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4-04-21 07:40:4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8篇[优]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教案8篇[优]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从幼儿生活中寻找具有丰富感性内容经验的题材是培养幼儿感知,创造能力的重要一环,抓住幼儿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进行创作,针对这个特点,我利用连续几天下雨不断一事,为幼儿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事先的观察,了解雨的特征,获取有关雨的信息之后,引导幼儿学习短垂线、长垂线、斜线的画法,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来表现不同的雨,培养幼儿手的控制能力。

  2、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画纸人手一份,油画棒每人一份。

  2、每人一双雨靴,一件雨衣。

  3、事先带幼儿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掌握有关雨的知识信息。

  (三)活动过程:

  1、出示“雨具”,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雨衣,雨靴问)

  幼A:那件黄色的雨衣是我的。

  幼B:那个是我的。

  (教师手指雨衣,雨靴再问是什么?)

  幼C:这些是雨衣和雨靴。

  师:为什么今天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幼儿园呀?

  幼A:在下雨。

  幼B:今天在下雨。

  师小结:对,因为今天外面在下雨,所以小朋友都带了雨衣上

  不错的幼儿园,而且这几天呀,一直在下雨对吧,前天老师还和你们一起观察过下雨的过程是不是?(幼齐答:是)请小朋友想一想,雨是从哪儿落下来的呢?

  幼A:上面落下来的。

  幼B:从天上落下来的。

  师:雨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知道吗?

  幼A:是一滴一滴的。

  幼B:是一根一根的。

  幼C:有的时候一滴一滴,有的时候是一根一根的。

  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雨是一滴一滴的,什么时候雨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幼A:下小雨时是一滴一滴的,大雨时是一根一根落下来的。

  师小结:看来小朋友在观察下雨过程时很仔细。的确,当下小雨时它是一滴一滴的落下来的,而下大雨时则是像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如果刮着风的话,雨还会斜着落下来,有时向左斜,有时向右斜,好像在跳舞一样。我们来学一学雨落下来的样子好不好?(幼齐答:好)

  2、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雨。

  (评析:通过回想雨的不同形态,让幼儿对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再加上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下雨,更使幼儿对雨以及对这个活动增强了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用各种线型表现下雨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说了说雨,还学了学雨落下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画一画雨好吗?(幼齐答:好)

  师:先画什么样子的雨呢?(有的幼儿说先画大雨,有的幼儿说先画小雨等。)

  师:我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来画,先画小雨好吗?(好)

  教师边示范画法,边讲解:下小雨了,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一滴一滴落在地上,下大雨了,哗啦啦,雨像是线一样一根一根的落下来,刮大风了,雨被风吹得都斜了过来。刚才我们说到的就是这三种情况,下面请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练习画下雨。

  教师和幼儿一起边说边作画空练习。

  4、幼儿大胆作画,教师指导。

  (1)师:教师发现小朋友在空中画的雨非常的好看,我们把它们请下来,让它们飞到我们的画纸上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好吗?(幼齐答:好)画的时候,请大家还是先画小雨,再画大雨,然后画刮风时的雨。

  (2)

  幼儿进行创作,教师个别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5、展示交流。

  (1)展示全部作品,幼儿相互欣赏。

  (2)师:你喜欢哪张作品,为什么?(引导

  不错的幼儿大胆讲述)

  (评析:讲评时不强调作品的好坏,而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的喜好,哪怕是一个小细节,都成了同伴赞扬的对象,这种方式既培养了幼儿大胆表述的习惯,也增强了幼儿本身的自心信。)

  6、活动延伸。

  帮助幼儿穿好雨衣,雨靴,带领幼儿进行《踩雨》活动,让幼儿在雨中寻找更多的快乐。

  [活动评价]

  这一活动内容是教师从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物是寻找而产生的,选材适时及时,符合幼儿情感需要。活动过程中,教师总是以积极的心情与幼儿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参与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互相欣赏,肯定和接纳每个幼儿的创造过程,从而激发了幼儿再次创作的兴趣和愿望。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

