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班教案范文汇总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教学活动目标
⒈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一寸虫”进行测量,引起测量的兴趣。
⒉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带来的情感体验。
⒊让幼儿懂得遇到危险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子,想办法来解救自己。
活动准备
教具:知更鸟图片一张,记录表一张,指偶一寸虫。
学具:一寸虫每人一条,故事中的火烈鸟、巨嘴鸟、苍鹭和蜂鸟图片若干,记录表每组一张。
活动重难点
了解故事中鸟的特征,找到测量物体的起点和终点,一寸一寸有序地量。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都走出校园去干什么啦?(秋游)秋游时开心吗?你遇到哪些事觉得开心?
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朋友,(出示指偶一寸虫),你们看得清吗?为什么看不清?(因为它太小了),它只有一寸大,所以我们就叫它一寸虫,来跟一寸虫打个招呼。
二、故事的欣赏与测量
⒈讲述故事第一段,初步感知测量
师:一寸虫生活在草叶上(出示教具草叶),每天过着舒服、悠闲的日子,今天,它想出去秋游了,走,我们跟着它一起去秋游吧!(听奥尔夫音乐),我们玩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小朋友快看,一寸虫碰到了谁?(小鸟)鸟可是虫子的天敌,它是专门吃虫子的,这只鸟叫知更鸟,一寸虫遇到知更鸟是件高兴的事还是危险的事?会有什么危险?(它会吃了一寸虫)
师:一寸虫遇到这么大的危险,那该怎么办?那一寸虫它自己想了一个什么办法,才能脱离危险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一寸虫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
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很有用。
知更鸟说:你这么小,有什么用?
一寸虫说:我可以量东西。
知更鸟说:那你就来量量我的尾巴吧!你量好了我的尾巴,我就放了你。
一寸虫说:好啊!
提问:小朋友,一寸虫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有没有哭?(没有)
小结:对!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不要着急,不要紧张,更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要赶快动脑子、想办法来救自己。
师:一寸虫是想到用什么办法来救自己的?
师:如果量错了,就会怎么样?(知更鸟就要吃掉它。)
师:对,就有生命危险,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量不量?(量)那我们一起来帮它量好吗?
出示知更鸟,老师示范量:怎么量?首先要找到起点,然后再找到终点,最后再一寸一寸地量,一寸、两寸、三寸,知更鸟的尾巴有几寸?我们把它记下来。(出示记录表),
⒉讲述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师: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地躲过了一场灾难,不过,知更鸟还要一寸虫帮忙去量量它的朋友,它可不愿意告诉我们它的朋友是谁?它要我们来猜猜它的朋友到底会是谁?我们来智力抢答!优胜者可以获取五角星。
⑴脖子长长的,全身火红的。(火烈鸟)
⑵嘴巴大大的,嘴巴边缘有锯齿,颜色红红的。(巨嘴鸟)
⑶腿长长的,胸部有黑斑。(苍鹭)
⑷还有一只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
师: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要量它们最有特征的地方。(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
师:谁来告诉我,它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
(老师拿着操作材料边讲边演示:量火烈鸟的脖子要先找到起点和终点?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巨嘴鸟、苍鹭请幼儿上来找出起点、终点,蜂鸟的全身怎么量,起点在哪、终点在哪?量的时候手要摁紧一寸虫,要一寸一寸地量过去)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鸟的图片和记录表,请你们选一只自己喜欢的鸟来量一量,然后把它记录下来。
⒊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把记录表粘贴在黑板上,每一组派代表交流答案。(谁愿意上来把你们那一组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小结:好了,一寸虫帮好多鸟都量出了尺寸,总可以安安全全,无忧无虑地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吧!
⒋讲述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
师:可是,一寸虫又遇到了一个危险,它遇到了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在森林里夜里唱歌最好听的家伙,是谁?(夜莺)
它对一寸虫说:
教师讲述故事:
我要你量量我的歌。
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
师:如果不量,夜莺会怎么样?(会吃了一寸虫)
师:那歌声怎么量?(往哪儿飘就到哪儿量,)
师:对!歌声会飘向哪儿?
(歌声飘向小树林、歌声飘向草叶,小河、高山……)
教师讲述故事:
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量啊量,一会儿量到树林里、一会儿量到草叶里、量着量着就不见了。
师:一寸虫到哪儿去了?夜莺有没有吃到一寸虫?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一寸虫?
