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04 16:19:0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教案15篇

中班数学教案1

  一,活动准备:

  橘子园背景图;幼儿操作材料。

  二,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3

  1,出示果园图:今天我们去参观橘子园。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几棵橘子树?幼儿随意观察图片,

  (互相交流讨论。)

  2,用点数的方法得出图片上有3棵橘子树(出示3让幼儿认识)

  3,哦,这就是3,你们说说看:这3象什么?

  (二)找数字)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了小果树,请你们数数你的果树上有几个橘子,并去找一个与橘子数量相同的数字朋友贴上去。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谁的橘子多。

  (三)装橘子:

  1,师:你们想不想去摘橘子?(幼儿自由摘橘子)

  2,你摘了几个橘子?现在请你根据篮子上的数量把橘子装进去。

  (引导幼儿边装边数)

  三,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认识数字1---3的.。

  2,学习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中班数学教案2

  活动背景: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和生活,利用幼儿平常接触到的、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活动,是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我们投放幼儿自己收集、非常熟悉的大小不一的种子材料,创设问题情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种子排队、球排队、游戏“走钢丝”,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感知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一种互逆关系。本次活动,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学习习惯。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将收集的种子进行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2、 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赤豆各十颗)

  2、纸板人手一张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蚕豆、黄豆、赤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种子)

  2、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讲解操作要领.

  “现在请你们做件事,给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图一)

  “请你们猜猜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

  “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

  “排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它们站在线上。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

  “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呢?”(十颗)“它们都是十颗啊?那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

  (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为蚕豆大,所以排得最长。因为黄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队伍不长也不短)。

  (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大,排列越长。

  3、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

  “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线)“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

  (2)设疑、引导幼儿思考

  “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A:一样,B、不一样)

  (3)交待探索要求,幼儿操作。

  “请你们用不同的种子分别在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列,看看它们用的数量到底会不会一样多呢?”

  (4)讲述操作结果。

  (不一样多,红豆用得最多,蚕豆最少)

  (5)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呢?”

  (6)小结:队伍一样长时,小种子用得多,大种子用得少。

  4、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提问:

  “如果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短,为什么?”(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为什么?”(队伍一样长时,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2)游戏:走钢丝。

  “请小朋友找你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走钢丝的游戏。自己找一段距离,从起点线处脚跟对脚尖走到终点线,数数你用了几步?你的爸爸妈妈用了几步?”

  “想一想,为什么爸爸妈妈用的步子少,你们用的多呢?”

  教学反思

  《种子排队》是中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一节科学课,这也是我们中班组内的一节公共课。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活动一开始,我就与孩子们一同认识了“红豆、黄豆、蚕豆”这三种豆。然后引出下文进行第一次操作,给三种种子进行排队。在这个环节里我以“一个挨着一个”的方式要求孩子进行排队,排除了幼儿不规则排列给比较归纳形成正确概念所带来的干扰因素,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探索习惯。在操作中我把线条分别用红色点、黄色点和绿色点不同的记号来表示。我还选择了两人合作的方式进行,一人“排队”,一人记录这样的方式增进了孩子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在操作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并且孩子们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他们的发现,当我问起幼儿:“每一对的长短都一样长吗?”幼儿马上积极的回答:“不一样长。”

  然后请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分别都有几颗,孩子们都说是10颗,我又问:“为什么都是10颗,队伍却不一样长呢?”思媛说:“因为蚕豆扁扁的要大,所以它们的队伍就排得最长。”东东说:“黄豆圆圆的小,所以它们排得短了。”佳耀接着说:“红豆最小,所以排得最短了。”孩子们通过自己操作,更直观的发现了三种种子的不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我在操作时没有交代清楚操作要求,记录数字的孩子有的记录在种子排列的右边,有的记录在最下面,看上去有点凌乱。所以在第二次操作记录时我特别强调了这一点,要求幼儿统一记录在右边,可是新的问题在第二次操作时又出现了,对于材料的准备和设计表上线条的长短我欠缺考虑,使操作时出现了失误,无法进行正确操作,这是一个我不应该犯的错误,另外对于科学活动来讲,小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两次的操作到最后再进行总结性小结的话,我想幼儿对于物体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这一知识点掌握的会更好。