  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

  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

  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

  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

  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

  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

  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

  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

  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

  五、总结延伸:

  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

  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

  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干电池的外形、型号和简单的功能。

  2、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即认识正负极。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各种电动玩具若干,各种大小型号不一的电池若干。电池槽示意图和模拟电池两个,供幼儿操作的示意图和模拟电池每人一份,奖章若干(环保小卫士)白盒子若干。垃圾桶3个,垃圾标志图3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尝试:让幼儿在玩电动玩具和物品的尝试中,感知玩具和物品的无电池状态。

  1、放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幼儿进电动玩具城。

  2、幼儿按意愿分散选择玩具,进行摆弄和尝试,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幼儿知道刚才玩的玩具里面没有电池)

  二、第二次尝试:给电动玩具配上电池。

  1、认识电池。

  2、幼儿尝试:自己装电池。

  “现在就请小朋友们为你的`玩具装上合适的电池吧!”“装好电池的小朋友就把开关打开看能不能动”。

  发现问题:

  1、有的不会装。2、装反了。

  三、第三次尝试:通过电池模型引导幼儿认识正负极和正确安装电池。

  1、看电池上的有什么标记符号。(“+”正极,“—”负极)。

  2、两端不一样平,鼓出来的一端是正极,平的一端是负极。

  3、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如何安装。

  !重点介绍双向电池排列的方法。还有单向电池排列的方法。

  4、幼儿尝试安装示意图。

  5、实践操作安装真正的电池。

  6、安装好后一起打开进行验证。

  “小朋友们是不是都把电池装好了?那李老师数三声,我们一起把开关打开……

  7、。

  六、讨论:

  1、除了我们的电动玩具需要电池,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电池呢?

  2、用完的电池应该怎么办?(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结束。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折、剪、粘贴等方法制作“花伞”,运用点、线、图案等由中心向四周对称装饰伞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6开彩纸、白纸、剪刀、双面胶、油画棒、印章、各色水粉颜料、棉签、喷画瓶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制作伞面。

  (1)将16开的长方形纸边对边对折两次,再沿中心点直角的分角线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用笔在刚才折好的三角形的短边上划一道向里凹的弧线:

  (3)用剪刀沿着弧线剪开,即成八角花——伞面。

  2.装饰伞面。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白纸伞面找准中心点,然后将八个角对称地运用点、线、图案等进行装饰。幼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运用印章印出各种图案装饰伞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先在伞面上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利用喷画瓶,喷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装饰伞面:

  (3)通过利用各色水彩颜料,运用棉签蘸画各种图案装饰伞面:

  (4)利用油画棒画出幼儿自己喜欢的图案。

  3.制成花伞。

  (1)将制作伞面剩下的长方形纸卷折几次,再弯曲即成伞柄:

  (2)将装饰好的伞面中心点与伞柄运用双面胶粘贴在—起,即成了花伞:

  (3)做得快的幼儿,还可以继续取纸制作不同形状的伞,进行不同材料的装饰,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4.互相交流评价花伞。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

  我们的水墨画特色活动已经开展了快一年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玩墨,到现在的运笔作画,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这些活动。通过上阶段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运用转笔的方法来表现葡萄,今天我重点知道孩子们运用两笔法来画大一点的圆形物体。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笔画圆法表现枇杷。(重难点)

  2、尝试自主调配枇杷叶不同的色彩,并能用浓墨勾画叶脉。

  3、体验水墨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宣纸、画颜料、毛笔、墨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观察枇杷。

  1、播放PPT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枇杷)

  2、你们见过枇杷树吗?它是怎么样的?

