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8 08:40:2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实用)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前一句从写作的定义中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后一句对写作的要求则强调作文教学要真实的展现学生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中年级强调“能够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次习作设计力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任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充分想象,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表示声音的词语、句子,并抄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声音》,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谈在课文中学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声音。)

  是啊,自然界的声音美如天籁,只要用心去聆听,你就会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丰富。就让我们把在课下搜集的表示声音的词语在这里展示一下吧。(学生将自己课下搜集的词语进行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出词语。)

  这些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下面就让我们想一想,自己所喜欢的声音?和你喜欢的原因?可以尝试用上我们搜集来的词语。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激情。

  1、思考:自己喜欢的声音,和喜欢的原因。然后和同桌交流。

  建议:想的时候,可以先想想有哪些词语可以用在自己的话里,把自己喜欢的声音描述得更形象。

  2、汇报。

  (1)先说一说你喜欢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然后再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声音可以用哪些词语描写,再模仿一下自己喜欢的声音。请同学们评一评。

  (2)把描写声音的词语用到自己喜欢的声音中,组成句子,然后连起来自己先说一说,再和同桌说说。

  小结:同学们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词汇,表达了自己喜欢的事物,真不简单。

  三、出示图片,编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都把自己喜欢的声音,向大家做了展示,有很多同学都说的'非常好,用词准确,语言通顺。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老师这里有一些声音,请你们听听。

  1、谁来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请你想象一下是谁的声音呢?说一说。(播放青蛙的叫声。)

  2、学生回答:(青蛙的叫声。)

  3、出示图片,和刚才想象的对比,观察青蛙的表情神态,想象它在唱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4、汇报。

  5、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整理成一个小故事,自己说一说,然后在小组里讲一讲,看谁讲的最精彩。评议,教师巡视。

  过渡:一幅图片,几声蛙叫,通过我们的想象,成了一篇美丽动人的故事,多么了不起的创作呀!请再听,老师相信你还会有更感人的故事。

  6、播放钢琴曲,同时出示图片。请同学想象……

  7、汇报。

  8、将刚才汇报的内容,自己再说一遍。

  过渡: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下面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将这两幅图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吧。(两幅图同时出示)

  9、同学们自由的想象,自己编故事,说给自己听。

  10、汇报。评议。

  过渡: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图片和声音,通过我们的想象,却成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老师真的很高兴。同学们一定有兴趣将这个故事编得很完整。下面就让我们继续来画一画,想一想,把故事编完整吧,相信你们一定行。

  9、出示空白图片,请同学们在书上边想象边画,编故事。

  10、在小组里编,然后选代表汇报。

  11、将刚才我们自己说的话,整理一下,讲给同桌听听。

  过渡: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声音,还自己动口动脑编故事,我们的收获真大呀!下面就请大家把我们刚说的内容,整理一下,然后选择一种写在作文纸上。

  12、出示习作要求。

  (一)、(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有真情实感

  (二)、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找人合作,选择学习。确定题目和文体。

  (三)、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的文本开始写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四、交流评价

  1、认真地读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方自己进行修改。

  2、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你最欣赏哪一点给他提一个意见。)

  3、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总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让我们的笔下生花,华丽的文章迟早会跃然纸上的。

  附板书设计: 笔下生花

  声音的词语:哗哗 噼里啪啦 咕咚 叽里呱啦 扑通

  喀嚓 唧唧喳喳 哗啦 叮丁咚咚 呼噜

  美文欣赏:

  习作一

  雨天

  清晨醒来,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我听着雨打在窗户玻璃上的声音和房檐哗啦啦流水的声音,感觉是那么和谐动听。

  我好想化作雨滴,和雨水一起汇进清澈的小溪,唱着歌,哗啦啦地向前方流淌。流过草地,流过山冈,流过森林,到处小鸟欢唱,花儿竞相开放,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突然,我们闻到了一股又酸又臭的气味,一条暗沟里流出了一股污水,挤进了我们的中间,把我们污染了。从此小溪下游再也没有树高,再也没有花香,到处是死气沉沉的荒凉。人们认识到了这是自我毁灭,于是建了一座净化水厂,暗沟变成明渠,污水变成了清澈甘甜的琼浆,小溪又变成了欢乐的小溪,溪水流过的地方,又成了森林、小花、昆虫、小鸟的天堂。