  整个活动中在操作材料准备上也有待更加具体,由于种子非常的容易滚动,很多孩子排了半天也没排好,花费了不少时间,就连集体讨论时还在“锲而不舍”地排着,影响了活动的效果,我想可以在白纸上黏贴双面胶或是利用KT板,上面压上几道凹槽来让孩子们在上面给种子排队,这样幼儿的操作及老师的点评都会更方便。

中班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如排队,每天的做操要排队,班级里的物品要归放,游戏中无意识的比高矮等等。"排排队"这个活动选自百科画册,这是幼儿在比高矮基础上按照要求对物体进行排序。活动中的重点是学习比较物体高矮,能按高矮进行排序,难点是了解比高矮的条件。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拍球引出高矮,初步感知高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环节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在此间,我通过游戏演示小鸭小鸡小猫动物形象和操作比较,帮助幼儿了解比高矮的条件(二个以上在同一高度上)。第三环节与同伴比高矮,这一环节中幼儿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及时应用习得知识。第四环节排排队,通过给三个幼儿排队、老师错空、幼儿改正、小组操作,进一步让幼儿巩固物体的排序。第五环节延伸活动对排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三、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拿出篮子),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看看,小鸭和小鸡谁高谁矮呀?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小鸡站在高高的积木上,而小鸭呀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中班数学教案4

  活动一:

  用“左右手”感知自身的左右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得手是你的哪只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手?

  平时我们常用右手(左手)作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来越聪明。

  (2)体验自身左与右

  师:左右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谁来说一说?

  (3)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活动二:体验相对

  师:我举起的是右手吗?(右手、面对面)

  我们面对面的站者,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会相反。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碰击气球,使气球不落下。

  2、自由探索各种玩气球的方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萌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气球个数多于幼儿的人数、大垃圾袋两个、圆形即时贴若干、塑料泡沫垫一块、背景音乐。

  场地准备:空间足够大的空场地。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韵律《兔子舞》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和小白兔来跳舞吧!幼儿随着教师听完整音乐有节奏的进行律动。

  二、游戏:长了翅膀的气球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气球,这个气球可神奇啦!气球上长着翅膀呢,不信你们来试试,让气球飞起来!给幼儿分发气球(人手一个)用手让气球"飞"起来。教师:(拿着气球示范)小朋友们看,我们可以用手让气球飞起来,不要让气球落地。教师引导幼儿用手玩气球,教师参与其中,注重个别差异,鼓励幼儿用手背、手指,变拳头等或用手指弹一弹等多种方式来玩气球。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原来我们的手可以用各种方法让气球长翅膀,飞起来。

  三、自由探索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教师:除了用手可以让气球飞起来,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些部位让气球飞起来呢?幼儿自由探索后请个别幼儿说身体部位并大胆的在同伴面前展示后,教师在自己身体部位上粘贴圆形即时贴。

  四、游戏"气球不落地"。两人一组夹球运球,运到指定地点,要求幼儿在玩气球的过程中,不许落地,落地幼儿一旁观看。(游戏中教师以裁判的身份参与游戏,注意幼儿的安全)

  五、调节活动:欣赏教师顶球教师:下面请欣赏老师是怎么让气球飞起来的'!放背景音乐,教师随音乐有节奏的用即时贴粘贴的身体各个部位顶球,幼儿在一边欣赏。

  六、放松活动一起坐在垫子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拍拍身体的各个部位,放松四肢,幼儿帮助整理气球,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6

  中班数学教案:找图形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2、活动中能积极地与同伴合作,听到信号能迅速地行动。

  二、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上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圆。

  2、图形卡片、短绳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找图形

  (1)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向场地上相应的图形跑去并站在图形中。

  (2)教师说出不同图形的名称,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图形场地上寻找该图形,在跑去站在图形中。

  (3)用信号代替图形名称,让幼儿根据信号寻找图形并向图形跑去。如打一次铃表示正方形,打两次铃表示三角形,打三次铃表示圆形等。

  2、拼图形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教师出示的图形卡手拉手围成相应的图形

  (2)鼓励幼儿用短绳在地面上拼成各种图形后,玩跑图形的游戏。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数多少

  一、活动目标:

  1、幼儿继续学习用目测方法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

  2、幼儿认识8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间的数量关系。

  二、活动准备:

  1、点卡6张(3---8),数字3---8,幼儿画册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

  出示点卡,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每张卡片上的圆点一样多吗?各有几个点子?

