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9-17 09:01: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5篇(优)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5篇(优)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这是千古名篇,无论从语言上,还是结构上,文采上,都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除课本要求的背诵以外,其他部分也要熟能成诵。

  2、学习本文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论证语言的特色。

  3、了解本文常见文言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体会本文巧妙的巧思,缜密的结构,精当的铺垫。

  【指点迷津】

  重点:

  1、了解作者贾谊。

  2、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3、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意为“指责秦的(政治)过失的一篇政论”。分上、中、下三篇,本文选自《新书》,是上篇,内容是总论天下的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是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中篇剖析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下篇指陈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危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上篇的中心思想是在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它的现实针对性是指西汉初期的政策,是劝谏西汉统治者施行仁政。

  本文共5个自然段,分五个部分。(大意略)

  4、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本文作者作了几项对比:一是将秦国的实力与山东九国对比,实力远远大于九国;二是将秦国的实力与秦统一天下后的秦朝对比,秦朝的实力大于原秦国十数倍自不待言;三是将陈涉的实力与九国对比,陈涉的实力则小到“不可同日而语”的程度。

  陈涉〈九国〈秦国〈秦朝最后交锋的却是最弱小的.陈涉与最强大的秦朝,而结果却是秦王朝的灭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行文至此已水到渠成,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独具特色,从语言的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词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句与排比句,又多用对偶与排比浑然揉合的长句,句子短长相间,读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6、本文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本文多用铺陈渲染手法,极具气势,但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比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三个动词均有“并吞”之意,“天下”、“宇内”、“四海”均指“天下”。很难分别为这两组近义词找出几种不同的说法来翻译它们。解决的办法就是凝缩,如上句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全国的雄心”。“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则可译成“宰割、吞并各诸侯国的土地。”余类推。

  7、正确理解本文中的繁笔写法。

  按照常规,议论文中应以议为主,叙为次;叙为简笔并为议服务。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给词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地读音,读写并理解19个新词。

  2.会用“为了”写句子。

  3.了解课文开头和结尾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能分几个方面说出八路军战士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4.知道八路军照料母鸡的原因,体会八路军爱人民,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作风。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读通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家禽,但本课向我们述说的是一个和鸡有关的动人故事。听课文录音。

  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要求如下:

  读准生字,划出新词。不理解的请向字典请教。

  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3.本课中也有一些多音字,请大家查一下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然后想一想这些字该怎样读。

  格外背包担水困难

  4.请8位小朋友来读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听他们有没有读错。

  5.这篇课文主要是讲什么?写八路军战士一件什么事呢?

  6.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疑问?

  三.齐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1——4段,体会八路军战士爱人民的思想作风。

  2.联系上下文理解“凄凉”、“幸存”的意思。

  3.说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日寇照料喂鸡侵犯纪律

  2.根据意思写词语:a特别,超过平常;b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3.认读多音字

  二.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是八路军战士在自己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却照顾老乡的一群鸡并且不动一只鸡下的蛋,事情虽小,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只爱人民的军队是怎样对待人民的财产的。

  三.学习第1段。

  齐读课文,想想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该怎么读比较恰当。

  1.理解“凄凉”。

  从文中那些地方看出凄凉?

  想象:凄凉的景象。

  思考:凄凉的原因。

  2.用“凄凉”的感觉自己读一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2段

  齐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

  想象:八路军战士进了镇还会干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理解“幸存”,为什么说这群鸡是“幸存地

  网

  活下来”?进一步理解上文“凄凉”。联系下文“惊慌”,这群鸡经过日寇的“侵犯”,也已十分惊慌。

  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4段。

  1.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这段话主要写战士们怎么样?

  2.选择题:

  a.战士们争着照料这群鸡。

  b.战士们宁愿吃个半饱也要把饭喂鸡。

  c.战士们进进出出要数一下鸡。

  d.战士们在天黑时总要关好鸡笼门。

  3.“照料”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找一找战士们照料鸡的句子。

  4.分3个小组读3个句子。

  5.这3个句子时按什么顺序写的?圈出表示时间的词。

  6.领读这一段

  7.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照料鸡的。

  七.作业。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八路军照料鸡,收藏鸡的原因。体会军队爱人民、守纪律的好作风。

  2.读懂开头和结尾,知道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盼头”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复习: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

  2.导入:战士们是怎样照料这群母鸡的,有是怎样对待老百姓的`鸡蛋的?再文中找出有关段(5——7段)。

  齐读5——7段。

  3.默读5——7段,想想每段说什么。

  (1)连起来说一说,战士们是怎样对待鸡下的蛋的?

