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教案合集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马过河》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马过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课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老马对小马说的话,也就是童话要
揭示的道理。
教具:
课件
教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是《小马过河》
2.质疑
看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认真听,看一看你提出的问题在故事中能找到答案吗?
2.听后你又知道了什么?
三.理清课文层次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可老师现在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白,那就是: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
(一)自读课文,思考后同桌讨论
(二)两次的结果怎样
四.精读课文重点段落
(一)放动画片(1——6自然节)
1.师生看动画片
2.训练题
①读句子填空
老牛说河水(),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小马()跑到河边。
松鼠说河水(),淹死过他的伙伴,不能趟过去。小马()收住脚步
②看图思考讨论
同是一条河,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他们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③思维拓展
假如你是小马,你该怎么办?
(二)放动画片(7自然节)
1.师生边看边思考:
小马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
2.理解句子
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了。
(三)最后一节
小马照妈妈的话下水实践了一下,结果怎样?
五.感情朗读课文
1.说明:老牛的话要读出毫不在意的语气,松鼠胆怯、很在意的语气,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的语气
2.列举三者对话进行练读
3.随光碟练习朗读
4.学生自读课文
5.指名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为难老牛:河水浅能趟过
(第一次)松鼠:河水深不能趟过
妈妈:水深浅试一试
实践下了河水不深不浅
《小马过河》教案 篇2
课前准备
①预习生字。
②生字课件、课文插图或投影片。
第一课时
观察插图,导入新课
①出示课文插图或投影片,问:图上画了什么?
(小女孩看到水从怀子里漫出来,非常吃惊)
②水从怀子里漫出来,小女孩为什么吃惊?让我们一起学习13课。(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
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课件,检查学生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③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把他们读错或读得不准确的地方作上记号。
④谁来当小老师为他们纠正错误?
合作学习,理解内容
①四人小组自学课文后,讨论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
a.奇怪的问题指什么?
b.伊琳娜回家做了个什么实验,实验结果怎样?
②请四人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③再读课文,合作完成填空。
出示课件:法国科学家,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一只怀子里装满水,再放进别的东西,()就会漫出来。如果放进(),却不是这样。伊琳娜回家做了个实验,实验结果证明科学家的话()。
④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讨论一个,实验的结果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科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我们不要迷信权威,遇事要动手实践)
⑤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伊琳娜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启发想像,练习写话
①读课后练习说说写写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进行想像。
②互相交流。把自己想像的话说给同学听。
③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识字、写字
①识字。
a.出示生字课件,请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提示学生:可用旧字对比记忆生字。(如林琳,那娜,扁骗,可用换偏旁的方法记忆;如慢漫,洪哄,可用部件组合法记忆;如志字是上士和心构成的)
b.谁还有更好的.记字方法,说给大家听?
②写字。
出示写字课件。谁来说说怎样才能把这些个字写漂亮?
a.指导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找出特点。(如题和提中都有是,但写法不同,题中的是捺要长;另和志都是上下结构,另是上短下长,志是上略比下长;田字格下边两行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其中五个字是左窄右宽,只有朗是左右宽窄差不多)
b.老师有重点地范写指导。
c.学生临摹,老师巡视指导
d.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认出写最好的字,师生点评。
表演课文内容,加深理解
①分组熟读课文,互相展示自己喜欢读的段落。
②分组表演课文内容,鼓励创造性的表演。(如加进伊琳娜听懂朗志万的话之后所说的话)
实践活动
读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把读后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小马过河》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认识“棚、驮、磨、坊、趟、筋、试”这7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低愿突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揭示学习内容:面对眼前的画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怎样过河?结果是什么?11)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口袋突然拦住挡住愿意如果低头深浅明白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
袋:上面是代表的代,下面是“衣”字底,“代”字不能多撇。
然:意思是火烤狗肉。
挡:左右结构,部首是提手旁,右边是“当”字,第一笔写竖。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低: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提,横,斜钩,点。注意与“纸”字区分。
愿:不要写成上下结构。部首是:厂字头。
突:上下结构,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犬字。
匹:注意与“四”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并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语。
愿意知道突然口袋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匹突然袋如道愿半拦低挡
《小马过河》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12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
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
的那样深”?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上一课学了《坐井观天》,同学们很喜欢读,今天我们再
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
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
