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9 07:57:4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精品]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精品]

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面对生活中自己不理解的、新鲜的事物,孩子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疑惑。而“探究式学习”是幼儿学习科学的基本方式,能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科学素养在幼儿的心田中扎根、发芽。“勺子里的哈哈镜”这个活动是属于自然科学现象。孩子们每天都在接触勺子,有的小朋友会发现不锈钢勺子里有自己的影子,为了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凹镜和凸镜的成象特点,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对各种不锈钢勺子的摆弄、探索,初步了解影子的成像。

  二、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和记录,并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

  三、活动准备

  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教师记录纸(大张);魔法师合格证(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四、活动过程:

  (一)创设学魔法情景,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指导语: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学习了魔法,你们想学吗?魔法师是要有自己的宝贝的,小仙子有魔法棒,老巫婆有扫帚,那我的宝贝是什么呢?请仔细听“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要问他是谁?只有你知道”。

  (二)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的成像现象,进而了解凸面和凹面。

  我的宝贝不是镜子,而是魔法勺子。你们仔细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她也哭,你笑她也笑呢?”

  提问:

  1、在勺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2、你都在勺子的哪部分看见自己了?

  3、勺子里的两面有什么不同?小结:原来镜子是平平的、很光滑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一面是凸出来的。这就是我们的魔法宝贝——魔法勺子。

  (三)填画“魔法秘笈”,感知并记录勺子的反射现象。

  1、介绍“魔法秘笈”的填画要求。

  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和凸面来照照自己,看看在里面你是什么样的?记录在纸上。

  2、幼儿交流填画的结果。

  3、教师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填画结果,从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来的人,脸都变形了,这就是“变形术”;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颠倒过来,这就是“倒身术”。

  (四)魔法考试,巩固幼儿所得经验。

  我要考考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魔法,学会的小朋友我要给他颁发魔法证书。

  教师介绍要求:我来说魔法的名称,你来做动作。例如:我说变形术,你就要用凸面照自己。

  (五)活动延伸,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其他可成像物品。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魔法宝贝,它们都有自己的本领,回去找一找再和小朋友分享。

中班教案 篇2

  一、推荐主题:

  《蔬菜派》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相关性分析:

  1、本次活动属于韵律活动中的集体舞,是本班幼儿第一次尝试新的学习形式,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新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没有多少经验和把握。因此我在事先准备时对备课和备音乐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集体舞学习很新奇,新奇之余会有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我将这一活动调整到本周二进行,使“蚂蚁搬豆”这样的经验生在主题活动《蔬菜派》中,扎根在不断探索的土壤中。

  2、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蚂蚁,通过蚂蚁找朋友、蚂蚁搬豆等游戏情境,使幼儿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了幼儿参与的热情。

  三、建议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邀请舞《蚂蚁搬豆》,能随乐曲合拍地做出蚂蚁走路的动作。

  2、根据《蚂蚁搬豆》的故事情节,想象并表现与同伴互碰触角、搬豆等动作。

  3、愿意与同伴交流,享受舞蹈交流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不倒翁诙谐曲》。

  2、经验准备:已有蚂蚁的简单知识经验。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小蚂蚁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玩吧。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儿听音乐跟着妈妈走路。

  2、学习基本动作。

  (1)听音乐合拍地走路。

  ――刚刚有个蚂蚁宝宝走路走得可好了。我们看看它是怎么走路的。

  ――我们要走得稳稳地,一步步走路。

  教师哼唱,幼儿跟着节奏做探路的动作。

  幼儿听a段音乐练习走路。

  (评析:用情境性的语言提示幼儿,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充分想象和表现蚂蚁的走路ide动作和神态。)

  (2)学习结伴表演动作。

  ――我的宝宝真能干,我真想抱抱你们,我要来抱抱你咯。

  教师在a段第一遍结尾处找到一个宝宝抱一抱。

  (评析:教师通过示范性语言和动作,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在音乐结尾处做抱一抱的动作,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用较短的音乐寻找朋友,是原来经验的`又一次提升。)

