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9-11 00:58:39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范文集锦七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来发现图片、某些物品的中心点,从而知道某些物品有中心点的原理。

  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准备】

  绳子、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一根绳子,请幼儿来找出它的中心点。

  2、教师小结:小朋友想的办法又快又好,准确地找到这段绳子的中心点。

  二、幼儿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

  1、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圆形的纸片,请你来找找看圆的中心点在哪?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圆的中心点,用笔点好。

  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圆的'中心点在哪?

  4、教师小结:小朋友操作、探索的方法、结果,并选出最佳的操作方法和最准确的操作结果。

  5、请幼儿再试试:学用刚才最佳的方法操作。

  三、幼儿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1、请幼儿动手脑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

  2、幼儿动手脑进行操作、探索,寻找正方形的中心点,用笔点好。教师巡回指导、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3、请幼儿来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点的?你的正方形的中心点在哪?

  4、小结:边对边、角对角对折,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它的中心点。

  四、幼儿探索寻找圆形队列的中心点。

  1、出示: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正方形。

  刚才我们是用对折的方法找到的中心点,现在这九个圆片排列成的方形,不能折,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2、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中间的圆心上,横的中心线与竖的中心线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3、出示:八个圆片排列成的长方形。那么,它的中心点在哪里呢?

  4、请幼儿动脑后讲出中心点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在两条中心线的交叉的地方就是它们的中心点。

  五、幼儿操作探索其他物品的中心点.

  1、那么,你知道我们桌子的中心点在哪儿吗?

  2、请幼儿与同伴一起合作操作,探索、测量出桌子的中心点。

  3、让幼儿来介绍与同伴合作的操纵过程和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通过自制座位票,了解座位票中"排"与"座"的意义。2、学习按座位票中的两个条件,对号入座的正确方法。3、发展幼儿大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排"、"座";1~4排的`"排"标记。2、学具:幼儿每人一张写有"____排____座"的纸、笔

  活动过程:一、自制座位票1、认识排,幼儿自做"排"号。师:"看!这里的椅子已经排成了一排排,请小朋友找个小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站起来,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请第三排的幼儿点点头,请第四排的小朋友举双手。请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知道你是坐第几排?"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排)?这个排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排,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识"座",幼儿制作"座"位号。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数一数每排座位都有几张椅子?请问你是坐在几号座位的?请所有5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4号座的小朋友点点头,清所有3号座的小朋友挥挥手,请所有2号座的小朋友站起来,请所有1号座的小朋友举双手。"幼儿做出相应动作。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字(号)?这个号字的前面多了什么?这一横线表示写几号,请小朋友拿笔记在纸上,你是第几排的。"3、认读座位票师:"请小朋友把你们椅子下面的纸打开,这就是座位票,请小朋友读一读你的座位票。"幼儿:"三排四号..."二、交换座位票,学习看票找座位。师:"请小朋友把笔放下,拿好座位票上来找个好朋友和他交换座位票读一读,大声地读出来,然后找到好朋友的座位坐下去。"

  小结:我们看座位票找座位时,要先找到"排",再找到"座"。三、活动结束师:"小朋友你们学了看座位票找座位这个本领开心吗?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在哪里见过座位票。"幼儿:"电影院。"师:"小朋友知道得真多!以后你们就可以看票自己找座位了,不用再麻烦爸爸妈妈了。下次我们再来玩看座位票找座位的游戏好吗?"幼儿:"好!"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复习6以内数的形成。

  2、认识“0”,知道“没有”可用“0”表示和“0”不只是表示没有。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

  1、白云和雨图片一张

  2、“0”数字想象图一张

  3、和“0”相关的物品图片一张:数字10、温度计、电话号码、秒表、比分表

  活动过程:

  (一)描述

  1、欣赏图片《白云和雨》,启发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景。

  左一:1朵白云飘来了,1朵白云可用1个圆点或数字1来表示。

  右一:又飘来了1朵白云,1朵白云添上1朵白云是2朵白云,2朵白云可用2个圆点或数字2来表示

  ……

  左四:又飘来了1朵白云,6朵白云添上1朵白云是7朵白云,7朵白云可用7个圆点或数字7来表示。

  2、右四:下雨了,白云一朵也没有了,一朵白云都没有了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

  (引导幼儿发现用“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

  3、想象:“0”像什么?