  2、按序排列点卡并匹配数字

  谁会给这些点卡排队?想想哪张卡片排在最前面,接下来又排哪一张??”(幼儿操作)点子卡片想找数字朋友,谁来帮忙找一找?”(幼儿操作)。请大家一起说说他们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理解相邻两数间的关系

  “3的后面是数字几?”“4比3怎么样?”(多1个)“3比4呢?”(少1个)以此类推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数,排在它后面的一个数都要比它怎么样?”(多1个)那排在它前面的一个数呢?(少1个)

  4、小组操作

  填空格:“先看看空格前有几个点子,再看空格后又有几个点子,想想空格里应该画几个点子呢?”

  中班数学教案:给花宝宝排队

  一、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数字8、9,正确感知8和9的数量。

  2、学会将9以内的物体按序排列。

  二、活动准备:

  1、数字5—9的大数卡各一张;8和9的大实物卡各3张

  2、《幼儿画册》第3册第11页。

  三、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

  出示大实物卡8或9,请幼儿说说卡片上画着什么,每种物体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2、按数量归类,感知8和9的数量,并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

  (1)以一张8的实物卡和一张9的实物卡为标记,请幼儿将自己粘贴的花宝宝按8或9的数量归类。归类时,引导幼儿说一说,如:9个花宝宝和9放在一起。

  (2)出示8和9的数卡,请幼儿帮助数卡找家。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是8个,哪些物体是9个。

  3、完成《幼儿画册》“花宝宝”的练习。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变变变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图形折叠、分割、拼摆,感知图形的变化。

  2、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及圆形的认识,发展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图画若干张,事先张贴于活动室内供幼儿观赏。

  2、图形操作卡片(各种几何图形)。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图形宝宝们来到了我们班,可是他们很调皮,和小朋友们玩躲猫猫的游戏,请你们来把它们找出来吧!(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的')

  2、借形想象,拓展幼儿想象空间。

  (1)图形变变变。

  教师出示长方形,引导幼儿将长方形的图形纸用折的方法变成新的图形,鼓励幼儿尝试多种变法。

  (2)请你们一起来想想,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我们还可以折成什么图形?

  (3)数图形。

  沿着折线剪一剪,并数数变成了几个新的图形。

  (4)拼图形。

  鼓励幼儿用各种新图形拼搭成物体造型。

  3、幼儿操作。

  游戏:图形变变变

  提供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纸若干,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通过折、剪、拼的方法探索图形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学会介绍自己的操作成果。

  4、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教师请幼儿共同欣赏、点评幼儿操作结果。点评后,请“找图形”活动区记录得不正确的幼儿加以纠正自己的操作结果。

中班数学教案7

  一、活动目标

  1、能将6以内高矮、粗细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2、探索两种排序之间的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长短不同、粗细不同的吸管6根,幼儿用书,PPT,操作单。固体胶,笑脸贴纸。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看,今天谁来我们班上了(孙悟空),你们知道孙悟空有一个厉害的武器是什么吗?对,它就是金箍棒,孙悟空可厉害了。他会七十二变,看,他变出了什么?两根金箍棒,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一根粗一根细)那我们就分别用粗和细来将他们标识出来。

  看孙悟空变出了许多的金箍棒,他头都晕了,你们帮他整理吗?你会怎么整理呢?请你去、举手说一说。(由细到粗或出到细)我们一起来帮助孙悟空整理金箍棒吧!先找出最粗的,然后再找第二粗的,接下的第三粗的,第四粗的,第五粗的,最后最细的。老师要换一边你会吗?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2.看,孙悟空还变出了什么,(许多的孙悟空)

  哇,你知道他们谁最高,谁最矮吗?(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看不出来)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知道他们的身高吗?

