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常用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路的图案和颜色美,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感知生活环境美给人带来的心情愉悦,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3.在欣赏的基础上激发幼儿手工剪贴路,提高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和表达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欣赏各种各样路的图案和颜色美。
感受路与周围环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协调美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前期准备:周末请家长带幼儿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路,重点引导幼儿体验路面铺设的图案美和颜色美,并把幼儿觉得漂亮的路用相机拍摄下来。
其他准备:将幼儿照的漂亮的路的照片做成展板让幼儿欣赏交流。将各种各样具有代表性的路制成课件,课件分2个模块:老师找路1(色彩素雅的路)和老师找路2(色彩鲜艳的路),每个模块又设计了两种播放模式:自动播放模式和手动播放模式。公园背景图4幅、各种颜色的卡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一、谈论、欣赏展板照片,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回顾。
师:这些是小朋友找的漂亮的路。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说说你在哪里找到,它漂亮吗?漂亮在哪里?也可以看看其他小朋友找的路漂亮吗?走在漂亮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幼:这条是在我爸单位里找的,上面的长方形图案很漂亮,我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很好。
幼:这条路我见过,在兰溪公园,我喜欢在这圆圈圈里跳呀跳,很好玩。
幼:这条是我们幼儿园里的路,我每天走在这条路上心情很好,很高兴。
幼:这条是街上的人行道,上面的图案也很漂亮。
老师:(总结)我们生活里有各种各样的路,有的路很漂亮,走在漂亮的路上心情都变好了。
通过展板照片让幼儿回顾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自己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美的发现和感悟。幼儿急切地挤到展板前,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寻找的各种各样的路。
二、欣赏课件——自动《教师找路一》 (色彩素雅的路)
师:老师也找了许多漂亮的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自动播放课件《教师找路一》配上理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私语>,营造一种幽雅、宁静的氛围,让幼儿欣赏、体验天天走着的路竟然那么美,那么触动人心。幼儿欣赏时不由地发出一阵阵“哇!”、“哇!”的赞叹声,可以看出这些漂亮的路带给幼儿的心灵震撼。
三、打开手动《教师找路一》
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老师找的这些路里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
幼:我喜欢第1条路,第1条路很漂亮。
幼:我喜欢第6条路,上面有花的图案,很漂亮。
幼:我喜欢第5条路,像光盘。
……
教师为幼儿的审美感受提供自由交流平台,让幼儿的审美感受得以自由表达,此时幼儿的审美感受是零散的,细碎的。
2.引导幼儿逐幅欣赏,分析路面图案造型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教师抛出的问题如下:这些路你喜欢哪一条路?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它上面的图案怎么样?是什么形状的?这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图案你觉得怎么样?你有没有见过或走过这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
师:老师找的这些路里你喜欢哪一条路?为什么?
幼:我喜欢第1条路,这条路在河边,是鹅卵石铺的,没有栏杆,走过去很刺激
师:你呢?
幼:我喜欢第3条路。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条?路面上的图案是什么形状的?
幼:这条路很漂亮,上面有许多长方形图案。
师:这些长方形图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这样排列图案你觉得怎么样?
幼:那些长方形图案排列有规律、很整齐,我觉得很美。
师:这样的路你有没有走过?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很好。
幼:我喜欢第5条路,我觉得它像一张张光盘,还有音乐跑出来,我喜欢在上面跳舞。
幼:我也喜欢第5条路,上面的图案像一片片荷叶。
……
此环节教师帮助幼儿梳理审美经验。本着尊重幼儿的个性化体验,我以师幼问答的形式引领幼儿逐幅欣赏、解读路面的图案造型等审美元素,表达审美感受。
当幼儿提到左图《教师找路1》的8号路时,除了引导幼儿欣赏图案、颜色等审美元素外,教师借助问题:“如果把这条路和周围的环境合起来看,你觉得怎么样? ” 启发幼儿发挥想象,感知路和周围环境搭配能够产生一种协调的美。(此图的周围的高楼大厦一层一层的,路也像两幢躺在地上的高楼一层一层的,这样搭配就产生一种协调的美。这就像人们穿衣服喜欢配套看起来很协调很好看。)
当幼儿提到左图《教师找路1》的5号路时,教师借助幼儿的各种想象(如:路的图案像光盘、荷叶、苹果、圆圈、老师则把路边的草坪想象成碧绿的湖面,把路看成漂浮在湖面上的一片片大大小小的荷叶等)引导幼儿感知同样一条路,大家想象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就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正逐步趋向和谐美。通过老师解读,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周围环境里的协调美和意境美。
师(总结):这些路面的图案不一样,图案的.排列也不一样,人们看了感觉也不一样。有的图案有规律、很整齐,给人感觉有秩序的美;有的图案没有规律,比较自由,给人感觉一种轻松,随意的美;有的给人感觉一种协调的美,有的给人感觉一种意境的美。
四、欣赏课件——自动《教师找路二》(色彩鲜艳的路)
师:小朋友再看看老师找的另外一组路,这组路你觉得怎么样?
