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负数》教案范文优秀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负数》教案范文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负数》教案范文优秀 篇1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负数》教案范文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 ℃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知识结构
1、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正数
负数
零
象1、2.5、 、48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
象-1、-2.5,-48等小于零的数叫负数
0叫做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四、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表示正数时,是负数;当表示0时,就在0的前面加一个负号,仍是0,0不分正负;当表示负数时,就不是负数了,它是一个正数,这些下节将进一步研究。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五、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这样有理数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为: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因此,有理数按正数、负数、0的关系还可分类为:
3)注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括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括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
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如圆周率就不能表示成分数。
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外)都是有理数。
《负数》教案范文优秀 篇3
教学目标
学会负数的基本性质,利用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利用负数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负数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主题歌曲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理解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引入实例。
师:大头儿子是个非常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科学课上他学了温度计的使用后,回到家立刻就和爸爸动手实践。
出示室内、室外温度主题图。
指出:室内温度是零上16℃,室外温度是零下16℃,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板书:零上16℃零下16℃)
师指出零上16℃和零下16℃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小组内交流。
汇报时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并进一步指出这些都是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创造符号并统一符号。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用文字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意义,如果去掉文字,仅用我们学过的数还能表示出这种相反的意思吗?
以此激发学生创造符号的渴望,并统一为用“+ -”来表示两种相反的意义。
2.自学课本,认识正、负数。
(1)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本。
师:这种符号在这里不再是运算符号,因此也不能再读“加、减”,那它们该怎样读,这样产生的数叫什么数呢?课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出示自学提示,请学生带着问题按照要求自学课本。
(2)汇报交流。
①理解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②举例说明什么叫正、负数,能正确读出正、负数,并能举例说明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
课后小结
③理解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感受负数的历史。
师:中国人最早根据商业需要产生负数,我们举的这些例子就体现了这种需要,古人经历了很多种创造负数的方法,如第二幅图中的用颜色表示,第三幅图中的用斜杠表示,以及国外的用各种形式表示负数,刚才我们也经历了这种创造的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形式——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师介绍后,学生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