  教师小结:两个人比高矮的时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1、探索按照高矮粗细排序的方法。

  (1)你是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请你举手告诉我谁排在第一?谁排在第二?

  (2)小结,原来物品不仅可以根据粗细还可以根据高矮来排队。

  3请幼儿分组活动

  孙悟空还变成了许多的物品,要请小朋友们帮忙来排排队,现在,请你们回到自己的'桌位去操作吧!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知道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4活动评价与结节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单,你是按照什么规律给它们排队呢?(从粗到细或从细到粗;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今天我们学习了本领,请宝贝们课后比比谁跳的远,谁长的高高的!

中班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对斜坡上物品下滑的现象感兴趣。

  2、正确数数,比较高低。

  重点:幼儿在玩滑梯时,引导幼儿探索下滑现象。

  难点:请幼儿探索斜坡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大小相同的立方体积木若干,木板若干块,纸、笔、小汽车若干。

  活动过程:

  请幼儿玩滑梯:幼儿在玩滑梯时,引导幼儿探索下滑现象。

  请幼儿自由讲述下滑的原因。

  请幼儿分别在高、低不同的滑梯上游戏、比赛时有什么不同感觉,看谁滑得快,想想为什么。

  1、请幼儿搭滑梯:

  引导幼儿用积木和木板搭滑梯。

  引导幼儿尝试分别用1块、2块、3块积木搭出不同高度的滑梯。

  2、请幼儿仔细观察滑梯:

  “谁搭的滑梯高?谁搭的滑梯低?高的'滑梯用了几块积木?低的滑梯用了几块积木?”

  3、请幼儿探索斜坡与汽车下滑速度的关系:

  “让小汽车从滑梯上滑下去,它在哪个滑梯上滑的快?”

  4、请幼儿交流汽车下滑速度快的原因:

  教师小结:

  积木用的越多,斜坡越高,下坡速度越快。

中班数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水果,知道它们的名称、外形特征和内部的基本构造。

  2、根据水果的外形特征,找到相对应的剖面图,并进行连线。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找对应》、笔、整个的水果和剖开来的水果用放盘装好。

  【活动过程】

  1、观看水果,说说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今天老师带来了哪些水果呢?它们又是什么形状的`?”(交流)

  2、将整个水果和部分水果进行归类。

  “有的水果被切成了好多块,变成了水果宝宝,你能将它们送到妈妈面前吗?”(归类)

  3、游戏:找对应“这儿还有好多水果宝宝没找到妈妈呢,你们来帮帮忙,用一条线将它们连在一起吧。”

  幼儿完成幼儿用书《找对应》的操作活动,教师随机检查。

  4、幼儿相互交流操作结果,并收拾整理操作澳作材料。

中班数学教案10

  设计意图: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如排排队,每天的做操要排队,班级里的物品我们要归放,游戏中我们无意识的比高矮等等,今天我设计的这个排排对,用一个绘本故事《蜈蚣叔叔的袜子》来引导,让幼儿在有趣的绘本故事中,感知、发现和创造多种排列规律,同时感受绘本中蜈蚣叔叔穿袜子的特别和有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第一环节让幼儿用两种颜色的夹子给蜈蚣叔叔穿袜子,让他们动手实践操作。第二环节综合幼儿给蜈蚣叔叔穿的袜子颜色我们再次讨论还可以怎么穿,我用图片的方式展示。第三环节,又添加一种颜色的袜子,让幼儿去探索。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绘本故事情节中,感知、发现和创造多种排列规律。

  2、感受绘本中蜈蚣叔叔袜子的特别和有趣,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蜈蚣叔叔的袜子》课件,蜈蚣图片若干,蓝色红色夹子若干,袜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脚运动小脚穿上鞋子真舒服,我们来动一动小脚。

