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锦集【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与态度: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归纳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能猜出你们的年龄,相信吗?
只要任何一个同学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就能马上猜到他的年龄是多少岁,我们来试试吧。
问:你的年龄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学生说出结果,教师猜测年龄,并问:你们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知识探究
1、方程的教学(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进行猜年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
找出这道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诉我们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大家能够自己列出方程吗?(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厘米,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15厘米,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米?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怎样列方程?由此题你们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20xx年3月28日新华社公布)
截至20xx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时增长了153%,1990年6月底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学的体育场的足球场,其周长为200米,长和宽之差为12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下面是刚才根据几道情景题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点?
2X–5=21
40+15X=100
X(1+153﹪)=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问:大家刚才都已经自己列出了方程,那个同学能够说一下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列方程应该分为那几步呢?
生:分组讨论,回答列方程的步骤(1)找等量关系(2)设未知数(3)列方程
四、随堂练习
1、投影趣味习题,
2、做一做
下面有两道题,请选做一题。
(1)、请根据方程2X+3=21自己设计一道有实际背景的应用题。
(2)、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五、课堂小节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业:分组布置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课秋天,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板书:秋天
二、 出示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三、 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天 树叶 菊花 果子 庄稼
四、 细学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指名读。
问: 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 学习第二节,指名读
1、 问: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 板书:高 蓝
3、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节,各自轻声读
1、 秋天的树叶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板书:红 黄 落
“慢慢”“渐渐”各是什么意思?
2、 谁会用“渐渐”说一句完整的话?
归纳:第一句话得很具体“慢慢”“渐渐”
发红“变黄”秋风一吹,就、、、、、“用词到三正确准确、写出树叶的变化。
3、 读比喻句:
(1)问:把飘落的叶子在做什么?
(把落叶飘下来的样子比做蝴蝶飞舞)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叶做比喻句。
(2)这样写写出了落叶的什么?
(3)落叶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读?
(4)指导读句子 老师,指名读
它们/像一中时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学习第4节,提名读
1、 菊花有什么变化?
板书: 黄 白 紫
2、 风一吹怎么样?
3、 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5节,指名读。
1、 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苹果 柿子
2、各写了苹果,柿子的什么?(颜色 形状)
3、你是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4、“笑”是写人的`表情的,作者写苹果“笑红了脸”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拟人)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6、计“柿子”的句式?
问: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个个”说明什么?指满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 范读 指名读
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
(六) 学习第6节,指名读。
1、 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 从什么地方看出庄稼熟了?
板书: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黄
3、 理解:一片金黄
过渡:秋天,天高气爽,树顺有红,有黄,菊花五颜六色。果子,庄稼都丰收了,所以说秋天是什么季节,什么画卷,我们一起读第7小节。
(七) 齐读第7小节。
1、问: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为什么说秋天是美丽的画卷?
2、 指导学生观察插科。
小结:本课以天空,树叶、菊花、水果、庄稼在秋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美景,使我们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八)、指导朗读全文
1、 老师范读
2、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样子,练习读出自然段停顿。
综合板书:
2秋天
天 高 蓝
树叶 红 黄 落 丰收
菊花 黄白 紫 美丽
果子 苹果 柿子
庄稼 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黄
作业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苹果 ( )的叶子
( )的柿子 ( )的天空
( )的画卷 ( )的季节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来了,天那么( ),那么( )。树上的叶子有的慢慢( )了,有的渐渐( )了。菊花开了,( )的、( )的、( )的,散发出阵阵( ),果园里,( )的苹果笑红了脸,( )的柿子像( )小灯笼挂满枝头,田野里( )熟了,( )、( )、( )一片金黄。
2、 用渐渐写一句话。
如;小树渐渐长高了。
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帘、另”等14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女、气”等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8自然段。
3.结合图片,在语境中理解“商量商量、照顾、悄悄”等词语。
4.感受珍珍照顾妈妈,关心家人的美好行为。
学习过程
一、诗歌导入,设疑激情
1.朗读诗歌,设置悬念。
师:小朋友,我们曾经读过一首很有意思的小诗《明天要远足》,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小诗,齐读)
师:诗中的小朋友为什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
师:对呀!如果明天要去郊游,你肯定也会像他一样睡不着觉,可是有个小朋友──珍珍(板书)却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学了课文《月亮的心愿》,你就明白了。(出示课题)
2.教学课题中的生字。
师: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仔细看老师是怎么把“亮”字写漂亮的。(板书课题)
师:谁来当当小老师,告诉大家要把“亮”字写漂亮应该注意什么?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新词
1.自主识字。
师:珍珍为什么不想去郊游呢?要想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得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课文,听清老师的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有困难的地方可请教他人(同学、老师)。
(3)请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2.交流检查生字、新词。
(1)生字:
师:小朋友读得好认真,现在生字宝宝要来考考大家有没有把它们的名字记住。(老师用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其间正音)
(2)新词:
师:小朋友可真能干,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看词语宝宝也急着出来要和你们交朋友呢。自己试试看记住它们了吗?(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读)
(3)带轻声的词:
师:课文中还有些特殊的词语,你能把它们读正确吗?(出示以下词语,抽读正音,齐读)
点心、孩子们、太阳公公、商量商量、玩玩吧、窗户
三、读、悟3—8小节,在词境中理解词语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请你再去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比刚才读得更正确,更流利,同时,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珍珍为什么对妈妈说她不想去郊游?(生回答)
师:你从课文的哪一小节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出示第二节)
师:(出示插图2)谁能根据这幅图来说说珍珍是怎么照顾妈妈的?(板书:照顾)如果你的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照顾她呢?