  窗外,雨还在下着。但我想像的翅膀还在飞翔。雨水滋润着理想,而理想一定能实现。

  点评:

  小作者由雨声展开遐想,将自己想像成一个小雨滴汇入一条清澈的小溪,接着围绕小溪从被污染到重新被净化的过程,细致地描写了周围景色的变化,体现以环保为中心的主题。最后小作者由现实中来又回到现实中去,进一步点出文章主题。小作者合理的安排,丰富的想像,有序的描写,使全文更加美好充实。

  习作二

  夏日的风

  清晨,当第一缕夏日的风吹进花草丛中,花草顿时随风摇曳,翩翩起舞,空气里充满了浓郁的花香。这时,泥土也不示弱。于是花香掺和着泥土的芬芳,弥漫在清晨这纯净的世界里,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惬意……

  白天,烈日炎炎,空气里仿佛有一团火。小草蔫了,树枝也耷拉着脑袋。在田野里劳作的农民,更是汗流浃背,沉重地喘着粗气。他们此时多么需要风啊!这时,风来了,拂过万物轻轻轻地来了,好似一股清凉的甘露沁入人们的心田。霎时,人们情不自禁地立在夏日的风中,任凭风掀起他们的头发。不一会儿,当他们全身都有了凉爽的感觉时,不禁高兴得脱口而出:“好凉快!”

  傍晚,虫鸣鸟啼,风吹得树叶飒飒地响。这时,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绿树阴下悠闲地下棋,风轻轻吹起棋盘纸,也轻轻地吹进了他们的心扉。

  晚上,凉风习习。孩子们躺在沙滩上,光着肚皮,赤着脚。风吹到肚皮上凉丝丝的,痒呼呼的,他们不禁“扑哧”一下,笑出了声。在晚风的轻拂下,孩子仰望天空,挥动小手,咿咿呀呀地数星星。

  啊!这夏日的风,这可爱的风,你是一个美丽的小天使。

  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夏天的风的习作,小作者笔下的风善解人意,令人喜爱。作者抓住了夏天风的特点,按时间顺序描写风与人的关系,突出了夏日风的可爱。“清晨的风,徐徐吹来,传来‘花香和泥土的芬芳’;白日微风拂过,给人以凉爽;晚上凉风习习凉丝丝地抚摸着孩童……”词句优美,构思巧妙,表达了小作者愉悦的情感。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4. 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和生活体验中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不断取得成功的。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时间的意义。

  4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一、谈话式引入 你们都参加过什么体育活动?(跳绳、踢毽、跳远、跳高、投掷、赛跑……)

  其中赛跑我们班谁最快?(请这位同学起立)

  大家都说你跑得最快,老师想请你跑回昨天,你行么?(不行!)

  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和时间赛跑》,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3 和时间赛跑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 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

  理解生字词。

  提示:查找工具书、跟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

  3、 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 、不漏字、不读破句。

  三、 检查自学。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4、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讲述故事。

  1、检查预习

  (1)昨天要求大家读一个小故事——《我不是最弱小的》,都读熟了吗?有不认得的字词需要帮助吗?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2、讲述故事

  谁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来讲一讲。

  (稍作准备后请两位学生讲述并简评)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1、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讨论:时间:假日地点:森林天气:闷热人物:一家人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六、作业

  1、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读题),这是一篇很有人情味的课文。先来复习一下生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2)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外国家庭的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指名说)

  二、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过渡:在一个假日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去郊外度假。(放音乐)引读第二小节的前两句话。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文字,你感受到了什么?(森林的美好)

  2、萨沙一家人分别在做些什么呢?

  3、多么详和的画面啊,拿好书一起来读第2小节的前3句话。

  4、突然(放音乐)描述:雷声大作,先是—,接着—,什么叫大雨如注,你还知道哪些词是形容雨大的?(倾盆大雨狂风暴雨滂沱大雨)

  5、过渡:一场大雨打乱了一家人的度假计划,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亲情的可贵。大雨中,一家人的表现是怎样的?(相机板书)

  6、雨下得这么大,爸爸、妈妈却把雨衣给了萨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学习第3—8小节。

  1、导入:萨沙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他是怎样问妈妈的?他妈妈又是怎样回答的?

