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时间:2023-05-22 15:19:0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04年奥运会上,我们中国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现2004年奥运会上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

  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

  国家运动员各论动作得分总成绩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中国劳丽诗

  李婷53.40 58.20

  哈特利

  海曼斯49.80 49.2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中国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中国队领先几分?

  ┅┅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

  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

  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中国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再算出两轮比赛中国队得几分,49.80+49.20=99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再算出第二轮比赛中国队领先几分,58.20-49.20=9,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

  4、概括计算法则:

  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点要对齐,

  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

  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

  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9学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国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04年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

  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

  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

  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

  ┅┅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1、2。作业本P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

  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

  1)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12.03+0.875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12.03

  + 0.875

  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

  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

  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练一练:7.81-4.075

  1)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大家讨论,发表意见。

  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

  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

  2.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示: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0.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2004年1月)如下表。

  它们各相差多少?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P44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 5.2+0.48 0.8+0.4

  1-0.27 3.8+6.4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

  3.观图后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45

  (六)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

  2004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

  班级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可能的总成绩

  第1棒第2棒第3棒第4棒

  四(1)班8.48 8.54 8.52 8.46

  四(2)班8.40 8.56 8.61 8.39

  四(3)班8.32 8.68 8.70 8.36

  四(4)班8.42 8.67 8.58 8.50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方法2:8.48+8.54+8.52+8.46

  =17.02+8.52+8.46 =(8.48+8.52)+(8.54+8.46)

  =25.54+8.46 =17+17

  =34(秒) =34(秒)

  方法3: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4.95+3.3=6.7+口+4.95 (3)6.38+1.72+3.62=6.38+口+1.72

  (2)(1.38+1.75)+0.25=口(口+口) (4)(2.55+7.7)+(2.3+7.45)=(口+口)+(口+口)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

  (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P4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 +3.85

  10.24+8.2+1.8=10.24+(〇 〇 )

  18.76-(3.76+0.53)=18.76- 〇

  32.17-0.46-4.54=32.17-( 〇 )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2、P106 5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3、P106 7(同上)

  4、P106 8、9

  四、作业:作业本P4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内容分析:

  教材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产生新的计算要求。例题首先让学生探索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尝试计算两位小数减一位小数。“试一式”让学生继续解决例题创设的情境中的其他一些加、减计算问题,并突出计算结果的化简。最后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练一练”和练习八第1-3题主要用来巩固所学习的小数加、减计算方法,并用以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在本册教材中学生已掌握小数的意义,另外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知识,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垫定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并为互助学习提供了可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思,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3、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策略:

  1、 教师只是学习任务的提出者,学习活动的辅导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给学生创造实现自我的平台。

  2、 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不同的内容呈现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3、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方案所要体现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 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及相应的学习平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开路”

  在班级博客上,开辟栏目“预习导航”,下设自学提纲:

  1、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

  2、说一说4.75这个小数的意义,并说一说这个小数的组成。

  3、这是我们三年级学的小数计算题,你会列竖式计算吗?相信你一定行!

  5.2+3.4= 5.2-3.4=

  4、通过预习,你还知道了什么,有疑问吗?把你的疑问发表在“质疑问难”日志里。

  (设计意图: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刚认识小数的意义,这些都为学生预习、自学提供了认知的基础,相信学生也有这个预习的能力。教师事先通过班级博客及学生的回帖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调整教学预案,并适时对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夯实旧知、了解新知,缩小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而进入课中学习。)

  二、课中:“研习筑路”

  (一)找准起点,导入新知。

  教师打开班级博客,点击学生提出的疑问。

  师:同学们通过预习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但愿在结束这节课时,问题的主人都能收到满意的答案。

  (二)展开活动,研创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你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点击相对应的问题。)

  3、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先列式,教师有意识的板书列式: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3.4-2.65

  4、师:观察这些算式,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揭题: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问题从学生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根据主题图提问,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就为学生对于接下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因素。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完全有能力做到。)

  5、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

  (1)4.75+3.4,“你会用竖式计算吗?”

  (2)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学习小组内交流组员的计算方法及为什么这样算得理由,教师巡视,看是否有竖式错误的,及时将错例收集,等会儿全班一起“诊断病因”。

  (3)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列的竖式,并说一说他们组是如何列竖式计算的,及阐述列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解题方案。(可以从小数的意义方面加以解释为什么数位对齐;或者还可以是用元角分的知识加以解释数位对齐)

  (4)如果其他学习小组还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做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预习及在班级博客中与大家的交流,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他们是迫不及待想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能的,教师就适应这些学生的需求,给他们一个平台一吐为快。而且学生的讲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儿童化,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5)教师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

  (6)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请允许我对你们提几个问题,能接受挑战吗?

