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09 12:19:2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精选6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梢、赤、溅、糟、糕、撅 辫、却”,辨析“辨 辫 辩 瓣 ”4个形近字,能用“兴奋”和“骄傲”两个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继续巩固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能联系诗歌内容,想像眼前出现的情景。

  4、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童真与童趣。

  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4个生字,辨析“辨 辫 辩 瓣 ”4个形近字,能用“兴奋”和“骄傲”两个词语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雨后小兄妹戏水时的快乐。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夏天,常常会出现雷雨,雷雨过后,会有怎样的`场景呢?请你想象一下,再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

  2、出示课题:雨后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写的一首小诗。这首诗写的也是雷雨过后的一幕场景。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谈谈你听了课文后的感受是什么?

  2、学习字词。

  (1)学习生字:梢、赤、溅、糟、糕、撅 辫、却

  ①开火车读

  ②教师正音:“糟”平舌音,“撅”注意字音, 读准确。

  ③出示:撅的笔顺

  书空,重点指导右边“厥”的笔顺。

  (2)比一比,再组词。

  3、深入读诗,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

  ①自己轻声读诗歌,找到关键字句子想想意思。

  ②集体交流,教师随即出示句子:

  场景一

  ①齐读句子

  ②找到关键词语,谈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了孩子们的快乐?

  预设答案(“快乐得象神仙“,神仙没有烦恼,说明这些孩子也没有烦恼,很快乐。)

  ③板书:神仙 快乐

  ④朗读指导:读出快乐的语气。

  课后小结

  三、复习巩固

  1、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全文,扫清字词障碍。并从关键句中的关键词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读准生字新词。

  3、指名读课文,教师正音。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夹竹桃花的花色“奇妙有趣”和花期之长“韧性可贵”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

  2、借助画面,感受意境,指导诵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画面,引导观察: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盆美丽的花,请看大屏幕,知道它的名字吗?(板书:夹(jiā)竹桃)

  没错,这美丽的花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叫“夹竹桃”。请注意这里的“夹”读第一声,让我们齐读。

  2、夹竹桃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没有同学对这个名字感兴趣?请大家结合图来研究研究,说说你的想法。(夹竹桃因为叶片像竹,花朵如桃,因此人们给她取了这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3、让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观察她,看看她是什么样儿的,你觉得她怎样?(根、干、枝、叶、花)。

  4、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对夹竹桃情有独钟,他曾为夹竹桃专门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的第17课。

  二、浏览课文,初知大意:

  1、过渡:那么,季先生笔下的夹竹桃是什么样儿的呢?让我们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昨天,袁老师已经和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现在请同学们浏览一遍课文,回忆课文的大意。

  2、学生交流大意。

  3、在季先生笔下,浓墨重彩的展示的是夹竹桃的“花”。(板书:花)(“花”这个字是课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字。)

  4、请同学们再认真默读一遍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夹竹桃“花”的自然段,在开头画上三角符号。然后读读这些自然段,看看夹竹桃的花有什么特点。

  5、学生讨论:第2、4、5自然段。(花的特点暂不讨论。)

  6、过渡:咱们六(1)班的同学真不简单!书读两遍,大意自现。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夹竹桃花的世界,去欣赏她、品味她……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谁愿意带我们到季先生家的大门内,看看那两盆夹竹桃呢?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你看到了那两盆夹竹桃了吗,她是什么样儿的呢?用“——”画出直接描写花的语句,自读自悟,夹竹桃的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学生交流讨论:(联系画面)红色——火;白色——雪;不相容——融洽。(俗话说“水火不相容”。)

  4、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呢?(板书:奇妙有趣)

  5、你是否真的觉得这景象奇妙而有趣?请你试着读出这景象的奇妙有趣。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邀请几位“诸葛亮”出主意)。

  这么奇妙有趣的景象,这么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来诵读记忆,看画面试背。

  四、学习第3、4自然段:

  1、过渡:第2自然段对夹竹桃的花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为什么接下来在第4自然段中还要写夹竹桃的花呢?这其中必有缘由,让我们来共同读读第4自然段。

  2、自读自悟,这段写了什么。夹竹桃花期很长。(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

  3、用“~~”画出描写夹竹桃花期很长的词句,自读自悟:说说你从这些词句中是怎样读出花期很长的.。

  4、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5、讨论:(1)、又开出、又长出(注意这句话中句号若是改成省略号就更准确地说明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2)、看不出、也看不出、无日不迎风吐艳;

  (3)、无不奉陪。(课件出示文字。)

  6、有没有同学在读“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句话时,想到了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先请位同学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有什么特别之处?