将各种各样的路分成色彩淡雅和色彩鲜艳两组依次呈现给幼儿欣赏,使幼儿在欣赏时能更鲜明、清晰地感知各审美元素。这组路的色彩鲜艳,很有视觉冲击力,很吸引幼儿的眼球,幼儿看了赞叹不绝。
五、打开手动《教师找路二》
1.幼儿自由欣赏讨论:这组路你觉得怎么样?美在哪里?
幼:第1条红色的路很美。
幼:第3条彩色的路也很美。
幼:哇塞,第8条铁路也有彩色的。
……
2.引导幼儿逐幅欣赏,解读路面的颜色搭配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教师抛出的问题如下: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颜色这样搭配你觉得怎么样?要是你走在这样的路上心情怎么样?你想干什么?为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
幼:我喜欢第1条路,它是红色的。
师:红色的路给人什么感觉?你有没有见过这种颜色的路。
幼:红色的路给人感觉很美,很像结婚的时候走的路。
幼:也很像去领奖台的路。
幼:实验小学操场的跑道也是红色的
师:要是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心情怎么样?
幼:走在红色的路上心情会很高兴。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人们心情很激动。
师:走在这样的路上,你想干什么?你为什么想那样做?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想跑步,因为我很激动。
幼:走在这样的路上,我想大声呼喊,因为我很高兴。
……
师:你喜欢哪一条路?这条路主要用什么颜色搭配?……
幼:我喜欢3号路,它用红色、白色、橙色、棕色搭配很好看,很像通往迷宫的路,我很想走进去看看。
……
师(小结):这些路的颜色很漂亮,一条路除了图案美,颜色也会把路装扮得更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我们生活里的各种各样的路越来越美。那你们知道这些路是谁设计的?
此环节重点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路的颜色美及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从幼儿的回答可以看出幼儿对色彩较敏感,想象丰富。
六、幼儿设计路(手工粘贴路),迁移欣赏经验。
1.激发创作欲望
师:听说××地方正在兴建公园,公园里的路还没设计好。今天请你们当设计家,帮忙设计一条漂亮的路,好吗?这儿是四张景点图,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景点设计路,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了各种颜色的路,需要什么颜色的路自己选。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图形,小朋友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这些图形大胆设计图案,看谁设计的路最美。如果你想设计很特别的图案,桌上有剪刀和纸,你就大胆设计吧。
借助背景图激发幼儿手工设计路,运用欣赏经验,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同时启发幼儿设计路时能与周围环境合起来考虑以达到和谐之美。
2.幼儿创作,教师针对幼儿的创作情况进行指导。
3.作品展示
师:请小朋友将设计好的路嵌入背景图,看看你设计的路漂亮吗?可以向同伴介绍你是怎么设计的?也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设计的?他的想法和你一样不一样?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一起体验创作的乐趣。幼儿的作品采用嵌入背景图式展示,旨在让幼儿感受设计对象与周围环境融合。
活动反思:
一、选材生活化。
《幼儿园指导纲要》强调“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本次活动教师能捉住幼儿天天感知到的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路的美来引导幼儿进行欣赏、体验,实现审美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
在活动前请家长带领幼儿去寻找路,进行初次的审美体验,让幼儿与路对话,与家长对话,在对话中积累审美经验。在活动中教师借助展板照片和多媒体课件的分模块欣赏,引导幼儿再次体验,通过幼儿再次地与路对话,与老师对话来梳理、提升审美经验。
三、注重幼儿的个性化的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艺术活动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我在此次欣赏活动中借助提问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如:在幼儿解读漂亮的路的图案美和颜色美中我会问:你喜欢哪一条路?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条?它上面的图案怎么样? 你有没有见过或走过这样的路?如果你走在这样的路上,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干什么?整个活动过程幼儿情感愉悦,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四、尝试将环境美学理念引入幼儿园审美教育。
引导幼儿体验将路与周围环境和人融合在一起欣赏所产生的协调美和意境美。也引导幼儿在设计路时能与周围环境合起来考虑以达到和谐之美。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表现鱼的各种形式,感知了解点画特有的风格,提高幼儿的感受力。
2、观看幼儿示范,倾听教师讲解,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彩色的点,表现美丽的大鱼。
3、学会认真、耐心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1、棉签若干,颜料盘每组2-3盘。
2、水墨画、油画棒、水彩等形式表现的`各种形态的鱼。
3、在白纸上画一条鱼的线条。
【活动过程】
一、听谜面、猜谜语、引出主题
师:有头没有颈,身上亮晶晶,有翅不能飞,没脚倒能行。这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动物,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二、教师出示范例——鱼
师:图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笔、什么颜料画的吗?
