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4-08-15 17:45: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社会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社会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选小班社会教案范文集合八篇

小班社会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大扫除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都是一件既兴奋又有意义的事。在大扫除的过程中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快乐。小班的孩子虽然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但简单的放玩具、抹桌子等劳动是孩子们最乐意干的。国庆节前夕,在老师的带领下给娃娃家大扫除,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自己的小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孩子们在劳动的同时体验着快乐,积累了经验。美术活动“大扫除”意图让孩子的涂鸦的过程中回味整理娃娃家的劳动情景。借助“吸尘器”上下左右把房间内的灰尘吸干净,使小班幼儿从无控制涂鸦向有控制的涂鸦过渡,在摆放家具过程中的'促进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寓绘画表现于游戏之中。

  活动目标:

  1、在表现整理娃娃家物品的情境中,体验劳动的乐趣。

  2、能有控制的画直横线。

  活动准备:

  “吸尘器”:将两支深浅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用胶带纸捆绑,上面贴有吸尘器图片。

  淡紫色纸作底板、用奶黄、淡绿色纸剪出各种家具的形状作为粘贴的材料。固体胶、抹布等。迷你型吸尘器一台。

  情景布置:娃娃家(家中有小床、桌椅等家具),地毯,地毯上有垃圾。

  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老师用语言激发幼儿帮助娃娃家打扫地毯。

  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宝宝把地毯打扫干净呢?

  2、教师用吸尘器打扫娃娃家。

  3、老师小结:先从左到右一排一排吸,再从上往下一排一排吸,每个角落都吸到,就干净啦!

  (二)大家一起来打扫。

  1、教师与幼儿共同操作画直线,以儿歌提示操作的方法,同时丰富词语:左、右、上、下。

  2、教师演示把家具模型纸贴在画好线的纸上。

  (三)宝宝自己来打扫。

  1、幼儿自己来打扫,教师按操作步骤逐步提供材料。

  a、提供地毯、双色蜡笔。

  b、家具模型纸、固体胶。

  c、细勾线笔。

  2、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以儿歌的形式提示幼儿正确使用材料。

  (四)欣赏各自打扫的房间,看看哪个房间最干净最漂亮。

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

  2.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乐意与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1.部分幼儿排练好情境表演。

  2.一篮大小不一的苹果,个数与参加表演的幼儿人数相同。一篮橘子,比班级人数略少一些。

  3.操作材料《大苹果分给谁》

  活动重点:

  通过分苹果活动,学会分享和谦让。

  活动难点:

  乐意与其他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审美元素:

  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与他人分享或谦让的机会,本活动通过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够培养幼儿形成好吃的`东西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观看情境表演,进行讨论。

  (1)观看情境表演一:主人将大苹果留给自己,小的分给别人。

  师:小朋友,这样分苹果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分呢?

  (2)师小结:有好吃的东西时,应该互相谦让,大的分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

  (3)教师讲述故事《孔融让梨》。

  2.观看情境表演二,尝试谦让和分享的方法。

  (1)师:刚才小朋友的办法很好,请小主人按照我们的方法再分一次苹果。

  (2)师:谁愿意当小主人,学一学小朋友用好方法来分(大小不一的)苹果?

  部分幼儿尝试用谦让的方法分苹果。

  (3)增加两位 客人,引导幼儿讨论:如果苹果不够分怎么办?

  (4)师小结:除了谦让的方法,还可以大家共同分享好东西。

  3.看操作材料。

  ——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苹果够分吗?怎么分?

  (让幼儿看操作材料)我们再用同样的方法分苹果,让老奶奶、妈妈、小弟弟都开心。

  4.教师评价:表扬在分苹果活动中做得好的幼儿。

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境中发出轻、响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

  录有大班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图标等

  活动过程:

  1. 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出轻、响不同的声音,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老师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声音越说越轻,让幼儿感受轻的声音有时会让大家听不到。

  幼儿用响亮的声音向大家介绍自己,感知什么样的声音是响亮。

  2. 听录有大班幼儿嘈杂声的磁带,帮助幼儿体验什么时候该用轻的声音说话

  播放一段嘈杂声的磁带,引导幼儿感受大家都在说话的时候应该用轻轻的声音说话。

  提问:“你们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呢?”