  3、出示PPT2,引导幼儿观察枇杷的外形。

  ①枇杷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②这些枇杷是什么颜色的?他们的颜色一样吗?(有深有浅)

  4、出示PPT3,枇杷树的叶子又是怎么样的?(大大的,一片一片的)你仔细看一看,叶子上面还有什么?(叶脉)

  二、讨论枇杷的画法。

  1、讨论:怎么样用毛笔来画枇杷?用笔的哪一个部位画比较好?

  2、:用侧锋画枇杷与叶子。

  3、教师用两笔法示范枇杷与枇杷叶子的画法。

  4、出示PPT4,感受大师的作品。枇杷的叶子可以用什么颜色?(绿色再沾一点墨)叶脉用什么勾画?(浓墨)

  三、幼儿自由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1、引导幼儿自己布局画面,大胆创作。

  2、尝试自己调配叶子的颜色,体现浓淡的层次感。

  四、师幼共同欣赏作品。

  教学建议

  建议将本次活动延伸至区角内,鼓励幼儿大胆作画,运用好笔的侧锋。

大班教案 篇6

  目标:

  1.初步学习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各种动作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

  2.进一步学习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情节中记忆洗衣动作的顺序。

  3.在做转圈动作时能与同伴协调,控制圆圈的大小。

  准备:

  1.幼儿事先在家中观察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

  2.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图(图一:放衣服;图二:放水后衣服飘起来了;图三:洗衣服;图四:甩干)

  3.音乐磁带。

  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感受音乐

  1.教师逐一出示流程图,引导幼儿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

  ①用洗衣机洗衣服,我们第一件事情要干什么?请你用动作来回答。

  ②幼儿创编放衣服的动作。③出示图一,明确第一步骤是“放衣服”。

  2.幼儿随音乐用自己创编的动作表现“洗衣服”情景。

  3.个别幼儿示范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4.幼儿按节奏随音乐“洗衣服”。

  二、幼儿集体探索游戏

  1.集体讨论表现洗衣机的动作。

  ①讨论。

  A.我们怎么变成一台洗衣机呢?

  B.洗衣服的时候是怎么转的?

  C.甩干的时候又是怎么转的?

  ②在教师动作、语言的提示下,幼儿练习表现洗衣机的动作。

  ③教师哼唱曲谱,幼儿练习。

  ④幼儿随音乐练习。

  2.集体讨论表现衣服的动作。

  ①教师做衣服,幼儿做洗衣机,随音乐共同游戏。

  ②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衣服的动作,猜测衣服动作的不同含义。

  三、幼儿分角色游戏

  1.少部分幼儿做衣服,大部分幼儿做洗衣机,随音乐游戏。

  2.幼儿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教师与幼儿讨论“晾衣服”的情节,并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随音乐游戏。自我反思

  设计分析:

  该设计思路来源于我园的一次教科研活动。原方案的内容是表现洗手帕的情景,研讨意图是老教师向新教师示范如何引导幼儿合拍地做律动。

  研讨时我们没有采用老教师直接教新教师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老、中、青三代教师各自设计、相互交流的方法,结果“生成”了这一新的方案。该方案既吸收了老教师关注幼儿学习的`细腻的策略思考,又吸收了新教师关注社会生活发展的有活力的创新思考。

  策略分析:

  1.探索环节的适度引导

  ①活动前让幼儿在家中观察,搜集相关的生活经验。将洗衣机洗衣服的主要流程写给家长,让其引导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重点注意两个问题:

  A.放水之后,衣服会怎样;

  B.甩干之后,衣服是什么样子的。

  ②在自我探索的环节中,幼儿调动原有经验(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身体动作。

  ③分两个部分集体探索“洗衣机”的游戏环节。洗衣机――教师逐一抛出问题,引发幼儿讨论,并让幼儿逐步练习:在语言、动作的提示下练习――在教师的唱谱下练习――随乐练习。衣服――配班教师以“衣服”角色进入游戏,幼儿进行观察并猜测教师所做动作的含义。