  (3)创编蚂蚁触角打招呼的动作。

  ――除了抱抱还可以有什么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进行结伴表演。

  3、幼儿回到半圆形座位上,听故事“蚂蚁搬豆”。

  (1)妈妈刚刚在路上发现了一粒大豆子,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怎么也搬不动,我想请大家一起帮忙搬豆子。我要用触角告诉大家路上有豆子,去邀请更多的蚂蚁来搬豆子。

  ――做个什么样的动作大家就能明白呢?

  教师根据幼儿动作邀请朋友。

  请幼儿创编“搬豆”和“想个办法”的动作。

  4、学习邀请舞。

  (1)教师扮演邀请者,进行游戏。

  (2)教师和几名幼儿同时做邀请者,进行游戏。――我要这些果实都背回家吧。

  (评析:在不断邀请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被提高了。)

中班教案 篇3

  主题价值:

  随着城市的发展,马路越来越多,而且特别宽敞、美丽。孩子们对马路上有什么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喜爱观察马路边各种各样的东西,形形色色的车、数字、绿化、标志、警察叔叔指挥交通……他们在自己的观察、感受中建构自己的认知,丰富自己的经验。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要来到马路边近距离地观察。我们会利用各种社区资源、家长资源让孩子们亲自体验各种车辆的功能,并把交通规则、交通标志等也有机地融合在本主题中,通过游戏、参观等多种形式,观察马路上的各种车辆,尝试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了解交通设施,有兴趣的识别马路上的标记、数字及其含义,初步了解与人们的关系,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

  主题目标

  1、观察马路上的车辆,尝试按某一种特征进行归类。

  2、了解交通设施,识别马路上的标记、数字及其含义。

  3、观察周围环境的设施,初步了解与人们的关系,增进对家园的情感和美好憧憬。

  4、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美工制作区

  我喜欢的车

  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汽车图片,自主探索车的制作方法。

  益智游戏区

  马路上的数字

  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找出马路上的数字,鼓励幼儿和同伴进行大胆讨论,了解马路上数字的含义。

  科学发现区

  玩具汽车城

  能根据车的名称、特征、功能等进行分类,知道 110、120 和 119等急救电话及其作用。

  角色扮演区

  香喷喷的轮子

  理解故事主要内容,能根据故事创造性地表演。

  语言阅读区

  有趣的车

  喜欢阅读有关汽车的图书,加深对各种汽车的认识,大胆与同伴讲述自己的新发现。

  拼插建构区

  热闹的马路

  选择不同的材料组合搭建楼房、停车场、马路等场景,展现热闹的马路。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节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明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教师讲述“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让幼儿了解。

  二、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的过好这三天的假期。

  1.教师引导幼儿:“放假后你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

  3.创设情境,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

  三、教师总结假期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一)安全教育

  1.不能玩家中的插座、开关、打火机、尖锐或易吞服的物品。

  2.注意交通安全,不单独走出家门。若外出游玩时,不离开要牵着大人的手,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不要陌生人的东西。

  3.独自在家时,不爬阳台、门窗或其他高处,把门关好,不给家长以外的人开门。

  4.不能摸家中的药品,不到厨房去玩耍。

  5.不能在危险地带玩耍,不做危险游戏;

  6.熟悉三个特殊电话号码的用法。

  (二)卫生保健

  1.教育孩子要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吃熟食,养成按时进餐和自己进餐的好习惯。

  2.多喝白开水,不吃雪糕、不喝冷饮。吃东西以前要洗手。

  3.勤洗澡洗脚,勤剪指甲。

中班教案 篇5

  目的要求:

  1.根据图片大胆猜测,并清楚地讲述恐龙妈妈藏蛋的几种办法

  2.能看图讲述故事,体验编构故事结尾的乐趣。

  材料准备:

  布置场景(草丛树洞沙滩鹅卵石泥土)图片挂图恐龙蛋若干

  指导要点:

  1.以玩藏蛋的游戏。体验藏的方法,知道怎样藏不被人发现。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东西。你们看看是什么?”(鸡蛋)“我们一块来玩藏蛋的游戏“一些小朋友来找蛋。”“你们要看那些地方藏蛋,不容易被发现?”