  提问:每个人有几只脚啊?可是,有位朋友长着许多的脚,它是谁呢?播放画面一,引导幼儿猜测是谁的脚。

  二、播放绘本PPT,学习有规律地排序

  1、播放画面二,提问:蜈蚣叔叔是个有名的帅哥,你觉得它哪里帅啊?看看它的脚,好奇怪。你们见过穿袜子的蜈蚣么?它穿了什么颜色的袜子?(发现有"红绿蓝红绿蓝"的规律)嘟嘟是蜈蚣叔叔的邻居,他好久没看到蜈蚣叔叔了。

  2、播放PPT,提问:蜈蚣叔叔怎么了?你从哪儿看出它生病了?

  3、放画面四、五、,提问蜈蚣叔叔为什么要穿这么多袜子?有哪些颜色的袜子?嘟嘟的妈妈准备了很多礼物让嘟嘟带给蜈蚣叔叔,嘟嘟来到蜈蚣叔叔家正准备离开,蜈蚣叔叔说:"一会又客人要来,我必须穿袜子,你能帮我么?我的袜子挂院子里。"好啊"嘟嘟来到了院子里,看到了好多颜色的袜子。

  蜈蚣叔叔可奇怪了,他是按照心情穿袜子的,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只穿两种颜色的袜子,今天它病了,只想穿绿色和蓝色的`袜子,两种的袜子可以怎么穿呢?你们愿意帮助蜈蚣叔叔么?

  4、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袜子有规律的排序。

  (1)幼儿第一次操作,教师帮助幼儿比较发现两种颜色的排列规律。

  (选出正确和不正确)和幼儿一起观察。

  提问:你觉得蜈蚣叔叔更喜欢哪种穿法,为什么?

  (选出正确和不正确的)和幼儿一起观察提问:这几个小朋友用了几种方法啊?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交换位置……)两种颜色的袜子还有别的穿法么?(幼儿讨论)

  (2)幼儿第二次操作,探索发现新的规律。教师把幼儿探索新的规律用图片进行展示。

  5、延伸活动:初步感知三种颜色袜子的排列规律。

  提问:蜈蚣叔叔得到你们的帮助很开心,你们呢?

  现在蜈蚣叔叔它又想穿三种颜色袜子了,哪三种颜色啊?你们还愿意帮助它么?那我们把夹子放在益智区,等区域活动的时候再帮助它吧。

中班数学教案11

  游戏目标:

  发展幼儿注意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游戏玩法:

  两名幼儿相对而坐,都把手放在后面。大家一起边念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金苹果,银苹果,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骨碌骨碌锤。"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就把右手伸出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中班数学教案12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学习5以内数的相邻数。

  二、提高幼儿探索数量关系的能力。

  三、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四、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理解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一、3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各5个。

  二、1——6数字头套

  活动过程

  (一)5的相邻好朋友。

  1、 教师分别取3种颜色不同的圆片各5个,一一对应排成3排,中间的1排不动,请幼儿讨论如何能让3排圆片一排比一排多1个。

  2、 引导幼儿数一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扣子右边。请幼儿说一说比5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5多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

  (教师让幼儿指出来)

  3、 引导幼儿理解,5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5少1的是4,排在5的前面,一个是比5多1的是6,排在5的后面。

  (二)游戏:“找朋友”。

  1、请幼儿头上戴上数字分组,每组6人。

  2、请每组幼儿从1——6的数字宝宝中选一位数字宝贝站出来找出它的邻居。

  教师:请数字5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4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3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请数字2的邻居拍手,是数字几就拍几下。

  幼儿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和拍手的声音配合。

  (这样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幼儿交换头套,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活动中环节一就是通过点子卡了解相邻关系,幼儿也通过点子卡认识了、理解了。而我想引导幼儿运用完整地话语表述而导致幼儿绕在了这一环节。由于幼儿怎么说都不完整,幼儿也越来越没有信心,这时我采用师示范的方法来引导。然而因为自己的示范的语言不够简练,太复杂,促使幼儿不能及时消化运用,如“5的相邻数是 4,4比5少1,6比5多1 ;5的相邻数是4和6,这样比前1个多1,比后一个少1的顺数称为相邻数。由此得出,师自己首先要有思考,要运用最简单的方式,适合幼儿理解表述的方式进行示范,这样才能给予幼儿清晰地要求,有效地学习。