你平时有没有遇到过危险?你是怎么开动脑子来脱离危险、解救自己的?
三、讨论、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你学会了测量方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
师:那就让一寸虫爬一爬,量一量,看看有几寸?今天老师就把一寸虫送给你,想量哪就量哪,还可以回家把这个又小又机灵勇敢的一寸虫在秋游时发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画中的狐狸妈妈,理解故事角色的情感。
(2)讨论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为自己做过的事。
活动准备
●ppt ●妈妈关心孩子的相关图片或录像每人一张上面结满大大葡萄(紫色外框、内部无色)的图片粉色水笔人手一支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教师出示第一面: *猜猜小狐狸为什么呜呜大哭?它可能遇到了什么事7 *你肚子饿得时候,谁会你7 *看看故事里,是谁小狐狸的? (讲述故事第二面)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出现的总是妈妈,妈妈总会想出办法我们。
(2)好妈妈 *猜猜狐狸妈妈会怎么对宝宝说?你来学一学。 *猜猜狐狸妈妈会怎么做7 *看看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仔细看,待会儿请你来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① 观赏ppt地5-10面: *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 *狐狸妈妈是怎么走路的?它为什么要这样走? *狐狸妈妈找到了什么?它又是怎么走路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听一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教师讲述故事地5-10面) :为了让小狐狸快点吃到葡萄,狐狸妈妈再累也不停下来。
②观赏ppt第11-1 3面: *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妈妈为什么要停下来?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听听你们发现的和故事里讲的是不是一样?(教师讲述故事第11—1 3页)
:妈妈为了宝宝能吃到好吃的东西,走了那么远的路实在是太累了,妈妈真辛苦
(3)我的好妈妈
*你的妈妈辛苦吗? *片上的`一个葡萄里记录下你觉得妈妈最辛苦的地方。要求:时间为5分钟,让大家能明白是什么。
展示幼儿作品,请个别幼儿介绍。(教师以“你的妈妈真辛苦"、“你的妈妈真不容易.’’烘托) 观赏妈妈照顾孩子的图片或录像。
:妈妈为宝宝做那么多的事情,再累也不怕。
(4)伟大的妈妈
①教师讲述故事第1 4—1 6页: *看看是谁来了?他正往狐狸家走,怎么办7 *猜猜这么严重的一件事,狐狸妈妈会怎么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如果狐狸妈妈不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
②观赏ppt第1 9-24面: *小狐狸为什么又哭了? :小狐狸明白了妈妈的爱,所以哭了。 *你的妈妈为你做什么事,你也会感动? *猜猜小狐狸会怎么说?怎么做? *你的妈妈也为你做过许多让你感动的事情,你准备怎么做?怎么说?
(二)活动拓展
把你想说的话、想做的事,画在剩下的“葡萄"里,记得带回去对妈妈说、为妈妈做。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使用各种工具进行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
2、积极动脑,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测量,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观察过各种树,测量幼儿园里的树。
2、毛线、回形针、纸条、彩带等;记录单、铅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 看看亭子是什么样的?柱子是什么样的?数数有几根柱子?
二、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材料,进行测量。
1、提问:你刚刚是用什么量的?是怎么量的呢?来给大家示范一下。
2、讨论:你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小结:找到起点做好标记,从起点开始测量,如果长度不够,做好标记,再从标记处接着往下量。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并记录测量结果。
1、幼儿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指导。
2、你是用什么量的?怎么量的?你量的结果是怎样的?
