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看看的过程中,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大胆画出乌龟。
重难点:
了解乌龟的外形特征,大胆画出乌龟。
活动准备:
1.PPT;
2.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猜谜的形式引入
1.师: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说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仔细的来听:穿件硬壳袍,缩头又缩脑,水面四脚划,岸上慢慢跑,这是什么?(幼儿回答)师:塬来是一只乌龟。
师:孩子们,你们看乌龟长的什么样子?
师:小乌龟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
师:小乌龟的龟壳上面有什么?
2.请几名小朋友到前面画一画龟壳上面的图案。
二、自由创作--有趣的乌龟幼儿创作,通过观察尝试绘画乌龟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到海边上来画出小乌龟,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画纸,彩笔和油画棒,一会儿请小朋友们画小乌龟并且给小乌龟穿上漂亮的衣服,想一想小乌龟在海边还会遇到谁,把你想到的也画出来好吗?
叁、欣赏交流:说说我的小乌龟师:画完的小朋友去给老师们讲一讲你的小乌龟遇到哪些好朋友?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这个课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解决了幼儿的布局问题,还拉近了幼儿与乌龟的距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考虑乌龟的感受,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练习听信号行动,会快速做出反应。
2.复习数的概念。
3.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准备活动。
播放欢快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学做动物模仿操吧!引导幼儿活动身体各环节。
2.出示皮球,学习儿歌。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大皮球今天想教我们玩一个新游戏,首先我们得把游戏要用到的儿歌学会。"大皮球,小皮球,皮球皮球哪里来?工人叔叔造出来,我们也要造皮球。"幼儿边拍手边学说儿歌。
3.游戏"造皮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幼儿游戏人数为单数,游戏时,教师敲铃鼓,幼儿随节奏边拍手念儿歌,边在场地四散走动,儿歌念完鼓声停止,教师发出口令"四个小朋友造皮球。" 幼儿立即自找同伴,四人拉手围成圆圈。找不到同伴的幼儿就要表演节目。鼓声响起游戏继续,教师可以发出不同的口令,幼儿根据口令数组合成一组,找不到同伴的表演节目。
(2)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游戏。
为提高游戏兴趣,教师可以对幼儿作不同要求,如让幼儿边拍手边跑或者学小兔跳等。
4.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之中。尽量运用可以让幼儿都能参与的`形式,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引入教学,幼儿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玩球。我认为这也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充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里特征,捕捉他们的兴趣爱好,融于活动,才能上好活动课。这样既达到了段炼幼儿创新能力的目的,又利于幼儿茁壮成长。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2、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3、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什么动物不怕冷。
活动准备:
1、地球仪一个,企鹅玩具、北极熊玩具1个。
2、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和企鹅生活在南极的图片各1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地球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1、出示地球仪,教师指着南极和北极让幼儿讨论: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儿的天气是什么样子的吗?这些地方有哪些动物生存?
2、教师讲述南北两极的生态环境,并把玩具企鹅、北极熊分别放在地球仪上的南北两极。
二、让幼儿知道并用语言描述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1、出示图片,请幼儿描述南北两极的气候。
2、请幼儿描述图中企鹅、北极熊长得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
3、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企鹅、北极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却不怕冷?
4、教师描述企鹅、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释它们不怕冷的原因,即身体的特征构造。
5、请幼儿模仿企鹅、北极熊走路。
6、游戏:“企鹅、北极熊找家。”让幼儿分别扮演企鹅、北极熊,在活动场地画一个大地球,一边为北极,一边为南极,要求扮演北极熊的幼儿模仿北极熊走到北极位置上,扮演企鹅的幼儿模仿企鹅的动作走到南极上。
不怕冷的动物有哪些:帝企鹅,北极熊,北极狐,海豹,旅鼠,驯鹿,雪兔等。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使用打击乐器的乐趣。
2、 感受乐曲跳跃欢快的情绪,能合拍地模仿青蛙蹦跳的动作。
3、 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应该保护它们。
4、 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 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1、歌曲CD 、 图谱、 呼啦圈、 青蛙卡片、青蛙头饰
2、打击乐器:刮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谜语——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
“老师说个谜语大家猜, 一个小小游泳家, 说起话来呱呱呱, 小时有尾没有脚, 大了有脚没尾巴。”谜底:青蛙
出示青蛙卡片:“对了,小朋友真聪明,今天的小客人就是小青蛙。一只小青蛙,要呀要回家。可是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了。你们有办法帮它回家吗?”
