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26 17:14: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的第一种解答方法。即求两次剩余。

  (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第一种方法。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义。

  教具和学具

  写有复习准备的翻转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算下面应用题(要求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出算式)

  1.一个星期上5天课,4个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课?

  2.4个同学一共画了24张画,平均每个同学画几张画?

  3.一本故事书有96页,已经看了18页,还剩多少页?

  4.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还剩多少张?

  学生解答后,教师把第4题添上一个条件“做小旗用去9张”。这道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例3学校有30张彩色纸,做纸花用去11张,做小旗用去9张,还剩多少张?

  2.设疑引入

  例题出示后,让学生默读题,理解题意,接着教师设疑:“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有所不同,该怎样解答呢?”教师设疑引起学生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试着分析解答,根据学生分析,教师同时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并边画线段图边分析。

  (1)做完纸花还有多少张?(30-11=19(张))

  (2)还剩多少张?(19-9=10(张))

  接着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时将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别写在算式上面。并请同学在图上亲自指一指“30-11=19”是从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从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可多让同学们说说思路。

  3.试一试,做一做

  教师出示一个与例题同类题,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先根据图示画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儿园买来30个苹果,给小班12个,给中班9个,还有多少个?

  先画出解题思路:

  再列式计算:

  30-12=18(个)

  18-9=9(个)

  答:还有9个。

  再请同学们说一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义。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师出示下面两个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学习的数学题,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下午卖出11筐,还剩多少筐?

  (2)河边有24只鸭,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还剩多少只?

  5.归纳解题思路

  在以上四个题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先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这四道题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具体题回答)再让同学们讨论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用综合法思路试着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题,就可以让学生这样分析思路:商店运来35筐苹果,上午卖出10筐,这两个条件可以算出上午卖出后剩下的筐数,再用剩下的筐数减去下午卖出11筐这两个条件,就可以算出还剩多少筐。

  这样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题讲讲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就会使学生悟出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学会解题方法。

  (三)巩固反馈

  1.第一组题:教师打出投影,要求同学看图指出问题部分小明家里有图书35本,借给小兰10本,又借给小红5本,还剩多少本?

  (1)画出借给小兰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画出又借给小红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组题:列式计算,要求全班学生动笔完成

  (1)学校有64盒粉笔,六年级用去8盒,五年级用去10盒,还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个,第一天卖了26个,第二天卖了18个,还剩多少个?

  3.第三组题: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学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还剩几只鸭?

  (2)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还有多少只鸭?

  (3)池塘里有45只鸭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从岸边游下6只,这时池塘里有鸭多少只?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教给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初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第一种解法,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

  采取以旧引新、设疑引入、尝试讨论、思路、巩固反馈等教学层次,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每个活动中逐步悟出思路,学会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中还注意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这样既分散了难点(使学生根据直观图,很快找出中间问题),又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能把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其中多少男生?多少女生?

  这些问题太简单了,通过数数就可以实现.但全市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是怎样知道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

  二、探究新知.

  1.教学统计表.

  出示例1.学生住家的分布挂图(例1图).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巷有这班学生.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巷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巷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将各街人数分别记录下来)

  我们可以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

  街巷名称

  学生人数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

  3.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然后将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4.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多,是多少?

  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少,是多少?

  全班共多少人?

  5.教学条形统计图.

  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并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6.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条形统计图.

  7.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住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

  8.反馈练习:

  (1)左图每格代表多少米?

  (2)用图表示每人的成绩.

  (3)谁投的最远?

  (4)谁投的最近?

  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其他人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并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四年级一班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办起小小图书室.共有连环画13本,故事书15本,科技书6本,其他书5本.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同学们一共拿来了多少本书?根据本数制成条形图,画在下面的方格图上.

  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格代表多少本?

  (2)哪种书最多?哪种书最少?

  (3)科技书比连环画少多少本?

  (4)故事书是其他书的几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马拉松比赛的路程是42千米195米.一名运动员用2小时25分跑完全程.这名运动员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提示:先统一单位,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怎样整理数据,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用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整理有什么好处?(可以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好处是清淅,直观)

  五、布置作业.

  活动性作业:调查一下四年级各班的人数,填入下面统计表.

  (1)哪个班人数最多?

  (2)二班和三班比,哪个班人数多?多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优选策略教学。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请学生说说学校的教学大楼有几层?每层有几间教室?数一数,我们教室有几张桌子?你是怎么数的?

  2.学生反馈。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第层有多少张桌子?一共有几个教室?一共有几张桌子?)

  4.教师指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大家都能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第3个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研讨新课。

  1.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组织汇报交流。

  2.让不同做法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列综合算式,完成例题板书。

  4.小结:求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答。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图书馆问题。

  有8个书架,每个书架有6层,每层放了40本?

  2.提问:根据这些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7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第五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写数、读数、比较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计算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xx×1013×3021×3043×20xx×4051×7063×30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 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 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31× 1312×1222×11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 860

  31×12 605

  20×43 180

  55×11 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在实际练习中,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列竖式计算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22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5-17

创意小学数学教案08-19

[通用]小学数学教案08-01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04-24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7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1-25

小学数学教案【热】01-28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8

小学数学教案【热门】01-28