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8-24 22:42:06 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外出散步时,孩子们发现了一位怀孕的阿姨,许多幼儿对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如何长大的非常感兴趣,因此设计了这次活动。活动重点放在幼儿收集妈妈十月怀胎的资料,(包括图片、照片、文字资料)和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上,让幼儿了解胎儿的生长过程。本次活动以幼儿主动参与为主,自己收集、寻找获得信息,(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让幼儿获得知识),在收集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集体活动,详细了解胎儿在母体中是如何长大的。让幼儿尝试获得知识的各种途径。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2、让幼儿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知道妈妈养育自己的辛苦。

  3、教育幼儿尊敬妈妈,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收集大量的关于母亲十月怀胎的'资料,可由家长协助幼儿上网、去书店、咨询医生等方法获得信息。

  2、胎儿在母体中成长的、真实的影像资料、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影像资料、胶水、泡沫板

  3、一位怀孕的母亲

  活动过程:

  一、主题讨论

  幼儿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问题: (1)、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会有什么反应?

  (2)、你在妈妈肚子里,饿了怎么办?

  (3)、你在妈妈肚子里,怎样活动和长大的?

  (4)、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二、1、请一位怀孕的母亲

  让幼儿有个直观的了解,阿姨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自己没出生前也是在妈妈肚子里渐渐长大直至出生的,激发幼儿想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愿望。

  2、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让幼儿看到自己在母亲肚子里的真实影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渐渐长大的。

  3、卡通形象

  进一步加深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长大的,初步体会妈妈孕育自己的不容易。

  三、布置主题墙:妈妈孕育我

  1、幼儿通过日常生活中对妈妈的观察,夸夸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最能干”。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幼儿自己动手把收集的资料贴在主题墙上,让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分享,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延伸:

  回家后做几件爱妈妈的事情,第二天开展主题讨论:你是如何爱妈妈的。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体会妈妈养育自己的艰辛,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多渠道的感知尝试了解中药中几种常见的药材,产生对中药的探索兴趣。

  2、尝试了解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具有防病、治疗功能。

  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的中药。

  2、李时珍画像、他的著作《本草纲目》、及相关的图片。

  3、视频转换仪。

  4、幼儿品尝药茶的工具;煎好的中药及袋装的中药;中成药。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直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生过病吗?生了病该怎么办?

  师:你生病的时候吃过什么药?

  二、让幼儿初步了解中药,感知中药的组成材料。

  师:前几天,黄老师也生病了,到医院配了一些药,和有些小朋友说的药不一样。

  1、引导幼儿初步观察,了解中药中有哪些原料?

  师:看!这就是黄老师带来的中药,我们看看中药是用什么包起来的?

  中药里有许多秘密,老师把中药放到你们桌上,轻轻地把它打开,你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地观察和讨论。

  3、组织交流。

  师:中药里你发现了什么?哪些药你是认识的,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它叫什么?。(请个别幼儿介绍,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把实物展示在大屏幕上)

  师:中药里还有许多药我们不认识,许多秘密不了解。等一下我们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仔细看一看,你还会发现有趣的秘密。把你知道的告诉别人,不知道的.问一问旁边小朋友或者是老师?

  4、再次观察、探索,了解中药的气味、特性、来源,并引导幼儿问老师、同伴等途径求知。

  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感官去探索,看、摸、闻。

  5、组织交流

  教师拿出几种多数幼儿不认识的药材如:树皮、草干

  1、师:有小朋友问我:这是什么?出示树皮、草(幼儿自由发言)

  师:这是树皮、草干。平时树皮和草小朋友是最熟悉的,在这里怎么不认识他们呢?(幼儿思考和自由发言)因为这里的树皮和草是加工过的,晒干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许多中药多经过加工的,有的把它晒干;有的把它炒一炒,有的磨成粉,这样放时间长一点也不会坏。

  2、师:有小朋友问我:“为什么这个东西臭臭的”。(幼儿思考和发言)

