练习,再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

  2指名讲故事,集体评议。相机板书有关词语: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3导:既然是,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对吗?现在增加点难度。

  (二)课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同桌练讲故事,要求:讲出争论的语气,并说清兄弟俩各自的意见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台讲故事,集体评议。

  (三)同学们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体要求把故事讲的请清楚楚。

  1黑板上这几个词语你理解吗: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烟熏火燎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指名说说词义。

  2导:如果能把这个故事想象的更具体、生动些,并配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那就更好了。

  (四)课件出示:四人一小组练习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动作、表情。

  出示课件。

  指名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师:同学们讲的真不错!故事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价值的发言简短地写到黑板上。

  2盛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了同学们听,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6——11)小节。

  (2) 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相机理解:兄弟俩“笨”在哪里?他们没有抓住什么时机?……

  (3) 指导学生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

  (4) 引读:第1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赞许”,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四、总结课文。

  1《》学完了,这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五、作业

  小练笔:把自己生活中接触的有关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真正的小学生应该是怎样的呢?

  5、课堂评价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读得怎样?是否能背。

  【教学总结】

  《小狮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刻画了一头怕吃苦、想依赖的小狮子,并借狮妈妈意味深长的话语告诉孩子们只有勤学苦练,拥有真正的本领,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真是没有想到!课堂中,学生能把这样长的一篇课文读得津津有味。想一想,是有原因的。这节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给原文添加提示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给“人物”设计了不同的动作,给对话加上了不同的语气词,课文在他们的感悟中变成了童话剧,学生读得有趣、读得有味。面对自己的再创造的成果,学生读起来怎么会没有兴趣呢?这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添加提示语有利于指导朗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总是苦于朗读知道不得法。但通过这一课的实践,我发现,学生见到一些提示语后,会自然而然地去感悟这些语气。比如,我在“狮子妈妈说”这一句中填写了“亲切地”一词,学生自己就开始体会妈妈说话时和蔼可亲的态度,并且在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这种情感。另外,我意外地发现,添加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些词汇。真可谓“一箭三雕”!如此看来,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真的能悟出好多东西呢!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

  2、抓住描写“美丽的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挂图,小动物头饰,媒体资源:动画《美丽的小路》。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播放动画故事: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动画故事片!(播放动画《美丽的小路》)

  观后教师提示: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对话平台

  1、自学。

  ①、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②、同桌交流读文,互相检查字音,交流读不好的句子,实在有困难请教师帮忙。

  2、识字(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①、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把会读和不会读的生字分类摆放。

  ②、再读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学生练读。

  ③、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

  (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所以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朗读(多种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互相评议,取长补短。

  ②、教师范读“我会读”中的句子,学生比较带问号、句号和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练读。

  ③、分角色读文。

  A个人体会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注意叙述性语言和角色对话的语气。

  B同桌交流读。读完后比一比谁哪个角色读得好,同一个角色谁读得好。

  C带头饰小组合作读,全班评议。

  (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是对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一次升华。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使学生物化自我,达到与作者心息相通。)

  4、讨论(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读第八自然段鸭先生的话,讨论思考:

  这句话什么意思?你觉得小路变脏还怪谁?

  5、练习。

  想象说话。出示挂图(内容是两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走),启发想象——这两个小朋友边走边说些什么?可以模仿文中的句子说话,更鼓励学生说出与文中和别人不同的句子。

  6、写字。

  此过程可结合动画课件《美丽的小路:综合生字》辅助进行。

  1、学生观察“先、干、赶、起”四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赶和起都有走字旁,重点指导这个偏旁的写法)

  2、学生练习书写,自己找学习伙伴或老师评价。如果对第一次评价不满意可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

  多音字组词:

  强中几尽

  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课后: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爱的奇迹是什么?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二、新授

  通过自己的预习你初步知道了哪些问题?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爱的奇迹是什么。)

  教师梳疑,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课文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交流:说明旱情相当严重,不仅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畜的饮用水都很困难了,比利双手捧水喂小鹿的感人故事正是在这样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的。

  此时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这一段的描写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3.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比利的为人。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比利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在文中标画有关比利动作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组内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他目不斜视,好像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慢慢地向树林走去,然后快步跑回来”这说明孩子是在极严肃、极认真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孩子一心想着救小鹿。

  (做事认真、专注,善良、有爱心)……

  (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小比利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己的感受。

  联系上文,说一说第一段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当时水的宝贵以及水对挽救小鹿生命的重要,突出了比利捧水喂小鹿这一行动的意义和小比利的心地善良。

  集体讨论,升华主题,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各抒己见)

  1、这件事发生在严重干旱的夏季里,在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比利却用宝贵的水挽救野生的小鹿的生命。

  2、比例只有6岁,可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了不起的。

  3、一个6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描绘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课后:先默读课文,以《语文帮你学》中的一道题,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第一个填空完成较好。对于第二个填空,很多学生没有写出是“中暑”的小鹿,此时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体会水对当地人们的重要性。此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且体会出真是奇迹。订正第三个填空时,请同学找到描写比利动作的语句,加以体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为什么是奇迹。这样利用内容引出中心学生感觉到水到渠成,同时更加明确了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是:准确、全面、简洁。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