二、基本部分:
(一)学唱歌曲——感受乐曲跳跃蹦跳的情绪
1、帮小青蛙唱歌。
老师:“小青蛙说,它要请小朋友帮它唱歌,唱着歌才能找到家呢。”
老师用手演示:握——张开,小朋友在老师张开手的时候唱一声:“呱”。老师说歌词,小朋友看老师手势,老师说一句儿歌,一句结束的时候,小朋友就帮着青蛙唱一声:“呱”。
2、小朋友欣赏一遍歌曲。知道在乐句结束的时候帮助小青蛙唱一声:“呱”。
老师:“小青蛙说,咱们不能只说儿歌,得唱着歌。一起来听听唱什么歌?”(集体欣赏一遍)
3、小朋友用手做青蛙嘴,一起帮小青蛙唱歌。
要求小朋友在乐句结束的时候帮助小青蛙唱一声:“呱”。
4、出示打击乐器——刮胡
请一组小朋友用刮胡刮出青蛙的叫声,其他小朋友演唱。
5、请演唱的小朋友用小手学青蛙在自己腿上跳一跳。一起轻声哼唱歌曲。
6、老师:“小青蛙一边跳着,一边唱着,不慌不忙把家找,它怎样做才能又不累又开心的找到家?”(可以边跳边捉害虫)
老师:“对呀,它一边往家走,一边捉害虫呢。吃了害虫心情怎么样?(高兴)所以它就高兴的唱一声:“呱”。
7、出示图谱,幼儿看图谱按节拍学习蹦跳动作。要求蹦跳时不能忽快忽慢,保持匀速。
老师:“小朋友们,青蛙看见害虫 的时候就要跳一下,吃掉害虫,吃饱了就开心的唱一声。”带领幼儿看图谱练习按节拍蹦跳和青蛙的叫声。(看见害虫就跳,看见青蛙就叫)
8、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看图谱练习蹦跳动作。
(二)学做游戏——合拍模仿青蛙跳
1、老师:“我们帮助小青蛙唱歌,一路唱一路捉害虫,终于回 到了家,看,小青蛙的家到了,小青蛙邀请我们跟它一起唱歌呢!”
小朋友们一组用刮胡演奏,一组学青蛙蹦跳、唱歌。
2、游戏: 跳荷叶——学本领
老师:“小青蛙非常感谢小朋友一路帮它唱歌找到了家,它要和大家一起玩游戏。”
游戏规则:幼儿要听好音乐,在蹦的地方跳到荷叶上,谁就得到青蛙的礼物(头饰)
3、老师示范一次游戏。
4、小朋友游戏
一组小朋友用刮胡演奏,一组小朋友随音乐游戏。强调在“蹦”处按节奏蹦到荷叶上。按节奏蹦到的小朋友奖励青蛙头饰。
5、交换游戏。两组小朋友交换一下,继续游戏。
三、结束部分
保护青蛙的教育
小朋友,春天到了,青蛙可忙啦,到处捉害虫,所以农民伯伯的庄稼才长的好,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青蛙?
四、活动延伸
老师:“小朋友想的办法真好,咱们去做保护青蛙的标志,出去玩的'时候放到池塘边,告诉人们保护青蛙。”
教学反思:
《小青蛙找家》是一首情绪欢快,活泼,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歌曲。歌曲塑造了小青蛙天真活泼、幼稚可爱的形象。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让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融入教学活动。幼儿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声音都惟妙惟肖,孩子们的表演都棒极了。因为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才能唤起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幼儿在学歌过程中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这样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及创新能力也得以培养和锻炼。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各表示什么。
2.引导幼儿在理解童话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知童话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点。
3.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商店游戏。
活动准备:图片、课件、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你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买过什么东西?你是怎么买的?
小结:买东西时必须告诉别人你要买的东西,付了钱就可以拿走了。可是有个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小猴却遇到了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听老师给你们讲故事"小猴卖圈"。
2.教师带幼儿边看课件边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小猴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它很会动脑筋。一天, 来了五个伙伴,手里都拿着一张纸片,纸片上画着个"〇"。 "咦,这'〇'是什么意思?"小猴糊涂了。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是什么呢?(幼儿猜想)小朋友是这么认为的,小猴是怎么做的呢!继续听老师给你们讲。
3.教师把故事讲完。
提问:有哪几个小动物?小猴有没有让他们满意地买到所需要的东西?他想了个什么办法?小猴卖给他们的"○"到底各是什么呢?现在咱们再一起来想一想。
4.教师利用课件边讲边提问,引导分析各种小动物的"○"各表示什么。
1)解决第一个"○":打开小猴和小鸭图片,讲述这一段后提问:小鸭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游泳圈)。
2) 接着谁又来了?打开小猫教具,讲述本段后提问:小猫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镜子)。小猫拿到镜子后,照了照,满意地走了。满意是什么意思?
