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9-08 10:38:08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精品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精品7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是在“动物音乐会”活动之后进行的。幼儿对各种常见动物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动物头饰也特别感兴趣。我就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孩子的心理、生理实际发展水平,设计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我不时的出示幻灯片,既保证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不被分散,保持较高的兴趣,又使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说出三种不同动物叫声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象声词:叽、呷、喵。

  2、培养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动物头饰、汉字卡片头饰。

  2、投影仪、幻灯片。

  3、小鸡、小鸭、小猫的图片,叽、呷、喵的汉字卡片。

  过程实录

  一、看一看(观察幻灯片)

  1、出示小鸡的`幻灯片。

  师:这是谁 ?

  幼:小鸡。

  师: 小鸡什么地方最有趣?

  幼:鸡毛。

  师:为什么?

  幼:小鸡的鸡毛可以做毽子,我们可以用毽子来玩。

  师:很有趣。

  幼:小鸡的叫声也有趣。

  幼:因为小鸡叫时“叽叽叽”。

  师:对“叽叽叽、叽叽叽”(边说边模仿小鸡的动作,之后,将汉字卡片“叽”帖到黑板上小鸡图片的下方)

  2、出示小鸭的幻灯片。

  师:这是谁?

  幼:小鸭。

  师:你们想和小鸭玩吗?

  幼:小鸭是在水里玩的。

  幼:我看到动画片里的小鸭是在地上玩的。

  师:小鸭不但在水里玩,还可以在地上玩。你们听过小鸭子叫吗?

  幼:呷呷呷。

  师:(将汉字卡片“呷”帖到黑板上小鸭图片的下方)

  3、出示小猫的幻灯片。

  师:这是谁?

  幼:小花猫。

  师:你喜欢她吗?

  幼:喜欢。

  师:为什么?

  幼:它可以抓老鼠。

  师:那它怎样叫?

  幼:喵—喵。

  师:(将汉字卡片“喵”帖到黑板上小猫图片的下方)

  二、认一认,读一读

  1、让幼儿结合图片,想象并认读表示动物叫声的汉字。并采用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

  2、引导幼儿仔细的观察“叽、呷、喵”三个汉字的结构,启发幼儿找找三个汉字的相同点。

  三、想一想,说一说

  师:你见过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幼:小羊。

  师:小羊怎样叫?

  幼:咩咩。

  师:说的真好。

  (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一些常见的动物的名称、叫声,教师将动物的主要形象及想关的汉字写黑板上,带领幼儿认读,让幼儿感知“口”字旁的汉字)

  四、玩一玩

  1、幼儿到手工区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汉字头饰戴上回座位。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在这里。(戴小鸡头饰的小朋友起立)

  师:小鸡怎样叫?

  幼:“叽叽叽、叽叽叽”(戴汉字头饰“叽”的小朋友起立可创编动作)

  (幼儿熟悉后,可变换游戏的角色。)

  2、 找朋友

  第一组: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帖到黑板上,请小朋友在图片下面帖上该动物叫声的汉字卡片。

  第二组:戴动物头饰的小朋友和戴该动物叫声的汉字头饰小朋友,手拉手、站站队。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马路上常见的车辆,并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2、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

  反映马路景象的的图片(图片中的车辆种类要多些)、幼儿用书《马路上》。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引出话题:

  幼儿观看图片 两编。

  教师提出问题:

  ----“你们看到了哪些车辆?”

  “这些车辆有什么功能?”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倾听并就幼儿的回答进行归纳小结。

  2、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马路上》,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在你的书上找一找,刚才图片中有哪几辆是书上有的?”

  “这些车有几辆是载客的?有几辆是运货的?”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关注幼儿对类概念的理解。

  小组同伴之间验证。

  集体在此观看图片,共同验证答案。

  教师提供正确答案,并对有争论的车辆问题开展讨论。

  上午活动二:

  活动名称:热闹的马路(社会、艺术)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车辆的一些特征和功能。

  2、增强有关交通安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剪刀、胶水、抹布等。

  2、教学挂图、幼儿用书《热闹的马路》

  活动过程:

  1、启发引导:

  出示马路的图片:

  ----“这是一副反映马路的图片,图片上有些什么?”

  “为什么马路上会有那么多的车辆?”

  幼儿点数图片上的车辆,讨论所见所闻车辆的用途:

  ----“马路上这么多的'车辆为什么不会碰撞?”