  师提问:“你把蛋藏哪了?你为什么要这样藏?”

  2.教师出示图一图二。引导幼儿围绕恐龙妈妈怎样藏蛋进行看图讲述。并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恐龙妈妈藏蛋的办法。

  (1)教师提问:恐龙妈妈要去找东西吃。可她又怕蛋打碎,你们猜猜恐龙妈妈会想什么办法?

  教师出示图一问图上画着谁?是什么地方?他在干什么?“请小朋友来帮助恐龙妈妈找一找图上哪些地方可以藏恐龙蛋?

  (2)当幼儿说出藏的地点时。组织幼儿讨论这样藏蛋会安全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藏蛋会更好?学习词语“四处寻找”“又大又圆”并体验四处寻找心情和样子。

  (3)师问“恐龙妈妈最后会把蛋藏在那?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恐龙蛋又大又圆和鹅卵石的样子很像,恐龙妈妈认为不会被人发现。)

  教师出示图二证明小朋友的猜测。并和幼儿一块把图一图二连起来讲述。

  3.提出悬念“恐龙妈妈把蛋藏好后,就离开了。那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请小朋友讨论一下。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可让幼儿派代表回答)

  4.教师出示图三图四图五问幼儿说“你们说得不错。那我们看看这几副图上发生了什么事?”

  (1)幼儿边看图片教师边提问“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熊把恐龙蛋当作什么?学习词语“砌”。如句子:砌围墙是用石块砌.

  (2)小熊睡着后被谁的声音吵醒。他会怎么做?并引导幼儿看图四问“小熊床上的小恐龙是哪来的?小熊的表情如何?学习词“惊奇”幼儿模仿惊奇的表情体验惊奇的心情。

  (3)幼儿猜测第二天小熊会和小恐龙去干什么?

  5.教师引导幼儿将五副图连起来讲述。

  6.幼儿分组讲述。并派代表讲述。

  7.幼儿给故事取名字。

  8.幼儿将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9.活动延伸。表演这个故事。

  附故事:

  恐龙妈妈藏蛋

  恐龙妈妈生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蛋,她想:把这个蛋藏到哪里去呢?

  藏在树洞里?不行!不行!树洞里晒不到太阳,是孵不出恐龙宝宝来的。藏在泥土里?不行!不行!泥土里太脏,我的宝宝一出世就会被弄成大花脸的。藏在草丛里?不行!不行!大蛇把蛋吃掉怎么办?

  最后,恐龙妈妈想:我的蛋和鹅卵石很像,没有人回对鹅卵石感兴趣的'。于是,恐龙妈妈就把但藏在海滩边的石头堆里。

  傻小熊要造新房子,他到海边去拣石头,一眼就看中了一块又圆又大的“鹅卵石”。傻小熊把“鹅卵石”搬回家,砌在墙里。温暖的太阳一天又一天照在“鹅卵石”上。一天晚上,傻小熊被一阵风吹醒,发现墙上有一个大洞,砌在墙上的鹅卵石不见了。一直小恐龙睡在小熊身边!傻小熊这才明白,自己从沙滩上捡来的不是鹅卵石,而是一个恐龙蛋。

  第二天一早傻小熊就带着小恐龙去找恐龙妈妈了。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经典)08-03

(经典)中班教案09-02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经典]08-14

(精选)中班教案09-15

中班教案(精选)10-13

中班教案(经典)12-22

中班教案【精选】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