  A,这样列竖式可以吗?说说你的高见(出示教师巡视时搜集到的错例,可能是数位不对齐的,而是末尾对齐的;也可能是结果中没有点小数点的;还或者是竖式中没有写加号的等等)

  B、和是8.15,百分位上的5是怎么得来的?(不是把4.75百分位上的5落下来的,而是4.75百分位上的5与3.4百分位上的'0相加得来的。)

  追问:3.4百分位上添0的依据。(依据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B、你认为小数加法应该怎么计算,能用简洁的话语总结一下吗?

  C:你是计算方面的专家,你来给大家说一说,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些什么。

  再次强调:1、数位对齐,2、从低位加起。

  温馨提醒:别忘了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7)教师规范的书写整个计算过程,边述说边板书。

  (设计意图:即使学生的讲解都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教师的示范还是不能缺少的,规范的示范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

  (8)师: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我们完成了一次挑战,有信心和能力接受接下来的挑战吗?

  6、研讨“4.75-3.4”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竖式计算,还有困难可寻求组内成员的帮助。

  (2)教师邀请某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他们组解决方案,然后其他组员补充,完善本小组的意见。

  (3)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边说边板书规范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再次形成正确的认识。

  7、探讨“试一试”

  (1)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经历和经验,独立计算。

  (2)交流,说一说是怎样算的,又是怎样想的。

  (3)指出:计算结果要化简,并说说化简后的结果和化简的依据。

  (设计意图:在4.75+3.4的学习交流活动中,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基于这点考虑,后面3个练习就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加以生生间的合作学习。)

  8、总结和归纳

  师:大家通过合作探索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首先恭喜你们。在这段探索的历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

  先小组交流,再整体交流。

  (设计意图:不求算法一步到位,适当展开算法逐步完善的过程,加强与整数加、减法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更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设计练习,运用知识

  把练习题设计成“砸金蛋”的游戏活动,每个金蛋藏着不同层次的练习。

  层次一:教材第48练一练第1题

  (练习目的:(1)整数与小数相加,特别注意数位对齐(2)注意连续进位;(3)明确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层次二:(1)精灵诊所(即错例分析)教材第48页练一练第1题或者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错例。

  练习要求:学生具体说明每一个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

  (2)温馨提醒(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点)

  (设计意图:学生好多都在玩奥比岛或摩尔庄园,精灵就是他们的宠物,它们很熟悉,很亲切,这样为枯燥的计算添加活跃因子)

  层次三:口算,即练习八第1 题。

  练习要求:当学生基本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口算简单的小数加减算式。同时请口算既对又快的学生介绍口算的经验。

  层次四:解决实际问题,即练习八弟3题

  练习要求:(1)请学生读图,了解图上信息(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解题策略,优化方法。

  层次五:“挑战极限”。 在口里给竖式填上运算符号,然后再添上小数点,使小数加法或减法竖式成立

  3 43 564

  □802 □ 52 □26

  1102 482 304

  练习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寻求学习小组内成员的帮助,然后交流解题策略和方法。

  (设计意图: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练习没有新的呈现方式,学生是难以有积极性的。基于这点考虑,我把所有的练习按练习的层次以砸金蛋的方式呈现。学生说要砸几号金蛋,教师有意识的按练习难易层次砸蛋,展开练习活动,给课堂掀起又一次教学活动的高潮)

  (四)解答疑问。

  打开博客页面,出示学生预习疑问,可以解答的逐一解答,还不能解答的课后上班级博客继续交流、探讨。

  三、课后:“实习养路”

  师:别忘了这两位孤独的使者:3.4+2.65 3.4-2.65

  师:你会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把你的计算方法上传至班级博客,并简单写上你的解题感受,说说与课堂中的练习题的异同点。我对你们十分有信心,期待在博客中的相会与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课后对所学知识加以延伸性的实习活动,增智培能,开阔视野。又涉及学生体悟生活、复习旧知、自学新知等下一节新课前的活动,开始新一轮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3.4+2.65

  (列竖式) 3.4-2.65

  数位对齐

  从低位算起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同学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36 + 78 + 64

  438 + 173 + 62 + 27

  547-32-68

  746-(246 + 187)

  1.请学生说说这样算的依据。

  2.同时说明整数加减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用简便方法计算 4.36 + 17.3 + 0.64 + 2.7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议一议

  A、简便计算的依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B、简便计算的方法。(把能凑成整十的小数先结合起来)。

  (3)注意简算时的书写格式。

  (4)试一试

  7.38 + 5.85 + 1.62

  3.83 + 1.75 + 8.25 + 5.1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8- 5.76 - 2.24

  组织讨论

  A、能否进行简算?