向幼儿简单介绍绘画的方式,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欣赏幼儿用书,了解棉签画的特点
师: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鱼身上有什么?鱼鳞是怎样的?你知道鱼身上的鱼鳞是用什么表现的?
出示黑板上白色线条鱼以及棉签和颜料,请个别幼儿分别上来示范在大鱼身上画点点,表现彩色的鱼鳞。
四、介绍操作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鲜艳的颜色。
在指定的范围内自主地进行点画活动。
点画要均匀,画面要用棉签点满空白的地方,不要留很大的空间。
五、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个别指导。
六、展示幼儿作品,说说:你最喜欢的大鱼
七、带领幼儿开展音乐游戏:网小鱼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了解水果特征并创意制作各种水果。
2.学习欣赏美的事物。
活动准备:
1.各种常见水果实物。
2.陶泥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水果,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是水果家族聚会的日子,看看,都有谁来了? (幼儿自由回答)
2.引导幼儿进一步欣赏,了解不同水果的各自特征。
(l)教师:这么多的'水果,你最喜欢哪一种?它长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水果的特征)
(2)教师简单小结几种水果的特征。
(3)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么一个快乐的时光记录下来呢? (拍照、绘画、陶艺制作等)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操作有闲难的幼儿。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活动建议:
☆区角活动 在美术区开展“水果穿新衣”的活动,引导幼儿为自己的“水果”染上漂亮的颜色,制作成工艺品,进行义卖活动等。
美术教案 篇4
一、教学准备:白卡纸(连卷)、颜料(稀释过的)、一次性雨衣、吹塑纸、音乐、小鱼的底版(分难、一般、易三种)
二、活动目标:识别基本色彩并搭配。
1、激发孩子充分的想象,让孩子画出不同的鱼花纹。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照示范涂色;¤¤填画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三、活动流程:想办法——制作——欣赏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夏天,天气特别炎热,雨婆婆也被太阳公公烤干了,大地叔叔都干枯了,就连小河姐姐都渴得快不行了。生活在小河里的小鱼们到处在找水喝,可每到一处就被鱼儿们“咕咚咕咚”喝个精光。这可怎么办呢?
带领幼儿作找水状一起游,并且把自己当做小鱼。
(2)、想到方法来拯救我们的小河姐姐了吗?
出示兰色颜料并提问:河水是什么颜色的?想象以下干枯的小河是什么颜色的?那下面就请大家帮助河姐姐把蓝色的`河水覆盖满整条小河吧
(3)、请小朋友穿好雨衣一人一个蓝色颜料杯子,把颜料倒在白纸上,并且用手把它抹匀,把白色都覆盖掉。
(4)、小河姐姐真高兴,因为她又恢复了活力,可是她不由的又伤心起来,因为她虽然恢复了活力,可是她的朋友们都不见了,下面我们就要帮她把朋友们找回来。
二请小朋友去已经覆盖满河水的小河里摸鱼,把纸拉起来,然后一起去选一条尺寸大小都合适的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注意要涂在有纹路的那面).
