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8-08 17:59:3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常用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习用“顺口溜”的方式来学习画狮子并能创造性的画出狮子的不同动态。

  2、学习添画不同的情节背景。

  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剪好的狮子头一个、椭圆形一个、狮子脚四只、尾巴一条,动态的狮子画若干。

  2、幼儿用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念一首“顺口溜”,请大家听好了。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两个大饼放下边,点点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2、这么好听的顺口溜我还可以把它变成一个动物呢,你们猜猜看,会是什么动物?(幼儿猜谜:大狮子、大老虎、大熊猫)

  二、讲解示范

  1、什么呢?我来揭示谜底了。(教师边念顺口溜,边画)

  妈妈有个买菜的篮,两个手把在上面。

  买个萝卜放中间,两个鸡蛋搁两边。

  两个大饼放下面,点点芝麻香又甜。

  三根葱,三根蒜,“啊呜”一口味道鲜。

  篮子四周加花边,一只狮子就出现。

  2、“你们看是什么呀?”(狮子)

  3、“哦,这顺口溜真有意思,能变出一个大狮子,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变一变?”

  4、幼儿和老师一起来念顺口溜,教师在示范一遍,变换花边。

  5、有了狮子头,那么还差什么?(身体、脚、尾巴)

  狮子的身体像什么?(椭圆形)

  老师这里有狮子的头、身子、脚和尾巴,请小朋友上来放一放狮子会有哪些姿势?

  6、幼儿摆放,教师出示已画完全的图。

  三、幼儿作画

  1、今天我们就要来画画大狮子。谁能告诉我,你的狮子会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呢?

  2、教师提要求:

  画之前我们的大狮子还有几句话要老师转告你们:

  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本领可大了,小朋友们要画出我不同的本领哦。画完后别忘了给我涂上美丽的背景颜色。

  3、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四、展示幼儿的画

  让幼儿选自己喜欢的画,说说为什么?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拼摆狮子的造型,再画下来。

大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喜欢小动物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幼儿园东侧有一片“小竹林”,那里成为孩子的乐园。一天户外活动,孩子们又到那边去“寻宝”。我走过去听到他们说:“小瓢虫真可爱。”“瓢虫吃什么?”“那么瓢虫是害虫还是益虫?”……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寻找答案,同时也给他们一个全面探索瓢虫秘密的机会。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瓢虫的知识。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选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瓢虫。

  3、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瓢虫图片或课件若干。

  2、油画棒、橡皮泥、绘画纸、彩色卡纸各若干,固体胶和剪刀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瓢虫的生活习性。

  1、观看课件提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叫瓢虫?它的身体有什么特征?

  :对,是瓢虫。瓢虫的形状像用来盛水的葫芦瓢,所以叫瓢虫。瓢虫的身体很小,只有一粒黄豆那么大,踏实一种办个圆球那样的小甲虫,有两层翅膀,外面的一层叫鞘翅,鞘翅小妹有一层软翅膀,能够飞翔。

  2、这只瓢虫身上有几个斑点?

  七个,这是七星瓢虫,我们可以根据瓢虫身上的斑点来确认是什么瓢虫?如有两个斑点就是二星瓢虫。

  3、观看课件提问:瓢虫喜欢吃什么?

  :瓢虫喜欢吃叶子上的蚜虫,会保护庄稼。一只瓢虫一天能够100多只蚜虫。瓢虫分益虫和害虫。

  益虫有:二星瓢虫、六星瓢虫、七星瓢虫、十二星瓢虫、十三星瓢虫;

  害虫有:十一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等。无论是益虫还是害虫都喜欢吃蚜虫。

  4、观看课件,请幼儿说出图中瓢虫的名称。

  5、提问:瓢虫怎样保护自己?