  2、学习第一次对话(3—4小节)

  (1)引读:萨沙问道—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读读、想想、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联系上文说说:萨沙的父母在大雨到来时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

  (5)指导朗读。(肯定的语气)

  3、学习第二次对话(5—6小节)

  (1)听了妈妈的话,萨沙的表现怎样?

  (2)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

  (3)比较句子(知道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更能表明妈妈的意思)

  (A)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

  4、指导朗读出反问的语气。

  5、学习7—8小节

  6、听了妈妈的第二次答话:萨沙是怎么做的?

  7、看图想像:萨沙会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和姐姐会说些什么?

  8、书上是怎么说的?(出示小黑板:用笔画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语;用曲线画出表示蔷薇花弱小的词语;联系上文说说萨沙为什么要这样做;把这小节读好)

  9、讨论交流

  10、给蔷薇花盖好雨衣的萨沙,会说些什么呢?(出示: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11、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现在我保护了比我弱小的蔷薇花,我应该不是最弱小的了)

  12、指导读好反问句(自豪的语气)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8小节。

  14、讨论反馈

  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1、大雨来临时,爸爸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最后萨沙将雨衣盖在了蔷薇花的上面,这么做是为了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指板书)学了课文,作为萨沙的同龄人,你有什么体会呢?

  2、指名说说

  3、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

  五、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处写下来。

  2、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二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都与动物有关。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就是针对作家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日积月累”中的成语都跟动物有关,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趣味语文”中的故事能给学生带来阅读的乐趣。

  【学情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对动物都很有兴趣,但要体会作家语言的特色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感迁移,就能突破难点。与动物有关的词语会引起学生的积累兴趣。读懂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不难,若要体会故事中的机智和趣味性需要引导。

  【设计理念】

  创造“立体语文教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教师和学生的本身,以及教师、学生语言表达和自身的表现都应是教学的资源。每个环节的设计要尽可能地有针对性,时效性、持续性。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2、积累有关于动物的成语,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3、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文中的乐趣所在。

  教学要点1、积累有关于动物的成语。

  2、体会故事中的乐趣。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1、趣味引入:同学们,今天的心情好吗?其实人在不同的情感之下,面对相同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情境话题1:面对你喜欢和不喜欢的人,胖的,瘦的,……你会怎么评价?

  情境话题2:你今天考试打了一百分,在路上被一根树枝绊了一下,你会有何想法?如果是你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又会怎么想?

  情境话题3:面对家里摆的那尊弥勒佛的像,你在受人欺侮和比赛拿了第一名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趣味的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同时进行语言的训练,体会人在不同境况下情感的变化及表达方式,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2、下面我们来读一读句子,看看大家会有什么体会。出示句子,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找出每句中的贬义词,体会作者表达出来喜爱、亲昵的情感。

  (设计意图:在读句的基础上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暗褒的表达方式。)3、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到相似的句子吗?自己或是别人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过吗?

  从课文中和生活中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深化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会大语文的教学观,学习观。)二、日积月累1、引入:我们的语文水平越来越高了,一日一个样,一月一个台阶。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都要过春节,岁岁都会接红包。春节时,大家都拿到了利是吧。拿利事之前是不是说了一些祝福的话?今年是虎年,你是如何给长辈拜年的?

语文教案 篇5

  语文教案-放弃射门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足球吗?能和大家谈谈自己喜欢的球星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放弃射门”(板书课题),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初读课文

  1.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理解生词(或联系上下文),并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点名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精妙绝伦:精致巧妙的程度,没有谁可以比得上。文中指精彩的射门无人比得上。“伦”,同类、同等。

  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束(多指文章)。文中指福勒带球突破的动作流畅自如。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文中用于描写福勒主罚点球时的态度。因为福勒认为不该得到这个点球,只是敷衍应付罢了。

  竭尽全力:竭尽,用尽。用尽全部力量。

  不言而喻:喻,明白。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微乎其微:微,小。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辉煌:光辉灿烂。

  抑制:压下去,控制。

  震撼:震动,摇撼。

  经典:指传统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平庸:平常;很普通。

  3.再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足球场上激烈的比赛场面,在完全有把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的一刹那,运动员福勒却放弃了射门,观众深受感动的事。

  (三)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1.自由读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归纳所提出的问题。

  (1)足球运动员福勒是在什么情况下跌倒的?