3、为什么同一根柱子,你们量了之后记录下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4、教师小结:虽然量的工具不同,但是量出来的柱的长度还是一样。
四、拓展思维。
1、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等,引导幼儿尝试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
活动反思:
围绕原本生态教育,利用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开展本次活动。《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生活中,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幼儿测量树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材料测量柱子。
本次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发现、操作,从而获得测量的正确方法与经验,从中体验经过他们自己探索发现而获得的成功,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做法,教师始终支持孩子的活动,只作适当的引导,不同的做法是孩子智慧的碰撞,最终孩子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找到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这样的过程让幼儿感到是他们自己在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而不是老师说教、灌输给他们的。真正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形状的树叶进行拼图、组合,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2、学习正确的粘贴方法。
3、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1、在平时散步时已认识多种不同形状的树叶。
2、各种不同形状的树叶、画纸、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1欣赏各种树叶,知道它们有大有小,形状不一,可以组成多种图形。
教师:“前几天呀,我们一起在幼儿园拣了好多小树叶,那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叶子像什么呢?”(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哎呀!我们小朋友的眼睛真亮!原来这些小树叶呀,它们状都是不一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长的,短的。
2出示范画。
1)诶!很神奇的!今天呀刘老师把这些小树叶来变一变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2)出示“金鱼”。
教师:“看!刘老师呀把小树叶放在一起变成了什么呀?(小金鱼)那我们来看看小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讨论)再来看看它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叶子变出来的?(圆圆的叶子)
那它的尾巴又是什么样子的叶子变出来的呢?(有点像花的叶子变出来的)
教师:“别着急,刘老师这里还有呢!(出示孔雀)看看这像什么呀?(幼儿欣赏)
3)小结:原来呀,每一片树叶和不同的树叶组合就会变出不同的图形。
3、绍树叶粘贴的方法。
教师:“那小朋友,你们也想来把这些小树叶变一变魔术吗?(想)
那你想变什么呢?轻轻地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幼儿讨论,教师可以问几个小朋友)
教师:“好,那么接下来呀,我们要把小树叶来变魔术了。你呀可以先请出小树叶,在你的画纸上摆一摆,拼一拼,如果没有你需要的形状怎么办呢?(幼儿:可以用剪刀剪)
对了,你可以用剪刀在树叶上剪出你需要的形状。
“我们在摆的时候要先想好它的位置,不要挤在一块儿,这样才好看!图形拼好后,再一片片地在树叶的背后均匀地抹上浆糊,贴在画纸上,再用手轻轻压一压。
4、幼儿进行树叶贴画。
教师先巡视一遍,然后再个别给予指导,重点帮助幼儿正确地构图布局。
先变好的小朋友可以用蜡笔来打扮一下你的图形。
5、幼儿作品欣赏。
请完成的小朋友把图画贴在黑板上,互相看一看,跟你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为什么喜欢它?
教师可以挑出几幅好的画稍作讲评。“这几幅画呀,构图较好,画面很满,添加的装饰不多,但是却很像。”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种子都藏在果实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观察发现种子的丰富多彩。
3、通过品尝种子食品,对种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Ppt:水果的切面
2、ppt课件:种子,食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果“杏”图片,引发幼儿对水果的兴趣。
引导幼儿按水果的名称、生长的地方、形状、口味等方面进行介绍。
2.说一说哪是杏的种子?
二、展开
1.寻找水果里的种子,了解种子的用途。
Ppt课件:水果的切面
(1)课件演示,幼儿观看。
你们吃过这些水果?有没有发现果实里面的小秘密?
(有籽、有核、有硬硬的`东西)
(2)再次观看水果切面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你在果实中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们发现这些果实里面都有种子宝宝。
种子宝宝为什么要藏在果实妈妈的肚子里呢?
2、了解种子的用途。
(1)讨论:种子宝宝有什么本领呢?
(2)如果把它放在泥土里,浇水、施肥,
它会慢慢地发芽、长叶、开花,最好会结出许多许多的果实。
3、发现丰富多彩的种子。
(1)观察发现
种子宝宝都是一样的吗?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对各种种子的颜色、形状、硬度、光滑度等进行观察讲述。
4、品尝种子食品
(1)ppt课件:种子,食品
小朋友看看这些是什么?它们叫什么呢?
(花生、黄豆、玉米等)
小结:这些都是植物种子。
种子种子不仅能长成植物,而且还是我们人体的营养宝库,
所以,许多种子也被人们做成了食品。
(2)种子食品
你们看看这些种子能做成什么食品呢?