  B、进行这种简算有什么条件?(a、连减 b、减数能凑成整十、整百)

  (1)1名学生板演,其余自做。

  (2)反馈。

  (3)试一试 18.2-7.69-2.31 2.78-(1.78 + 0.94)

  (4)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些计算有什么特点?规律是什么?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法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以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的道理。

  2、灵活选用方法使混合运算简便。

  3、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2、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注意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需要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并正确地进行运算。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学习。

  情感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克隆牛键键和壮壮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的详细资料吗?快快拿到你的通行证吧!

  口算:

  (1)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98-22-10 98-(22+10)。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同学们全部通过!快快认识新朋友吧:它就是克隆牛蓓蓓。蓓蓓是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 20xx年10月8日它也是在莱阳农学院诞生的。下面请看蓓蓓的详细资料。(出示情景图)看了蓓蓓的资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问,教师选择性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鼓励学生自己审题,先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思路及算式: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0.98-(0.22+0.1) 0.98-0.22-0.1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算式,可是第二、三混合运算算式应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找到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我们已经知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蓓蓓百天时比出生时每天多喝多少千克牛奶?

  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1.引导学生列式

  2.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3.反馈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追问: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2)做自主练习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要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

  (3)做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怎样?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6

  第三课时小数加法和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51第7~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完成课本P51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坚式计算

  完成课P51第8题。

  三、提高练习

  1、完成课本P51第9题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2、完成课本P51第10题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后延伸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和笔算。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直接揭题: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都在上有关小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部分知识,出示课题:

  2、 情境设置:同学们,我们经常要去超市购物吧,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机处付好款后,付款员阿姨还回给你一张小票(实物出示),这是许老师去超市购物得到的一张小票,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商场

  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

  保鲜膜 5.38 1 5.38

  立白洗洁精 4.79 1 4.79

  农夫果园饮料 3.30 1 3.30

  三笑牙刷 1.41 1 1.41

  ①学生畅所欲言

  ②师:那你根据我们今天上的内容“”,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哪些算式?

  生答师板书:5.38+4.79 3.30-1.41

  5.38+3.30 4.79-3.30

  4.79+1.41+5.38 5.38-4.79

  ……

  二、进入新课

  1、尝试解决:我们说出了这么多算式,现在请你选择其中几道试着列竖式做一做,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

  2、你做了哪几道?你是怎么做的?能告诉大家吗?(生上台实物展示)

  ①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你这样列是对的?

  (可从元、角、分方面来说,也可从数位方面来说)

  ②还有谁做了其他不同的题目,上来展示,并介绍你自己的做法。

  3、深入

  师:大家仔细看,这4个小数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那你能不能举几个其他位数的小数相加减呢?(注意;整数部分不要超过3位,小数部分不要超过4位)

  4、小组活动:请你任意写两道小数加减法的算式,整数部分、小数部分位数都可以不一样,然后同桌交换做,做后再让出题的.同学批,看哪组合作得又快又好。

  5、 反馈:实物展示,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①突出验算方法: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呀?

  ②突破难点:我这里有这样两道题目:10-0.48 9.46+10.34

  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两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你有什么建议吗?

  6、 :那我们上到这儿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呢?(后实物投影展示“法则”)

  三、巩固练习:

  1、 专项练习。夺

  8.35+4.65= 21.37-8.37=

  16.74+5.238= 3.4-0.56=

  10-4.8= 6.42-4.2=

  2、 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处的光管吗?

  一群小动物在渡口过江,现有一大一小两只渡船,大船限载重0千克,小船限载重600千克,5只动物同时过渡口,该怎样乘船?

