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2、懂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城市和乡村》、绘本《城市老鼠和乡村老鼠》。
2、教具: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各一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乡村和城市的图片。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张图片请你们欣赏。
2、教师:待会你们要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这两张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二、出示教具,让孩子观赏绘本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引出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教师:小朋友们说出了那么多乡村和城市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今天我们的教室来了两位客人,它们分别是从这两个地方来的,而且它们还是好朋友呢?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幼:想!教师:你们看,它们是谁?幼儿:老鼠!两只老鼠!教师:对了,它们啊都来自不同的地方,这只穿着朴素的老鼠是乡下老鼠,来自美丽的乡村。而这只穿着时髦的老鼠是城市老鼠,来自繁华的城市。教师:有一天城市老鼠收到了一封城市老鼠写给它的请柬,原来啊是邀请城市老鼠去乡下做客。这下它可乐怀了,决定去看看乡下到底是什么样子还有些什么好吃的。你们也想跟着它去看看吗?幼儿:想!教师:好,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吧!
2、孩子观赏绘本,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到“第二天乡下老鼠一大早就出发了。”教师:你们猜猜乡下老鼠去到城市以后会不会喜欢城市生活?幼儿:不会!因为城市很吵,车很多……教师:哦,是吗?那我们就一起往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3、讲故事,从“是啊,我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到“真是好险啊!差点被打死,不过没关系我领你到另一家去吃吧”教师:乡下老鼠来到城市老鼠的家后,吃上美味的食物了吗?为什么?幼儿:没有!因为那些事物不是它的',是偷吃的别人家的东西。教师:原来是偷吃,那小朋友们猜猜看乡下老鼠答应再去别家吃吗?幼儿:不答应,因为它怕!教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欣赏故事至结尾。让幼儿尝试自己讲述故事。
三、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异同。
1、教师:你喜欢城市生活还是乡村生活?为什么?
2、城市队和乡村队进行生活特点辩论。
四、教师总结:其实乡村和城市各有各的特点,每个人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了,就会有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习惯了这个地方的生活,只要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从生活中体会。
2、让孩子们从学习中理解。
3、让孩子们在动手中成长。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必须要让孩子们从动手画小青蛙的家开始明确今天要做什么,这是重点
活动准备
1、诱导
2、跟进
3、老师先画讲
4、学生跟进握笔开始
5、比赛
6、画的画都有优点
活动过程
今天的美术是装饰画《小青蛙的家》,主要是让孩子们用分割法给青蛙进行装饰画。在画之前,我提出要求:“先将青蛙用短线分割好,再在分割好的方块里用自己喜欢的图形或者点、线等来进行装饰。”到了讲评活动时,我发现,孩子们装饰的青蛙都各具特色,有的小朋友组合出来的花纹还挺好看的,只有新生顾祺小朋友一个人是用涂色的方式来装饰青蛙的。
理所当然,我表扬了会用点、线与各种图形来进行装饰青蛙的小朋友。当我问大家:“顾祺小朋友的方法好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我本想也说不好的,因为这次美术活动的目标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用分割法和各种图形来装饰画,而不是和平时一样是涂色。可是,当我的目光接触到他那张委屈的脸时,我沉默了。
我是否该听听他的想法呢?这个念头在我心中一闪而过。于是,我请顾祺小朋友讲讲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时,她说:“我觉得这样的青蛙比用点、线、图形来装饰的`蜗牛更漂亮。”这样的的回答让我有点吃惊。
是的,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成人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教学反思
是的,孩子内心有着众多的想法,他们不与成人相一致,当他们想表达心中的想法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予孩子们以表达和想像的空间,多鼓励他们抒发内心的想法。因此,我肯定了顾祺的想法。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作画材料,让他们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大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孩子,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喜欢唱歌,特别是唱一些朗朗上口的歌曲,这次活动是针对大班孩子的音乐活动,因为大班孩子们对简单的歌曲,如4/4、3/4、2/4很平顺的曲调已经有了一些知识经验的储备,所以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引入了一些孩子们没有接触过的音乐理论知识:弱起、附点节奏。而《和星星跳舞》这首歌曲恰巧有弱起、附点这两个音乐知识点,正好可以重点讲解,丰富幼儿的音乐理论知识。这次教学活动主要学习歌曲的演唱,特别是要唱准附点,并初步了解弱起的音乐理论知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音乐理论,培养孩子爱好唱歌的情绪。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并唱准弱起、附点节奏。(重难点)
2、并用简单的肢体动作表演歌曲,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星空背景图,发光星星、眨眼星星、跳舞小人。
2、音乐磁带《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感受歌曲,学习歌词。
1、教师一边出示星空背景图一边介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叫《小星星》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吧!”——教师示范演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教师用歌唱的方式引出歌曲内容,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认真倾听歌曲内容。)
2、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一闪一闪),什么在一闪一闪?(星星)星星一闪一闪像什么?(眨眼睛)教师出示眨眼睛星星。
——请幼儿完整把“看一闪一闪,一闪一闪,好像眨眼睛。”(跳舞)——那是谁和谁跳舞呢?(我和小星星)在哪里跳舞?他们快乐吗?