幼儿观看课件并讲述种子食品。
三、结束
1、幼儿品尝种子食品。
2、教师:我们认识了水果的种子,还品尝了一些种子食品,
如果以后你还发现了其他植物种子的秘密,再来告诉大家。
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狮王进行曲》是《动物狂欢节》中的作品,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狮王威风凛凛的形象。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狮王出场前的情景;第二部分狮王大摇大摆出现在小动物们的面前;第三部分是描绘狮王与小动物们共同狂欢的情景。为了让幼儿能深切地感受乐曲,我想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贯穿全曲,利用图谱、语言、动作、游戏等方法让幼儿更形象地感知和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让幼儿通过听、看、说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悟,在欣赏活动中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并在感受的同时体验快乐。培养自主欣赏音乐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浓厚兴趣。
2、能安静地倾听、欣赏音乐,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能力。
3、喜欢乐曲所表达的形象,愿意在音乐的伴奏下创造性的用各种动作表现乐曲的内容。
活动准备:
森林背景图,营造大森林的环境。PPT课件、音乐磁带。幼儿表演
用道具、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及分析:
一、开始部分
幼儿听音乐做各种小动物跳、走的样子进教室。(播放课件1)
师: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大森林去玩。
解析: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听音乐来到以森另为背景的环境中,使孩子们有神灵奇景的感受,从而更好的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欣赏音乐的积极性。
二、基本部分
1、让幼儿完整的欣赏乐曲,初步感受旋律所表现出来的音乐形象。
(1)引导幼儿安静欣赏音乐,并带着问题去听。
(2)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后,教师设计提问。
师:你听了这首曲子之后有什么感受?
幼儿1:节奏很强
幼儿2:像是大狮子来了
幼儿3:心里有点害怕
师:你觉得曲子有什么样的特点?
幼儿1:很强壮
幼儿2:很有力
(3)教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介绍曲子的基本知识,乐曲为进行曲,进行曲具有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音乐特点。
解析:让幼儿安静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感受音乐的整体风格和结构,去想象音乐中的故事。为后面的创编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故事创编并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洞编造,它必须建立在对音乐充分感受的基础之上,根据音乐的风格来想象音乐中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把握音乐的风格和结构,与故事密切相关。此时教师不能做任何提示,更不能告诉孩子音乐所表达的内涵,避免框住孩子的思维。
2、幼儿带着初步经验再次完整欣赏音乐。(播放课件2)
欣赏完教师设计提问:你觉得音乐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1:我觉得音乐里有一个狮子大王,它正在和小动物们玩。
幼儿2:有一天,小动物们在玩耍,突然来了一只大狮子,把小动物们都吓跑了。
幼儿3:我觉得是大狮子过生日了,小动物们在为狮子大王开音乐会。
3、教师总结肯定小朋友的.表述,出示图谱,请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并引导幼儿通过感受创编故事、表演故事、
(1)、请幼儿结合图谱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受小动物狂欢时突然发现狮子的情景(播放课件3)
l 结合图谱欣赏第一部分第一遍。介绍图谱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去感受乐曲。
l 提问:这段音乐你说说小动物们在开音乐会的时候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觉得是谁最先发现了狮王?小动物在发现狮王来了以后是怎么做的?并请幼儿尝试为音乐创编故事情节。
l 欣赏第一部分第二遍。请幼儿对照图谱感受音乐内容和情节,并根绝创编的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2)、请幼儿结合图谱大脚印,欣赏第二部分音乐,感受狮子威风凛凛的形象特征,并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形象的进行表演。(播放课件4)
l 讲解图谱欣赏第二部分第一遍。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是在说谁?为什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小动物们又在做什么呢?根绝提问请幼儿在第一部分音乐故事创编的基础上创编第二段音乐故事
l 欣赏第二部分第二遍,请幼儿对照图谱感受理解音乐。并根绝故事表现音乐。
(3)、请幼儿结合图谱小脚印和大嘴巴弧线,欣赏第三部分音乐,感受小动物与狮子在一起的情景,鼓励幼儿进行故事创编及表演。(播放课件5)
l讲解图谱欣赏第三部分第一遍。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面狮王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并引导幼儿在前两段故事的基础上创编第三段故事。
l欣赏第三部分第二遍,请幼儿对照图谱感受理解音乐,并表演音乐故事。
解析:幼儿通过直观的图谱反复听音乐根据音乐创编故事。这一部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环节。教师通过幼儿的活动能够更充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师将音乐分成三段,并形象的将音乐形象用图谱表象出来,以更好的引导幼儿感受和表述音乐形象,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要首先吃透了解这首曲子,找出音乐欣赏的重点,加以突破。依据音乐的旋律结构引导幼儿创编故事,让幼儿以创编故事的形式深入了解欣赏乐曲。
4、对照图谱完整欣赏乐曲。鼓励幼儿大胆的将故事完整讲述,在讲述过程中尝试用简单形象的动作来表现乐曲中狮子与小动物的形象。(播放课件6)
5、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师幼共同进行音乐表演。(播放课件7)
三、结束部分
教师导语:小动物们,今天的动物音乐会太精彩了,我们到更大的地方继续我们的进行我们的音乐会吧,幼儿随音乐做小动物动作出活动室。
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能懂得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2、通过寓言《驴子和冰》启示幼儿要懂得听别人的忠告。
3、能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懂得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重点)
2、通过寓言《驴子和冰》启示幼儿要懂得听别人的忠告。(重点)
3、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故事。(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录音机、驴子和小麻雀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好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师出示驴子和小麻雀的头饰)
幼:驴子,还有小麻雀。
师:对,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是有关这两个小动物的。你们想听吗?
