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07 09:00:50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精华5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知道读报的好处以和如何读报。

  2、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和怎样才干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学课文。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和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时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方:“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的部分会写的生字和只识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语读出人物情感的变化。

  3.从小鹰学飞的过程中,感悟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借助提示语读出人物的情感,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大家喜欢读故事吗?能告诉老师读过哪些故事吗?大家真是爱阅读的孩子!咱们都要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设计意图:共享学生的阅读成果,激发更多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出图)它是谁?鹰(出示拼音,齐读,强调要读准后鼻音)。

  2.生活中大家见过鹰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大家欣赏。“鹰”是鸟类的一种,嘴巴弯弯,有长而尖锐的爪子,翅膀有力,能够飞过高山,在天空自由翱翔,被称为“飞行高手”。

  3.刚出生的小鹰是不会飞行的,它是怎样成为飞行高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话故事《小鹰学飞》。(板书)读题。

  (设计意图:观赏“鹰”的图片、听教师简介,初步感知“鹰”,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请大家打开课本,听老师范读课文,听的时候要注意:眼睛看字,耳朵听音。字字入目,声声入耳。(大家听得真专心!)请大家标出自然段序号。(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三、引入情景,读中感悟。

  1.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看图,说图,板画),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请大家自读第一、二自然段。(出示)

  引读:一只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的大喊:(“我已经会飞啦!”)老鹰赞许地说:( “祝贺你孩子!不过,飞得只比大树高,还不算会飞!”)

  (1)读小鹰的话。

  谁愿意来读小鹰的话?(生读)小鹰是怎么说的呢?(喊)我听出小鹰在喊了。(出示:喊)结构、偏旁,怎样记住它的?(板书:喊)(口在左,略小偏上;咸字中间紧凑,两边舒展。(展示、评价:咱们今后写字时要把握好字的结构,把字写匀称、美观)谁还愿意来说小鹰的话?我没听到小鹰的喊?能再大声点吗?没有听出小鹰的“高兴”呀?有那么一点了,还能再高兴点吗?“已经”为什么重读呢?(小鹰一开始在地面上,现在飞到了——)

  “它高兴地大喊”告诉我们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样的句子就是“提示语”(板书),咱们在朗读中就要借助提示语读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结合语境识字,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运用“引读、自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读出“喊”的语气,感叹句的语句,体会小鹰飞上大树上开心、高兴、兴奋、激动、满足的心情。感悟提示语的作用。)

  (2)看到小鹰这么高兴、激动,老鹰说了什么?(引说、指说)(读“祝贺”)为什么要祝贺小鹰?(小鹰学飞取得了进步;这是对小鹰的肯定) 。“赞许”什么意思? 就是因为别人做得好而发出的称赞。“老鹰赞许地说”也是提示语!引读:老鹰赞许地说:——

  (出示“不算”,读准平舌音。)为什么“不算”要重读呢?(生)

  鹰比一般的鸟儿强壮有力,有的`鹰能够飞到上万米的高空呢,所以老鹰觉得:飞得只比大树高,——(引读句子)

  老鹰想让小鹰怎么样?(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语句中的重音,进而体会对话的针对性。运用提示语读好句子。)

  3.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出图,说图,板画)小鹰又跟着老鹰向上飞,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

  (2)交流学习。

  A读小鹰说的话。

  小鹰又高兴地大喊起来—— (我听到小鹰喊了,能大喊吗?能高兴地大喊吗?)(大家一定要把提示语所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真的”为什么要重读?(经历了老鹰的第一次鼓励和引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这次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他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

  (设计意图:问题式点拨,让学生多次与文本对话并进行思考,引导说出文中留白的部分,培养学生爱思考、爱探究的好习惯。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内化文本语言的方法。)

  B读老鹰说的话。

  这时,老鹰点点头说:——

  “点点头”?(对小鹰的肯定)

  “真不简单”,是表扬小鹰付出了努力,进步很大。谁来再读老鹰的话?为什么要重读“飞得更高”呢?老鹰希望小鹰(飞得更高)。(设计意图:设计分角色朗读,是以朗读促进学生阅读、感悟文本。)