  师:这是药味。中药有他特有的气味,吃起来还比较苦,但对身体有有好处。这个中药只有中国有,外国是没有的。这么好的东西是一位很早很早以前的老爷爷发明的,他的名字叫李时珍,他每天到山上找草药,治好了好多病人。他还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里面记录了许多中药和治病的方法。(用大屏幕展示李时珍的画像和书)

  3、有小朋友问我:这样能吃了吗?(幼儿思考和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真聪明,连煎药都知道。我这里有一张关于煎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

  师:中药像小朋友说的一样是不能直接吃的,要放在药罐里加水煮很长时间,煮到一碗药水的时候才能吃。(出示手工煎制的中药)现在人们发明了一种机器来煎药,煎药的速度非常快,带着也比较方便。为了吃起来更方便还把中药做成药片、药丸。(出示中成药)

  三、品尝药茶。

  1、师:中药能治病,还能防病。平时吃一些像胖大海、枸杞、菊花等中药,对我们的喉咙、眼睛有好处呢。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杯茶,请你们来尝一尝,看一看茶里面有什么?喝起来有什么味道?我们现在喝的就是药茶。

  2、幼儿自由地品尝药茶。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小班科学:

  玩一玩,猜一猜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探索感知沙子、石子、黄豆的不同特征。

  2.会用耳朵辨别三种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

  3.关注身边的自然物,有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沙子、石子、黄豆,盆子、罐子、椅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观察自然材料,引发活动兴趣。

  (1).“我们身体有什么宝贝?他们各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知道我们要用6个宝贝:眼睛、鼻子、耳朵、嘴、手、脚进行探索活动。)

  (2).“小朋友们请看,椅子下面藏着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沙子、石子、黄豆.)

  2.用手玩材料,感知他们的不同特征。

  (1).“你们想玩吗?想怎么玩?”(要求:蹲下来玩,轮流玩三种材料,注意不要把材料撒到盆子外面。)

  (2)“你怎么和他们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摸上去有不同的感觉,看上去也有不同的感觉。

  3.用罐子玩材料,初步了解声音。

  (1).“欢迎罐子宝宝,请小朋友们想办法用罐子宝宝和三种材料制作一种乐器。怎样才能让这些东西发出好听的声音?”

  (2).幼儿玩,教师引导幼儿:装一装、摇一摇、听一听、倒一倒。

  (3).反馈:“你是怎么让罐子宝宝发出好听的声音的?罐子是怎么会有声音的呀?(打开验证)谁能发出相同的声音?请相同声音的罐子宝宝来一起唱唱歌。”

  (4).思考:“你们的罐子宝宝为什么发出的声音不一样?”(不同的东西发出来的声音不一样)

  4.通过听觉辨别沙子、石子、黄豆发出的不同声音。

  (1).出示三个罐子:“沙子、石子、黄豆玩捉迷藏躲进罐子里,你会把它们找出来吗?考考你们不打开盖子看,你有什么更聪明的好办法吗?原来听声音就能很快找出它们是谁?那我们仔细听听,这个罐子里是谁?”

  (2).再请几名幼儿上来辨别,教师引导:摇一摇、听一听、说一说(与它告别的话)。

  5.送沙子、石子、黄豆“回家”。

  (1).沙子、石子、黄豆都有自己的家,看一看,这是谁的家?(示范送罐子宝宝回家)

  (2).幼儿探索游戏:摇一摇、听一听、送一送、说一说。

  (3).检查验证:老师带领幼儿打开验证,发现错误及时随机应变作出处理。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对称的含义,能找出对称的图形。

  2、通过画对称,学习验证对称的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图卡一张,一半猫脸和一半狐狸脸拼成的怪物图卡一张

  2、左右对称的手掌印一张,两个相同左手手掌印的图卡一张。

  3、夹克上衣一件,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观察小动物的图卡。

  ——教师把小猫的.图卡从中间折叠,那其中的一半给幼儿看,请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教师出示小狗正面的图卡的一半,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故意将一半熊猫图卡和一半狐狸图卡拼在一起,折叠后请幼儿一半一半的欣赏。

  ——教师:为什么你们觉得这是个怪物?它哪里比较奇怪?