  (蛋、糖、气球、圆圈、饼干……)

  (二)举例

  1、启发幼儿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说说还有什么情况可用“0”来表示。

  例1:妈妈买了5只苹果,我每天吃一只,五天后苹果全都吃完了,苹果一只也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例2:我家的电话号码是62580002,“0”可以组成电话号码。

  (三)议论

  1、思考:“0”可以用来表示没有,还可以用来表示其他吗?

  (教师参与幼儿议论并逐一出示数字卡片10/秒表。温度计等,使幼儿知道“0”排在“1”的后面组成了数字10;“0”在秒表中间表示开始;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和零下温度的分界;还有,足球比赛时的0比0表示两队打平。

  2、小结:“0”的.意义不单单是表示“没有”,小朋友以后长大了还会知道0更多的意义呢。

  (四)建议

  1、说“0”表示“没有”是不全面的,该说“没有”可以用“0”表示,或“0”可以用来表示“没有”,因为“0”除了可表示“没有”外还有其他意义。

  2、让幼儿自由议论,大胆表述,即使说错或不全面也要给予鼓励,并互相纠正、补充。

  3、可在角色游戏中认识“0”,如教师和幼儿分别扮“猫”和“老鼠”,“猫”来了,躲在圈内的“老鼠”都逃走了,在一只“老鼠”也没有的情景中感知“0”。

  活动反思:

  活动通过一片云与一片云出现的方法让幼儿感受了数字添上1以后的变化,多次的重复使得幼儿掌握了7以内数字的形成,以此类推之后的数字形成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感受0的过程中,老师准备的大量实物与图片给幼儿带来直观感受,从这些物品中幼儿感受到了0并不仅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很多的意思,他们对0产生了很浓厚的研究兴趣。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知道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

  2、在确定某一集合中有10个物体的基础上,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并学习用相应数字表示计数结果。

  3、愿意在数学活动中按规律归纳出快快速数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活动准备:

  1、果篮一个、当地时令水果十五个(其中十个水果放于果篮中,另外五个分成两个,三个)分别用一块布遮挡住。

  2、1-10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数水果”。

  通过"数水果"活动,感知十几个物体数就是比10多几个的物体数,知道可以用15以内相应的数字表示。

  1、数篮子里的水果,确定篮子中的水果数量。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0。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数一数篮子里面有几个水果,好吗?怎么数呢?一共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这个数字10是表示篮子里有10个水果。(教师把10个水果在幼儿面前放回到篮子里)

  2、分别根据桌上三组水果的数量,确定每组水果和篮中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

  (1)教师手指桌上一组被布遮挡住的水果,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并同时掀开布)那篮子中的10个水果和这1个水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水果呢?(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11个水果)11个水果比10个水果多几个呢?11个水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谁愿意上来找一找11在哪里?(教师协助幼儿把找到的数字11贴在黑板上)

  (2)依次进行另外两组水果(12个水果、13个水果)的计数学习。

  二、观察挂图,分析图和数字的意义。

  1、带领幼儿观察挂图,分析图意,明确图中篮子里的'松果和其旁边的松果是一组。

  教师:小朋友,图中有三组松果,1、2、3。(教师边数1、2、3,边用右手掌顺着篮子底端随着语速慢慢移到旁边的松果下方)每组松果都有一部分在篮子里,一部分在篮子外面。

  2、 使幼儿了解每一个篮子中都有10个松果。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每个篮子里有几个松果?

  3、带领幼儿尝试以10为单位进行15以内的对应计数,知道图中数字的意义。

  (1)教师:下面我们要比赛数果子。看谁能最快地知道第一组一共有几个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为什么数得这么快?(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根据篮子中10个松果接着计数篮子外面的松果数数,速度会快)第一组松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图上有这个数字吗?在哪里?(教师展开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数字)哦,这个数字x可以表示第一组一共有x个松果,我们就在第一组松果后面开始画一条线到这个数字,把松果和这个数字连起来。

  (2)教师:下面两组分别有几个松果呢?表示它们的数字在哪里呢?看谁数得快,找得快。(教师鼓励幼儿从10开始接数确定下面两组松果分别有几个,并鼓励幼儿找出相应的数字进行连线)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区别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并使用方位词表达。

  活动难点:感知物体间上下方位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3·幼儿感知上下的方位。

  师:“大灰狼明天要开一个玩具店,可是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摆上去,谁能来帮帮大灰狼呀?