  老虎 狮子 大象 猴子 袋鼠

  408.26 532.5 1571.9 8.1 58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8

  一、教学内容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学习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这里将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具体编排如下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三、总体感觉

  1、知识点编排集中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上;计算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简便。所以把小数加减法安排在同一例题中进行教学。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此让学生充分利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应该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2、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很大。

  如100页例3104页例4,教学时不必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方法事先呈现给学生,而应该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后,通过交流,领会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

  1、要灵活选择素材

  要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小数的加减法》中的主题图,雅典奥运会的情景,这个在当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是现在离这一届奥运会久远了些。他们那个时候还小,孩子们也不太熟悉,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厚。还有,以前是利用元角分的情景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更有利于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得算理。论坛上有人提问:这样的情景设置还有什么其它的编写意图吗?编者陶雪鹤老师:雅典奥运会的情景算运动员的得分,不涉及量的计算。现在的选用的情景体现的主要意图是小数的现实性。从教材试验过程看来,有利有弊,有利是更更突出了小数加减法的现实意义。不足则是没有借助突出算理。借助“元角分”进行教学小数加减法,实质是把小数加减法转换成了整数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教学中,老师可对教材情景进行调整或重组,既能选择可以帮助理解小数加减法意义的素材,也可选择帮助理解算理的素材。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情境提供的算式不够典型,都是两位数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极易让学生造成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只要把小数的末位对齐即可的想法。这样不利于学生真正触及小数加减法的本质--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才能加减。应在例题中出现多种不同的情况:如19.45+6.9822.3-19.4525-21.6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本质。

  2、引导学生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小数加减法相对于本册其他单元的内容还算简单,但是由于课时安排比较紧凑,练习较少,学生计算错误还是很多。小数加减法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重视。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我们应该遵循以下的思路去研读教材:接纳--比较--质疑--完善--超越--斯苗儿

  研读,只是研究和理解,最后还是要接受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用事实来说话。最后特别提醒老师们包括我自己在实践中时刻谨记以下三点:

  1、别忘了数学自身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别忘了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3、别忘了一节课只有40分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孩子。

  感谢雷老师给我们创造了学习的机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P48~49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0.83-0.5 9.2-6 2+2.8

  3.4-3 17.6+3.9 3.6+2.4 0.45+2.85 0.73-0.2 14+3.9

  1.6-0.4 4.5+0.5 0.82-0.42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例2,指名列出算式。让学生试写竖式,明确相同数位对齐。

  思考: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怎么办,为什么可以看作0。

  2、完成P49试一试

  思考:被减数的十分痊和百分位上都可以看作多少?为什么?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3题: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第4~6题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四、课堂

  五、布置作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复习回顾

  二、练习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复习回顾

  三、

  四、课堂作业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集体订正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2、掌握先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提高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整数加减法的学习基础,而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类推,总结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课前调研,大部分同学不难掌握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这么算的道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明晰算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出示四本图书的图片及价格信息。

  问:你能就这些信息,提出一个能一步解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4.17+3.92

  3.92+4.6

  2.13+4.17

  4.6-4.17

  ……

  2、引入课题

  问:请认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板书:小数的加减法)

  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列式。

  ①购买《百科全书》和《睡前故事》一共要花多少钱?

  ②购买《睡前故事》和《丁丁上学记》一共要花多少钱?

  ③购买《游戏力》和《百科全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④《丁丁上学记》比《百科全书》贵多少钱?

  ……

  学生观察发现:是关于小数的`加、减法。

  白板课件

  二、第二阶段

  教学新课,探究新知

  1、整、小对比,初步体会。

  探究小数加法2.13+4.6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对比思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一样吗?

  2、对比分析,总结方法。

  探究小数加法3.92+4.6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将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板书: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1)利用反馈器做学情调查

  问: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也就将相同数位对齐?

  利用反馈器反应此刻的想法:知道的选1,不知道或还不太清楚的选2。

  教师通过反馈情况和询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活动建议。

  (2)出示活动建议,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明晰算理:相同数位对齐是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的计数单位相同,而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4)在明晰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

  问:在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怎么做呢?

  3、迁移类推,学习笔算小数的减法。

  要求: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验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指导。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要将被减数补齐数位后,再计算。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总结归纳算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并说明解法①的错误原因:满十没有向前进一。

  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个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思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是否相同。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选择正确的解法。不同意见双方说明各自的理由。

  学生利用互动反馈器反应自己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认知情况。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算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探究结果,并在班内进行讨论。对不同的做法进行自评和互评。

  学生总结方法: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学生列竖式计算。

  2.13+4.17

  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列竖式计算。

  4.6-4.17

  并演算,一名学生板演。

  学生总结方法和注意事项:

  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结果要化简;为了计算方便要补齐数位;要善于演算……

  第三阶段

  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我会计算:(比比谁最厉害)

  12.44+24.36= 7.8-3.74=

  2、一串小银片的单价是4.85元,一个毛线球的单价是0.68元,买一串小银片和一个毛线球一共要花多少钱?买一串小银片比一个毛线球多多少钱?