¤选用小底版,并照示范涂色。
¤¤自由的选用底版填画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想象出各种不同的花纹,并要求颜色涂满不留小白点。
再把涂好颜色的那面印到白色的地方。
(1)、请幼儿用手指点上小鱼眼睛。
(2)、可先洗手,因具体情况定。
三欣赏自己的作品《鱼趣》并且点评。
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欣赏梵高的作品,感受画面中笔触、色彩、形象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情感。
2、创作“美丽的星空”或描绘自己对梵高和他作品的感觉,尝试在绘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半数幼儿、油画棒、订书机、幼儿操作材料、《星月夜》范画、轻音乐——班得瑞《安妮的仙境》,《天空之城》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感受《星月夜》画面中的情感。
播放音乐《安妮的仙境》,引导幼儿安静的倾听音乐中的画,请幼儿说一说你从音乐中听出了什么?(音乐是欢快的还是舒缓的,你听到之后心里有什么感受?想要做什么事?)由于这首曲子非常舒缓,小朋友们说听后感受很舒服,都要睡着了,接着老师又提问,你们想睡在哪里?小朋友们说想睡在家里软软的床上。于是老师很煽情的配着音乐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叫梵高的人,离开家乡很多年了,由于很多原因,他一直没有回家,在一个秋天里,他生病住院了,在病床上他特别想念家乡,怀念家乡的田野和村庄,于是他画了一幅画,这幅画上面一颗柏树,一棵燃烧的柏树!天空中有星星,她们翻滚着...村庄似乎笼罩在某种不安之中...正忍受精神病折磨的凡高用这幅画要告诉我们什么?他要选择死亡?还是….
小朋友们安静的听着,沉浸在那种忧伤宁静的感情中,故事顺势也将作者和创作背景等一些常识介绍了一下。
2、教师讲解作品的布局,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局部地区做示范,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讲解作品布局: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的蠕动着,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在夜空中放射绚丽的色彩......教师强调:不一定要画的和梵高画的一样,你可以画的比他画的还要有感情,还要让人想家。(暗示幼儿可以从颜色的搭配、线条的比例上做一些改变等。)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播放音乐《天空之城》,这是一首比较忧伤的音乐,幼儿听着音乐,揣摩着自己的情感,尝试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来表达幼儿心里的“星空” ,我发现不用老师过多的强调树要是黑色的,高高的,幼儿通过刚刚老师的介绍已经理解了“盘旋的巨龙”的意思了,所以他会很自然的将柏树画的又高又黑,而且是扭动的,星空中的星星也都是忽大忽小,幼儿解释说因为有云,所以一会能看见一会看不见,巡视一圈下来后,我发现这一半孩子的画与众不同的还是挺多的,大部分没有模仿范画。他们都有自己的理解了,所以整个画面都呈现出一种冷色调,我问幼儿为什么选择重的颜色时,他说听这个音乐就想用这种颜色,看来,音乐发挥了它的魔力!
4、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教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多数幼儿都踊跃的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完后教师都以称赞的话语表扬小朋友,并将他们的作品张贴在班级内。
改变平时的评价眼光,并在介绍作品和讲解作品时以“情”感动幼儿,启迪他们的想象,鼓励他们创作出不一样的画,看到小朋友们聚精会神的作着画时,我就知道,这节课效果应该很好!
分析:
在幼儿园里进行美术活动,多数老师都是采用单一且枯燥的教学模式:出示范例——现场示范——幼儿操作、教师指导——点评,这种模式带来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幼儿绘画出来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小朋友还是快乐的小画家吗?不是!他们变成了加工作业的机器人了,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不喜欢画画了,觉得画这个太难,画那个又不会。幼儿的作品都差不多,没有突出他们的特点,我就在反思,幼儿的美术活动到底是让幼儿做一个模仿的的机器人还是通过美术活动来引导他们感受不同的情感呢?
我们都知道,美术活动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积极有效的美术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心灵得到陶冶,自信心、生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音乐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对发展孩子的直觉、想像与表达能力有独特的'作用,将这两者有效的结合,听了很多展示课,翻阅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文献,把好的方法带入课堂,在教学时让音乐与美术紧密联系,发现充满音乐的课堂教学其实可以比普教课堂教学上的更为丰富多彩,让幼儿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用画笔表现自己的情感。
音乐对人的情感能起到很好的渲染作用,而美术欣赏离不开情绪的调动,没有充满感情色彩的欣赏过程,必然得不到情感的体验,认知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 ,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幼儿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有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给幼儿以美的享受,也可以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所以,这节课我将感受画面的情感的作为了一个小重点,通过播放渲染力强的两首音乐,达到了启迪思维,加深欣赏深度的目的。并鼓励幼儿创作性的绘画,改变了一味的模仿,幼儿觉得随心所欲,老师看到的作品也更加丰富多彩。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美术的教案10-10
(精选)美术教案11-15
美术教案(经典)10-18
(经典)美术教案01-27
美术教案【精选】11-05
[经典]美术教案12-04
【经典】美术教案01-10
美术教案[经典]12-07
美术教案11-06
[精选]美术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