  4.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大家看(出图)“小鹰鼓了鼓劲儿,跟着老鹰奋力向上飞。”(指名读,出示“奋力”就是 使出了全身的力气的意思,齐读)可以看出小鹰要——(可见,这是它确立的又一个新目标)。(设计意图:展开想象说话)

  (2)出示句子:“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点名读,可以加动作)大山怎么变得又矮又小了?——原来(小鹰越飞越高)。

  (3)看着下面的景色,(想象一下:小鹰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呢?小鹰在飞行的过程中体会道:不同的高度会看到不同的风景!)小鹰眼睛里充满胜利的喜悦。 “胜利的喜悦”中“胜利”说明小鹰经过努力后,已经学会了——(飞行)。

  (4)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它喘着气兴奋地喊道:“天空……真……真美啊”)(指名读)老师听出了你的喊,(出示:喘,读)“喘着气”你的“喘”在哪呢?谁还愿意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做动作)小鹰为什么喘着气?(小鹰飞了很久,飞得很高,感觉很累很累,所以直喘气。) “……”这六个点叫省略号。省略号就有表示停顿的作用。(男、女赛读;齐读)大家已经会借助提示语把句子的情感读出来啦!

  5.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引读)

  老鹰向头顶指了指说——小鹰一抬头,——

  (1)“盘旋”是什么意思?

  (2)加上动作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

  (3)老鹰想告诉小鹰什么?(这就是: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4)此时,学飞的小鹰看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它会怎么说?怎么做?

  (创设情境)狂风来了,小鹰 ——; 暴雨来了,小鹰 ——;在炽热的夏天,小鹰 ——;在寒冷的冬天,小鹰 —— ……多么勇敢的小鹰,多么有毅力的小鹰啊。这就是:一往无前。(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想象,拓展感悟文章的深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谁愿意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三组读;男生、女生读)(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角色,再现作品的情景,可以更好的理解文本,达到“以演练读”的目的。)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孩子们,看看头顶的天空,有没有尽头?所以小鹰学飞也没有尽头,它先是飞过大树,再飞过高山,最后飞向更高的天空,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学无止境。(板书)(设计意图:总结升华主题,激励学生把“学无止境”真正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去。)

  六、这样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请大家自读《狼和小羊》,要借助提示语读好狼和小羊的话。(设计意图:把学到的“借助提示语读出人物情感”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

  七、推荐绘本故事《小红帽》《我们靠自己》《小鸡不见啦》《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后,在学习中,我们都应该像小鹰一样:越飞越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疏通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背诵课文。

  2、方法:自读--讨论--背诵

  3、感受三峡的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

  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拼读十三个认读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录音机;

  3、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直接导入

  1、询问孩子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知道它们有什么本领吗?

  2、生畅所欲言。

  3、示课题。

  二、揭题引疑

  启发质疑:如题目中的“自己”是谁?去哪里?去干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等等

  三、配乐听读感知,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在一段轻松活泼的音乐中进行范读。

  2、学生自己读课文,勾出不认识的生字。

  3、师指名读课文(2--3名)。

  4、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认自己不认识或认不好的字。

  5、教师指名识字、正音(2--3名)。

  6、小组检查识字、组长对全对的学生进行奖励,并说说不好认的字是怎样记住的。

  7、小老师进行检查。(检查时个别字可让学生组组词、或说句话。)四、再读课文,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1、师明确读文要求:要把字音读准、句子读流利。

  2、采用个别读、集体读、两人轮读等多种方式,力求读通畅。

  五、精读体悟

  在学生初步感知、感悟课文后,指导学生精读体悟第一段内容。

  1、多媒体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妈妈,我要吃果子。”--对妈妈的依赖、请求;“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突出“自己”,表现妈妈的鼓励以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突出“学会”,体会小猴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学到本领的喜悦心情。

  2、讨论小猴是怎样学会爬树的,理解自己亲自去做的必要性。

  3、指导学生进行联想:如当妈妈要小猴自己去时,它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学会摘果子的?它学会后会怎么想等等问题,然后四人小组针对联想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