  (2)福勒为什么在那种情况下请求裁判收回处罚而且放弃射门?从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4)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上节课归纳出来的问题。

  2.从福勒高尚的体育道德和风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步骤:

  (一)出示上节课共同归纳的问题,自学探讨,小组交流

  (二)全班交流

  1.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福勒跌倒了?

  对方守门员西曼在明知自己如果扑到福勒的身上,自己必然受伤,还可能被罚点球的情况下,还是像疯了一样,不顾一切扑出球门,福勒怕踢中西曼,所以才在已完成百分之九十的破门动作只差最后一击时,福勒将脚收回。由于出脚太猛,又收得太疾,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

  2.在这种情况下,福勒为什么请求裁判收回处罚并且放弃射门呢?

  福勒看到对方西曼没有出危险,自己感到很欣慰,他心中考虑的是足球比赛的全局,而不是个人的是否辉煌。所以,此时,他请求裁判撤回对西曼的惩罚而漫不经心地完成了自己得到的这个点球。

  你认为福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争论,从而体会到福勒的体育道德。)

  师过渡:是啊!和我们大家想的一样,全场观众对福勒高尚的体育风范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其中包括支持福勒对手的观众。

  3.出示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福勒做法的高度赞扬。赞扬他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风格;赞扬他崇高的人性美;赞扬他的纯洁与无私;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一种希望,一种教育

  4.自由读前两段,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三)谈感受

  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或收获?

  2.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对福勒,对球迷,对同学们)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积累你喜欢的词语。

  附:板书设计

  26 放弃射门

  高尚的体育风范

  保持足球运动的团结性

  (人性美)

  教案点评:

  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从而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文中重点句段的含义,再通过互相交流,加深理解,最后通过感情朗读反馈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悟程度,从而感染自己,感染每一位同学。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来感受文中包含的人性美。通过教师自身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设身处地地去领会,去感悟,去交流,去表达。

  探究活动

  一、认真读一读由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调查后撰写的《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一文,讨论:

  1.如果你遇到这些问题,你会如何处理?

  2.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二、结合本班情况和我们身边的实际,也搞一个类似的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再展开讨论,制定出遵守社会公德的有效措施。还可以将活动扩展到全校的范围,向全校少先队员提出相关的倡仪。

  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现状

  您身边有人随地吐痰、乱扔果皮吗?有人乘车不排队吗?这些社会公德问题似乎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在北京正积极申奥的今天,北京人特别是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刚刚结束的一项针对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觉得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现象在他们中间并不少见,这个调查让我们走近了北京市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真实现状。

  现状一:不太卫生的公共卫生

  调查中,当问及“您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的看法”时,19.1%的青少年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还有近四成(38.5%)的人认为这种现象是“普遍”的,而回答“很少”的比例仅有17.6%。在回答“当看到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时,您会怎么做?”时,近四成(35.9%)的人会非常主动地“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但是选择站出来“上前制止”的比例仅为12.1%,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高达44.3%,选择“扔个果皮算什么”的也占到6.8%,后两项之和高达51.1%,也就是说在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更多的人采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态度,至多是自己不去破坏,榜样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面对这种不良行为,更需要的是勇敢的制止。

  现在的时髦青少年除了服饰前卫外,嘴里嚼着口香糖似乎也是一大特点,但是对嚼剩下的口香糖残渣的处理,却成了令人头疼的事情。据报道整修过的天安门广场就曾经被小小的口香糖残渣弄得很狼狈。因此在调查中,我们问到“修整一新的天安门广场已粘有许多口香糖残渣,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超过七成(74.4%)的人肯定这种行为是“不文明行为”,但仍有不少人(25.6%)对此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其中9.4%的人说这是“习惯成自然”,还有9.0%的人说“我也干过,不吐咋办,也不能吞下去”,另外8.6%的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垃圾箱太难找”。爱嚼口香糖是个人自由,但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投进垃圾箱,只是举手之劳,从这里也可以折射出青少年的公德意识和修养。