  :瓢虫身体虽小,但许多强敌都对它无可奈何。特别是七星瓢虫,它的3对细脚关节上有一种化学武器,能分泌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使敌人受不了而逃走,它还有一种装死的本领,瞒过敌人而求生。

  二、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瓢虫。

  1、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瓢虫,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只瓢虫。

  2、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剪贴、(大考吧幼儿教育 )泥工、绘画。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观赏。

  将幼儿作品按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展示。

  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制作方法和操作过程。

  活动反思

  我觉得老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必须是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以及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与情景是紧密联想的。使学习对象和学习者密不可分。这次活动是幼儿在主动的观察中自然产生,由此小小瓢虫激发了孩子有趣的探索,幼儿的探索得等了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学习能力了,也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了解垃圾的分类

  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垃圾分类投放,提高分析、分类、比较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垃圾的简单分类,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

  难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做过垃圾填埋和废电池养花实验

  物质准备:做纸浆工具、实物垃圾和三个垃圾桶、录像机、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问:什么是垃圾环卫工人为什么要每天清扫垃圾呢今天我们捡来的垃圾该怎样处理呢为什么

  二、了解不同垃圾的腐化及再利用

  1.认识有机垃圾

  ①提问:菜叶等垃圾腐烂后会有什么用 (学习词:有机垃圾)还有哪些也是有机垃圾

  ②看录像一,回忆菜叶的变化,了解菜叶等垃圾在土中会腐烂,这些垃圾可以慢慢变成肥料,让其他植物长得更好。

  2.认识有害、有毒垃圾

  ①看录像二,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与菜叶的变化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塑料袋不会腐烂,只会越积越多污染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动物不小心吃了会有危险,我们把这些垃圾叫有害垃圾,所以要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东西,保护环境。

  ②提问:我们小朋友都知道还有一种垃圾有毒,是什么谁来说说废电池对我们的危害

  ③看录像三,了解废电池的毒害,知道电池要作特别处理。

  ④提问:还有哪些也是有毒有害垃圾

  3.幼儿观察教师做纸浆实验,认识可回收垃圾。

  提问:老师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纸可以化成纸浆再造新的纸,纸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学习词:可回收垃圾)

  提问:可回收垃圾还有哪些

  三、垃圾分类

  1.请幼儿设计有机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2.请幼儿将垃圾分类放入三个桶内。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查找一些不能确认分类的垃圾资料。将垃圾分类桶放置活动室一角,帮助幼儿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分类处理垃圾。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主题活动――垃圾中的第三个活动,在此之前已经做过了两个实验,所以本课时是整个主题活动的总结,重点内容的提炼。在本次活动中,主要通过看录像回忆实验过程、结果和做实验来完成。这主要是考虑到幼儿了解事物的直观性,同时考虑到幼儿对看录像和做实验的极大兴趣,曾经有好几个幼儿来问我什么时候能看看实验录像。直观形象的录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能对内容产生极大的关注,同时,实验的操作性、实践性很强,能让幼儿在亲身体会中获得有关垃圾的常识。本课时的'侧重点在于认知和技能,主要是让幼儿了解垃圾的不同特性,从而学会垃圾分类。

  二、效果分析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对前两个实验活动做出了总结,幼儿知道了更多关于垃圾的知识,了解了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同时学会了简单的分类。活动中,运用的录像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幼儿的思维积极,发言大胆,而分组教学给了幼儿更多的发言机会。垃圾分类标志图的设计更给了幼儿主动参与及继续思考的机会,教学效果较好!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练习绕障碍跑和往返跑,发展奔跑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学会与同伴友好合作与竞争。

  3.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中号筒4个、大号筒4个、基础单元砖8个、体能条8根。

  【游戏玩法】

  幼儿分成两组,成两路纵队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继续往前跑,一只脚踩到终点线后迅速转身,再快速原路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站到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完成任务的小组获胜。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s"形跑过中号筒、基础单元砖和大号单元筒。

  2.幼儿到达终点线时必须脚踩线才能返回。

  【安全提示】

  1.游戏前幼儿学习快速转身。

  2.游戏材料筒和砖间距2米左右较为适宜。

大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在感受中学习理解

  《纲要》中指出: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使幼儿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本次韵律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设了海底世界的情境,并充分重视了幼儿的艺术感受和表现,让幼儿在欣赏感受乐曲,了解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创编动作,从而进一步深化理解乐曲的内涵。

  在创造中获得愉悦

  韵律活动由于它的直观性,更容易让幼儿直接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性的表现美,因此,我们将韵律活动作为培养幼儿美感,产生审美功能的主要手段。而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对韵律活动的教学较为薄弱。孩子们缺乏这种舞蹈语汇的`经验和积累。为此,我将目标定位于创编小鱼和水草的动作。即抓住了幼儿的实际水平,又满足了幼儿的现实需要,通过层层递进的动作创编,使整个活动在一次次变化中呈现,让我们感受到韵律活动不是一种传达和再现,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接纳、欣赏幼儿,并引导他们不断地创新,使幼儿始终保持着愉悦的情绪参与整个活动。