  一百多字,十四种花,没有一个字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段“离题”的内容呢?(课件展示十四种花,对比衬托夹竹桃的花期之长。)

  7、了解到夹竹桃花期很长这一特点后,你对它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你真的觉得它韧性可贵吗?请你读读这个反问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8、自由练读,揣摩如何读好这段话。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读后评议。请四位学生分句读,闭眼想象夹竹桃一年三季,花开不落的可贵韧性。试背。

  五、设置悬念:

  夹竹桃的花色奇妙有趣,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读到这你们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夹竹桃?告诉大家,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月光下的夹竹桃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去领略她月下的扑朔迷离的风姿吧!

  板书设计:

  17、夹竹桃

  花色——奇妙有趣

  花期——韧性可贵

  花影——?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12个生字,能正确地认读“洋溢、允许、围墙……”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学生回答)通过你们的回答,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读童话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童话世界,一起去享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美妙与神奇。齐读课题:9《巨人的花园》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

  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增添训斥覆盖凝视冷酷愉快拆除

  凋谢喧闹叱责火辣辣

  a先自己练习读

  b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小组开火车领读词语)

  师:这些词语中你能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们真聪明,再这些词语中还有一组近义词看谁的眼睛亮最先找出来?(训斥和斥责)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在这么段的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词语,老师相信你们的课文一定回读得更加精彩!

  谁愿意来朗读课文?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片课文主要写什么?

  师:你们把课文读得既流利又准确。那么谁来回答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反问老师刚才提了一个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读过课文以后你觉得巨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回答(板书:自私、任性、冷酷、知错就改)

  三精读课文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的自私任性冷酷以及知错就改的?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圈点出有关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汇报。

  a.巨人的自私任性冷酷(大屏幕出示有关语句)

  (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师:我们一起读巨人的话。体会一下此时巨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气愤愤怒)

  师:闭上眼睛想象以下巨人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呢?(找同学表演并带着这种表情与动作试着朗读巨人的话)

  (2)指导朗读(用更加强烈的语气读以下巨人的话)

  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b.继续汇报巨人知错就改的一面。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体会一下巨人此时的心情(懊悔、悔恨、幡然醒悟)指导朗读

  4观察屏幕上的四段文字,想一想:作者在刻画巨人这一人物形象时是抓住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写的?(语言)

  5那么,作者在描写巨人态度转变时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呢?(对比)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把它也体现在你的作文当中。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巨人态度变化的同时,课文中还有一个地方也发生了变化,是哪?(花园)

  6你能找出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吗?(边读边找)

  7全班交流描写花园变化的句子

  8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是怎样变化的?(美丽---荒凉----美丽)

  出示板书

  9你能看着板书说一说巨人与花园之间的联系吗?

  (当巨人自私、任性、冷酷的时候花园是荒凉的,当巨人知错就改时花园又变得美丽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啊。春风融化冰雪,暖语滋润心田,当巨人懂得与大家一起分享花园时,美丽的春天又回到了巨人的身边。

  师:你能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吗?(指名说)

  10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要不,我们一起到巨人的花园去瞧一瞧好不好?(出示花园的图片配乐欣赏)

  师:你们觉得此时的巨人他快乐吗?他幸福吗?让我们带着快乐与幸福,一起大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四返顾整体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说)

  2你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吗?你是怎样与大家分享快乐的?(自由说)

  师:对,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只要我们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一座美丽的花园。与此同时,你会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

  3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读一读。

  师: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指名读、各种形式地读)

  五布置作业:

  a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b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课文的内容。

语文教案 篇4

  一、用下面的多音字组词。(帮助学生掌握多音字)

  1、学生查字典想一想:这几个多音字读不同的读音时,意思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组词。

  3、全班集体订正。

  qiang(强大)(增强)(加强)zhe(折断)(折磨)(折射)

  强

  折

  qiang(勉强)(强迫)she(枝折花落)

  gei(送给)(交给)(献给)

  jin(尽职)(尽力)(尽情)

  给尽

  Ji(配给)(给予)(供给)jin(尽管)(尽快)(尽早)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积累词语)

  1、学生独立填写。

  2、全班订正。

  3、订正答案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想想括号外面的词语和括号里面填写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边一组括号外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括号里面填写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右边一组括号里填写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括号外边的都是表示事物怎么样的词语。)

  开辟(专栏)(航线)(道路)(战场)维持(生命)(生活)(秩序)(现状)

  培养(人才)(干部)(接班人)(好习惯)变换(位置)(队形)(方式)(手法)

  (星光)闪烁(灯光)闪烁(群星)闪烁

  (脾气)古怪(性格)古怪(相貌)古怪

  (气候)恶劣(环境)恶劣(行为)恶劣(品质)恶劣

  (商品)丰富(物产)丰富(内容)丰富(经验)丰富

  三、读一读,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括号里。(反义词的理解和积累)

