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8篇(精)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地观察、分类、比较、推断、排除、预测,乐于和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三个桌子,16位幼儿,1个小桌子。
活动过程
一、让孩子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区别盒子里有否东西,说说理由。
1、教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有东西吗?去试一试,把盒子分成有和没有装东西的两类。
二、让孩子再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用自己的推断通过排除法找出盒子里所装的东西。
1、教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呢?请再次去感受和探索一下。
2、请你选出一样确认不在盒子里的物品,说出你的理由。
三、让孩子第三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
1、教师:大家通过探索知道了每个盒子里装的是球。那么,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请你再上来观察、探索一下。
2、教师:你认为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东西的盒子,拓展经验。
1、教师:盒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可能会有什么?
2、教师逐一打开三个盒子,拓展孩子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餐巾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在观察中发现大班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上有了明显地发展,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他们喜欢探索用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怎样让孩子探究到餐巾纸里有纤维呢?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纸绳力量大》,主要是要他们探索餐巾纸里纤维存在这一有趣的现象,并通过操作让他们了解餐巾纸里纤维的走向,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纸绳有拉力的特点。
2、通过实验知道纸里有纤维,,找到纤维走向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引导幼儿感知纸绳有拉力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单张餐巾纸人均5—9张、2.5升的饮料桶装满水幼儿每人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餐巾纸“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请幼儿说说平时使用餐巾纸是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请幼儿每人拿一张餐巾纸观察说说餐巾纸的特点:软软的,容易破。
根据生活经验讨论餐巾纸的用处:擦脸、擦手、擦鼻涕等。
小结:餐巾纸软软的,容易破。平时我们用餐巾纸檫嘴巴和鼻涕保持卫生干净。
(二)、基本部分,引导认识水桶的重量。
教师出示装满水的水桶问:“这是什么?”“你们的水桶在哪里?”
请幼儿把自己的水桶提到座位处。
教师说:“说说提着水桶是什么样的感觉?”感受后总结出水桶很重。
教师说:“你刚刚用什么来提水桶?”
“除了用手还可以用什么把水桶提起来?”
讨论总结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用手、棍子、绳子等多种方法来提水桶。
初步感知各种实验材料的特点。
(三)、提出问题,集体探索。
1、教师:“你认为薄薄的餐巾纸来能提起这样大的一桶水?”
“请用你的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后告诉大家实验结果。”
注意:用餐巾纸提起水桶时手不要触碰到水桶的提手。
提出问题:如何用薄薄的餐巾纸来提起这样大的一桶水?
小朋友,你们有办法么?
(1)、请幼儿用自己的餐巾纸和水桶来实验探索,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2)、提问:你用了什么办法?你成功了么?
讨论:想一想,小朋友们都用的什么有效的办法?
教师:“××小朋友你来试试,大家看看她的餐巾纸变成了什么形状?”
教师总结:餐巾纸变的很细,像一根绳子。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尝试改变餐巾纸的形状来提起满满的一桶水。
2、教师:“××小朋友你来做让我们看看餐巾纸如何变成纸绳的`,我们大家来学学。”
总结:把餐巾纸对边折几下变的细细的,然后向一个方向使劲拧绳就可以做成一条纸绳。
3、大家一起来做实验,看看有什么现象。.
做好纸绳后教师发出口令幼儿一起用纸绳提起水桶,再次一起实验观察结果。
引导幼儿得出结论:.把纸卷折起来,把纸折得细一些,向一个方向拧绳时要拧得紧一些来试试。
使幼儿知道把纸拧成纸绳,再次提起水桶,观察结果。
(四)、提出问题,实验验证。
1、教师:“我们一起用纸绳提起水桶,都成功了么?”
“为什么没有都成功呢?”
了解,知道我们小朋友们同样把纸拧成了纸绳的形状,方法是一样的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幼儿自由讨论,说出自己实验后的见解。
2、用挂图讲解告知幼儿:把餐巾纸拧成了纸绳时要顺着纸的纤维走向拧绳,纸的纤维集合在一起,共同抵御了拉扯的力量,这样使绳子提起水桶。
3、提出问题:和幼儿一起疑问什么是纸的纤维走向呢?引导幼儿思考,大胆猜测。
操作和幼儿一起找纸的纤维走向:拿出一张纸,然后任意选择一个方向把它撕下来,看看,一条边不容易撕下来。把纸颠倒方向,这个方向是不是很容易向下撕开。
教师:“小朋友你也拿一张餐巾纸来撕撕看,和老师撕的现象一样么?”