3、刚刚没听清楚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次你还能听到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在这一环节,教师采用多次演唱、幼儿倾听的方式,主要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以及给与幼儿自己寻找答案或得成功感的机会。)
4、提问:
——这次又听到什么了?(我想飞上天)飞上天去干什么?(陪着小星星)在哪里跳舞?(在那天空中,一同来跳舞)他们跳舞快乐吗?(快乐的)那我们这样说“快乐地来跳舞”。
——教师出示跳舞小人。引导幼儿完整说出“我想飞上天,陪着小星星。在那天空中,一同来跳舞,快乐地来跳舞。”
5、你们真厉害,听出来这么多了。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如果幼儿还没有把全部歌词出来,那么进行第三次演唱。这里主要考虑幼儿能力的原因。)
6、提问:
——这次听到什么了?(夜空明净)你们知道什么是“明净”?解释明净(明亮而干净)。明净的夜空夜空里怎么样?
如果幼儿不能回答出来就直接告诉幼儿,并引导幼儿完整说出“看夜空明净,闪闪发光,星星亮晶晶。”
7、请幼儿看图谱完整念歌词2遍。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接下来幼儿演唱歌曲做准备,我们要熟练的记忆歌词,才能正确的唱出歌曲来,所以需要念歌词。)
二、根据节奏谱提示学习歌曲。
1、我们一起来学着唱一唱这首歌曲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演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轻声跟唱。
(2)引导幼儿把声音放出来歌唱。
(3)教师退出演唱,只在幼儿比较有困难的地方提示跟唱。
(这一环节,教师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促使幼儿学习歌唱,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帮助,使活动进行更顺畅。)
2、出示节奏谱,这是什么?(节奏谱)这首歌曲是几拍子?(4拍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节线中间有4拍),指出/---X/这一节,你们看这是完整的4拍子小节吗?(不是)。
(这一环节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在这里要帮助幼儿认识弱起、理解附点,教师采用图谱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看见节拍,帮助幼儿明确的知道弱起在哪里开始,附点的延长要多长。)
:乐曲由拍子的弱拍或者后半拍开始,叫做“弱起乐曲”或“弱起”。还有这个是小黑点叫附点,这个小黑点的地方我们要唱的稍微长一点。刚刚这两句我们唱得不太好,我们再来练习一下吧。引导幼儿重点演唱弱起、附点句。用手臂的肢体动作、节奏谱提示幼儿收放演唱。如果中间有个别难以掌握的,就单独加强练习。
3、幼儿跟着琴声尝试独立演唱,教师观察倾听幼儿的不足,指出后继续演唱。
三、分角色演唱、表演歌曲。
1、在演唱的时候我们发现有小星星、小朋友。
2、那我先来唱小星星的部分,你们来唱小朋友的部分,你们一定要注意好我的手势,我会提醒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哦!先是我来唱。然后交换。引导幼儿用多种分唱的形式感受分角色演唱(男女、小组)。
(这一环节,只要是用多种形式幼儿复习歌曲演唱,避免单一的反复演唱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
3、你们知道星星怎么闪烁的吗?谁来表演一下!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自由地表演小星星的姿态。如高举双手张开五指做闪烁状,或挥动双臂摇晃手指,在不同的方位闪烁等等。
4、小星星在闪烁的时候,小朋友能做什么动作呢?
