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大班美术教案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德伊芬德里奇的农舍》(见压题图)是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崇尚简洁、宁静、和谐是蒙德里安主要的绘画风格,其作品多在简单的几何线条和纯朴的色调间跳跃组合,描绘出一幅幅充满理想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艺术画面。在作品《德伊芬德里奇的农舍》中,蒙德里安用简洁的笔触和颜色描绘了冬日傍晚池塘边一个农舍的影像。在这幅作品中可以看见严谨的构图和豪放生动的笔触,水平线式构图给人以平静、安闲的感受;树枝的剪影、农舍的倒影、远处的飞鸟,充满了“宁静致远”的深远思考。
为了聚焦内容,实现艺术教育的价值,我们把这节美术欣赏活动定位在绘画语言的要素之一——构图上。目的是引导幼儿观察、体会画家对作品的空间安排,对物体之间关系的`位置处理,以及把局部形象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能力。
大班幼儿的构图特点
大班幼儿自由绘画中出现了散点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摆脱了地平线,开始表现出物体的离散关系,即物体向着四面八方离散开去。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将整张画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开始具有层次感,他们还会尝试运用图形间的相互遮盖来表示深浅远近的关系。
基于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德伊芬德里奇的农舍》的欣赏定位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作品构图的审美认知。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内容,感受作品的水平线式构图的平衡美。
2.欣赏画面平静、安闲的意境之美。
3.运用《德伊芬德里奇的农舍》的构图方式创作一幅作品,表达自己感觉到的美好事物。
活动准备
米黄色卡纸、白色绘画纸、刮画纸、沙画纸;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竹笔。
预设提问
1.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作品中地平线的位置在哪?它是怎么表现的?
3.作品的构图给你什么感觉?
活动重点
1.地平线位置略低于中线,表达了绘画主体是地面物体。
2.倒影中景物与地面上景物是上下对称的。
3.倒影中物体是相对简洁模糊的。
活动难点
描绘出水中倒影对有些幼儿是困难的,他们容易在创作中画顺了,因此,需要教师在欣赏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仔细辨别,并在创作过程中注意个别辅导。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观察画面,感知主要内容。
①你从这幅画中都看到了什么?(房子、树、水,天空中有鸟,水里还有倒影。)
②天气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天气很好,因为有云彩。)
③仔细看看画家画的水中的倒影与地面上的景物是怎么表现的,有什么不同?(水里的不如地面上的清楚,颜色也浅一些。)
教师提示:表现主体与倒影时,要体现色彩与线条的虚实、繁简的区别。
④你们觉得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冬天,因为树枝光秃秃的,没有树叶。)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的构图。
(编辑) 引导重点:观察、感知作品水平线的构图方式,体会构图所显示的意境。
①你能来说说地平线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吗?
②画家是怎么确定倒影的位置的?跟地面上的景物有什么关系?(与地面上的景物是上下对称的。)
③这种构图方式带给你什么感受?(感觉很舒服;很美;很安静,很稳定。)
④画面中每棵树的姿态一样吗?画家为什么这样处理?(更好看些;这样有变化,画面显得活泼一些。)
教师提示:在平衡中找变化,增加画面的生动感。
⑤画面中树枝旁边飞翔的小鸟使你想到什么呢?(这里的人可能比较少,比较安静,小鸟可以自由自在地飞翔。)
教师提示:可以从侧面反映环境的情况以及表达的心情,比如归巢的小鸟和平静的倒影表示宁静,彩云表示温暖、安详,直立简洁的树枝表示坚强、力量,颜色的简单表示安静、纯朴、遥远等,每个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
(3)讨论。
①画家表现的乡村景色你喜欢吗?
②你见过水边的景色吗?你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吗?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幼儿不但能欣赏作品的美,试着了解画家的意图,还能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会、理解作品的意境。
2.创作。
(1)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水平线式构图、倒影的创作手法。
教师:让我们也用画家的构图方式来画一幅有水中倒影的景色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
询问个别幼儿,帮助其建立自己的想法。
(2)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强调构图,提醒幼儿可以先画出地平线的位置,然后再从一个主要的景物画起,比如一座房子、一棵树;鼓励个性化的创作,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画出不同的内容。
3.作品评价。
(1)欣赏构图表现较好的作品。主要评价地平线的稳定和画面的分割以及细节的变化。
(2)欣赏倒影画得较好的作品。主要评价倒影与主体的位置关系、线条和颜色的对比。
3.欣赏内容独特的作品。主要评价画面整体情感的表达,可以用有趣、高兴等来衡量。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理论基础:《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起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有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使其“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经验基础:大班幼儿已初步的认识风筝结构的对称性特点。从艺术学习经验的的角度,大班已具备美术欣赏的能力,能感受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大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上学期已欣赏过《脸谱》,对对称美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课程意义:春天如约而至,放风筝是孩子们十分喜欢的活动。风筝从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由此我们在大班开展民间工艺品风筝欣赏,能增进幼儿对我国传统艺术的了解,丰富对不同风格特点的艺术作品的美的体验。
活动目标:
1、了解风筝文化历史,喜欢中国传统工艺。
2、感受风筝图案所蕴含的寓意美和构图的对称美
3、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重点:鉴赏风筝图案的寓意美
难点:表达和表现风筝的寓意美和对称美。
活动准备:
1、视频一:以风筝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内容的动漫。
2、视频二:沙燕风筝、龙型的串子风筝,等不常见的风筝图片若干。
3、实物风筝“连年有余”大小共五只;我地市场常见的实物风筝若干。
4、设计风筝的材料每人一份
5、环境创设:展示区用于风筝展览和视频展示。体验区用于赏析和创作风筝。
6、形象寓意的相关经验准备,蝴蝶代表爱,荷花代表和平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欣赏,初步感受。(展示区)5分钟
1、抛出参观任务。师语:“你们曾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放过风筝,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风筝展览,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筝。参观后,请小朋友说说你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它?”