教师总结:这条很容易撕下的边就是这张餐巾纸的纤维走向,说明这张纸的纤维走向是从上到下的。
4、幼儿一起操作,继续经验延伸:
教师:“找到了纸的纤维走向就沿着它的纤维走向把它折起来,然后用力拧成一条纸绳。”
教师与幼儿一起用顺着纤维走向拧成的纸绳,再次来试验一起提起水桶,验证试验结果。
5、幼儿用自己再次按照方法提起水桶,探索比较实验结果。
教师:“我们顺着餐巾纸的纤维走向拧绳,纸的纤维集合在一起,共同抵御了拉扯的力量,用这样的绳子提起水桶,我们成功了么?”
成功的幼儿掌声鼓励。
教师请没有成功的幼儿再次试验。错误的操作幼儿集体给予纠正和帮助使幼儿共同体验试验成功的喜悦。
纠错:(1)、找正确餐巾纸的纤维走向,顺着纤维走向拧绳。
(2)、像一个方向使劲拧绳时要把纸绳拧的尽量紧一些。
(五)、总结得出结论:找到纸的纤维走向后,顺着纤维走向把纸拧成纸绳可以提起水桶,很轻松,不会掉下来,纸绳变结实了,实验成功!
延伸活动:科学游戏很有意思,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小朋友,今天你们参加了有趣的科学试验,学到了新知识,知道餐巾纸里有纤维,还找到了纸里的纤维走向。希望以后大家继续找找还有哪些物品里有纤维,一起探索学习关于纤维的更多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体验和和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一篮黄、绿混合的豆子,一篮米,四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四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幻灯片。
4.《幼儿画册》第三册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用透明胶带密封的.大纸箱,神秘地告诉幼儿:听说某某班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箱的东西想请你们帮帮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儿期待中,教师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但未成功。教师向幼儿寻求帮助:“谁有好办法能帮老师打开箱子?”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请幼儿帮忙完成四个任务:“在三分钟的时间里把黄豆和绿豆分开,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把米装进瓶子,把玩具修好。”
(材料:一篮混合着黄豆、绿豆的豆子,几个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掉了螺丝的几个小玩具以及脱落下来的小部件,小螺丝,一盆大米和一些饮料瓶。)
2.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徒手操作。
3.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4.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三.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教师逐一出示并介绍:榨汁机、鞋刷、老虎钳、打印机、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等小工具。
“这些工具中哪一件可以帮助你完成任务?”
2.幼儿分组讨论,选择工具。
3.幼儿使用工具操作,记时音乐和上次相同。
四.依据记录,交流分享。
1.请幼儿用记录表记录、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2.教师和幼儿讨论两次操作的体会和认识。
教师:“为什么在同样的时间内,我们第一次不能完成任务,而第二次能顺利完成任务?”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各种各样的口袋及功用。
2、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3、知道塑料袋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收集各种口袋(塑料袋、袋、布袋、纸袋、蛇皮袋等)。
2、操作材料:珠子、水、球、书、水果,游戏棒、沙子、抹布若干,教师、幼儿分组记录用纸各一份,记录材料,音乐等。
3、知识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参观菜场、垃圾场、医院、马路,并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的口袋。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摸摸、看看,了解各种口袋种类和作用。(时间大约3分钟)
1.幼儿游戏玩各种口袋。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口袋,我们来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原来,里面还有那么多的口袋!
幼儿操作前引导:请你们摸一摸,看一看,你拿到的是什么口袋?它能用来做什么?
2.了解口袋的作用。
师:口袋有什么用?
口袋能装很多东西,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东西。
二、操作活动:探索
A请幼儿猜想:
师:想一想,你手上的口袋能装什么?(幼儿边说,教师边打勾)
塑料袋(能装的东西打勾)布袋纸袋袋蛇皮袋
这些口袋真能装这些东西吗?我们来试一试。
要求: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组材料,每组还有一块记录板,试过以后把可以装的东西贴到相应的.口袋后面(教师手中一块幼儿记录板,边说边演示),比如,你试的是塑料袋发现可以装苹果,你就把苹果的图片贴到塑料袋的后面。
请幼儿操作:(时间大约12分钟)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选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
指导幼儿正确记录;
小组汇报:小朋友都试过了,它们到底能装什么东西呢?请你们看着题板告诉我,塑料袋可以装什么?…….