  4、交流各小组联想内容。

  5、小组同学合作学习第二、三段,然后全班讨论学习。

  6、分角色朗读。配上音乐,使学生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勇于尝试,不要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感染。

  六、作业

  1、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认识的人听。

  2、制作好你喜欢的文中动物的头饰,准备下节课表演课本剧。

语文教案 篇5

  [导学新概念]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资料显示屏]

  《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

  (摘自《水浒传》前言)

  设计A

  1.思路: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由此做深入挖掘。取者无疑用了智,而失陷生辰纲者就愚钝到极点了吗?引导学生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或矛盾的双方)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

  2.导语设计: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3.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人新课(见导语设计)。

  第二步:介绍与(水浒传》有关的文学常识及与杨志故事相关的十二、十三回故事梗概,为学生将课文(第十六回)的内容与前面的故事内容很快衔接扫清障碍。

  第三步:解释课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义(解释略)。纲、权且、趱行、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

  第四步:在学生通读全文、细读全文之后,设计三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展开讨论。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han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设计B

  1.思路:以对小说中主要人物杨志的分析为主线,以对老都管分析为副线,看梁世杰对杨志命运的决定作用,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2.导语设计(同设计A)

  3.教学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同设计A)。

  第四步:设置归纳总结性题目。提供材料,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第一组材料:

  (1)杨志改变行程时间:

  原:五更一日中

  现:辰牌一申时

  (2)那十一厢禁军,担子又重,无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鞭打,逼赶要行。

  (3)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第二组材料:

  (1)杨志道:这里正是强人出没的去处……谁敢在这里停脚!

  (2)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

  (3)众军欲买酒吃,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

  (4)杨志寻思道:俺在远处望着……胡乱容他们买碗吃罢。

  问题:以上两组材料能表明杨志怎样的心理状态?

  明确:第一组材料表明杨志在押运生辰纲途中时时小心,不敢怠慢。第二组材料表明杨志抵达黄泥冈后,对地形、对人、对事件的高度警觉。

  总结:无论是时时小心还是高度警觉,都表明杨志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他太在乎此行的成功了,他太想出色地完成押解生辰纲这个任务了。因为他急于靠功而获赏,改变自己现在的罪犯身份,从而稳步上升,落个封妻荫子。杨志急于抓住这个契机,实现自己命运的转折,仍旧保持将门之后几世忠臣的美好声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杨志把赌重重押在了护送生辰纲这一行上,所以他不惜使用任何方法,只求生辰纲别出事。

  第五步:从老都管之口,看梁世杰对杨志的用。

  老都管虽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但他的作用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由以下几方面可见其身份:

  (1)老都管道:我自坐了走,你自去赶他众人先走。(杨志无可奈何)

  (2)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杨志只能辩解)

  (3)老都管道: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语气十分强烈):

  (4)老都管竟来对杨志道:那贩枣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杨志只能依从)

  明确: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①老都管身份不同一般,是梁世杰的亲信。

  ②梁世杰派老都管随行,相当于督押,是对杨志的监督。

  ③老都管言语中充满对杨志的渺视,足见梁世杰对杨志的态度。

  总结:老都管是梁世杰的代言人。梁世杰对杨志信任不足,怀疑有余,他用的是杨志的艺,而非杨志的人。杨志的悲剧也正在于此。杨志在失意得志之后,最终等到的是幻灭。梁世杰对他的用,决定了他的贼寇命运。总之,力图通过此设计来理解以梁世杰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与农民起义英雄间的矛盾,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设计C、

  1.思路:在执行设计.A或B的前提下,为理解、体会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技巧和《水浒传》结构有机结合又独立成篇的特色,附加阅读茅盾先生的文章《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以助阅读、理解功效。

  2.导语设计、教学步骤同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年2月

  教案点评;

  《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语文教案03-05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教案(精选)09-02

语文教案(经典)11-07

语文教案(精选)09-25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下册教案01-31

语文桥的教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