二、课件播放故事,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初次感受故事内容)
三、师再次讲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都看得非常认真,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想一想,驴子为什么会在冰上休息呢?
幼:举手汇报。
师:对了,驴子走累了,以为冰块是大街,所以就躺在上面休息。
师:谁看见驴子躺在大街上?
幼:小麻雀。
师:那小麻雀对驴子说了什么?
幼:(幼儿用自己的话回答)
师:(出示课件小麻雀对驴子说的话)师带领幼儿一起读一读。
师:读了小麻雀的话,你觉得小麻雀说得对吗?
师小结:
当别人对你说的话有用,我们把它叫做忠告。小麻雀说的话对驴子很有用,是正确的忠告。
(幼儿跟师一起学说小麻雀的话)你认为驴子应该听吗?
师:可是,这只驴子太累了,它没有理会小麻雀的忠告。
师:后来,驴子怎么啦?
幼:掉进冰水里了
(课件演示驴子掉进冰水里)
四、小朋友讲故事,表演故事
1、小朋友看书上的图讲述故事。
2、小朋友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五、拓展活动。
1、小朋友们,那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取别人对你的忠告呢!谁来说一说呢?(抽幼儿回答)
2、出示图片,请幼儿给这些小朋友一些忠告吧!(出示图片)师:小朋友们请看这些图片,你觉得他们的做法对吗?请你来给他们一些忠告吧!抽幼儿回答,教师指导幼儿语言表达完整,吐字清楚。
3、小朋友们都能给别人这么好的忠告,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多听老师和家长对你们的忠告,这样会使小朋友们少犯很多很多的错误,让自己成为人人都喜爱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能)老师希望小朋友下来用行动来告诉我,好吗?(好)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故事
驴子和冰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累极了的驴子在路上慢慢地走着。它越走越慢,已经没有力气回到自己的家里了。
那时正好是冬天,天气非常冷,所有的街道都盖上了一层冰雪。
“我要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再走。”驴子说着,就躺在了地上。
一直饥饿的小麻雀拍着翅膀飞到它的身边,细声对驴子耳语:“驴子你不是躺在街道上,而是躺在结了冰的`湖上,可要小心啊!”
驴子累坏了,它没有理会小麻雀的忠告。它打了一个大大的呵欠,睡着了。
驴子身体的温度慢慢把冰融化了,最后,“磕嚓”一声,冰列破碎了。
驴子掉进了水里,马上惊醒过来,急忙从冰中爬到岸上。它才想起小麻雀的忠告,后悔极了。
教学反思
此课是学前班一节语言课,通过学习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教育幼儿要懂得听别人的忠告的道理。
活动过程反思
(1)、幼儿的反思
本节课幼儿学得认真,对于老师的提问都能回答,尤其是幼儿带上头饰表演时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幼儿一开始举手上来时不知道说什么,如何表演,我觉得老师应该先示范一遍。对小麻雀和驴子的话应让幼儿多说说,最后的拓展活动幼儿看着图片说忠告时表述不是很到位。有的幼儿胆小还不敢说。
(2)、师幼互动的反思
本节课老师和幼儿的配合还比较默契,老师也能根据情况灵活处理,比如幼儿一上台后不知如何开始,老师能见机行事,引导幼儿进入状态。
最后,我觉得我能利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效果还可以。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的教案05-29
大班教案(经典)10-16
大班教案【经典】11-24
大班教案07-20
(经典)大班教案04-02
大班教案08-08
(精选)大班教案05-01
大班教案[精选]05-19
[精选]大班教案10-17
【经典】大班教案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