C:
师:原来口袋可以装那么多的东西,不同的袋子装的东西还不同呢?举例:袋不能装细小的东西,纸袋不能装水。
三、讨论塑料袋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师: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也是什么口袋?(塑料袋)
1、请幼儿欣赏FLASH:
教师:我们现在就一一段关于塑料袋的动画。
2、请幼儿讨论:
塑料袋容易污染环境,不能乱扔塑料袋,它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
我们称它是:白色污染。
原来塑料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污染,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3、教师出示回收箱:
教师:刚才你们想的办法都很好,老师也想了一个办法,这是一只回收箱,专门用来回收用好的塑料袋,我们把它放在教室里。
四、结束活动:把装的物品运回教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小动物和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2、初步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动物和季节的关系。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带领幼儿搜集小动物过冬的图片资料
2、小动物过冬课件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兴趣,谈话导入课题。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感觉怎样?”(冬天,天气寒冷)
“看一看,冬天人们是怎样过冬的?”
(穿棉衣、安装取暖设备、常在室内活动、加强锻炼等)
2、引发课题“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谈话导入:人们有这么多的好办法过冬,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在这样冷的天气里是怎样过冬的呢?
⑴幼儿根据日常观察进行自由回答,教师不予评论。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动物过冬的办法,那么究竟小动物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呢?老师有一些小动物过冬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⑵幼儿看图片:
提问讨论:
A:图片上有哪些小动物;
B:这些小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教师重点讲解,小动物过冬的'方法有几种:冬眠过冬、换上厚厚的毛过冬、贮食过冬。冬眠过冬的有蛇、乌龟、青蛙、刺猬;换上了厚厚的毛过冬的有兔子、松鼠;贮食过冬的有蚂蚁
C:“你还知道其它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狗熊是冬眠过冬,大雁和候鸟是南飞过冬的等
3、巩固、丰富幼儿对动物过冬的认识
观看动物过冬课件,提问:冬眠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换上厚厚毛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贮食过冬的有哪些动物?
4、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动物有各种方法过冬,这是保护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冬方法?”(保护自己生存,适应季节的变化)
“假如这些动物不想法过冬,那将会怎样?”(冻死、饿死)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
活动反思: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接着我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通过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大班幼儿求知欲的增长,他们也开始逐渐认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汉字,如大、小、日、月、水等,并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活动从汉字的起源及象形文字等问题入手,通过民间小故事《仓额造字),使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及作用。最后的“找出认识的汉字”这一环节中可采用让幼儿与同伴交流学习的形式,进一步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民间故事的内容。了解汉字的由来与作用。知道汉字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认读与图画、象形字相对应的汉字
3.愿意参与识字活动,培养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情况。
2.教师自备故事课件《仓额造字》,象形字图片。
3.部分常见汉字,报纸幼儿人手 1 张。
【活动建议】
1.出示常见的汉字和象形字,引导幼儿猜认,让幼儿对汉字的起源产生兴趣
(1)出示常见的汉字,引导幼儿猜认。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吗?可以读一读吗?
(2)出示象形字,引发幼儿对汉字的起源产生兴趣。
提问:这像什么? 你猜是什么字?
2.讲述故事《仓额造字》,帮助幼儿了解汉字的由来与作用。
播放课件《仓颉造字》,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间:古代人是用什么记录事情的?这样记录方便吗?仓额是怎样造字的?他是怎样想到用图画符号表示事物的?汉字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3.播放象形字课件,引导幼儿探索、认读象形文字和现代文字。
(1)引导幼儿观察仓颉创造的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
提问:你是怎么认出来这些汉字的?
(2)介绍汉字来历。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过来的。
4.引导幼儿参与识字活动,激发他们对汉字的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汉字,教师书写。在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分组交流。幼儿人手一张报纸,教师鼓励幼儿将认识的汉字圈出来,然后与组内同伴互相讨论、交流。
附
仓颉造字
很久以前,世间并没有字,人们只能用刻木、结绳来记事,用豆粒等物来记数。后来, 有个叫仓颉的人为人类造出了文宇。
仓颉很聪明,做事既尽心又尽力,很少出差错。皇帝见仓颉这样能千,就把年年祭把的次数、次次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等统统让仓顿管理
由于管理的事情越来越多,加上人了、牲口、食物等数量不断增加、品种不断变化, 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绳结和刻木都记了些什么,连仓颉自己也没办法认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他先是尝试用不同颜色的绳结表示不同的事物。但是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结很方便,而数目减少时,把绳子解开就麻烦了。
这下仓颉又犯了,他饭吃不下,觉睡不着,他想呀想呀,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来。一天,仓颉走到一个三盆路口。见 3 个打猎的老人为往哪条道路走而争起来。
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走,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走,说往北能到鹿群个老人偏要往西,说西边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仓颉觉得奇怪,他问第三个老人:“你怎么知道前面有老虎呢?”老人指着地上的老虎脚印说:“这不是明摆着吗?”原来 3 位老人各自发现了不同的野脚印。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种脚印能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种所管理的东西呢?于是他高兴地拔腿就往家里跑。
仓颉一到家,就开始创造可以表示他所常管的事物的符号。
仓颉还给特号们起了一个名字一一“字”。他细心地观察世间万物,辛辛苦苦地不断创造着字。时间一长,他造的字就越来越多了。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为配合“远离禽流感”的宣传,我园设计了“病毒”这一科学活动,指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以及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感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初步了解(流感)病毒,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准备:
显微镜、录像、图片、细菌标本、病毒示意图、健康小卫士粘贴标志(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放录像(儿童医院门诊及有关禽流感的报道)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幼:小朋友生病了、、、、禽流感为什么会生病?传染的禽流感?