  在活动中我太急于说出相邻数的关系了。没有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我以后上课时应该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让幼儿进一步的思考,让幼儿自己发现,达到熟练巩固的效果。

中班数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活动准备:教师用具:课件、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幼儿学具:正方形、梯形图形没人一套、梯形拼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昨天老师去小兔家做客了,它们家有一间特别漂亮的房子(PPT)房子的身体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房子的门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房子的窗又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二、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突然吹来一阵风,把小兔家的房子吹走了,就剩下一个梯形的房顶(PPT)

  2、幼儿操作第一次:分析比较梯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3、教师小结: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上面的短边是梯形的上底,下面的长边是下底,两边象滑滑梯一样斜斜的,这样组成的图形就叫梯形。

  4、不过,梯形宝宝特别调皮,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竖着放,他们都是梯形),提问:只有一个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直角梯形)

  5、又吹来一阵风,梯形不见了,小兔子怎么啦?(哭的PPT)请小朋友帮忙盖一间房子

  三、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盖房子首先要找好材料,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PPT)

  四、复习巩固:梯形

  1、“下面哪个是梯形,请小朋友用手把它圈出来”(幼儿操作)

  2、调皮的梯形不见了,请小朋友把它拼出来(操作)

  五、幼儿操作活动:

  桌子上有好多坏了的梯形,请小朋友一起把它修理好,然后添画上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帮助小兔重新盖一间新房吧(幼儿拼贴与添画活动)

中班数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

  2、在游戏中体验找数字邻居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PPT、数字宝宝卡片

  活动过程:

  一、通过动物搬家引入主题,初步感知5以内的相邻数

  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园里的动物今天要搬家了,要请小朋友们去认识一下他们的家

  我们一起来看下有哪几个小动物要搬家。

  看课件 ,小猪,小猴,小羊,小鸡,小熊猫有五只小动物搬家

  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们搬到哪里了

  课件这里有五栋漂亮的房子,看看一号房子住了小熊猫,二号小猴子,三号小羊,四号小猪,五号小鸡。

  那么老师来提问一下,小羊住在几号房呢?

  住在小羊的旁边,它的邻居是谁和谁呢?

  住在小猴的旁边,它的邻居是谁和谁呢?

  二、利用课件演示5以内的数字宝宝找邻居

  那动物宝宝都有自己的邻居了,数字宝宝有没有自己的邻居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五以内的相邻数。

  首先先学习一下2的相邻数,图上有几个红星呢?用数字几表示?

  数字2有两个邻居,一个大邻居一个小邻居

  小邻居就是比2小一的数字是几?大邻居就是比2大一的数字是几?

  那数字2的邻居是几和几呢?

  再看看3的相邻数是几,这里有几个小花呢?

  3的小邻居是几?3的大邻居是几?

  那么3的邻居就是2和4

  4的相邻数又是几呢?

  这里有三排蘑菇,每排有4朵蘑菇,用数字4表示

  再看看4的小邻居是几,大邻居又是几呢?

  那么4的邻居就是3和5

  所以说,相邻数就是一个比它少1的数,和一个比它多1的数。

  三.动手操作玩游戏

  现在我们学习了五以内的相邻数,那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吧!

  播放音乐,每人发一个数字宝宝挂在胸前。

  老师来说一下游戏规则:音乐响起,宝宝们都来大圈里跑或者跳,等音乐停止的时候,老师拿一张数字卡,比如说4,那么4的的小朋友就牵起4的邻居3和5的小朋友的手。

  播放音乐,玩游戏

  四.再次观看课件,用圆圈表示的方法巩固5以内的相邻数

  刚才小朋友玩了找朋友的游戏,今天我们学习了5以内数的相邻数,那我们一起再来学习回顾一下,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最后再看一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格子,第一排有两个圆圈,小朋友帮忙找下它的邻居。

  三个圆圈和四个圆圈说我们还没有好朋友,小朋友动动自己的小手找找他们的'邻居放在旁边的格子里吧!