3)后来,谁来了?(打开图片)讲述本段,小狗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铁环)。
4)后来,谁来了?(打开图片)讲述本段,小老虎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足球)。
5)最后,轮到谁了?打开小兔讲述本段:小兔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蛋糕)。
6) 小动物买的是游泳圈、镜子、足球和蛋糕,为什么只在纸片上画个圆呢? (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圆的)你觉得小猴是只什么样的小猴呢?
5、玩商店的游戏。
小朋友讲得不错,但你发现小动物们买东西和咱们平是买东西有什么不一样?(平时,直接说就可以了,他们画出所买东西的形状,告诉他干什么用就可以了)对,下面我们就一起玩个开商店的游戏,规则就是刚才小朋友说的,画出你要买的东西的形状,告诉售货员干什么用就行了。看,老师这儿就是商店了,我这儿有许多东西,我来当售货员。小朋友当顾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卡片和一支笔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小朋友拿出来画一画你要买的东
西的形状,你想多买,你就多画,形状,一定要准确。
活动延伸:
回家给爸爸妈妈讲"小猴卖圈"的故事。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我认为较好的有以下两点值得总结:
1、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本次活动,我以小猴卖圈为主线,贯穿始终,主题单一,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内容浅显易懂,便于幼儿学习理解和掌握。同时,活动以圈这样一个幼儿常见的事物让其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2、营造积极、宽松的师幼互动氛围,深入有效地参与和引导。我们知道,幼儿认知的显著特点是通过他们的自身活动来发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获得经验。正如皮亚杰所说:“儿童获取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物体的操作和动作的内化。”为此,我通过让幼儿玩一玩、看一看、听一听、讲一讲等活动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学习逐步摆脱学习中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思维的惰性,进而把学习过程变为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良性循环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续编故事环节整个过程,气氛自由、宽松,老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适时地“导”,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与幼儿形成了良好、积极和互动关系,而孩子也在亲历表演过程这种有效互动中建构了自己的知识经验,获得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熟悉歌词,并能基本跟唱。
通过幼儿扮演葵花,大胆表演故事情节。
体验角色“葵花” “开心快乐”的唱歌,“害怕恐惧”遇到僵尸的情绪变化。
材料准备
PPT动画设计 钢琴 香水
头饰(小向日葵15个,大向日葵1个 玉米投手1个 樱桃炸弹1个)
活动过程
1、气息练习
设置花园情景吸气吐气练习
2、引导幼儿观看PPT,初步熟悉歌词
(1)出示PPT,观察图片,初步熟悉歌词
(2)引导幼儿倾听歌曲,感受葵花姐姐开心快乐的情感(教师清唱一遍)
(3)儿童看图填词,记忆歌词
3、转换葵花情绪情感,体验葵花内心隋绪变化,继续熟悉主旋律歌词
4、引导幼儿角色体验,初步学习歌曲主旋律部分
(1)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后集体交流,丰富幼儿扮演葵花姐姐的动作、情绪。
(2)表演活动:引导幼儿在表演中自主歌唱
游戏玩法
本次模块二主要是感知体验角色“葵花”宝贝盼隋绪情感变化。
“境人开始就将孩子引入到一片美丽的花园感受快乐舒畅的情绪体验,接着感知“葵花宝贝”歌唱的快乐开心,展现主要角色人物的`个性;
“情出”幼儿通过观看PPT感知“葵花”遇到僵尸的惊慌、害怕、勇敢、等内心情感变化;
“悟动”幼儿角色扮演”葵花”将自己转换为“葵花”的角色,亲身体验和实践后反应出个体不同的内心情感(害怕、惊慌、成功、担心等等不同情绪)。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教案(经典)12-22
中班教案【精选】01-21
中班教案(精选)10-13
中班教案08-08
中班的教案07-18
(经典)中班教案09-02
(精选)中班教案09-15
[经典]中班教案05-13
中班教案(精选)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