  1、读一读这些句子,说说句子的意思。

  2、独立找出反义词写在书上。

  3、全班订正。

  (进)——(退)(失败)——(成功)(虚心)——(骄傲)或(进步)——(落后)(干燥)——(湿润)(宽)——(窄)或(缓)——(急)

  四、读读下面的歇后语,请你再说出几个。(积累歇后语,丰富语言积累)

  1、读一读这些歇后语,说说它们的意思,并说说在什么场合可以用。

  2、说几个歇后语。

  3、学生课下继续收集歇后语。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做。(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完成文后第1题(根据填空)

  2、围绕文后第1题进行交流,订正答案。

  3、自读思考文后第2题(文章为什么以“暖”为题)

  4、围绕第2题讨论交流。

  答案:

  1、为了让买不起手套的翠丝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帮助,安娜特意准备了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放在大衣两侧的口袋里,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使翠丝能够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帮助。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安娜是个关心他人、又非常理解他人的孩子。

  2、文章为什么以“暖”为题?

  要点:(1)突出了安娜对小伙伴的关心。安娜用这种特殊的方法帮助了翠丝,使翠丝在寒冷的冬天得到了温暖。(2)表现了“我”的心情。母亲知道女儿安娜帮助小朋友的事,知道安娜是个关心他人、善解人意的孩子,心里一定会感到温暖舒适。(3)点明了“我”发现安娜口袋中有两副手套的时间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

  口语交际:

  在此次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可以赞成三种看法中的一种,也可以提出其他不同的看法。

  2、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准备的时间,然后再谈看法或展开便辩论。

  3、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看法说清楚,把理由说充分;也可以指出其他看法的不足之处。

  4、引导学生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交流、探讨,。要尊重他人,不能以让对方难堪为目的,更不能用刁钻刻薄的语言伤害他人。

  5、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

  6、要、点拨。在讨论或辩论结束的时候,教师应针对这次口语交际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利于今后的口语交际活动的开展。

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三大诗人是指谁吗?(白居易、李白、杜甫),那么有谁愿意介绍介绍白居易这位大诗人?(白居易,唐代杰出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留下诗作近三千首。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尽情欣赏钱塘湖的美丽景色。

  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二、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导语】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下面就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读一读。(学生试读)

  同学们,读书是有讲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说,诵读古诗时:

  友情提醒:(1)读准字音;(2)读清节奏;(3)读出韵味

  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诗歌,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标出韵脚。

  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和韵脚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xi)水面/初平/云脚低。(di)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ni)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ti)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di)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一遍

  三、品味诗歌

  1、精读——理清游踪

  【导语】刚才同学们说学习古诗要理解诗文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文有文眼,诗有诗穴”。本文的文眼是什么?诗人说“行”,行踪是什么,你能找出依据吗?

  (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题目中“春行”可见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了,那是春天的哪个阶段呢?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呢?

  明确:写的是早春。从“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看出。

  3、早春诗人来到钱塘湖观景时所站之处在哪?

  (孤山寺北贾亭西)

  4、作者登上孤山寺背面贾亭西侧的山上看到什么?

  (湖水和浮云)

  问:“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为什么说“云脚低”?(“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显得低了,这是早春景象。)讲:杜甫有句云“日脚下平地”,形容太阳落山;李贺有句云“露脚斜飞湿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状。脚,有下垂义。整句之意是“水面开始与湖堤一样平了,低垂的浮云好像与湖水相连。”

  这是春天湖面的特点(水云相映)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春色景象(春水春云)

  5、那么诗人除了见到“春水春云”外,还见到哪些景物?先在承接部分找找:(早莺新燕)

  同学们,莺,燕多不多?(不多)你从哪可以看出来?(几处、谁家)“几处早莺”是说“莺不多”,“谁家”犹言某家。(注意:这里不是“处处”、“家家”,范围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语也极有分寸)

  那么这些莺,燕在干什么?(“争暖树”、“啄春泥”)

  为什么“争暖树”。(从一个“暖”字来看,暖树是向阳的枝头,黄莺争抢向阳的枝头,是因为春寒未尽,它们还惧怕早春的寒意;)“啄春泥”,(“衔泥”是为了筑巢,个“春”字,说明冬天已经过去,泥土已经解冻,变得柔软湿润,透着春的气息,大自然已经从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了。)

  而“早”、“新”,这两个字,写出了人们初见莺燕的喜悦。早莺出来了,新燕归来了,人们仿佛带着满脸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点点,迎接给人们捎来春的消息的使者。人们或许会想:连黄莺、燕子都来了,身上厚重的棉衣应该脱掉了,应该像黄莺、燕子一样,欢畅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计在于春’”嘛!