  现状二:不太有秩序的公共秩序

  青少年是否遵守公共秩序,更多地反映在他们平时是否遵守学校中的公共纪律。在调查中,我们让被调查的青少年回答“在食堂买饭是否排队”,“公共场所是否大声喧哗”,“上课是否迟到早退”。结果,10个人中就有4个回答“在食堂买饭不排队”的现象普遍存在;超过一半(54.2%)的人认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也不少见,还有38.3%的人认为“上课迟到早退”也是常事。

  我们把调查视野从校园转到校外,让被调查的青少年回答“在公共汽车上见到老弱病残幼,您是否会主动让座?”,两成人(19.9%)选择了“假装没看见”,“别人不让,我也不让”;在回答“您外出遇到红灯时,将怎样做?”时,18.8%的人选择了“经常闯红灯”,“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在回答“每年到自行车纳税时,您会如何做?”时,竟有近三成的人(28.6%)选择了“能躲就躲”,“从不纳税”,“从别人车上揭下税标,贴到自己车上”等。早在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他的《论公德》中就曾指出:“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但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看来,这个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现状三:不太被爱惜的公共财产

  曾几何时,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成了一道风景,不少学生在这里抒发情怀,发表见解,甚至有人把这些文字收集起来,说这里蕴藏了无尽的灵感。本次调查中,当问到:“您对课桌上乱涂乱画的看法”时,高达60.1%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

  “长流水”和“长明灯”的现象也经常被青少年视而不见。在回答“您对宿舍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时,高达40.3%的人认为“很普遍”和“普遍”。另外,在回答“当您借到一本被污损的图书时,您的反应如何”时,24.7%的人认为“公家的书就是这样”和“没什么,自己也曾这样做过”。

  其实,爱护桌椅,节约用水的道理一点不难理解,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呢?难道只因为这些东西姓“公”吗?

  众所周知,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成长主要受社会环境和成人的影响。调查中我们问到:“您认为决定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62.8%的青少年选择了“社会环境”,38.2%的人选择了“家庭陶冶”,27.1%选择了“学校教育”,15.8%选择了“成人表率”,11.2%的人选择了“舆论导向”,9.4%选择了“影视作品”。可见,绝大多数青少年认为社会环境、家长、教师等成人在他们公德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和表率作用。但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一些成人品行不端,这些将会对青少年良好公德的形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六亿神州尽尧舜”只是一个美好愿望,多数人还是凡夫俗子。可以相信,惟有未来社会的代表———青少年自觉养成社会公德意识,遵循社会公德规范,我们社会道德的风貌才会有极大改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也才会随之提高。

  调查背景说明:本次调查是由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于20xx年5月至9月,在北京一些大、中学校共发放问卷1800份,同时辅以个别访谈、实地观察、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的。在发放的18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1782份,有效率为99%。其中,男性占54.2%,女性占45.8%;中学生占55%,大学生占45%;党员占2.4%,团员占72.2%,少先队员占13.0%,群众占11.7%。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趣的实验。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批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描写的细腻。

  能力: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过程,有顺序地写下来。

  情意;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贯观察,亲自实践,把实验最精彩或者是最关键的部分写生动。写具体。

  对策:人人参与实验,并从中体验实验所带来的快乐。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错别字。(投影片)

  没有锻(断)严着(沿)

  桥廓(墩)桥郭(墩)

  桥丹(塌)拆一下(折)

  带表(代)想向(象)

  二、病句

  1、首先徐涛先上去,他的做法很简单,就直接一张纸他放在桥墩上。

  2、实验材料会简单,只要脸盆一个,半盆水,三个杯子,在有一张白纸。

  3、下车的车胎还没滚到一周,桥就掉进了和里。

  4、小桥还没有锻,所以他们做的小船是最好的。

  5、有的`说,直接用这张纸嘛好吗?