  第四阶段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知识上的或学习方法上的收获)

  ……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6页小数的意义和产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求什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板书:计算)

  教师板书: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这道题是求什么的?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7、81-4、075 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对齐(也就是把()对齐)再按照()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点上小数点、

  3、计算:(投影片3)

  4、改错:(投影片4)

  5、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 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 5、26+3、43+0、74

  0、9+1、08+0、92+0、1 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张英跳过了1、1米,肖红比张英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红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上内容具体编排如下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

  本单元从人类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选择体育运动为背景,选择运动员在某些运动项目中的得分情况或运动器材的价格为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它紧密联系2004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联系学生在学校的运动情况,联系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人或事来开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活动。这样的选择十分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强身健体的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小数加减法,能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计算对人类活动的重大意义,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小数加减运算集中编排。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例1)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3)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小数加减笔算方法和解决问题多种策略的空间。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如例1、例2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经历计算的全过程,同时经过合作交流,共同总结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知道当计算结果的末尾有0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0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又如,例3中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出示了解题的三种不同思路,为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作了积极的引导。

  (4)情境呈现方式故事性强,灵活多样。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看似枯燥,但由于创设了故事性强,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使小数的加减运算变得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能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如,例1,父子看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边看边计算成绩,形如场外裁判;例3,一家三口看环城自行车赛,边看边用自己的方式计算运动员还要骑的路程,有一种为运动员着急、鼓励运动员快速、顺利抵达终点的关爱情怀;例4,两位学生推测校运动会中本班4×100米接力赛的成绩,体现对班集体的热爱之情。从例1~例4,教材均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表格以及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这些措施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严肃的学习面孔,使鲜活的体育活动和看似机械演练的小数运算融为一体,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教学建议

  1.选择近期对学生有较大影响的活动来学习小数加减法。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小数加减计算的活动大量存在,这些活动中,哪些是在近期对学生影响较大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是我们选择素材的一条基本思路。因此,教学时,既可根据教材提供的运动场上的信息,特别是雅典奥运会中的一些运动项目为素材,也可根据当地生活、生产实际,如家庭用水、用电、用煤气的数量与价钱;农家各项农产品的产量、收入;购买有关生活、学习用品的价钱等等,都可作为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素材,通过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来学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知识。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第一学段的三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因此,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来自主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成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数位,懂得道理何在;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主尝试的过程和结果。通过自主学习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为了使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学例1中解答“第二轮动作完成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的问题时,教师不宜作任何提示,而应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找到适当的解题方法。又如,教学例3、例4时,不必将教材中出现的各种解题思路率先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4.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数学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之一,就是使学生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素材,根据素材给出的若干信息去发现隐含在信息中的若干数学问题。如,例1显示的是父子二人观看女子双人跳水比赛的情境,当记分牌逐一显示中国和加拿大运动员第一轮及第二轮动作完成后的得分情况时,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第一轮动作的得分情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轮呢?”又如,教学例4时,当学生看到表格呈现4位学生“50米跑的成绩”时,引导他们发问:“看到这张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经常性地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若干信息发问,天长日久,学生就能养成面对周围世界的诸多现象不断发问的良好习惯。

  5.这部分内容可用6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编写意图

  (1)选择对学生有感染力的体育运动为背景。

  呈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以及该项目中金、银、铜牌得主的跳水成绩。通过观察照片,让学生回味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创造的辉煌成绩,使学生体会一种自豪、一种激励,体会人类运动技巧给世界带来的无限风光。

  (2)选择与小数计算紧密联系的运动项目为素材。

  奥运会中,许多项目的成绩是通过小数计算来决定的。教材选择女子10米跳台双人跳水这一项目,是因为这项比赛过程的成绩计算就是小数加减计算(两位小数)的内容,而我国奥运健儿在此项目中荣获金牌。这样选择,既让学生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又使爱国主义教育润物无声。

  教学建议

  (1)以人类崇尚的体育运动为背景,学习小数加减法。

  教学时,除显示主题图,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显示雅典奥运会中我国运动员获其他项目金牌的图片,以及用小数记录他们获奖成绩的情境,由此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也可在此基础上,选用本校、本市学生运动会中的内容(图片、用小数记录的各项成绩)作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素材。

  (2)引导学生自主说出主题图下面表格的内容。

  教学主题图下的表格时,可让学生说一说:①表头分了哪三类?(国家、运动员、奖牌)②金、银、铜牌的得主各是哪几个国家的运动员?③从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我国运动员的决赛成绩比加拿大的高多少分?比俄罗斯的高多少分?……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2.例1。