  ④在延伸活动“晾衣服”的环节中,由于现场有观摩教师,执教教师就将“晾衣架”的问题抛给了观摩教师,重点让幼儿探索如何“晾衣服”。

  2.记忆策略的提炼运用

  ①教师利用流程图帮助幼儿回忆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并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游戏,并在交换动作时给予动作和语言提示。

  ③幼儿游戏时,配班教师以“衣服”角色进入,引导幼儿观察并和幼儿共同讨论其动作的含义。

  3.空间位置的自我调整

  游戏中,幼儿动作的随意性会导致空间位置的改变,影响幼儿连续游戏。教师采取两种方法解决该问题:其一,当个别幼儿位置改变时,教师用游戏化的语言或改变自己站位的方式,提醒幼儿调整位置,并引导他们思考调整的原因。其二,当大多数幼儿改变位置时,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其原因,并用合适的游戏情境(如甩干)进行调整。

  同行点评:

  活动设计很有时代感,而且特别关注对幼儿主动学习的指导。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交流、分享有关投币机的经验,了解、体会投币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2、能够清楚地表达图片内容,大胆地进行交流。

  3、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故事:咕隆咚、几种投币机的图片;图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导入活动重点提问:你们知道“咕隆—咚”是什么吗?

  小结:像这种把钱投进去,就可以买到东西的机器,就是自动售货机。在这个机器上有投币口,选择物品的按钮,还有取东西的取物口。原来“咕隆—咚”就是硬币投入自动售货机时发出的声音。

  二、我们身边的“咕隆—咚”——经验交流与拓展

  1、重点提问:为什么要设计这些自动投币机?

  小结:自动投币机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2、重点提问:你在生活中使用过哪些自动投币机?有什么用处?你是怎样使用的?

  小结: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投币机,这些投币机,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快乐。

  3、除了这些投币机以外,还有哪些投币机你没有使用过,但看到过?

  4、老师也发现了许多投币机,这些投币机是我们小朋友不经常看到的,你们想看吗?

  5、出示PPT,与幼儿一起欣赏课件,并总结介绍各种公共投币设施:投币公车、投币厕所、投币储物柜、投币电话、投币身高体重秤、投币洗衣机、投币摇摇椅、投币游戏机。

  6、小朋友谁来猜猜这个神奇房子是什么呢?有什么用?

  小结:

  神奇房子是个投币厕所,把硬币投进去,就可以方便了。投币厕所也是投币机。

  总结:

  刚刚我们认识和了解了各种投币机器,我们自己只要通过投币就可以让这些机器为我们服务和提供需要的东西,不需要麻烦别人为我们服务,真的很方便。

  三、我们不了解的“咕隆—咚”

  活动延伸

  出示磁卡,告诉幼儿现在除了投币机外,还有更方便、更先进的方法,如磁卡电话、磁卡开门器,还有好多好多呢,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在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的东西,以后小朋友也可以去找找、用用!

  教学反思:

  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在平衡木上变换手臂动作走,增强幼儿的平衡能力。

  2、发展幼儿跑的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3、知道检查身体的重要性。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活动准备:

  平衡木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队列练习。

  教师:“小朋友,现在我们学习运动员进行队形练习。”

  (2)运动员模仿操:射击、游泳、举重、推铅球、打排球、自由体操。

  要求幼儿学做运动员模仿操,要学的对,学得像,做的到位有力。

  2、基本部分。

  (1)幼儿跟老师在地面上复习平衡木上的动作。

  (2)幼儿在平衡木上进行动作练习。老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复习游戏“追圈”。老师交代游戏规则:先滚动圈,追到后再继续进行滚动,绕过目标回来后将圈交给第二个幼儿,游戏继续进行。

  3、结束部分。

  (1)总结幼儿学习平衡木动作的.情况。

  (2)做放松整理活动。

  教后感:运动员是小朋友非常羡慕的人,游戏的开始让幼儿练习各种运动的动作,很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该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跑的动作。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教案06-08

【经典】大班教案08-09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10-17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精品)08-21

大班教案模板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