  三、内容上的毛病。

  1、在句子中前后意思相矛盾。

  2、标点使用不当,人物说的话没有用双引号。

  四、讲评方法。

  小组交流,互相修改,取长补短。

  1、四人一小组自评,找出对方不足之处,讨论如何修改。

  2、选好的范读欣赏。

  3、针对自己的不足自行修改。

  五、讲评步骤。

  1、分组自读自评。

  四人一组,先自读自己的,交流有没有写己的实验过程,如何克服困难,合作配合,共同完成实验。

  再读读同学的,指出对方不完善的地方。

  2、范读赵正洋的,能有详有略地写出实验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体验,并写出成功的喜悦。

  3、根据小组讨论交流的修改意见,自行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目

  重点难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文学作品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A、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

  B、用标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C、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

  2、指导审题

  A、学生认真阅读习作提示,想想本次的习作提示,有什么具体要求。

  B、本次的习作主题:人类的现代生活,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选择一个内容。

  3、指导选材

  A、让学生互相启发,广开思路。

  B、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方面归纳。

  C、学生自由选择,独自构思。

  4、习作指导

  A、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可以按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层次。

  可以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B、可以运用对比,把同一事物的新旧两个方面对比。

  C、注意写具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习作

  2.修改完善习作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好在哪?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文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理解体会诗歌意境。

  2、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颜色所代表意义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颜色所代表意义的资料,揭示并板书课题:《爱什么颜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2、诗歌讲到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你喜欢吗?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lǜmiáomènɡduìlánjiāngjūnchéng

  碧绿禾苗梦想队旗蔚蓝将来海军乘风破浪

  2、认读以上词语。

  3、通过自学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生字?用的是什么办法?

  4、还有哪些生字词你没有学会?

  5、集体讨论如何学习剩下的字。

  四、熟读诗歌。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节诗歌。

  1、抽一学生范读第一节。

  2、思考:作者为什么爱碧绿的颜色?

  3、“连我的梦也是碧绿的”是什么意思?作者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4、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5、反复朗读,边读边乡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对读、自读、互读、引读……)

  6、练习有感情地背诵本段。

  7、总结学习方法:读—思—悟—想象—背

  二、按照学习思路自学二、三节

  1、交流学习收获

  (第二节,边读边乡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作者身为少先队员的自豪骄傲的情感。

  第三节,边读边乡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报复。)

  2、回读诗歌

  (1)你最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2)自由读、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组赛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歌。

  四、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爱()颜色,

  因为——()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板书设计:

  爱什么颜色

  碧绿热爱大自然

  火红自豪、骄傲

  蔚蓝远大理想和报复

  教学反思:

  这首诗歌语句简练,结构相同,描绘的颜色绚丽多姿,学生比较喜欢诵读。因此,在教学中,我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学字。在读中学文,在读中悟情,效果较好。另外,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写诗歌,学生写出来的诗歌不仅形式合理,而且也能像作者一样借诗抒情,有一定内涵。如操佳佳同学写的:

  我爱洁白的颜色,

  因为——

  云朵是洁白的,

  雪花是洁白的,

  白衣战士们勇敢地和H1N1病毒斗争,

  他们的心灵也是洁白的。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植物的“感情”》

  单元要点分析:

  本组课文以“观察、发现、研究”为主题,五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研究、发现的意识。本单元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使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的内心世界,又让学生真切地感觉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立足于教材,通过对文本的研读,把握本单元的精髓所在——科学现象的发现、科学家的实验或同龄人的研究中渗透着哪些科学态度和精神;同时要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学生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学生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大自然的语言》是一份大自然的召唤书——召唤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读懂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所以教学中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句,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材分析: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 “感情”。写出了植物之间的联系。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出“植物似乎也是有感情的”,这与人们平常认为的“草木无情”的常理相背。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 “感情”的,而且不同的植物表现的感情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接着文章重点介绍了植物之间的“感情”既丰富又奇特。课文第三自然段进行了概括说明。“萎靡不振”“和睦相处”点明了植物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说明了植物间相处的两种不同情况。

  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就围绕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大豆和玉米是一对好邻居;棉花特别欢迎大蒜在身边。”