----------幼:因为感冒、怕冷、缺少锻炼......得禽流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幼:病毒二、播放病毒有关资料1、在显微镜下你看到了什么?
-----------幼:细菌?不知道是什么......
2、你们观察到的是病毒,那什么是病毒呢?我们请医学院的叔叔 给我们讲解一下好吗?
三、医生讲解内容病毒是什么?有什么危害?病毒并不可怕,科学能战胜病毒例子禽流感病毒怕什么?
小结:科学家本领真大,发现了这么多抵抗病毒的方法。你有没有想过为了人类的健康,也做一个科学家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不许禽流感病毒进入我们身体内、多锻炼、开窗、不到疫区、大预防针......
幼儿制作宣传图片。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来预防禽流感的传播,其他的人还不道,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告诉他们?(讨论:可以给他们看图片,给他们看预防禽流感的录象,可以直接说给他们听......)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图片有笔请你们来做宣传广告,告诉大家怎样预防禽流感,好吗?(分组合作宣传图)
结束: 现在让我们来做健康小卫士,每个小朋友贴上标志,让我们去告诉其他班的小朋友吧!幼儿拿着宣传画出活动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背景:
图书角是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一个轻松的、与同伴交流的环境,平时,角色游戏时、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去图书角看书,久而久之,有些书被孩子们翻破;有时候,孩子们发生抢书的现象,把书撕破了;有时一些特别调皮的孩子,故意把书弄破了。虽然已经大班了,但很多孩子对图书的爱护还不够,一但书撕破了,就找老师修补,老师每次都帮忙修补好,这样,孩子对图书的破坏只增不减,反正老师会修补的心理也成了孩子不爱惜图书的原因,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次科学活动,想通过让幼儿动手修补图书,从动手修补图书升华到幼儿爱惜图书宝宝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修补图书的工具。
2、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修补图书。
3、幼儿爱惜图书,与图书宝宝做好朋友。
活动准备:损坏的图书若干、透明胶、双面胶、胶水、剪刀等修补工具、舞会音乐。
活动重点:幼儿乐意主动探索、动手修补图书难点:从修补图书升华到对爱惜图书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播放哭的声音,出示书宝宝。
(柏拉图说过:“好奇心是知识之母。”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设计书宝宝哭了,这一情境导入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抓住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
2、幼儿观察、讨论书宝宝为什么哭了,造成书宝宝哭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书宝宝破了,所以哭了,进而引导幼儿讨论书宝宝可能是什么原因破的.呢?为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做铺垫)
二、幼儿主动探索、修补图书
1、书宝宝因为破了,所以很伤心的哭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修好它吗?
(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陈鹤琴说过:“儿童好游戏乃是天然的。”《指南》中也提到:“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整体性,幼儿各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并一体化地进行。”)
2、简单认识修补图书的工具(完成教学目标1,为下面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做铺垫。同时,也给幼儿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的条件。)
3、分组合作,动手操作,修补图书。
(《纲要》中提到: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讨论、交流、探索、动手操作,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
4、每组介绍修补图书的方法。
(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三、参加舞会,提升幼儿爱护图书的情感
1、你们用了很多的方法,把书宝宝修补好了,书宝宝很开心,它想请孩子们一起去图书王国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吗?
(通过书宝宝为了感谢孩子们的帮助,请孩子们参加舞会的形式来结束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成功修补了图书的喜悦。)
2、每个孩子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宝宝,带着书宝宝跳舞。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们在与书宝宝跳舞的情境中,升华对书宝宝的喜爱之情,同时感受与书宝宝是好朋友,以后要爱惜图书的情感,从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活动延伸:
在我们的图书角里,还有小朋友家里,还有很多书宝宝可能在偷偷的哭呢,让我们去找找,去帮助它们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12-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5
大班科学教案09-17
大班《风》科学教案08-25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2-06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1-10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1-02
大班科学教案《桥》06-09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