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教案范文锦集7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都需锻炼。本班幼儿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力差,为锻炼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只勺子。2、白糖、果珍、黄豆、红豆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1)观察教师实验: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看不见了、溶化了)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化)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白糖、果珍、黄豆、红豆等。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
3、提问个别幼儿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并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通过每位幼儿亲自动手做实验,并发现有的东西放在水里溶化了,看不见,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不能溶化,看得见。由于实验的操作过程充满乐趣,激发了幼儿的对活动的兴趣。同时,在活动中,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材料的多样性,和工具的便捷性,在今后的活动将多注意这些不足之处,尽量做到完美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的:
1.认识9和9的数量,了解数字9的`形成。
2.复习数字1-9及其所代表的量。
3.学习准确投球。
活动准备
旧报纸、胶带、箱子、彩笔、数字卡片“1”至“9”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做纸球:将旧报纸揉成球形后,用胶带固定。
2.请每位幼儿做9个纸球,准备进行投球游戏。
3.把9个纸球在地上排成一条直线,旁边放置数字卡片“1”至“9”。请一位幼儿数数纸球,然后找出适当的数字卡片。老师出示数字卡片“9”,与幼儿一起认读。
4.教师说开始时,请每组第一个幼儿开始将球投进篮子里。每投进一球,老师出示相关数字卡片。投完后,幼儿一起数一数箱子里有多少个球,箱子外有几个球,再请他们找出相配的数字卡片。(若幼儿未能把球投进箱子里,可鼓励他不断尝试,克服困难。)
5.请第二位幼儿继续进行投球游戏。
6.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数数看,有几个人9个球全投进篮子,投进8个球的有几个人,让大家为他们拍拍手。
总结分享
请幼儿数数活动室中的物品,并找出适当的数字卡片。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自己投进几个球,没投进几个球。
2.能一一对应点数9以内的数量。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点数数量是9的物体,要提醒幼儿从左到右数口一致地点数,并尝试说出总数,如九棵树、九朵花、九个小朋友等,并丰富相关的量词。
2.开辟美工区,投放各种报纸、皱纹纸、画有皮球轮廓的绘画纸等,供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做彩色大纸球,用彩色小纸球装饰皮球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学会通过感官观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发展小肌肉动作。
活动重、难点:
了解不同材料筷子的特征,学习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双筷子(制作材料有竹、木、塑料等),每桌一盘泡沫塑料块。
方法与手段:观察法、游戏法等。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部分:
出示筷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是用来夹东西的,是我们中国人用的餐具。)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筷子的特征。
教师提问:
(1)小朋友,请你们说说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小朋友们,请你仔细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样子的?
(2)它使用什么做成的?
(3)你的筷子和别人的筷子一样吗?
(4)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他们在颜色、形状、长短、粗细、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2.引导幼儿了解筷子的用途及使用
筷子的`方法。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
(引导幼儿说出筷子都是唱唱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小结:筷子都是长长的、直直的、质地较硬,一般是一头粗一头细,都是用来吃饭的,都要一双一双的用。
教师提问:“你们会用筷子吃饭吗?”
(教师请幼儿拿起筷子,帮助儿童改正握姿。)
三、游戏:夹泡沫塑料块
教师提议:“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每张桌子都有一盘泡沫塑料块,下面我们一起用筷子把泡沫塑料块从一个盘夹到另一个盘,我们比赛谁快。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握姿及时进行改正。
四、要求幼儿在家中也要使用筷子吃饭,并进行检查和鼓励。
活动反思: 筷子对大家来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大家对筷子都没有好好的观察过,今天我们就对筷子进行了一番研究。经过大家的观察和接触,大家知道筷子都是直直的、长长的,使用的时候都是成双成双地用。升入中班了,大家都是使用筷子了,我们对如何握筷进行了讲解和示范,发现部分幼儿有困难,要多帮助。
科学教案 篇4
【课题】发展教育和科学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4、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运用
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难点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教具 投影机(片)、
▲教法 读-问-导-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下列图表,分析、讨论它所反映的问题:
表1:1998年部分国家科技实力的名次比较
国家 分数 名次 科技贡献率
美国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国 69.35 4 54%
中国 58.57 13 -
表2:部分国家符合科学素养条件的人口比例
国家(地区) 美国 欧盟 中国
占总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图表反映出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也较小。
认识:当前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实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学习新课
◆读
1、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123-126,要求:时间为3分钟,寻找本课的知识点,理清知识体系。
2、提问学生,归纳本课的知识体系。
◆问
1、学生再细读课文5分钟,思考有关思考题。
2、投影出示思考题:
1)发展科学技术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发展教育事业有什么重要性?