  (2)当时战士们的生活很困难。想一想,会有什么困难?课文那一句话写出了困难的情况?

  (3)出示句子:

  开饭时,每人能分到指甲大的一块咸菜,就算不错了。

  读一读,你读后有什么体会?

  (4)战士们如此困难,为什么没有动老百姓的鸡和蛋?

  4.这篇文章结尾有一个新词:“盼头”,想想这个词的意思。人民为什么说“有了八路军,我们就有盼头啦”?

  5.开头一段与这篇课文写的事关系不大,拿掉它,直接从第二段开始可以么?讨论为什么,进一步加深理解“盼头”。

  6.学了本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懂得了什么?

  7.作业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故事唤起学生对相同经历的回忆,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2、 可结合课文练习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 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故事唤起学生对相同经历的回忆,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学习了《翠鸟》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小鸟产生了更加深厚的喜爱之情,如果你发现树上有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妈妈正好出去觅食了,你会怎样做呢?

  揭示《一只小鸟》

  二、 感知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小鸟、老鸟、小朋友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学习字词

  1、 同桌合作,读通课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读准。

  2、 抽学生分别读课文8个自然段,并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注意抓住要点:谁或什么在哪儿或什么时间干什么)

  3、 认读生字词,读准:

  zhī mǎn mì qīng dàn diē yǎng

  树枝丰满觅食倾听掸子跌了下来仰望

  cháo ling xián xì zhōu jiū

  鸟巢翎毛衔着缝隙啁啾

  多音字:弹dàn(子弹)tán弹琴

  4、 注意字形:觅字的爪字头的写法

  仰字没有一撇

  5、 学生记住字形,当场听写。

  6、 给生字组词。

  四、 练习巩固:

  抄写生字词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 读课题,导入 新课

  二、 你认为这是一直怎样的小鸟?为什么?

  1、 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学生讨论

  2、 交流反馈:

  一只幼小的小鸟: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

  一只快乐的有父母保护的小鸟: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她们都觉得非常快乐。

  一只可爱的小鸟:它的脑袋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树枝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

  3、 练习朗读读出小鸟的可爱和快乐,读出画面的和谐美。

  三、 鸟妈妈、鸟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读课文3-6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抓住重点句理解: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

  四、 孩子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孩子们喜爱小鸟但又伤害了小鸟的行为。

  读课文7、8自然段,想象:小鸟消失后,孩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怎么想?

  (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真正的.喜爱。)

  过了十年,一切有了什么变化?

  五、 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自己读完课文后的感想。

  六、 想象练说

  那只小鸟后来怎样了?同桌互相练说,然后抽学生上台说。

  板书设计 : 一只

  快乐 可爱唱歌

  跌下来流血

  歌声永远消失

  教学后记:

  以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鸟?为线索指导全文的教学。学生能回答出这是一只可爱的小鸟这是一只可怜的小鸟这是一只幸福的小鸟,抓住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的?让学生去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很快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语文教案 篇5

  1.关于鹤群飞翔于空中的细节主要有:(目标2)

  (1)南侧群山的上空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

  (2)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问后方笔直延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喻。

  (3)排成一字模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掉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

  (4)排头大鹤先向有旋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

  (5)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飓;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

  (6)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像飞蛾,最后小如蚊。

  (7)从排头依次掉头向北,敏捷地变成一缕长长的细丝。加快速度一路向北飞去。

  2、表现鹤群搏击苍鹰的细节主要有:

  (1)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哦--哦--哦"的啼鸣声。

  (2)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即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

  (3)于是其他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

  (4)在阳光下,鹤们双翅奋节搏击,银光闪烁。鹤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

  3.表现鹤群救助同伴的细节有:

  (1)这时鹤群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

  (2)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

  (3)来救的两只大鹤,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各自伸出一只长长的翅膀,将伤鹤架起来了。

  (4)在这段时间里,其他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

  (四)通读,进一步思索以下问题,并从总体上体会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1.作者描写鹤悠然飞翔于空中的意图是什么?

  2.在鹤鹰之战中,一开始写鹤群"立即崩溃""惊恐万分""陷入一片混乱",这些描写是否破坏了鹤的形象?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见到因车祸倒于血泊中的人,或看见寒风中沿路乞讨的乞

  丐,或看见老人颤巍巍立于公共汽车中,人们~般作何反应。与鹤群比较,体会鹤群的可贵之处在什么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5.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08-09

语文教案[经典]09-05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07-21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秋天教案04-21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下册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