  编写意图

  (1)由本单元主题图创设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

  通过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全过程,自然而然地引入小数加减法。教材用表格呈现我国运动员和加拿大运动员在第一、第二轮动作后的得分情况,呈现父子二人在知道得分后兴高采烈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111.60分”、“现在领先12.6分”……父子二人的对话促使学生思考:“3.6分、111.60分、14.6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样,为了解决这一个个的实际问题,小数加减运算便产生了。

  (2)以故事形式动态呈现小数加减法。

  与以往教材编写加减法的顺序不同,本例题是先学减法,再学加法,是以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编排的。由于要知道“第一轮动作后,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所以本例先安排小数减法的学习。接着,要知道“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是多少?”所以再学习小数加法。这样安排,合乎情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计算的兴趣。

  (3)给学生提供自主计算与交流的空间。

  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如何笔算,教材没有给出详细过程,只有计算结果。如,竖式中的 “3.60、111.60”是怎样算出来的,教材没

  有任何说明。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空间,它刻意让学生经历自主列竖式、自主计算的全过程,它迫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新问题,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一自主探索的经历,就多了一次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自主阅读,表述题意。

  本例题将故事、表格、数据、计算、思考融为一体,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怎样让学生读懂这丰富的画面、理解其中的数学意义呢?一般的方法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题意。如例1中上面一部内容,教学时应让学生有序的陈述自己理解的信息:①例题中的事情(父子二人观看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②表格的意思,特别说出我国和加拿大运动员在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第一轮得分的情况;③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父:中国队领先3.6分,子:差距还不到4分。)

  (2)设计让学生自主计算的教学过程,突出算理和算法。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这一知识经验,设计好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计算、合作交流的过程。

  ①先教学减法。出示例1中上面一部分内容时,不出现小数减法的竖式,而是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两个数据发问:“中国队领先多少分?”或者根据父子二人的对话“中国队领先3.6分”提出问题:“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小数减法,同时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应引导说一说:

  ●如何列竖式?(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如何计算?(突出退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化。)

  ②再教学加法,并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例1中下面一部分内容的情境是上面一部分的继续,是故事往下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学时,同样不要出现加、减法竖式,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据或父子二人对话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111.6分和12.6分是怎么得来的?”然后让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

  ●怎样求中国队两轮的总成绩?(用加法笔算)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为什么?

  ●要求中国队第二轮后领先多少分,怎么解答?

  学生中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如:

  方法一:53.40 +58.20=111.60

  49.80 +49.20=99

  111.60 - 99=12.60

  方法二:53.40-49.80=3.6(利用前面的结果)

  58.20-49.20=9

  3.6+9=12.6

  应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简洁性。显然,方法二从计算数据来看,更简单,且充分应用了已获取的相关条件(3?6)。

  ●对比两种解法的结果:12?60与12?6,突出小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让学生在合作活动中总结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

  小数加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不要求学生记忆,只要理解就行,教材组织学生应用交流的方式,共同总结出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通过交流,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理解如果得数的末尾有0,就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0去掉,使小数的书写简洁。

  (2)通过“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同时会用不同的方法,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逐步有序的总结出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

  总结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两步进行:①先让学生根据例1中各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总结是凌乱的,不完整的。②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2)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两位小数加减法,计算容易出错。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提醒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除根据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检验,还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帮助提高使用计算工具的能力。

  (3)“做一做”中的第1题是人人都必须完成的基本练习,应要求学生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验算,能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作出正确与否的评判。

  (4)“做一做”中的第2题突出计数器在小数计算中的工具性作用。学生作业时,可提出要求:先用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

  4.关于练习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小数口算练习,它综合了两方面的知识: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学生计算如果出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粗枝大叶、计算不专心造成的,如看错数据,手写的与口算的内容不一致等;二是由于100以内的口算不过关或算理不清楚造成的。这时,应及时帮助学生查找其中原因,及时纠正错误。

  第2、5题,是小数加减的笔算练习。应要求学生:(1)将笔算竖式尽可能写得漂亮些;(2)仔细计算;(3)自觉验算,知道如何判断自己计算的正误。

  第3、4题,是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3题可改成让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看到表中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将小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小数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第4题通过计算电话费和上网费,使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有进一步的'认识。

  第6题,结合人民币、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进行小数计算。这样的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用得极为普遍。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第7、8题,是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练习。第7题通过购买足球和排球,使学生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第8题有着良好的教育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一些体育方面的信息:某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另一方面通过计算这些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的差距,体会我国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还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5.例3。