  小结:莺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有莺有燕,真可谓是一副“莺歌燕舞”图,颔联是写鸟

  ⑸、问:第五、六句写了什么?(花草)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暗切题中“行”字)浅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没蹄”,也是暗切题中“行”字。)

  教师:诗人在这用“乱花浅草“写西湖早春的景色,这也是诗人所见。

  ⑹、问:最后两句是怎么结住全诗的?(用抒情方式)这两句颇有韵味,能品味出来吗?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绿杨阴里按辔徐行,可是开头只指出方位,“湖东”,面积太大了,为什么诗人“最爱”呢?到最后才点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这就耐人寻味了。)

  4、总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四、结束语

  同学们,钱唐湖实在令人陶醉,令人向往,《白蛇传》的动人传说发生在这,白娘子与许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愿朝夕——但愿你们能早日有机会去领略一下如此仙境般的美景———杭州西湖!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书的五种好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陪伴着你们,给你带来知识,带来快乐,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就是——书。

  (板书:书)

  2、如果让你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你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比呢?

  (书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畅游;

  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书是一个大花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

  3、说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个故事。

  (媒体出示图片,师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

  (1)商人为何高兴?为何懊悔?

  4、 交流。

  5、 师小结:

  作者形象地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作宝石,就是想告诉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读书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读书再读书)

  6、 齐读课题

  7、师过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好处太多了,使人受益无穷。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第5-12节中找到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用“ ”划下来。

  2、生交流,师板书: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1)指导书写“邃”。

  (媒体出示生字“邃”, 里面下半部分点击后变红闪烁)

  (2)“深邃”词语搭配(山谷、目光、哲理),理解“深邃”的含义。

  (3)师生合作读板书。

  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读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了。”师指板书说:“读书能使我们——”生读:“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4)这里我们可以用摘词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增长才干,读书真使人受益无穷,课文列举了读书的五点好处,对每一点论述都独立成节,浏览第5-12节,你对读书哪点好处感受最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提问题,或写下三言两语的体会。

  2、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媒体出现选项,点击下方按钮随机选择)

  (媒体选项一)

  ▲读书使人视野开阔

  (1)齐读。

  (2)师问:你们去过非洲大陆吗?但通过学习第23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但我( )。

  (媒体出示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3)是啊,第23课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她的作者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生在非洲,长在非洲,和许多野生动物交上朋友。读了她那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你仿佛怎么样?

  生交流。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情形是(身临其境),这里的“临”是(到达)。

  (4)师: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非洲大陆和圣洁的南极大陆,使我们“身临其境”?(指名读,齐读)

  (5)读书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平时阅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受,请用下面句式说一说。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我没有 ,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6)师:读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让我们走进一幢幢新房子,打开一扇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未见过的美妙的风景,读书真使我们——(视野开阔)。

  (媒体选项二)

  ▲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1)创设情境:(媒体出示图片)泰戈尔的诗语言隽永,想像丰富,百读不厌,闭上眼,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跟随作者来到茂密的树林中,深呼吸一下,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愉悦、快乐、享受……)

  就这样沐浴清晨的阳光,全身心地放松,吟诵《金色花》。师吟诵,学生吟诵。(媒体出示句子,播放音乐)

  (2)师:在晨曦中这样轻轻吟诵,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句子,感觉有花瓣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3)师:美妙的大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思绪万千,那些曾经被我们反复吟诵,并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诗句美文,不禁脱口而出。

  (媒体出示图片)荷花、黄河、月夜

  (4)生吟诵积累过的有关诗句、段落。

  (5)你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不仅感动了自己,还打动了其他的同学,看着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不禁要说,读书使你们情趣高雅。

  (媒体选项三)

  ▲读书使人美丽

  (1)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子。

  (2)理解“赏心悦目”。

  ①“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心情愉快?

  ③“书卷气”怎么能使人“赏心悦目”呢?

  (媒体出示图片)冰心、杨红樱

  A 用一个词形容神态、样子。

  B 师生合作读。师读“读书使我们美丽”时,生接着读“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呢?”

  (3)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著名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他的说话、举止、神态、做事都有读书人的气质,这是一种高雅美丽的气质。

  (媒体选项四)

  ▲读书使人思想深邃

  (1)质疑:既然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2)交流,朗读体会。

  (媒体选项五)

  ▲读书丰富我的人生

  (1)“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古今中外的任务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齐读第10节。

  课后小结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和你们一样,作者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甜头。

  师生合作读第4节。(学生读读书带给我好处的句子;“我”常常想的句子;以及懊悔的句子。)

  2、师小结,再读课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生命发生奇迹,我们要(师指课题),(生: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于后悔,我们要——(生:读书再读书)。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教案(精选)09-02

(精选)语文教案08-02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07-21

(经典)语文教案03-05

语文备课教案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