  4、区别两个物体的上下关系。

  请幼儿将玩具放入货物架中。(幼儿自由操作)

  5、初步感知上下的相对性。

  小结:在表述物体的位置时一定要说完整的'话,如“××在××的上面,××在××的下面”。

  6、看图说一说。

  出示挂图,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

  三.师总结讲评,并请幼儿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或某某小朋友前面是谁?后面呢?

  四:做游戏。(上拍拍,瞎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并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小动物、背景图、幼儿操作纸、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一年一度的动物狂欢节开始了,森林里的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它们各自有几个?

  (2)幼儿分别说出每个动物的数量。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进入绿色们的要求:狂欢节的管理员说,这次动物这么多,需要分批进入,首先绿色通道的是一种动物里能两个两个结对的可以优先入场。教师先示范小动物两两结对找出单双的方法:依次了解2个兔子、10只猴子、8只猪、4只公鸡、6条蛇

  (2)还有一些一种动物里剩下一个的要从红色通道进入,他们分别是:7只鸟、1只老虎、三只小老鼠、9只蝴蝶、5只松鼠

  (3)还有很多小动物想参加,管理员说忙不过来,请小朋友来帮忙。

  (4)幼儿操作,根据能力操作材料的分配,圈完贴上墙。

  (5)教师总结:两个两个找朋友,到最后剩下一个,孤孤单单没有朋友,这样的数叫单数;两个两个找朋友,最后都有朋友,没有剩下,这样的数叫双数。教师进行校对

  3.游戏固新知:

  (1)小动物们都区分了单双数,邀请幼儿一起前往,进入单双数的舞池,幼儿站立到单双数的舞池中(再次确定幼儿是否掌握)

  (2)游戏"抱双,躲单"。

  老师报10以内的数,幼儿做相应的躲和抱的动作。如:报的是单数,幼儿蹲下,双手合并放在身子的两边,表示孤单的样子,报的是双数,幼儿找到一个朋友抱抱。

  4.参加好舞会回家乘车去,按单双号乘车,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认识10以内单双数》是一个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是:初步理解单数与双数的含义。学习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融入孩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是数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时幼儿的生命”,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抛开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整个活动以游戏贯穿,让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活动中,我通过设计了“2元超市”购物的情景。让幼儿在富有生活气息购物活动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概念,在操作中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启发幼儿寻找身上哪些器官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在一系列活动中循序渐进、富有挑战性的游戏中促进了幼儿对单双数概念更深刻的理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的单双数。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活动中幼儿与老师的交流多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不能很好的进行交流与沟通,这一点在以后教学中会多加注意。

  总之,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很好,幼儿也很投入,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幼儿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调查的基础上,统计、记录喜爱每种新年吉祥物的人数。

  2、巩固分类记录的方法,会用自己选择的符号记录调查的结果。

  3、能与组内的同伴协商,学习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准备】

  1、大的统计表格,黑板,笔。

  2、幼儿人手1张白纸,每组一张统计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1、组织幼儿谈话,说说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有什么吉祥物啊?

  2、集体讨论、确定表现吉祥物的形式,并请个别幼儿画出相应的标记。

  3、请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用标记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几种吉祥物。

  4、幼儿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查统计:

  1、教师出示统计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

  师:这是一张统计记录单,请在上面记录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数。

  2、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你们这组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又怎样记录呢?(引导:如在相应的空格中画短线,点等。)

  3、请幼儿与同伴商量,将小组里每个人喜欢的吉祥物统计在1张记录单上。

  4、教师引导幼儿在统计记录单上统计、记录小组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人数。

  5、展示幼儿用不同方式记录的记录单,并请相应的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统计记录集体观察、发现其中统计、记录的不同方法。

  6、指导幼儿统计出本小组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并做记号。

  三、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全班的调查统计结果:

  1、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情况及统计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

  师: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喜欢每种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教师与幼儿一起在统计表格中记录每组幼儿的统计结果,统计喜欢每种吉祥物的总人数,发现班级中最受欢迎的吉祥物。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8-26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8-11

关于大班数学教案12-07

大班数学教案优秀06-22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3-18

【荐】大班数学教案03-18

大班数学教案【荐】03-18

【热门】大班数学教案03-19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3-19

【热】大班数学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