师:珍珍和大家一样也非常想去郊游,但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她才这样说的,那你猜猜看,珍珍这样对妈妈说时,心里是怎么想的?(生回答)
师:多好的孩子呀,你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词)
师:大家说得真棒,你能把这几节课文读得那么棒吗?试试看!(朗读指导)
师:这一切刚好被窗外的月亮看见了,她悄悄地离开了窗户,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说说,明天还是下雨吧!
师:谁能悄悄地告诉我,从这一小节中你知道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让学生凑到老师耳边说出答案)
师:把你想的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师:谁能把这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师:“明天还是下雨吧!”你从“还是”这个词中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设疑
师:月亮一开始的心愿是什么呢?最后月亮的心愿有没有实现呢?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五、学生自主指导书写
师:今天我们班的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主动地学习,老师真为你们高兴,最后老师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五个生字写得漂亮(出示:女、太、气、早、去),每个字描一个写一个,开始吧!(老师故意模仿学生的错误)
师:先来看看我写得怎么样?好吗?(师故作自豪状)不好?(故作惊讶状)不好在哪里?(让学生对照范字指出老师写的不足)现在我纠正了,谢谢刚才几个小朋友的帮助,的确比刚才好看多了。现在请大家看看自己写的字,有没有和老师犯一样的毛病,如果有就赶紧和我一样把它纠正过来吧!没有的请在旁边再写一个。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2篇精读课文《草原》、《珍珠鸟》;2篇略读课文《零点降生的女孩》、《母爱》及练习五。
体现课标思想:
1、注重指导学生朗读,继续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3、加强学生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指定的课文或段落。
4、并用多种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
教学时间:7课时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ang eng ing ong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ying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学会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eng 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并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认读整体认读音节ying及ying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识4个生字。
教学难点:
in 和ing的发音。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ü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学生看课本插图,并说出图上的内容。
2.出示音节yáng、dēng、yīng、zhō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学生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学生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学生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学生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āng、áng、ǎng、àng 学生自由练读。
c.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 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教师酌情指导。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看图读准鹰(yīng)和钟(zhōng)。提问:鹰(yīng)和钟(zhō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方法,猜猜ing 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ing、ong 的四声。
6.巩固练习。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ī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学生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ī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板书设计:
āng、 áng、 ǎng、 àng
īng íng ǐng ìng
ēng éng ěng èng
ōng óng ǒng òng
语文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
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对诗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感情
重点难点:
朗读背诵前两首诗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朗读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学习《归田园居》学习《使至塞上》前两首。
1、老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
2、注音:荒秽草木长
3、结合注释,读懂字面含义
分析思想感情陶渊明《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世人在南山下种豆,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从表面看,写的是劳作之乐,但其内涵,是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背景:公元737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的大使,实际上是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些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2、朗读课文
3、注音:燕山逢候骑
4、分析思想感情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难言的内心感情。经过长途跋涉,却没见到将官。接着,笔峰转入对塞外风光的描写上。
5、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提纲
《归园田居》:不想在现实中失去自我,希望自食其力。
《使至塞上》:借边塞风光,抒发被贬的凄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综合教案08-03
《语文园地》教案12-21
语文《石榴》教案10-28
语文的设计教案07-20
语文下册教案10-08
语文备课教案10-04
语文《荷花》教案09-19
语文树教案11-13
语文《掌声》教案12-08
(经典)语文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