2、 幼儿自由参观各种实物风筝,老师与个别孩子交谈,了解孩子们对风筝的认识。
3、 请个别幼儿围绕“喜欢什么风筝,为什么喜欢”交流参观感受。
4、教师小结孩子们的感受交流。师语:你们喜欢的风筝有的是因为图案很美,如喜洋洋图案的,蝴蝶图案的.,奥特曼图案的,有的是因为色彩很美,如像彩虹一样的颜色。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只很特别的风筝,请小朋友欣赏,看看它美在哪里?出示实物大风筝,抛出任务。
二、感受鉴赏,表达体验――鉴赏实物风筝“连年有余”艺术美。(体验区)10分钟
1、小组赏析寓意美。(每组一只同造型的小风筝)
(1)师语:请幼儿看看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图案形象?鱼有什么好的寓意,莲有什么好的寓意?为什么要把鱼和莲画在一起,它们有什么好的意思?
(2)幼儿分组鉴赏图案形象美,讨论分析其寓意美;教师引导幼儿充分讨论,尊重孩子们的自主体验,鼓励他们大胆用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小组代表交流感受。教师小结:这只风筝不仅是鱼和莲花的造型非常美,而且这两种形象结合在一起还有一个好的意思那就是“连年有余”,代表着放风筝的人的美好愿望,希望我们的生活永远富足。
2、集体赏析构图美。
(1)师语:除了风筝的图案形象美和寓意美,这些形象的构图有什么地方特别?
幼儿鉴赏构图的对称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鱼和莲花分布在风筝的什么位置,我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构图没有?
(2)个别幼儿交流看法,教师小结:这只风筝的构图具有对称性特点与以前的脸谱构图方式一样。你们都喜欢风筝,但你们知道风筝是谁发明的呢?风筝有什么来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视频。
三、观看视频,拓展认知 (展示区)4分钟
1、观看视频动漫,了解风筝的起源及演变。(视频故事:风筝起源于春秋,是鲁班发明的,那时的风筝是木头做的,叫木鸢,打仗的时候用它传递消息。到了汉代,有了纸张,每到春天人们用纸做成各种各样的风筝到田野里放飞,希望将晦气带走,祈求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的运气。现在,风筝成为我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用于居家装饰等,放风筝也成为人们的一项健身运动。每年的春天,许多地方还举办风筝节。)
2、再看视频图片,了解各种不常见的风筝,再次从寓意美和对称构图美的角度引导幼儿观赏。
3、教师小结:“这段视频让你们知道了风筝的历史,还见识了不少我们这里不常见的风筝,你们想不想设计风筝呢?设计的风筝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性原理进行构图。”
四、自主创作,设计风筝。(体验区)15分钟
1、幼儿自主创作设计风筝。
2、教师分组指导。
(1)引导幼儿思考选择有好的寓意的形象;
(2)引发小组内成员互动,推动创意分享;
(3)鼓励幼儿求异创新;
(4)指导幼儿对称构图
3、分组点评。介绍自己的作品,引发同伴互评,指导点评。
4、展示幼儿作品,共同装饰教室,活动结束。
课后反思:
该课程方案,经过几位老师在同课异构的实践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发展完善起来。
关于目标重点的设计:风筝蕴含的艺术美的元素非常丰富。在构图上除去对称性特点,还有镶嵌,平衡、饱和等;在色彩上,有对比色的运用,调和色的运用,还有中国红,青花瓷等色彩的特色,一节课不可能让孩子们了解所有的关于风筝的艺术知识,感受所有的艺术美,为此我根据大班的欣赏要求,在中班对理解作品内容本意的基础上提出寓意理解的要求,并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关于活动环节的设计:在几位老师的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风筝的历史非常感兴趣,有一节课里,一位老师用近半小时的超长时视频介绍,孩子们仍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表现出大班孩子特有的求知欲,为此保留了这一环节,并把了解风筝历史作为目标之一,从拓展孩子们认知的角度进行了材料整合。
在同课异构的实践中,发现欣赏环节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要么根本没有从风筝艺术美的角度进行分析鉴赏,要么就是将造型美,构图的对称、镶嵌、饱和美,色彩美等所有的艺术美都一一鉴赏。为此在我设计的方案中,主要从内容美和构图美两个方面进行欣赏,即新知识――寓意美和已有的经验――构图对称美,这样既可以使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又突出了重点,还避免欣赏活动不欣赏的现象发生。
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有的老师是直接投放对称性构图的风筝进行装饰,有的老师投放印染材料让孩子们自由印染,都是风筝对称美和色彩美的经验的应用和创造,值得肯定的是他们都让孩子们充分自主,没有提出创作要求。在我的设计里,因为前面的环节都是寓意美和构图对称美的鉴赏,那么在创造美的环节里,我要求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创作,设计的风筝形象要有好的意思,还要用对称的方式进行构图,从而加深孩子们对这两种艺术美的理解。可能创作的空间是小了,但教学的目标性强了,重点更加突出。由此,随后生成自主创作画风筝的活动,虽然当时没有给予孩子们最大的自主,但生成活动对这一缺失作出了及时的弥补。