  了解马路行车、信号等的简单规则。

  2、讲解操作:

  教师讲解操作的方法:

  ----“你在粘贴车辆和人物时要注意符合交通规则。”

  幼儿操作《热闹的马路》,引导幼儿在粘贴车辆和行人时要注意交通规则。

  教师观察指导,对部分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更多的关心。

  3、组织交流:

  每组在小组范围内容交流作品,说说自己粘贴的理由。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普通话朗诵儿歌,练习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

  2、初步了解豌豆、蚕豆从开花到结成豆荚,加工成豆制食品的过程,喜欢吃豆类食品。

  活动重点:用普通话朗诵儿歌。

  活动难点:念准字的读音。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豌豆蚕豆》。

  2、各类豆制食品。

  活动过程:

  1、品尝食品导入活动:

  出示豆制食品供幼儿品尝:

  ——“你吃过这些食品吗?味道如何?它是用什么东西加工成的?”

  出示豌豆、蚕豆,帮助幼儿小结:

  ——“这些食品都是由豌豆、蚕豆加工成的。”

  2、欣赏诗歌,理解豌豆、蚕豆从“花——豆荚——豆米”的过程。

  教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幼儿阅读图书《豌豆、蚕豆》,按顺序观察、理解画面。

  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句表达:

  ——“诗歌里的.豌豆、蚕豆是怎样长大的?都能做成哪些食品?”

  3、学念诗歌:

  教师和幼儿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帮助幼儿发准“蚕、睡、吃、花儿”等字词的读音。(鼓励幼儿分句接龙念儿歌。)

  上午活动二:

  蔬菜的一家(艺术)

  活动目标:

  学习用几何图形组合的方法画正面直立人物,并会区别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活动重点:区分人物的高矮、大小和颜色。

  活动难点:用几何图形组合画人物的正面图。

  活动准备:

  记号笔、蜡笔、画纸、范画“西红柿的一家”、幼儿用书《蔬菜的一家》。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展开讨论:

  舒适范画,引出话题:

  ——“在农业开发区里,搬来了一户人家,是谁?”

  欣赏作品,并讨论:

  ——“这一家,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谁是宝宝?”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比较。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幼儿根据蔬菜的不同造型进行创作。

  3、互相欣赏作品,并讲评。

  幼儿作品展示。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及上肢力量。

  2.探索沙包的多种玩法。

  3.体会玩沙包的乐趣。

  活动准备

  沙包每人一个,户外活动场地,音乐。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活动一下身体。

  2.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每人一个沙包,让幼儿自由探索沙包的玩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幼儿的玩法,对于一些危险的玩法,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

  (2)总结幼儿都是怎样玩的'(抛沙包、顶沙包、踢沙包、夹沙包等),对于一些比较新颖的玩法可以让幼儿示范给大家看,然后请幼儿自己尝试一下,并说一说应该注意的事项。

  3.挑选几种玩法请幼儿玩一玩。

  (1)抛沙包。幼儿把沙包拿在手里,举至肩膀上方,用力向外抛沙包 比比谁抛得远玩的时候所有幼儿在同一水平线上,双脚不能超出水平线,动作要标准。

  (2)顶沙包。请幼儿将自己的沙包顶在头上,双手不能碰沙包,双臂张开往前走。以比赛的形式看谁最先到达终点。保证沙包不能滑落,滑落的幼儿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3)蚂蚁背豆。请幼儿将沙包放在背上,弯腰往前走。这个玩法是教师提出来的,有点难度,幼儿可以自由练习。

  4.放松活动。

  将沙包放回指定位置,听音乐放松身体。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等风俗。

  2.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3. 通过手工制作感受端午节的气氛,萌发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兴趣。

  4. 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

  1. 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简单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说,

  2. 通过PPT了解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以及熏艾叶的风俗。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对端午节风俗问题的互动里。

  活动准备:

  1. 有关屈原的故事和端午节来历,赛龙舟、艾草、粽子、挂香包图片,艾条等;

  2. 春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图片;

  3. 手工材料纸杯子,五色彩线,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 引入部分看图猜节日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2. 师:这是什么节日?谁来告诉老师一下这个节日里我们都要做什么?

  3. 师:知道了前面那些图片是描述春节的。那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几张图片,图中有什么?是什么节日?

  二 . 基本部分1.师: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端午节。端午节是哪一天有没有人知道?端午节是纪念谁的?有谁知道端午节的故事?

  2.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端午节的`来历》来进一步了解下端午节。

  3. 师:看了短片以后谁来告诉老师一下端午节是哪一天,都有哪些习俗?

  4. 师:端午节吃粽子,你们吃过吗?谁来说一说?

  5. 师:除了吃粽子以外,端午节还有一种游戏叫划龙舟。那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很少见的。

  6.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视频来看看真正的划龙舟是什么样。

  7. 师:(让配班老师悄悄点燃艾叶)大家闻到什么味道没有?是什么味道呢?哦!原来是艾草呀!谁知道艾草有什么作用呢?(夏天会有很多蚊虫,点燃的艾草有这样一股特殊的味道 ,它可以赶走虫子。刚才我们只闻到了它的味道,现在我们一起看看他的样子。(图片)8. 师:今天呀,我们小朋友一起了解了这么多关于端午节的事情,谁来给老师说一下我们当地是怎么过端午的都有什么风俗习惯?(插柳条,戴荷包,吃卷糕,韭菜盒子等)9. 师:小朋友们现在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了吗?它是为了纪念谁的节日?