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匹:是三声,不要读成“p”或“p”
如:读二声,注意和方言区别。
突:读一声,不要读“t”。
然:读“rn”,不要读成“yn”。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
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三、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还可以
换上“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四、自由读第三至六自然段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小马过不了河,为难了。“去路”,指往前走的路。“挡住了去路”,就是没法再往前
走。小马是怎么想的?读有关的句子,指导读出语气。小马想的话,轻读。
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小马问老牛,老牛怎么说?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这里要注意的是老牛的小腿)
(2)指名读第五自然段,从“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注意“立刻”)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准备过河小松鼠说河水很深。和老牛说的比较,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同?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挂图(小河、老牛、松鼠的图片或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句话的意思。
老牛说河水浅,小马“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步。“立刻”、“连忙”两词的意思相近,都含有“快”的意思,说明小马没动脑筋想。小马听了老牛和松鼠完全相反的话,不敢过河了。小马既不动脑筋想一想,又不敢试一试,所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五、指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1、小马问老牛的话,后面是问号,要用疑问的语气读。老牛的回答,说得平静,因为它认为河水很浅,要读得平缓。可以让女同学读小马的话,男同学读老牛的话,分角色练习朗读。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号,表示语气加重。“小马!”一声大叫,要读得急促些,
声音要高一点,两个“别过河”,速度要快一些,连着读,第二个“别过河”语气要加重些。
3、“小马吃惊地问”,不是一般地问,“吃惊”,吓了一跳,表示小马害怕,紧张。教师可示范,读出语气来,再让学生练读。
4、第六自然段中小马“叹了口气”说的话,是拿不定主意,无可奈何,只好回去问妈妈,要读得轻缓。
5、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学习生字
一、朗读第七自然段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三、指导朗读第七、八自然段
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四、总结全文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五、指导书写生字,分析记忆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匹:共4画,笔顺是:
事:共8画,笔顺是:
然:共12画,笔顺是:
“愿、半、袋、挡、如、道”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麦:上下结构,上边是青字头,下边是折文“夂”,不要写成反文“攵”。
突:上边是穴字头,下边是大字加一点“犬”,不要写丢最后一点。
2、练习写字。
(1)每个字写三遍。
(2)自己对照范字,评一评,自己哪个字写得好,还有什么不足。
(3)组内相互评议,在写得好的字下面加点。
(4)在评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再练写生字。
六、重新组合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完成下列一项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2、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其他同学评一评,讲得怎么样。
3、编课本剧表演《小马过河》。其他同学评一评,表演得怎么样。
4、想象,小马过了河,在回答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小马过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难点:
理解第七自然段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教具:
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出示课题)
(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
(4)学生回答。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回答事物之间联系。(教师连线)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
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
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
2。(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3.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4(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
5.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于是它跑回家里去找妈妈。学到这里,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马呢?并说出你的理由。
6思维拓展:假如你是这匹小马你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看板书质疑问难。
2、看图讨论:同是一条河,老牛为什么说河水很浅?松鼠为什么说河水很深?它们谁说的对?
回答:因为老牛(),所以它说()。
因为松鼠(),所以它说()。
3.思维拓展:假如有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河,来问你,你该怎样回答?
4.妈妈是怎样教育小马的呢?
(三)自读课文第七段
(1)、找出不懂的词语。
难为情——课文写谁难为情?它为什么难为情?难为情的话怎样读?亲切——怎样读出亲切的语气?
(2)、找出你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4)、小马趟过河以后,有什么感受?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5)、看图回答问题:为什么小马的感受与老牛、松鼠说的都不一样呢?(按“因为小马既不像(),也不像(),所以()。的句式回答。)
四、分角色表演故事。
过渡:课文学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五、总结课文: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独立思考,从实践中去寻找问题答案。
六、古诗欣赏:
宋朝大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诗,说明实践的重要。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移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八.兴趣作业:
1.讲一讲:把《小马过河》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写一写:假如有一只猴子要过河,会怎样?请你以“小猴过河”为题,自编故事。
【《小马过河》教案】相关文章:
《小马过河》教案08-15
《小马过河》教案07-07
小马过河教案12-18
《小马过河》教案[通用]12-19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09-27
小马过河大班教案10-27
小马过河大班教案10-17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10-22
《小马过河》教案15篇12-05
【精选】小马过河教案四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