  在变化中维持兴趣

  变化是帮助幼儿维持兴趣、避免审美疲劳的关键。整个活动教师以空间方位的立体创编为主线,从创编手部动作—身体动作,帮助幼儿不断地积累肢体语言的经验并在头脑中强化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辅以合作、递进的方式,从自我合作---两两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在一次次肢体变化中,加深难度,变化游戏,并以此使幼儿不断激发想象和创造的兴趣。袜子这个简单的教具的使用,更为活动增添了生动性和亮点。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对音乐(优美柔和、活泼轻快)的理解和感受,学习水草和小鱼的舞蹈动作。

  2、在与同伴共同表现的过程中,体验韵律活动的愉悦,乐意参加韵律活动。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略)

  活动难点:(略)

  活动准备:(略)

  活动过程:

  一、初赏乐曲、感知情节,引导创造、学习动作

  二、再赏乐曲,拓展想象,分步提升、小组合作。

  三、激励创造、完整表现,深入要求、集体演绎。

  四、激发拓展、经验迁移,引领再创、体验愉悦。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直切主题,为幼儿理解故事作铺垫,从而引发幼儿的猜测。记录表的出示,一是让幼儿明确阅读的方式,二是帮助幼儿捕捉捕捉画面信息,寻找故事关键线索,鼓励幼儿表述对画面的理解。在轻松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体验阅读的乐趣。通过动作的模仿、对话的学说,理解宝贝的特别涵义。再次出示记录表,让幼儿进一步明确“宝贝”的真正涵义。预设问题,继续激发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

  教材分析与设计:

  这是一个寓意很深、意境优美、感情丰富、语言朴实、线索突出、色彩鲜明的故事,以獾和狐狸寻宝为主线,逐渐展开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又妙趣横生。我抓住他们寻宝这条主线在看一看、说一说的对比中逐步深入,梳理出故事的主题,其实宝贝是一件很特别的东西,会让你变得非常开心。

  活动目标:

  1、通过集体阅读、自主阅读、猜测表达等方式理解 “宝贝”的真正涵义。

  2、体验阅读的快乐,感受绘本表达的优美意境。

  活动重点:关注故事发展线索,理解图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并尝试想象表达表现。

  活动难点:在对比中理解“宝贝”的真正涵义。

  活动准备:

  1、《彩虹的尽头》故事幻灯片、轻音乐一段。

  2、《彩虹的尽头》绘本,人手一本。

  3、“宝贝”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宝贝”导入,感受彩虹的美。

  1、出示字“宝贝”,师:谁认识这两个字?

  2、你有宝贝吗?你的宝贝是什么?幼儿自由讲述。

  3、“今天,请小朋友跟着马老师一起到彩虹的尽头找一找宝贝。你们猜猜看“彩虹的尽头会有什么宝贝” ?

  4、“獾和狐狸想要的'宝贝是什么?”出示、操作记录表。

  二、引导幼儿阅读绘本,体验绘本的优美意境。

  1、初步阅读,了解故事线索。

  “在寻宝的路上,獾和狐狸遇到一些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宝贝。他们的宝贝是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彩虹的尽头》,从开始看到第十七页,我们到书里找一找。”

  (1)獾和狐狸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

  (2)它们的宝贝分别是什么?出示记录表进行记录。

  2、分段阅读,观察画面细节。

  (引导幼儿分段阅读獾和狐狸遇到松鼠、鸭妈妈两部分绘本,引导幼儿观察人物动作与表情,猜想故事情节。)

  (1)“松鼠(鸭妈妈)的宝贝究竟是什么?”引导幼儿从动作及对话中体验小松鼠和鸭妈妈对宝贝的情感。

  (2)“獾和狐狸觉得橡果(小鸭子)是宝贝吗?”

  3、幼儿与教师一起看幻灯片,共同探索故事发展。

  (教师讲述獾和狐狸遇到兔爷爷的故事情节。)

  讨论:回忆是什么?

  教师与幼儿一同总结“回忆”的涵义。

  三、继续讲述故事至结束,启发幼儿理解、体验“宝贝”的真正涵义。

  1、“獾和狐狸找到宝贝了吗?是什么?这和他们一开始想要的宝贝一样吗?”操作记录表,进行对比。

  2、“为什么好朋友是獾和狐狸的宝贝?”