  三、手工制作1. 师:下面我们做个小手工,制作一个漂亮的荷包送给我们的爷爷奶奶祝我们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

  2. 师:好,荷包做好了,我们把漂亮的荷包放在桌子上。

  说了这么多小朋友们再来说一下端午节师几月几日,是纪念谁的节日?

  四、听老师讲故事师:讲了好,最后大家听老师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布老虎吃粽子》

  教学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弹跳能力和下肢肌肉力量。

  2.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圈人手一个。

  2.教师活动前在场地上用明显标志物画出小河的'范围,宽窄适当。

  活动过程:

  一、准备游戏活动

  1.幼儿持圈跟随教师做开汽车游戏,慢跑热身。

  2.圈操游戏

  操节动作:拉弓射箭(上肢、体侧)——日升日落(腰腹)——开门关门(跳跃)

  二、基本游戏活动

  1.铺路(幼儿已有经验练习)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将圈连成小路,幼儿依次从小路上进行跳过,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逐渐调整圈的间

  距,提高幼儿跳跃难度。根据幼儿活动情况,适时邀请部分幼儿进行动作展示,集体模仿练习。(要求:可采用各种方法跳跃行进,但必须在圈内进行。)

  2.套圈游戏(自我能力探索、注意关注方法的提炼与示范)

  游戏方法: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判断将圈放在自己身体的前方一定距离,跳入圈内,将圈从身体上套出,继续掷圈、跳跃、套圈依次进行,到达教师指定位置结束。

  3.修桥(能力挑战、注意后期分层游戏)

  游戏方式:幼儿根据教师的分组,以每组固定人数,利用手中的圈在小河上连成一座小桥,保证每组成员全部通过小河。

  规则:仅限各组每人一个已有的圈进行游戏,除尝试和探讨方法外,通过小河的过程中必须从圈内进行,每圈只限一人站立。

  游戏递进:根据幼儿游戏情况,依次减少各组人数,增加组数,促使幼儿不断拉大圈的间距,增加跳跃难度。

  教师组织过程中,根据幼儿活动情况,注意观察幼儿方法的产生过程,适时的组织幼儿示范方法和过程。

  三、结束放松游戏

  1.小船渡河

  幼儿以圈做“小船”,在小河内自由行进,坐在小船里放松腿部等。

  2.协助教师整理收拾场地器材。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序数。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不同的房子(有五间房子的平方一座;高五层,每层有一个房间的高楼一座;高三层,每屋有两间房子的高楼一座。)

  (2)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的.图片各1张。

  (3)写有门牌号的小动物若干。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小动物们今天也要盖房子了,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盖的房子吧。

  2、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五间平房,请幼儿帮小动物找新房。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左往右数1——5的房间,依次是:第一间、第二间、、、、、、,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们觉得新房子虽然很宽敞,可是却看不到远处的风景,于是小动物们商量了一下,又盖起了第二座房子。

  (2)出示高五层,每层只有一个房间的高楼,请幼儿帮小动物们搬进第二层房子。

  小猴、小羊、小鸡、小猪、小兔住在从下往上数1——5的楼层,依次是:第一层、第二层、、、、、、,请小朋友送动物回家。

  小动物觉得这栋楼房虽然很高,可是每一层就一家,找好朋友一起玩,还要上上下下,真不方便。于是小动物们又商量着要盖第三座房子。

  师:小朋友猜猜小动物们盖得第三座房子会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有两个或三个房子)

  (3)出示高三层,每层有两个房间的楼房。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楼房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猴子搬新家?

  小兔子看到这样的楼房也想立刻住进去,谁来帮小兔子搬新家?

  出示门牌号码102,请幼儿尝试理解含义。教师小结:原来门牌号码的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层,第三个数字表示第几间。

  3、结束:体验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小动物都搬进了新楼房,很开心,我们一起来祝贺它们吧。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大家一起跳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小动物搬新居》这一数学活动让我体会到,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起着引领幼儿、支持幼儿活动的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问题中操作,使他们的大脑和双手都与教师积极互动,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活动第一环节我便向幼儿提出了“你们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这一问题,虽然很简单,却是这一活动的基础,它起着引导和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为整个活动能够自然而顺利地进行做了教好铺垫。

  从活动效果来看,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教学,确实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9-04

中班教案(精选)10-13

中班的教案07-18

中班教案08-08

【经典】中班教案08-10

中班教案07-20

[经典]中班教案05-13

中班教案[经典]08-14

中班教案(经典)12-22

(精选)中班教案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