正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有限,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不少艺术的和非艺术教育资源,如风筝运动,风筝节,风筝有南北两大流派且各有其美,仅从艺术的角度它就可以形成一个教学单元,其蕴含的艺术元素几乎可以囊括中国传统艺术特点。为此,还可以生成以下活动:艺术活动:亲子制作风筝、画风筝、欣赏风筝的色彩美、欣赏风筝构图的镶嵌美、欣赏南北风筝的艺术美、印染风筝、风筝歌舞等;户外活动:放风筝;社会体验活动:风筝节活动;等等。以上这些活动我将依托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资源分步实施。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8年奥运会会徽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美。
2、 对印感兴趣,尝试设计制作印。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想象设计并制作印。
难点:能理解奥运会会徽的内涵。
活动准备
1、挂图:8年奥运会会徽。
2、幼儿操作材料:椭圆形纸、红色颜料、刷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并说说8年奥运会会徽。
1、出示会徽的“奥运五环”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个吗?”“它是什么?看到奥运五环你想到了什么?”“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揭开会徽“8北京”部分)
2、出示会徽“京”字部分,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它的背景是什么颜色?”
二、介绍认识印。
1、教师:“京像什么?”“这个“京”和奥运五环组合在一起,成了什么?”(8年奥运会会徽)。
2、介绍印。
(1)教师:“请小朋友猜猜“京”字是怎样做出来?”
(2)了解印的制作方法。(玉石雕刻而成)
三、 教师示范印的制作方法。
教师:“你们想来制作印吗?”“我们没有玉石,那我们用学过的方法来设计制作”。
老师讲解示范。
提出要求:设计不同动作、不同图案的`印。
四、 幼儿操作。提醒幼儿操作时注意保持画面、桌。
五、 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和欣赏自己制作的印章。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各人的内心感受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绘画方式(线条、形状、色彩等)进行综合练习,以达到体现内心情感的目的。
2、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教师:春天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自然界有什么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听过的关于春天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2、玩声音火车的游戏(启发幼儿尽量多模仿春天里的各种各样的声音)
:小朋友都讲述了自己听到过的'声音,大家都能发现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有的声音很大,有的声音很小,有的听了使人很高兴愉快,有的听了使人很紧张害怕,还有的听了使人很悲伤……
二、请幼儿探索发现声音的轻、重和色彩之间的关系
(1)听,这是什么声音?(春雷发出较响的声音。春雷发出较弱的声音。)原来它们呀在说话呢!它们有时说得声音大,有时说得声音小。
(让幼儿体会出轻重)
(2)出示24色彩色油画棒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由浅至深):原来啊,颜色宝宝们也会说话呢,各种不同的颜色代表他们不一样的情绪和分量呢!
(3)如果我们画出打雷的声音来,你会用什么颜色来画呢?让幼儿分辨出什么颜色看上去较深较重,什么颜色看上去较淡较轻启发幼儿说出响的雷声用较重的色彩,轻的雷声用较轻淡的色彩。
4、教师让幼儿发现单一的声音、多种声音与颜色的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一只小鸟唧唧的声音和许多的鸟儿在一起唧唧喳喳的喧闹声。
如果一种声音用一种颜色表示,让幼儿感知声音多,颜色多,声音少,颜色少。
5、声音的节奏用线条表示:
春天河水哗哗声、春雨的滴答声、春雷的轰隆隆声……我们可以用有规则的线条表示。
春天许多小鸟儿歌唱的声音、春雷和大雨小雨交织在一起的声音、小朋友在春天的阳光下户外欢快的歌唱声……我们也可以用没有规则的杂乱线条表示。
6、声音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你喜欢的声音,用你不喜欢的颜色画出你不喜欢的声音。
三、操作部分
(1)幼儿作画师:声音有自己喜欢的,也有自己不喜欢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你喜欢的声音,用你不喜欢的颜色画出你不喜欢的声音。
(2)展示幼儿的作品,并请小朋友上来讲解。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美术教案08-13
大班美术教案03-17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02-02
大班美术城市教案10-10
大班创意美术教案10-23
大班美术教案(必备)08-15
(优选)大班美术教案08-18
【荐】大班美术教案03-02
大班美术教案【荐】03-15
【推荐】大班美术教案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