4)为什么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忣的战略地位?
5)我国教育的现状如何?
6)发展教育事业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我国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教师提问,学生依次回答,对于不会的学生,让其再读再思考,让已会的学生纠正,实在难懂的问题,由教师点拔。
4、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解决。
◆导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
2)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3)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4)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3、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因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制约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创新问题〗
选择: 我国之所以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因为它:( )
A、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首要条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D、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答案:B
〖课堂小结〗
着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②认清科技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国与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③要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改变思想观念、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练
见《初三政治精讲精练(8-3)》
【板书设计】
发展教育与科学
1、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
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⑵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⑵深化教育改革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课程资源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
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
(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3.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4.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
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
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活动流程就是在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来来巩固幼儿对梯形的认识。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幼儿在复习梯形特征的时候,幼儿能很快说出梯形的特征,其实任何一节优秀的课,都离不开很多的教具,只有在教具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幼儿和教师之间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幼儿才能正真掌握知识,获得本领。教师会轻松的教,幼儿才能快乐的学习。
科学教案 篇6
中班科学区域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探索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2、乐意共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活动材料准备:
爱心医院:护士服、白大褂、各种药瓶(药丸)、挂号单、输液瓶等
美工区:各色卡纸、颜料、排笔
小餐厅:各种食物、厨房用品、菜谱、围裙帽子 图书区:各种图书、修补图书所需工具
科探区:摩擦起电
建构区: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
1、谈话活动:你们喜欢玩区角活动吗?(在上次的活动中有的小朋友学会了排队挂号看病,有的小朋友做到了一页一翻书、安安静静地看书,有的小朋友学会了做饼干的本领,有的小朋友搭出了漂亮的房子,还有的小朋友发现了磁铁的许多秘密)
2、要求活动时保持安静,专心操作、探索,不影响别人。遇到困难,不怕失败,不轻易放弃。
3、介绍新增设的区域材料:
今天在美工区放置了许多画有树干的'卡纸,呆会儿请小朋友用画笔和颜料在树干周围画上树叶和花朵,好吗?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对个别新材料,个别幼儿作适时的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索,及时捕捉幼儿的创造表现,给予肯定。
3、发现幼儿遇到困难想放弃时,给予适时指导,争取取得成功。
4、用照相机记录幼儿活动情况。
5、听音乐收拾各类材料。
三、师生交流共享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部分展示在展示栏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功感,并体验并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并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及成果。
2、请幼儿讲讲活动中有没有遇到困难,遇到了怎么做的。鼓励大家遇到困难不要放弃,想办法克服,就会学到更大的本领。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小蚂蚁,知道小蚂蚁的生活习性。
2、喜欢小蚂蚁萌发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重点:
学会观察、认识小蚂蚁。
活动准备:
玻璃瓶里装有泥土和小蚂蚁。
活动过程:
1、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他们都有什么本领吗?
观察小蚂蚁在泥土里的活动,知道小蚂蚁会钻洞,造房子。
2、与幼儿交流:
告诉幼儿小蚂蚁是用触角交谈的,它们在搬运粮食的时候是集体搬粮食的等一些科学知识。
活动二:
活动名称:小蚂蚁运粮
活动目标:
1、学习手膝着爬行,增强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活动重点:
继续练习手膝地着爬行。
活动准备:
小米袋、独木桥若干,画有猫、鸡、鸭头像的小房子三幢。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小蚂蚁头饰)我做小蚂蚁的妈妈,你们做谁呀?我们小蚂蚁听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吧!”
幼儿扮演小蚂蚁,爬到场地中间。
教师带领幼儿做小蚂蚁模仿操,活动身体。
2、爬的练习:
—“我们小蚂蚁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猫、鸡、鸭)
爬动着依次向小猫、小鸡、小鸭去问好,然后在爬回自己家来。
3、游戏活动:
—“冬天要来了,我们小蚂蚁要搬一些食物回家过冬啦!爬过草地和独木桥,游过小河,河对岸的草丛里就有许多粮食,看谁最聪明,能找到,把米背回家。”
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路线寻找米袋,背在背上,可重复数次,视幼儿的身体状况和情绪而调整。
4、结束活动:
—“蚂蚁宝宝背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蚂蚁蚂蚁真快活。”
幼儿放松身体,离开场地。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科学教案11-28
科学教案[精选]08-20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7-27
(经典)科学教案12-12
(精选)科学教案08-26
(优)科学教案11-09
(必备)科学教案12-25
(合集)科学教案12-26
[荐]科学教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