  总结:

  因为好朋友让他们非常开心。宝贝,不一定是金的、银的、宝石的,而是一些很特别的东西,会让你变得非常非常开心。

  1、为什么最后挂在天上的彩虹他们都没有看见呢?

  2、完整欣赏绘本,与同伴分享喜欢的图画。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训练幼儿单脚跳及双脚夹包抛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耐力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沙包4个。

  【活动方法】

  将幼儿分成相等的4队,站在起跑线后。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始,每队的第一个幼儿双脚夹住沙包用力抛向前方,然后单脚跳到沙包处,再用力夹包向前抛,单脚跳……直到终点线,迅速拾起沙包跑回,将沙包交给第二个幼儿,依次进行,以最先完成的队为胜。

  二、游戏规则:

  1、必须双脚夹沙包向前抛,单脚跳到沙包所抛的位置。

  2、把沙包抛到终点线后,要迅速拾起沙包向回跑。交给下一个幼儿。

  三、注意事项:

  1、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先向幼儿介绍双脚夹包抛的要领。

  2、鼓励幼儿用力向前抛,以此加快速度。

大班教案 篇8

  主题目标

  1、知道自己大了,应该学会自己独睡。

  2、知道有些动物会伤人,学会自我保护方法。

  3、收集各种图片资料,了解动物的睡觉及生活习性。知道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4、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知道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5、愿意和大家分享有关动物的趣事,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动物有喜爱之情

  6、了解如何预防动物抓伤。抓伤以后应该怎么办?

  主题内容

  第一周:讲述:小松鼠的大尾巴;计算:我中奖了(分析图性特征);童话:小老鼠和大老虎;计算:七巧板;科学:动物尾巴的作用;版画:色彩畅想;歌曲:张家爷爷的小花狗;音游:三只猴子;绘欣: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手工:可爱的蜗牛;社会:有趣的十二生肖

  第二周:阅读:皮皮鼠吃跳跳糖;计算:给动物分类;语言:问答歌睡觉;计算:复习5的组成;科学:动物运动会;版画:和大师对话;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音游:熊和石头人;绘画:狮子;泥工狮子:;健康:防止蚊虫叮咬

  第三周:诗歌:喜欢;计算:小老鼠的魔方;谜语:五个矮儿子;童话:小乌龟找工作;科学:动物怎样睡觉;版画:狮子(纸板);打击乐:会打喷嚏的小老鼠;音乐欣赏:东郭先生和狼;绘画:神奇的动物;纸工:可爱的螃蟹;安全:小猫小狗会伤人

  第四周:讲述:蚂蚁飞上天;数学:小螃蟹吐泡泡(2的加减);寓言:守株待兔

  科学:动物的'天敌和朋友;数学:大老虎的点心;版画:神奇的动物;律动:海燕;绘画:蚂蚁飞上天;社会:假如你能听懂动物的话;歌曲:小狗抬花轿;泥工:我喜欢的动物。

  游戏活动

  1、能大胆称呼角色名称。

  2、能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选择的游戏。

  3、在游戏时遇到问题,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环境创设

  1、把各种动物图片、书籍进行展示,并根据教学进程布置成教具。

  2、收集各种动物玩具、挂饰,调查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共同创设主题墙。

  家长工作

  1、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有关动物的书籍,图片。

  2、请家长与幼儿多讲解动物知识,共同探讨动物特征。

  3、发动家长引导幼儿关注动物,爱护动物,体验动物与人类的依存关系。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和旋律特点,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在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并从中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材料准备:阅读材料《郊游》,音乐,郊游图片一张,白云,太阳,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练声

  利用歌曲《郊游》的前八个小杰进行练声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歌曲。

  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郊游》,引导幼儿带着教师的问题来欣赏。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郊游的?他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适当的引导幼儿朗读几次。

  3、幼儿学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结构。

  提问:现在请小朋友再听老师唱一次这首歌,注意听歌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前后两段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4、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当导游,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前后重复的部分你做了什么动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吗?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白云飘的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小结。

  教师给予幼儿一段较长的音乐旋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两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难点是尝试创编出歌曲内容忽然旋律特点,并能再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郊游场所。

  教师可以采用随音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的教案05-29

(精选)大班教案05-01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教案[精选]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