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一、目标:
1、学会按照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
2、学习根据纵向与横向标记给物体定位,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二、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卡人手一份。
三、过程:
1、送图形宝宝回家,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
(1)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许多图形宝宝,看看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它有哪些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然后请你根据它的特征,轻轻地走到桌子旁把它送回家好吗?
(2)请个别幼儿说说他拿到的是什么图形,说说特征,送回了哪个家里。
2、出示图一,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颜色分。
(1)师:老师这来了几个图形宝宝,它们是谁呀,(一一出示图形讲出图形的特征)它们告诉我它们呀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帮它们找家)
(2)出示图形屋,这个图形屋就是图形宝宝的家,我们来看看上面有上面呀?(颜色标记、形状标记)这说明我们要根据它的颜色标记和形状标记来帮图形宝宝们找到它们的家。
(3)我们先来看看横排,我们也叫它行,第一个前面的颜色标记是红色,那它整行都是红色图形的家,那第二个是什么颜色标记?(蓝色)又是谁的家呢?(蓝色图形的家)
(4)横排看好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竖排,我们叫它列,第一列是什么标记?(正方形标记)说明这一列都是正方形的家,那第二列呢?(三角形、三角形的家)
(5)认识了图形屋,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帮助图形宝宝找家,我们先看第一行是红色,第一列是正方形,(边说边用手示范)那他们的交接点就是红色正方形的家,依次类推找出其它几个图形的家。
总结: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虽然它们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但是我们都能帮它们找到了家。
3、出示图二,让幼儿观察,示范讲解双形双维排列的`规则 ,教师讲解按形状、大小分。
(1)老师这还有几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它们的家呢,我们看看它们是谁?(两个两个图形出示)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出示图二,请幼儿观察上面有什么标记,我们应该怎样送图形宝宝回家呢?(请小朋友上来找家,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找)总结:我们来看一看这两个图形虽然它的形状一样、颜色一样但是它们大小不一样,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还是帮助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家,它们可高兴啦都说要谢谢你们!
4、幼儿动手操作
(1)今天我们教室里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找不到自己的家呢,小朋友你们想帮助他们吗?请你们轻轻地搬椅子到座位上帮助他们吧!
(2)幼儿操作,教室巡回指导。
5、张贴幼儿操作纸,请错的幼儿改正,给做的对的幼儿给予小红花奖励。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 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 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活动准备
1、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 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汽车、包装袋等,水彩笔等。
3、 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读数字,出示数字说:“数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看谁来了。”
二、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 数字宝宝来和我们捉迷藏,请小朋友到后面柜子上的物品上寻找它们藏在哪里?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 相互交流:
(1) 你在哪里发现数字?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2)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 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 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你们还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 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 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4、 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于表示商品的价格,有的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3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4、音乐磁带、录音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
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
幼:3只桃子。
幼:3个蘑菇。
幼:3条小鱼。
……
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评:通过让幼儿来帮助小猫给它的好朋友分好吃的,给好朋友小兔、小猴这一"任务",在活动一开始就使幼儿的角色一下子就转变了过来,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在视频上展示幼儿的分法)幼: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幼:我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幼:我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
"还有其他的分法吗?"(没有了)
(评:具体形象的小动物角色,使幼儿有话可说,通过自己动手尝试操作的事情,幼儿也较易掌握并表达出来。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数量为3的食物分给了小兔、小猴,从而掌握3分成2份有两种分法,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小结
师: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评:在幼儿操作后发现了3的两种分法后,教师再小结,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呀,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先变成数字宝宝),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真聪明,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
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
师:"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我是数字宝宝1,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2,我们一起过了魔洞。
幼:我是数字宝宝2,我找到的是数字宝宝1。
……
老师或幼儿记录1和2合起来是3,2和1合起来是3,大家一起学念。
(评:通过创设"过魔洞"这一情境,让幼儿变成数字宝宝,去找好朋友过魔洞,再一次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了生生互动的'作用。通过游戏幼儿知道了哪两个合起来是3,并会尝试着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表达出来。本环节转换自然协调,又充分注意到了动静交替,不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相反的是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四、幼儿操作卡练习。
师:"我准备了许多的智慧星要奖给你们呢,可是你们得完成另一项任务后才能得到,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1)讲解操作卡。
(2)幼儿操作。
(3)检查练习,奖赏"智慧星"。
(评:幼儿在学习了3的组成后,让幼儿来操作练习,起到了对新知识的巩固作用,夺取智慧星很切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练习2、3的组成。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改变了以往数学活动中以"教师教,幼儿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给小动物分食物""与好朋友过魔洞""夺取智慧星"等游戏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从而知道了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的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四、说活动过程
1、分合操作,启发幼儿从大盘子中取出2个小石子,分别放在两个圆片上,并用语言表述:2颗石子可以分成1颗和1颗,在启发幼儿将小石子从圆片上取回来,合在一起,数数是多少,然后用语言表达:1颗和1颗合起来是2颗。(此环节采用讲解、演示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实物的组成)
2、出示两个事物,并配合数字,向幼儿讲解数的组成的含义。
(1)、拿出两个皮球,启发幼儿说出总数后,分别给两个小朋友,并说明:"两个皮球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一个,这就是2可以分成1和1"。边说边在绒布板上贴出2的组成式子∧211引导幼儿认识分合的写法。
(2)、请两个小朋友将皮球还给老师,启发幼儿说出现在老师手中有几个皮球,再说明1和1合起来是2。
教师小结:2可以分成1和1;1和1合起来是2。(利用数与物的匹配,为下一环节的组成组准备)
3、游戏:《猜猜是几》
教师取出3个雪花片,让幼儿看清总数,然后分两手握住,藏在身后引导幼儿猜猜手中各有几个。并用语言表述:3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使用游戏的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幼儿做分合操作
每人从盘子中取出3个雪花片,分两手握,启发幼儿讲出自己左手握了几片,右手握了几片。
教师将幼儿的分法,一一板书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将重复的去掉,归纳总结出312321,如出现330或3111,则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它们不符合要求?再次强调,每次分成两组,每组都必须有,最后引导幼儿将雪花片合起来数数是多少。
教师小结:3的两种分法,312;321,并启发幼儿口述一遍。(本环节采用了操作法,帮助幼儿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利于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并使教学重点的已突破)
5、拍合游戏:①用拍手方法表示分合式。
②幼儿起立用脚和动作表示分合式。
6、幼儿两人一组,互相猜玩
7、幼儿做作业,重点引导幼儿体验2、3的分合,并正确书写数字2、3.(5--7点巩固练习了本节活动的重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2-07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9-09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02-2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范文08-05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排序》06-25
有关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3-06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5篇02-13
春天的池塘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01-09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三篇04-2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数数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