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优秀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科学课上做什么?”展示了一幅卡通图,其中的卡通人物正分别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分析图中人物的活动感知科学课上要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有趣的探究活动,进而喜欢科学课,喜欢科学探究。
“我们一起做一做。”展示了两个活动:观察叶子和小纸鱼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一次观察、实验活动,初步感知观察、实验的方法,知道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拓展活动让学生从小故事中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精神,树立榜样意识。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观察、实验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2、善于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观察树叶活动、小纸鱼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观察树叶和小纸鱼实验的活动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
展台、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听到“科学”这个词,大家想到了什么?
(学生发表想法。)
教师: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科学》教科书上有什么内容。
(学生学习翻阅教科书,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动
(—)探究科学课上做什么。
1、教师提问:科学课上,我们要做哪些事情呢?要如何来学习科学课呢?请大家先看一组图片。
2、教师展示图片(课件展示教科书中的卡通图),提出问题:看一看图中的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观察、实验、制作、养殖等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科学课上会经常用到这些方法。
(二)亲历探究活动。
1、观察植物的叶。 教师提出问题:观察是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常用的方法。应该如何进行观察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看看同学们能发现什么。
(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株植物。
(2)教师提出观察要求: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进行观察叶子的活动。
(4)学生汇报与交流观察情况。
(5)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所观察的植物叶子。
(6)教师讲解观察叶子的方法。
2、再次观察植物的叶子。
(1)教师提出问题与要求:植物的'叶子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要观察哪些部位,再认真观察,边观察边将叶子画出来。
(2)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3)学生展示画的叶子,并与第一次画的相比较。
(4)学生交流观察收获与体会。
(5)师生共同总结: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注意观察时要细致。
3、进行小纸鱼实验。
(1)教师讲解:科学课上会做许多实验。我们要学习通过实验观察现象,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先做一个小实验体验一下实验的过程。
(2)教师演示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步骤,不展示实验结果。
(3)学生模仿教师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学生汇报实验中的发现与体会。
三、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有什么收获?
2、学生相互评价:哪个环节自己做得比较好?哪个小组整体表现比较好?
四、拓展探究
教师布置作业:让爸爸妈妈讲一讲科学家的故事。收集喜欢的科学家头像并粘贴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上,并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分享。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
【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回顾:卵的构造。卵生动物。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自读教材P37,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x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3)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
(4)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 胎生与胎生动物。
自读教材P38,思考:什么叫胎生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
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
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
(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
(1) 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
(2) 汇报交流。
(3) 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
(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质疑与讨论
(1)教师质疑: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哪一种后代的成活率高?为什么?
(2)学生质疑。
(3)讨论。
五、板书设计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洗涤用品的名称及用途。
2、能讲述洗涤用品变出泡泡的方法。
3、尝试用相应的洗涤用品搓泡泡,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泡泡器、装水的小盆、洗手液一瓶、香皂一块。
【活动过程】
一、出示泡泡器,演示吹泡泡,激发幼儿的互动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它可以干什么?
二、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述泡泡哪里来
教师:除了吹泡泡,平时,你们还在哪里看到过泡泡,摸到过泡泡?泡泡是怎样变出来的?
三、出示香皂及水盆,启发幼儿介绍生活经验,指认图片真能干相应洗涤用品的名称,并尝试说出其用途。
教师:图片上有没有会变泡泡的东西?你们认识吗?有什么用?
1、幼儿自由表述自己对洗涤用品作用的认识。
2、引导幼儿说一说洗手液、洗衣液等变出泡泡的方法。
四、体验活动。
教师出示洗手液,引导幼儿去盥洗室体验搓出泡泡的惊喜。
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知道身体会弯是关节的作用。
2. 会用关节弯曲肢体,进行造型,体验身体造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 一个关节娃娃。
2. 三张大蛇图片。
三.活动过程:
1. 出示大蛇图片,导入主题。
——出示图片1.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个小客人,它就是大蛇弯弯。
——出示图片2,3。 师:大蛇弯弯很喜欢跳弯弯舞,它先是弯成这样(出示图片2),后来又弯成这样(出示图片3),它玩的可开心了。
2. 初步体验弯曲的乐趣。
——和老师一起弯曲。师:大蛇弯弯会弯曲,那我们小朋友会不会弯曲?大家和老师一起弯曲好吗?
3. 知道身体弯曲时关节的作用。
——提问,出示关节娃娃引发幼儿兴趣。师:刚才,我们是用身体的哪里弯的?
——出示关节娃娃,引导幼儿观察。师:老师这里还有个小客人,他叫关节娃娃。他和我说,想和我们一起玩,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关节娃娃为什么会弯曲吗?(引导幼儿说出关节)
4. 幼儿一起体验弯的`乐趣。
——请幼儿上来弯曲,请下面幼儿想象像什么,弯曲了哪里。
——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跳弯弯舞。
5. 活动结束
——以弯弯舞结束。
6.活动延伸:回去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弯弯舞。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 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3. 培养孩子用科学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并热爱科学。
过程与方法:
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3.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师:我们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
同样的两个试管,把它们放进温度不同的两个大烧杯中应该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
你们看到了什么?
换过来试一试,你们能不能从看到的现象判断出哪个烧杯的水热呢?
实验研究:
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材料
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步骤:
1 .试管的水要装满,盖上盖子后不能漏水。
2.插上细管,黑色的小圈放在细管原水位的'位置上,保持不动。
3.把试管放到热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4.把试管放到冷水中三分钟,观察细管上的水位的变化,做好记录。
注意:
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
③做好记录。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小结:
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 (板书:热胀冷缩)
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师: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除了水,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用同样的方法来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说明该组是用什么液体来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师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像醋、饮料、酱油等等,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板书:液体的热胀冷缩)
思考: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
板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
醋 受热 体积膨胀 热胀
果汁
酱油 受冷 体积缩小 冷缩
牛奶 ......
液体 热胀冷缩
科学教案 篇6
标志大擂台
设计思路:
最近电视里一直在宣传上海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活动,作为新一代的孩子从小对他们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非常的必要.我园周围的交通比较方便,同时周边又有较多的汽车销售单位,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所以我们选择了的主题.
马路是幼儿熟悉的环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尤其是马路上各种各样的车,深受幼儿喜爱,我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标志很感兴趣,尤其是幼儿园附近的马路上也有几个标志,他们都热烈的讨论这是什么标志?但是对于三种不同意思的标志还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是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次活动,我是利用游戏形式导入,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标志的名称,再让幼儿通过PPT来懂得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最后请幼儿把三种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对标志的认识.
内容和要求:
1、通过幼儿对交通标志的回忆,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尝试将交通标志按一定的规律分类。
材料与环境创设:
1、各种交通标志、幼儿人手一张标志
2、PPT课件
活动流程:
游戏导入交流互动操作实践活动延伸
观察与指导要点:
一、游戏导入
1、游戏《开汽车》
幼儿随着音乐在教室里开汽车,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没有说活,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
二、交流互动
1、出示各种标志,引出课题。
2、引导幼儿交流各种标志所代表的'意思。
3、引发幼儿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标志?
三、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教师逐一出示三幅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种标志的不同。
3、让幼儿把自己手里的标志送到相应的黑板上。
4、教师指出个别幼儿错误的地方。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看看马路上还有哪些标志?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12-12
(精选)科学教案08-2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20
科学教案(精选)07-27
【精选】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04-06
[荐]科学教案12-04
科学教案(精)08-26
【荐】科学教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