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圆的周长教案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周长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圆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圆的周长?
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互动
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演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3.14.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
2.什么叫圆周率?
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
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取3.14)
八、出示例1:
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d=1.95 单位:米
c=d
=3.141.95
=6.123
6.1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
九、课堂练习:
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 )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 )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 )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
圆的周长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62—63页。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实物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认识周长
1.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茶叶筒、易拉罐等物品,从这些物体中找出一个圆形来,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二)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3)“折叠”——把圆形纸片对折几次,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4)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三)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四)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课件)
3、理解误差: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4、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C=πd 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2πr 5、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学习例1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共同订正。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64页做一做1、2题
2.判断
(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π=3.14 ( )
3.李伯伯菜园里有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形水池。绕这个水池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圆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
教师:铁环滚动一周的距离我们就叫做铁环的周长。
教师: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二、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老师出示一个圆(实物)。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课件出示一个圆。谁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
学生指出并回答。(略)
2.观察。
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周长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直径相等,圆的周长就相等。
3.课件演示右图:
问题:这两个圆的周长哪一个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由曲变直,对学生的推断进行检验。
4.小结。
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三、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作一个实验,测量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得出它们的商。
1.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步骤。
出示探究建议:
(1)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2)记录数据;(3)进行计算;(4)得出结论。
2.说明活动要求。
每个组的同学先测量出学具中圆形的周长和直径,然后再用周长除以直径,并把这些数据和计算的结果填在表里。
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周长除以直径的商(保留两位小数)
3.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汇报交流。
(1)交流测量的方法。
提问:谁来介绍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测量圆的周长的?
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绳绕法、滚动法……)
教师:在这些方法中,最欣赏哪个组的方法?
小结: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想办法把圆这个曲线图形转化成直线来进行测量的。(课件出示绳绕法、滚动法……的动画测量过程)
(2)交流计算方法和结论。
提问:观察这些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5.介绍圆周率。
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对于圆周率我国古代的数学家就对此有了研究了,他们把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近似的看作圆的周长,因为正六边形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所以近似的看成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出示课件,展示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可是大家可以发现圆内接正六边形的周长与圆的周长的误差太大了。因此把它的边数加倍,得到正十二边形,再加倍到正二十四边形。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刘徽用圆的内接正96边形,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14倍,而祖冲之用圆的内接正16384边形,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第一人,他在数学上的伟大贡献得到了世界的公认。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分得的边数越多,精确的数位越多)到了现代,人们用计算机对圆周率进行计算,1999年日本的两位科学家把π值精确到20xx亿位。
6.总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问题:你怎样理解周长/直径=π?你还能知道什么?
结论:c=πd,d=c/π,c =2πr,r=c/2π。
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π近似的取为3.14。
7.教学例2。
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提示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
[评析:有前面数学活动的基础,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已经是水到渠成,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习例2这既是验证刚发现的圆周长计算公式,又是初步运用,巩固刚发现的公式,更是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完整过程。]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大于b.小于c.等于
2.半圆的周长()圆周长。
a.大于b.小于c.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课堂作业
1.课堂活动第1、2题。
将课堂活动第1题的直径扩展到9cm为止,当学生算完后,除了观察直径、周长的变化外,还要能让学生将直径与周长对应的值记一记。第2题的图形周长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个图形的周长指哪些线,怎么算,最后概括出半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2.练习五第1~5题。
在学生理解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分清每题的条件和问题,合理地运用公式,同时注意每题的单位名称。其中,练习五第3题,可以用教具进行演示,说明计算分针尖端走过的路程,就是求半径是15厘米的圆的周长。
七、课后作业
1.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2)d=1.5厘米(3)d=4分米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2)r=1.5厘米(3)r=3米
[评析:创设生活情境,密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再通过观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有关,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接着就引导学生做实验,探索出圆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对于掌握数学知识有用,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圆的周长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主动研究、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
3.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套、系绳的小球。
学具准备:塑料圆片、正方形纸板、圆规、剪子、直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我们学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回想一下,它们的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2.揭示圆的周长。
(1)同学们都有一张正方形纸板,请你们用圆规在这张正方形纸板上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用钢笔或圆珠笔描出圆的周长,并且沿着圆的周长将圆剪下来。
(2)谁能指出这个圆的周长?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
二、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1.测量圆周长的方法。
(1)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还想知道什么?
我们先研究怎样测量圆的周长,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学生边回答边演示。
(2)教师甩动绳子系的小球,形成一个圆。
提问:小球的运动形成一个圆。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2.认识圆周率。
(1)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用绳测和滚动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太麻烦,有时也做不到,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准确计算圆周长的方法。研究圆的周长计算方法首先考虑圆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请同学们看屏幕,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想一想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向前滚动一周,留下的线段长就是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圆周长跟直径有关系?
②学生测量圆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圆的周长跟直径是不是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用你喜欢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计算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将结果记录在表中。
生测量、计算、填表。在黑板上出示一组结果。
请同学们看黑板,从这些测量的计算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什么特点?
③课件演示,证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继续演示上面三个圆,直径与周长进行比较,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些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那么屏幕上这三个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三个圆的周长也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2)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任何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那也就是任何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他为圆周率。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表示。(指导读写。)
(3)了解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圆周率的历史。
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看111页方框中的方字,想: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研究圆周率到底等于多少。后来数学家们逐渐发现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现在人们已经能用计算机算出它的小数点后面上亿位。=3.141592653
3.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根据刚才的探索,你能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圆的周长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的过程,理解圆周率。体会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就感。
2、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3、感受圆周率的探索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探究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能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为定值。
教学准备:大小不同的'圆形纸板、计算器、多媒体课件、20厘米长的绳子、直尺、硬币、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
教学策略: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点拨与练习
教学程序:
一、激活目标
出示主题图花坛,花坛的周长指什么?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指什么?出示画有圆而且标出直径的正方形,这个圆的周长指什么?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测量圆的周长?
二、活动建构
1、测量大小不同的四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填表并计算。探究与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借助计算器)
2、介绍圆周率的由来。
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周长÷直径,即π=c÷d。“π”的由来:π是第十六个希腊字母,是希腊文圆周率的第一个字母,大数学家欧拉在一七三六年开始,在书信和论文中都用π来代表圆周率。
组织学生阅读资料,谈感受。
3、推导出:c=πd或c=2πr
4、计算花坛的周长,解决相关问题。
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50厘米,绕花坛一周车轮大约转动多少周?
三、解释应用
一种铲车的前轮半径0.4米,后轮直径1.6米。行驶时,后轮转一周,前轮转几周?
四、反馈测评
1、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半径是5米,绕着它走一周,要走多少米?
15厘米
A
B
2、小蚂蚁从A点沿着这条曲线爬到B点,大约要爬多远的距离?
3、公园内有一个圆形人工湖,绕湖一周要走1570米,湖中心有一个小岛,从湖边到小岛架一座桥,桥长大约多少米?
五、课堂小结
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我有什么遗憾?我有什么疑问?
希望同学们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经历成长,创造成功!同学们,再见。
圆的周长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
【圆的周长教案】相关文章:
《圆的周长》教案01-15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05-15
《圆的周长》教学反思04-14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锦集五篇12-25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集合6篇12-25
圆的周长教案范文汇编10篇04-09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锦集八篇04-25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范文合集十篇04-15
《认识周长》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