  ——出示完整的小猫和小狗的图片。

  ——介绍对称这一名词:我们把这样左右两边的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的情况叫做对称。

  2、学习检验物体是否对称的方法。

  ——教师出示一件夹克:你们觉得这件衣服是对称的吗?衣服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呢?

  ——学习区分对称与相同:

  (1) 这俩个手印掌是对称的吗?为什么?

  (2) 请比一比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教师:我们如何判断物品是不是对称呢?

  3、找一找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还有什么是对称的?

  ——引导幼儿找找教室里有什么物品是对称的?

  4、打开幼儿用书,找一找,画一画。

  ——引导幼儿找找图中两个小朋友的身上有哪些对称的地方。

  ——引导幼儿把对称的部分画出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太阳的作用(发光、发热、光合作用、发电等),知道太阳给生物带来的好处。

  2、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用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

  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个谜语——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这就出工,人东到本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2、小组讨论太阳的作用。

  老师:你们知道太阳有什么作用吗?请你先和小组里的朋友们讨论一下。等下来告诉大家,好吗?

  3、集体交流太阳的作用。

  4、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了解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1)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片,请你找找太阳有哪些作用呢?

  (2)老师总结:太阳的本领可大了,人们需要它,动植物需要它,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是亮亮的.(发光),植物才能更好地生长(光合作用),太阳还可以帮我们做许多事呢,暖暖的太阳可以把湿衣服晒干(发热),因为太阳的能量很大,人们很聪明,想出办法,利用太阳的能量发电,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节约其他能源,而且还很环保呢!

  5、延伸活动:太阳还有什么作用呢?回家去找找并收集一些资料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和思考,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做过有心人,带着孩子们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善于观察习惯,提高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我愿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走进美好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和发现科学小秘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让幼儿学会对进行分类,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鼓励幼儿试着给蔬菜分类。

  3、学说:“我喜欢吃……”。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蔬菜卡片、蔬菜、小篮子若干;

  2、将洗净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西红柿、黄瓜、等色彩鲜艳的蔬菜艺术的装在一个篮子里。

  活动过程

  一、厨师神秘礼物,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用白布遮着竹篮子,让幼儿猜猜里面有什么?

  2、揭开白布后,让幼儿整体看一看:这篮蔬菜好看吗?什么地方好看?(请幼儿自由发言)

  二、利用课件教幼儿认识蔬菜并试着分类:

  1、教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

  2、给蔬菜分类:根茎类、蔬果类、青菜类。

  三、分一分:

  请幼儿每人拿一张蔬菜卡片,说出拿的是什么?然后给它们分类。

  四、送蔬菜宝宝回家:

  1、教幼儿学说:“我喜欢吃……”

  2、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放在篮子送它回家。

  生活教育

  告诉幼儿蔬菜有营养,不要偏食,不吃蔬菜不生病。

  活动延伸

  学唱《小小姑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反思

  现在蔬菜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这给幼儿认识蔬菜带来了一定难度。幼儿在进餐时,我发现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挑食、偏食现象十分严重,对自己不喜欢的蔬菜有呕吐现象。针对这一情况,为了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教育幼儿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于是我设计了“一篮蔬菜”这一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进一步了解种子成长的过程。

  (二)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对种子成长继续保持探索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种子成长的过程。

  (二)难点:按照种子成长的过程进行排序。

  三、活动准备

  (一)事先组织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幼儿已有照顾、观察种子的经验。

  (二)每一组准备一盆水培的豆芽菜,最好能看到根、芽和叶子。

  (三)种子成长的视频。

  (四)图卡《种子成长的秘密》。

  (五)幼儿用书第2册第14~15页。

  (六)挂图(《种子的秘密》)。

  四、活动过程

  (一)你是我的小宝贝。

  1.介绍自己的种植盆。

  师:前段时间每位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种子宝贝,并把它种在了盆子里,天天照顾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小芽儿吧。

  师:请介绍一下你盆子里种的是什么。它现在长得怎么样?