  3. 回忆幼儿园的生活,想一想,在什么时候需要轻、需要响。

  提问:“我们在幼儿园里,每天要做哪些事情?”(教师出示相应生活图标)

  提问:“什么时候需要轻,什么时候需要响呢?”(师生共同讨论选择图标分类摆放)

  4. 情境练习,进一步体验不同的场境需要不同的声音。

小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过马路要先看红绿灯。

  2、帮助幼儿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场景、斑马线;

  2、红灯、绿灯;

  3、兔子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开汽车入场)

  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来!妈妈开汽车带你们去玩,好不好啊?

  (开始放音乐)

  开到教室里转两圈,然后小兔子出现(汽车刹车)

  师:“这只兔子怎么啦!吓我们一跳”(拍拍胸脯)“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分析

  第一部:

  1、“刚才是怎么回事呀?吓我们一跳”,(原来小兔子跑到马路上来了!)[请3、4个孩子回答问题]

  2、“小兔子能不能跑到马路上去的啊?”(不能)

  3、“为什么不能呢?”(要被汽车撞到的)[请5个孩子回答]

  4、“那我们一起来告诉小兔子(小结:马路上是不可以随便乱走的,要给汽车撞到的)。”(让孩子说响一点)

  第二部:

  1、“那我们过马路要走什么呀?”(斑马线)[白白的一条一条的是什么线?]

  2、“斑马线是什么样的啊?”

  3、“(小结:我们过马路的时候要走斑马线)。”

  第三部:

  1、“看看马路上还有什么呀?”举起红灯牌(红灯)

  2、“它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

  3、“红灯亮了要怎么样呀?”(停下来)

  4、小结:红灯亮了停一停。[一起说说,个别说说]

  (小结:好,我们一起来告诉小兔子)。

  5、除了红灯还有什么呀?出示绿灯(绿灯)

  6、绿灯是什么颜色的'啊?(绿色)[请3个孩子回答]

  7、那绿灯亮我们就能怎么样啦?[可以边做表演]

  8、哦,对了!绿灯亮了就能走了。

  9、(小结: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男女分别说]

  (那我们一起来告诉小兔子:过马路的时候要走斑马线,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

  三、游戏

  “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呢!你们想不想听啊?”(想)

  念一遍儿歌

  1、老师:大马路,宽又宽;中间有条斑马线;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才能行;小朋友们要牢记。

  2、跟妈妈一起来念

  问:小兔子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它回去吧!

  开着汽车出教室。

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天冷了,要做好保暖工作。

  2、鼓励幼儿不怕冷, 坚持天天按时来园,做一个勇敢的人。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流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们,天气冷了,你怕不怕?那你听听这些人怕不怕冷,他们是谁,好吗?

  二、教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

  教师提问:

  1、你听到了有哪些人?

  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3、他们怕不怕冷?他们勇敢吗?

  教师小结: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真勇敢,虽然天很冷,但是他们不怕冷,仍然像以前那样,打扫马路,洗菜,锻炼身体,去上学,那小朋友你们怕冷吗?你们现在是怎么在做的呢?

  三、请幼儿说说自己平时的表现。

  师:天虽然变冷了,但我们小朋友仍然能坚持天天按时来园,是个勇敢的人对吗?(可结合个别幼儿迟到现象进行随机教育)师:但是,虽然我们都是小勇士,但是还是得注意一些必要的保暖工作,比如早上来园时要戴手套、围巾等等,保护自己的'身体。

  四、延伸活动:到户外做锻炼师:你觉得现在外面冷吗?但是我的小勇士们,你们怕冷吗?那我们一起到外面去锻炼身体好吗?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园明白冬天时,要多多锻炼,不要因为害怕寒冷,不锻炼自己的身体!在幼儿的观念,他们对冬天的意识不了解,不懂什么叫抵御寒冷。通过故事,只能够让幼儿基本理解冬天,要穿棉袄,不能随便脱衣服等!针对冬天的体育锻炼前后身体感受不一样意识,我还不够体现出让幼儿明白,我认为应该在晨间活动中,多多锻炼小身体,懂得抵御寒冷!

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2、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妈妈的简单特征。

  活动准备:

  事先让幼儿回家观察妈妈2、请幼儿带妈妈的或者全家的照片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介绍节日教师用清楚简洁的语言向幼儿介绍三月八日是妇女节,是妈妈的节日。

  二、引导幼儿回忆妈妈的样子:

  1、你回家观察妈妈了吗?