5、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站到前面来做歌曲里小朋友,其他人坐在椅子上做小星星,小星星唱的时候小朋友不唱,就用小手指着星星,小朋友唱的时候,我们小星星就不唱啦。根据幼儿兴趣玩1-2遍。
(配合肢体动作的表演,让幼儿避免长时间不动造成的负面情绪,使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四、游戏:和星星跳舞
1、小星星、小朋友的动作都做的非常好看,那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游戏:小朋友和星星跳舞。
请一组幼儿做小朋友,其他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做星星。当乐曲唱到“我想飞上天……”时,小朋友飞到小星星前邀请其站起来,手拉手一起跳舞。小朋友可做邀请的动作(如一手背在后背,一手侧向打开),邀请“星星”朋友,然后手拉手一起表演星星舞蹈。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明白,音乐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歌唱,还能表演,提高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2、教师对刚才的表演情况进行简单,并提出、强调要求。
3、邀请其他组小朋友,重复游戏。
五、结束
——“天快要亮了。小星星要休息了。小星星们,我们休息去吧!”
自我评析:
这次教学活动,在设计的进程上能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学习歌词——记忆歌词——学唱歌曲——音乐表演,都能轻松的过渡到下一环节,但是在掌握难点时,附点知识因为小中班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所以能很快把握住,也理解附点的含义,甚至能正确的唱准附点。而弱起,因为是孩子们新接触的知识,我们看着图谱分析从何处开始演唱,我们还采用自己打节拍的方式提醒自己哪里开始,在多种方式的帮助下,孩子们都能理解弱起的意义,也有能唱准歌曲的开始。在歌曲演唱方面,因为歌词内容符合幼儿对星空的渴望,歌曲曲调优美,幼儿演唱兴趣较高,同时愿意用动作来表示对歌曲内容的喜爱。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9月10日是老师的节日。
2.小组讨论合作,尝试制作笔筒。
3.学说祝福语,感受老师过节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点难点
1.知道9月10日是老师的节日。
2.制作笔筒,学说祝福语。
活动准备
1.师幼搜集不同形状小盒。
2.各色彩色纸彩色水笔双面胶剪刀丝带等手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 谈话:
1.教师介绍教师,激发幼儿兴趣,以情感调动幼儿。
2.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材料。
二、做一做:精美的笔筒
1.小组讨论协商,试试怎么折叠、剪、粘贴成笔筒。
2.在做好的笔筒上画上美丽的图画。
3.幼儿互相评价制作好的笔筒。
三、学说祝福语
1.在制作好的笔筒里放上画上或剪贴自己喜欢的小东西。
2.根据自己画或贴的小东西学说一句祝福语。
3.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这些祝福语的意思。
延伸活动
幼儿将笔筒送给老师并跟老师说几句祝福语。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较好的体现了我对幼儿发展整体观念的`理解。
1.在这个活动前,前期经验比较系统,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 验开展自主活动,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在活动中,让幼儿之间互动构建笔筒,我注重指导幼儿在活动中交流学习,分享合作,并在幼儿需要时提供适时指导。
3.在活动中,我十分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如:幼儿相互交流感受、学说祝福语等。
4.活动中,我关注幼儿,对活动进程进行即时分析,通过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5.反思整个活动,我以情感调动幼儿,激发他们的兴趣。
6.如果让我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在幼儿的操作中指导他们在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方面,更好的挖掘笔筒中的艺术要素。
小百科:笔筒: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筒形插笔器具。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具有收藏价值。
大班教案 篇5
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图书《春娃娃》,理解画面内容,知道春天的主要特征;
2.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幼儿爱护图书,一页页按顺序仔细阅读;
准备:
1.图书《春娃娃》,册数同幼儿数
2.带幼儿外出观察过春天,了解一些春天的基本特征,如燕子飞来了、柳树长叶子了等。
过程:
1.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
1)“看看今天我们又要和谁做朋友了?(图书)我们应该怎样和图书宝宝做朋友呢?”
2)讨论回忆看图书应该怎么看——一页页按顺序看,翻书的时候要轻轻的,注意保护书宝宝
2.认识“春”字,引导谈论春天的景色,引出图书《春娃娃》
3.阅读前设疑:
找找春娃娃到了哪些朋友家作客?
4.幼儿自由阅读,师巡回观察指导
5.师生共同阅读
1)师提问:找找春娃娃到了哪些朋友家作客?(理解词:串门)
它对这些朋友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幼儿倾听感受
3)幼儿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大家一起帮助解决
6.动脑筋游戏
幼儿按小组合作,把书翻到P11页,找找图片上的春天在哪里?
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春天最多。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精选]05-19
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12-04
【经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经典]08-19
大班教案(经典)10-16
(精选)大班教案05-01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的教案05-29
大班教案【经典】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