  2.交流自己的记录表。

  师:我们在照顾种子的时候,都很认真地观察了种子成长的过程,还有的小朋友把种子的成长记录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请记录的小朋友来讲一讲你记录的是什么。

  (二)我的宝贝在长大。

  1.为种子成长排排队。

  师:我们都知道小种子要成长,需要一个过程。那么,它是先长什么,后长什么的呢?你们在照顾它的.时候观察到了吗?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小种子成长的图片,请你按种子成长的先后顺序为它们排排队。

  师:播种、长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你排对了吗?

  师:老师这里有一盆水培的豆芽菜,我们来找一找豆芽菜的根、芽和叶子在哪里。

  师:观察一下,你的种子现在已经长出了什么?它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2.观看种子成长视频。

  师:小种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谁的帮助?

  师:你在平时是怎样帮助和照顾小种子的?

  师:你还知道其他种子宝贝是怎样发芽和成长的吗?

  五、活动延伸

  (一)继续观察、记录种子的成长。

  (二)把成长过程图贴在主题墙上展示。

  (三)使用幼儿用书第14~15页,给种子的成长过程排排队。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一、活动题目:

  小小染衣坊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三、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

  五、活动内容及过程:

  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

  (1)是洋葱和茶叶渣。

  (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

  (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

  做一做:制作染料。

  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

  (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

  (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

  (4)水的颜色变黑了。

  试一试:给手绢染色。

  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

  (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

  (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我的手绢变红了。

  (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

  (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

  (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

  讨论分析。

  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

  (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

  (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

  (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

  六、注意事项:

  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

  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

  七、拓展性方案线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了解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初步具有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地球仪,纯净水、豆浆、醋、盐水、脏水各一杯。

  活动过程:

  1、引入话题: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老师先不把这个东西所有的谜面讲出来,我们小朋友最能干了,看看能不能很快猜出来。这个东西很能干,我们拿把刀去切他,可是切不断!是什么?(幼儿猜不出来的话,再提供其他提示)这个东西还有一个本领,你要他变成什么形状,他就能变成什么形状!他干净的时候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我们每天都要喝他,用到他等等。

  2、出示地球仪问幼儿,地球上什么颜色的面积最大?蓝色的代表什么?告诉幼儿,蓝色代表海洋,黄色代表陆地,剩下的白色代表我们直接能用的淡水资源。问幼儿淡水资源多吗?怎么看出来的?地球上最多的是什么?告诉幼儿虽然海洋很多。但是我们不能直接利用海水。

  3、出示纯净水、脏水各一杯,问问幼儿两杯水的区别。请每个幼儿都要看一看,说一说。

  4、提问:水有什么用?(向幼儿介绍水的用途,如:幼儿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水能洗衣,做饭,饮用,水还能发电,使幼儿能看电视,使用电冰箱,空调等等。)

  5、提问:水是怎么变脏的?脏水能用吗?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小朋友家里有什么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6、小结:小朋友知道水有很多用途,对我们的重要性,如果水资源被污染了,我们没有水用会很惨,那么请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就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还要把我们想到的好办法告诉爸爸妈妈,大家一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探索水的秘密为主,水是孩子们天天接触,非常熟悉的一个物品,但是水的'秘密也非常多,因此,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水的三个特性,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十分有成就感的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活动中教师也注重了让幼儿用完整的一句话回答问题,并且鼓励更多的幼儿参与思考,实验,讨论 ,充分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让幼儿真正做到了学习的主人,自发,自主,自由的开展活动,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中共同探索获得新知。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经典)08-06

科学活动教案07-25

科学活动教案06-22

科学活动小班教案10-19

有趣的科学活动教案05-25

[热]科学活动教案07-20

(精)科学活动教案07-28

科学活动教案【精华】08-02

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07-23

科学教育活动教案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