  “黄瓜讨厌西红柿,喜欢菜豆角做伴;铃兰花和丁香花势不两立而喜欢勿忘我作邻居。”“谷子与水果长时间在一起,谷子霉烂而水果干瘪。”你看,不光植物之间有感情,就连植物的果实之间也有感情。

  植物之间为什么会有感情呢?文章第七自然段回答了这一问题,这是由于植物有一种生长的本能:1、汲取自己所需要的养料,排斥对自己生长不利的因素。2、外界的能量对植物新陈代谢有影响。这一部分讲的是植物有感情的本质,与前面讲的植物有感情的表象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和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课文中列举的几种植物,学生比较熟悉,所以,从生活中去探究,多问几个为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放手让学生去查资料,阅读课文,了解植物的“感情”,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掌握12个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植物间复杂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的习惯。

  教师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质疑问难

  1、教师板书课题:植物的“感情”,学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人说“草木无情”,可题目却说有感情,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反馈,教师归纳)

  (1)植物间有怎样的`感情?

  (2)植物为什么会有感情?

  (3)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

  2、教师导入新课:是呀,太多的疑问等着我们去解答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去看看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吧!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兴趣】

  二、自主合作 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自读。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2)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新词。

  (1)教师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并正音。教师强调“供”“丁”“竟”是后鼻音,“促”“速”是平舌音。

  (2)教师再出示这些词语,学生一起读一读,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和书写。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充分的走进文本,并在同学的帮助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以及课文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合作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 增长知识

  1、教师: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植物间的感情呢?它们间的感情如何?(学生反馈,教师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来)

  含羞草怕羞;

  向日葵爱太阳;

  西红柿爱音乐……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3、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1)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感情”的。

  (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植物奇妙的感情)

  (2)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农民就会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教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

  4、教师问:“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①植物为什么有感情呀?②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呀?)

  学生讨论后交流。

  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原因。

  6、教师小结:植物有“感情”是它们求生的一种本能。

  【尊重学生学习的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与同学、与老师的互动,进一步加深自己提出的三个问题的解答】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大自然真是无奇不有,它有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观察、去发现。行动起来,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你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关于大自然的秘密。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把学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说一说。

  2、出一份以植物的“感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板书设计

  8植物的“感情”

  仔细观察

  “草木无情” 有感情(生存本能)

  课后检测

  1、我会读。

  乐曲 促使 迅速 供给 棉花 讨厌

  窒息 货轮 羞答答 西红柿 丁香花 勿忘我

  萎靡不振 和睦相处 势不两立 新陈代谢

  2、比一比组词。

  促( )迅( )委( )供( )

  捉( )讯( )秀( )拱( )

  棉( )讨( )勿( )货( )

  绵( )付( )匆( )贷( )

  资料库:

  根瘤 豆科植物根部的瘤状突起。这是由于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根部皮层细胞中所致。根瘤菌在皮层细胞中迅速分裂繁殖,同时皮层细胞因根瘤侵入刺激,也迅速分裂和生长,而使根的局部体积膨大,形成瘤状突起,就是根瘤。

  含羞草 草本植物,有毛和刺,叶子富有感应性,触动时小叶折合,叶柄下垂。夏秋开花,淡红色。

  勿忘我 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十分柔弱。初夏开花,浅蓝色。

  课外阅读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的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语文教案 篇10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16个生字,其中6个生字只识不写。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 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的意思,知道“无字词典”的'意思。

  4.用“骄阳似火”一词,描写夏日天气的炎热。

  二、重点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1、导入 新课:

  ①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说说词义。

  ②过渡到新课。

  ③板书课题:2 学会查“无字词典”

  ④设疑:

  “无字词典”指什么?

  怎样查“无字词典”?

  2、初读课文。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②指名试读课文。

  ③学习生字词。

  无字词典 山崩地裂 旅游 解释 烈日当空 骄阳似火

  惊涛拍岸 岩石 理解 意味深长 聪明不断

  ④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⑤识记词语,描红。

  五、作业 :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石榴》教案10-11

语文写作教案12-03

语文天地教案01-05

语文的设计教案12-27

语文综合教案01-18

语文《荷花》教案11-26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教案07-21

(精选)语文教案08-02

语文备课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