  2、她长得怎么样?是高还是矮,是胖还是瘦,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3、请幼儿说一说。

  三、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妈妈的工作及职业。

  四、组织讨论知道妈妈既要工作又要操持家务,非常辛苦,应学会关心妈妈。引导幼儿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妈妈拿拖鞋,请妈妈喝水,听妈妈的话,不让妈妈生气等。

  活动反思:

  在班级里开展此次教学活动时,自己坐在幼儿中间,心和情感离幼儿很近,有种师生互动的感觉。然后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亲切、自然,这样迅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专注地参与课堂学习。接下来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是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使音乐的表现与创造在平日教学中紧密相连,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和生活联系紧密。

小班社会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家中主要房间的名称、喜欢自己的家。

  2、学习区分里外。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二、活动准备。

  1、录由各种声音的磁带(孩子的哭声、电话铃声、门铃声、炒菜的声音等)。

  2、反映家中房间的课件,棉签、藕段、土豆、甜椒等蔬菜、水粉颜料、纸。

  3、幼儿人手一份连线图,表现窗帘的图纸。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录音,请幼儿辨别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

  (二)欣赏图片或课件,美丽舒适的家。

  1、欣赏家中房间的图片,明确各个房间的名称。你喜欢哪个房间?你喜欢的这个房间叫什么?(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我们会这个房间里做什么?

  2、你家的房间和图片上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你的家吗?为什么?

  (三)组织幼儿连线游戏,给用品找家。

  1、观看图片,并说出它们应该放在那个房间?

  2、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将相关的物品进行连线,教师随时指导。

  3、观看验证图,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说出“xx放在xx里面、xx放在xx外面”。

  (四)鼓励幼儿做一个小小设计师,设计漂亮的窗帘。

  1、教师出示范画幼儿欣赏,引起幼儿作画的兴趣。

  2、幼儿为自己家里最喜欢的房间设计窗帘,教师说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活动延伸。

  用各种颜色的颜料进行新的窗帘设计,启发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五、活动反思。

  我组织的这节活动是小班主题《让爱住我家》中的次主题《来来来,来我家》中的一节社会教育活动。选择这节活动后,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对个别环节进行了重新调整,使其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了解家中主要房间的名称,激发他们们对家的热爱,在活动中我启发引导幼儿边看、边说、边做,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在活动中调动幼儿谈话的欲望,轻松学会区分里外,达到了我所设定的活动目标。下面我对所执教的活动课做以下反思。

  第一个环节,利用家中幼儿熟悉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然进入家的情境中,为下面的活动认识家的各个房间做铺垫。接着利用大屏幕上的房间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家中各个房间的名称,通过提问问题,环环相扣让幼儿认识房间名称、说出房间物品、你最喜欢哪一个房间,充分调动幼儿的感性经验,师幼互动效果比较好。

  第二个环节,是物品找家,是对幼儿上一环节的拓展应用。是本节活动课的重点环节。通过看单张图片让幼儿准确认知,让幼儿明白什么放在什么里面,通过幼儿自己动手连线直接感知,更进一步加深什么放在什么里面,达到活动目标。这一环节,幼儿对前面的感知环节认识的到位,在指导过程中及时纠错,所以幼儿能够准确的.连线。

  为进一步让幼儿感知里外,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孩子们物品找家环节进行验证,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幼儿更加明白里外,这一环节我对幼儿积极引导,本环节是对上一环节的巩固,同时也引发幼儿对什么放在什么外面的积极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是设计窗帘,我特意设计了一张大的窗帘,特殊的绘画材料,美丽的窗帘图案一下子将幼儿吸引住,为幼儿自己动手蔬菜拓印做铺垫。这一环节,幼儿大胆用绘画材料为自己的房间设计窗帘。我觉得教师的语言指导、直观画面,多样的绘画材料是这一环节幼儿自己动手的前提,幼儿正是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够设大胆作画。

  本节活动课达到了我所设计的活动目标,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脑,调动起幼儿的谈话的欲望、兴趣,让幼儿更加喜欢自己温暖的家。

小班社会教案 篇8

  活动目标: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评析: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

【小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教案01-18

小班社会课教案03-26

小班社会教案03-04

春天小班社会教案04-02

小班社会《垃圾分类》教案01-06

小班社会活动教案06-18

小班社会教案舒适的家09-26

小班社会教案我们是朋友11-21

精选小班社会教案四篇07-01

小班社会我的好妈妈教案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