  宝贝自己动手操作

  自己操作结束后,老师统一演示一下三和四的邻居分别是几

  结束退场。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首先以“动物搬家”的情景,帮助幼儿理解“邻居关系”、复习数的排列、数与数的关系,为幼儿后面理解“相邻数”的概念,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打下基础,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其中,学习2的相邻数是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什么是相邻数,及相邻数的关系,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处于主动探索状态,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但是突破难点的过程中,虽然幼儿能在之前的游戏操作中完成相关的相邻数的练习,但对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幼儿来说难度较大,要让幼儿在新授过程中充分理解相邻数的关系,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中班数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自己设计的规律排列花纹制作彩带。

  2.探索发现事物花纹排列的规律。

  3.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规律排列的美。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二)、(四)中的领带、盘子图片,与安全标记若干。

  2.学具:幼儿用书第19页《小小设计师》的材料。星星、月亮等不干胶材料若干。

  3. 电教设备: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盘子图片,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

  1.过节了,小兔子给自己买了几件漂亮的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呀?

  2.这个盘子漂亮吗?盘子上有什么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3.引导幼儿用圆点标记记录花纹排列的方法。

  教师:我这里有一些远点标记,你们能按牌子花纹的排列方法也给这些标记排一排吗?

  教师请个别幼儿操作,集体验证。

  (二)引导幼儿观察领带图片,发现图案排列的规律。

  1.出示领带。

  提问:小兔还买了什么?领带花纹的排列方法和盘子花纹一样吗?是怎么排的?

  2.运用远点标记几率领带花纹的排列方法。

  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验证。

  3.比较发现两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领带和盘子的花纹排列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拓展幼儿思维。

  (1)花纹除了可以这样排,还可以怎么样有规律地排列。

  (2)将不同的排列规律记录在黑板上。

  (三)幼儿作业。

  1.布置作业。

  教师:请小朋友给小兔设计桌布和围巾,先按照小兔的而要求将桌布花纹设计好,然后再设计围巾上的花纹。想一想,图案怎样排列才能既有序又漂亮?

  2.展示作业并交流。

  教师:你喜欢哪一种设计?它的花纹是怎么排列的?

  教师:你觉得还可以怎样排列更加美丽?它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排列的?[w1]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操作区提供串珠材料和规律示意图让幼儿练习。

  2.家园共育:家长利用身边的材料帮助幼儿获得多种排列组合花纹的而方法,体验规律排列所产生的美。

  3.日常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各种服装等的图案规律,了解设计师的设计意图等等。[w2]

  活动反思:

  中班数学《小小设计师》这一活动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掌握两种颜色排序的基本方式;难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根据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一特点,为了抓住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动物要举行“设计师大赛”的情境展开活动,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第一步让幼儿观察斑马身上、房顶、围栏、小路的排列规律,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简单排列的规律特征。第二步让幼儿认识果子、小花的排列规律,难度也由简到难。幼儿有了前面的经验积累,对于难度大一点的练习应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完成的也比较好,最后我让幼儿切实地操作,请他们自己动手设计一条用红、黄两种颜色的爱心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的项链。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说说自己是按哪种规律来做的,语言的加入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清晰的思路,增强行动的目的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幼儿都能达到我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我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未能加以表扬,让其他的幼儿也来学学他的独特而有趣的排列方法。

  这个活动虽然幼儿能理解了规律的意义,但未能进行举一反三灵活多样的操作,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继续让幼儿操作排序,给幼儿们恰如其分的指导,融入孩子当中并以幼儿的心态、兴趣和目光参与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幼儿大胆的去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天性,让幼儿在实践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03-24

中班数学教案12-24

中班数学教案《排序》11-29

中班数学教案《分类》10-19

中班数学教案《比轻重》09-29

中班数学教案《家里的数字》11-28

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宝宝11-29

中班数学教案:小熊请客10-15

中班数学教案《数字宝宝》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