  编写意图

  (1)以学生的家庭生活(观看环城自行车赛)为背景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本例创设的学习情境类似例1,它来源于学生的家庭生活。通过观看环城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随比赛的进程而产生的,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

  (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

  要解决“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的问题,教材呈现了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尽管这三种思路的思维水平处于同一个层面,但它显现的意义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当思维的角度不同时,就会产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3)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学习型家庭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本例通过一家三口计算自行车运动员未完成的里程数,塑造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榜样。通过本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会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时也让学生产生和爸爸妈妈共同学习的向上愿望,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建议

  (1)继续让学生自主阅读题意。

  与例1的学习类似,先让学生自读题意,再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表述的空间,如同桌互说、自愿上台说。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步骤呈现例3。

  ①可利用课件或教学挂图先出示例3的上面一部分,即问题部分。在学生理解了题意后,让他们自主解答“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②在学生自主解答的基础上,再出示例3的下面一部分。先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请不同解法的学生上台自己书写解题算式,自己向全体学生解说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认真观察三个不同的综合算式,从中发现算式483.4-(39.5+98.8)与算式483.4-39.5-98.8是相等的。

  (3)使学生懂得使用计算器进行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混合计算。

  让学生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一方面检验自己笔算的结果,另一方面熟练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6.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经常要进行的口算练习。练习时,既要引导学生用常规方法口算,更要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使口算也能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载体。如,口算“7.1-3.5”时,可以这样口算: 7-3.5+0.1,也可以这样口算,“7.1-3-0.5”。它灵活应用了题中数据的特点,使口算不但算得正确,而且灵活。

  第2题,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另一种表示方式,用这种方式呈现,一方面体现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避免了老面孔带来的单调感,可提高学生计算的乐趣;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还渗透了函数思想。如,当一个加数不变(5.47),另一个加数变化时,和也要发生变化;减数不变(9.86),被减数变化时,差也要发生变化。

  第5、6题,都是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呈现的方式和要求略有不同。第5题不带括号,只须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第6题中带有括号,须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算完后还要验算。练习时,应提醒学生看清算式再计算。

  第3、4、7、8题,都是需要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每题解答后,都应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第9题,是突出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先将分母为10,10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

  第10题,突出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用计算器计算日常“流水”账,十分准确、方便、省时。

  第103页的思考题,可让多数学生参与练习。应引导学生先画示意图表示题意(如图),然后根据数据特点用简便方法计算。

  物体在下落前距地面的高度为:

  4.9+(4.9+9.8)+(4.9+9.8+9.8)+(4.9+9.8+9.8+9.8)

  =4×4.9+6×9.8(或8×9.8)(尽管这时学生还未学小数乘法,但用计算器可以计算。)

  =78.4(米)

  7.例4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以校园体育运动为背景,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应用。

  学校体育运动是校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数学来描述、记录运动员的成绩是学生熟知的。本例以某班四位同学参加4×50米接力赛为内容,以这四位同学50米跑的成绩为素材,引入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的应用,显得十分自然。

  (2)在不同算法的比较中体会运算定律在运算中的简化作用。

  教材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小莉和小红两位同学不同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出两种算法的结果是一样的。从而直观感知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进一步体会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计算确实方便又快捷,使学生在今后的小数加法运算中,能根据数据特点自觉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建议

  (1)为了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除教材提供的例4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例子。如,计算3.56+1.60+2.44和1.60+(3.56+2.44)两个式子,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让学生计算2~3组这样的式题,使学生体会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后仍然适用。这个过程,使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合理性。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关于本例的计算,学生中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独立计算时间,让学生能充分展示个性化的计算思路。如,有的学生根据4个加数中的整数部分相同的特点,这样计算:

  8.42+8.46+8.54+8.58

  =8×4+(0.42+0.58)+(0.46+0.54)

  =32+1+1

  =34

  上述算法中,既有加法的运算定律的应用,也有根据数据特点将加法转换成乘法,使计算更加简便。教师对这些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算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适当的评价,使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而是上升为一种技巧。

  (3)“做一做”中第1题的填空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练习时,应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通过这组填空题的练习,真正掌握加法运算定律的内涵。

  第2题中的简算有的要用到加法的运算定律,有的要用到减法的运算性质,如计算5.17-1.8-3.2,就要用到减法的运算性质。练习时,须提醒学生认真审题,思考清楚了再下笔。

  8.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2题,是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练习。练习时,应让学生写出简算步骤,并说明理由。如,计算“1.29+3.7+0.71+6.3”,其过程如下:

  1.29+3.7+0.71+6.3

  =(1.29+0.71)+(3.7+6.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10

  =12

  第3题,是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的练习。练习时,要求学生按序如下操作:①认真审题,根据题中数据特点作出判断,看看能否简算;②若能简算,则想清楚是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还是利用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算;③写出简算过程。

  第4、5题,是加法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4题的练习背景和计算方法是例题4的继续。练习时应注意两点:①表中最后一栏“可能的总成绩”表示的意思应让学生自己解释。在明确所求问题的情况下再进行计算;②由于本题中所有小数的整数部分都相同,可提示学生根据数据特点综合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简算。

  第5题,练习的素材来自生活中常用的购物发票。通过模拟售货员计算购物的总价和交易找零的余款,使学生学会看懂发票的内容,理解发票的作用,提高生活适应能力。练习时,先让学生想一想发票中的方框里要填什么,怎样列式,然后再动手做。做完后再用计算器检验。

  第7、8题,是培养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练习。第7题以我国20年来(1978~1998年)城镇及农村人均居住面积的变化为素材,引发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简单的问题中,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又应为后续学习小数的乘除法做好准备。如,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是“199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是1978年的几倍”时,学生的解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1)9.3÷3.6≈2.5(多数学生不会笔算,只能用计算器算。)

  (2)3.6+3.6=7.2(199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大约是1978的2倍多一些)

  (3)9.3-(3.6+3.6)=2.1(大约是2.5倍)

  对于上述第(1)种解法,可引导学生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能否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讨,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第8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到关于世界人口情况方面的信息。练习时,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让学生知道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口,从而体会控制人口增长是人类生存的一个重大策略。

  第9题,是例1的继续。通过计算三个国家运动员5轮跳水的总成绩,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简算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确实有着广泛的作用。练习时,可采用比赛的方式,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真正掌握“对、快”的一般方法。

  (四)参考教案

  课题: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104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第1~3题、第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学具准备:把练习十八第4题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育才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米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米成绩的情况表:(练习十八第4题,将(1)班与(4)班的成绩对换了。)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得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每个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同算法。在多数学生都完成的情况下,请不同算法的学生上台写出自己的计算过程(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算法的计算过程),并说明理由。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以下三种:

  ①8.48+8.54+8.52+8.46

  =17.02+8.52+8.46

  =25.54+8.46

  =34(秒)

  ②8.48+8.54+8.52+8.46

  =(8.48+8.52)+(8.54+8.46)

  =17+17

  =34(秒)

  ③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自言自语或轻声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让多数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较优算法的依据有二:①应用了加法的运算定律;②根据数据特点将加法变成乘法。

  3.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四(3)、四(4)班的总成绩吗?算完后,用计算器验证你的结果,并预测冠军是哪个班,四(1)班可能得第几。

  (1)要求每位学生先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

  8.40+8.56+8.61+8.39

  =8.40+8.56+(8.61+8.39)或=8×4+0.40+0.56+(0.61+0.39)

  =8.40+8.56+17 =32+0.40+0.56+1

  =33.96 =33.96

  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是34?06秒、34?17秒(过程略)。

  (2)全班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上述结果。验证后将4个小数排队:

  33.96<34<34.06<34.17,估测出冠军可能是四(2)班,四(1)班可能是第二名。

  (3)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适用吗?你能否再举1~2个例子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4)小结:请学生翻开教科书104页,说明例4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然后引导小结,请学生默读并理解例4下面的一段话:“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 基本练习。

  自主完成“做一做”第1、2题,要求学生在每一题的后面写上简算的理由,做完后及时反馈。

  2.综合练习。

  (1)用竞赛的方法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对于口算错误较多的学生,应帮助其分析原因,及时更正。

  (2)自主完成练习十八第2、3题(第3题也可以在课外做)。提醒学生看清题目,弄清楚哪两个数合并能凑整,再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3)自主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本题有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案,一般学生只需做一种,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写出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3.提高练习。

  计算:1+1.2+1.4+1.6+1.8+…+9.6+9.8+1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4

  一 教学内容:

  教材100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三 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5.2+0.48 0.8+0.4

  1-0.27 3.8+6.4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渎题意 (小组交流)

  3.观图后 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三、难点: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二)练习与应用。

  (三)全课小结。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1)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3)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①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②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③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④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⑤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⑥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①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②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①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①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②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③集体订正。

  ④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⑤增长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相关文章: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2-21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08-28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0-19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案07-21

《小数加减法》教案01-30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12-15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教案09-18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07-27

小数乘小数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